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技就是让人变懒的。连懒人都舍不得养的国家,会出钱养一堆负财富的科学家吗?一个好的科学家很多是用上亿甚至上百亿堆出来的,比养几个懒人算什么,能养懒人的国家,科技肯定差不了。相反则科技好不了。
原题 | 发达国家的高福利仅仅是造就了一批懒人吗?
来源 | 知乎
是的,发达国家的高福利确实造就了一批懒人,看上去让人很不爽,但是高福利对经济的整体影响是有好有坏,整体来说不确定的。
高福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容易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对生活标准的期望和对自己劳动力的估价,有的人特别好逸恶劳,有的人可能更有事业心一些。
那么显然随着福利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满足于福利,而拒绝工作,这个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损失。比如那些北欧高福利国家,就是明显的例子,很多人年轻力壮,但是照样理直气壮的吃福利不去工作。
所以高福利的负面影响是“显然”的,只要去任何一个西欧和北欧国家,我们都能看到类似的现象,然后会本能的觉得高福利带来了巨大的弊端。
但是,高福利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2016年,就有人对残疾儿童的补贴改革做了研究,结果发现被十八岁以后因为改革被随机踢出补贴队伍的残疾儿童,尽管在之后收入有所恢复,但是平均下来比吃福利儿童的收入少了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吃福利不但没有减弱这些儿童工作的动机,反而让他们的工作收入提高了。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生理的残疾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因为平均较低的教育水准,让这些残疾儿童长大之后也只能从事最低端的工作,进入了贫困陷阱。并且由于收入低,收入方差大,儿童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学习高级技能,故而未来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似乎福利可以看作国家给这些儿童提供的一个借贷:在这些年轻人需要学习知识的时候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以期待他们工作以后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多了,国家自然可以通过税收等方面的获得收益,相当于把福利的支出连本带利的拿回来了。
贫困是有陷阱的,因为贫困,人们会陷入到很多很多的琐碎的事情中去,而陷入进去之后又导致自己无法继续保持学习来提升自己……于是就被困在这个低效率的循环中,看不到希望。这个时候福利的正面作用就显示出来了,福利能够给真正有天赋而又贫穷的人一个机会,一个学习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就比如中国中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如果他们都能享受到北欧的高福利,能够受到更好更完善的教育,谁又能断言他们之中不会出现很多英才呢? 但是很多潜在的英才就因为贫困而被埋没了,这是社会的损失。
高福利基本就是如此,让混吃等死型的人占便宜,而让真正有野心有天赋的人能够更少的受先天身世的拖累,让自己的才华得以充分的展现。在古代,科技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一个种田能手去种地,也未必能比一个普通的庄稼汉多养活几个人。所以这个时候最优策略就是超级低的福利,逼迫尽可能多的人去干活,因为种田对天赋的要求比较低。
而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让蒙尘的明珠发光』这个权衡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聪明的科学家或者管理者能创造出的价值可以是很高的。比如说,让一个有天赋的人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可能可以养的起10个,乃至于20个懒汉。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准,即便损失了9个『混吃等死』型的劳动力,只要能让1个人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社会的角度看,那依然是『值』的。所以造就一批懒人,从这个角度上讲,未必是坏事。
全文完——请别忘了点赞在看转发哦!

【版权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往期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