冬日的晋西北高原被严寒笼罩、冰雪覆盖。
雪霁方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上,发射塔傲然耸立,白色的塔身、红色的塔吊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辉。
01:14
▲长征六号甲火箭助推器吊装精彩视频
运载车承载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甲缓缓向发射工位驶去。
驾驶员气定神闲,在方向盘的左右转动中,巨大的运载车像长了眼睛一样,沿着吊装线精准进入调转区域。
新年度长征六号甲首次吊装训练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迅疾展开。
据吊装指挥周军介绍,由于吊装时要求火箭的重心要和主副吊钩保持一定角度关系,所以对运载车的停靠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30多米的运载车,70吨的重载,停靠位置误差不超过30厘米,驾驶员的娴熟技能,让大家着实感受到航天精度。
  吊装现场实记:
“号手就位!”伴随着洪亮的口令声,岗位人员迅速跑向指定位置,整齐划一的动作,展现了良好的训练水平。
“连接吊具!”在指挥员的口令声中,4个吊扣被精准地安装到箭体上,建立了箭体和塔吊之间的稳固联系。
“检查连接!”工作人员迅速对所有连接进行过细检查,确保吊具与火箭之间连接无误。
一切准备就绪,偌大的发射场坪上仿佛屏住了呼吸,只有呼啸的风声。
“翻转起竖!”吊装指挥周军一声令下,箭体的一端缓缓升起。
一旁的技术人员介绍称,长征六号甲吊装难度极大,尤其是4个助推穿塔调转时,要在100多米的高空将助推火箭精准吊入塔架封闭区。重达70吨的助推器,在50多米的吊绳控制下进行吊装。进入封闭区内,助推摆动范围不能超过20厘米,否则就可能发生助推与一级或塔架平台的碰撞。
“主钩进两档,副钩进一档!”周军一边死死盯着箭体,一边沉着地下达口令。身为吊装指挥的他,不仅要练就“千里眼”,掌控着箭体吊装中的每一丝变化,还要迅速做出对吊钩的下一步动作判断,指挥吊装手控制吊钩。
10多年的吊装生涯,周军已经完成100多次吊装任务,被大家亲切地成为金牌指挥。
伴随着洪亮的口令声和精准的操作,吊装演练圆满结束。
据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介绍,长征六号甲任务是我国新型发射能力的重要任务,对提升我国航天发射能力意义重大。为确保任务首飞必成,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持续开展针对性工作,从“找短板、解难题、谋成功”活动到任务风险预判分析;从全系统演练到吊装专项训练,一项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任务圆满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为保证低温条件下任务圆满完成,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还对发射台和勤务塔进行多项改造,确保温度达到发射要求。
本文授权转载自“我们的太空”,原标题《新型号!“长征六号甲”亮相太原!》,文 | 路俊、李剑、宋宜磊,视频 | 李剑、青睿,图片 | 孟雅冰,素材 | 闫宇航、张帆、武自强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
/
往期推荐
电子杂志,扫码阅读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吴炜琦、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编辑委员:曹志刚、陈嵩辉、邓中亮、荆继武、景贵飞、郎燕、刘进军、刘天雄、宁振波、秦智、汪春霆、吴季、徐小舒、阎丽娟、赵敏、肇启明、周建华、朱铎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社长:袁鸿翼
· 《卫星与网络》执行社长:黄忠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
主笔记者:李刚、张雪松、乐瑜、朝天椒、黑法丝、刀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
视觉总监:董宁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炜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Juice0212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微信公众号太多不好找到我们?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
置顶,或星标公众号“卫星与网络”
遇见你真好,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