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卫星通信行业的事与势
文 | 沈永言(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原载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22年1&2月刊
近年来,在航天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和资本市场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全球卫星通信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与2000年时期的卫星通信高潮相比,这次高潮具有卫星高通量化、制造批量化、发射多星化、网络融合化、载荷灵活化、终端移动化、天线平板化、业务数据化、内容高清化等特征。
在商业航天、新基建计划、数字经济等因素的加持下,我国卫星通信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表现出与国外同行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总体上,2021年是全球新一代低轨卫星互联网走向商用化、下一代高通量卫星蓄势待发的一年,也是我国国家力量与民间活力在卫星互联网发展上交相辉映的一年。
一、国际卫星通信发展
1、高中低轨高通量卫星并驾齐驱
高通量卫星和星座系统是卫星通信的两大发展方向,也是卫星互联网的主体技术与结构。近年来,高通量卫星沿着高中低轨三个发展方向齐头并进,2021年,这一趋势也并未改变。Viasat、O3b和SpaceX等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卫星运营商代表。
2021年6月7日,全球高轨高通量卫星先锋Viasat宣布,ViaSat-3星座首颗卫星的有效载荷集成和性能测试已经完成。随后,ViaSat-3将进行一系列完整的环境测试,以模拟太空严苛环境下的发射和运行。每颗ViaSat-3卫星具有超过20千瓦的有效功率和1TBps的容量。首颗ViaSat-3卫星为美洲和周边海洋提供服务,将于2022年初发射。
2021年12月22日,Inmarsat发射了下一代卫星I-6F1。I-6F1是Inmarsat7颗新卫星中的第一颗,被称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卫星,它首次同时拥有L(ELERA)和Ka频段(GlobalXpress)有效载荷。L频段有效载荷将支持面向移动和物联网用户的ELERA网络,Ka频段有效载荷将支持面向政府客户的GlobalXpress网络。
SES全资子公司O3bMEO星座由20颗Ka频段卫星组成,于2019年4月完成最后一次卫星发射。随后,O3b启动了下一代mPOWER星座建设计划,其数据速率从原有的1Gbps提高到10Gbps。尽管O3bmPOWER2021年发射计划没有如期完成,但它的低延时和大带宽还是吸引了法国电信运营商Orange、邮轮运营商Carnival等客户,以及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等云服务商。
从2019年5月23日首批发射60颗小卫星开始至2021年底,SpaceX共进行33次一箭多星发射。目前其Starlink星座卫星总数已接近2000颗。自2020年10月开始提供互联网服务以来,Starlink星座每月大约增加1.1万新用户,目前在25个国家拥有超过14.5万名用户。
经过破产重组后,OneWeb稳步推进星座建设和市场布局。2021年5月,OneWeb宣布收购美国德州TrustComm公司,以新组建一个政府业务子公司。同期,OneWeb签署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一项合同,以验证向北极地区提供卫星通信服务。伴随着2021年底第12批卫星的发射,OneWeb卫星总数增加到394颗,2021年底前在北半球提供服务的目标基本实现。预计,2022年底前,OneWeb将完成第一阶段所有648颗卫星的部署。
亚马逊公司Kuiper低轨星座由3236颗卫星组成,总投资超100亿美元。2021年11月1日,亚马逊向美国FCC提交了2022年第4季发射和运行两颗原型卫星(KuiperSat-1和KuiperSat-2)的申请。在此之前,亚马逊宣布和美国运营商Verizon合作,为该国农村及偏远地区提供基于基站回传的宽带互联网服务。
2021年2月9日,加拿大Telesat公司宣布选定由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来承造其低轨宽带系统Lightspeed的298颗卫星,并计划于2023年开通服务。Lightspeed星座系统中的78颗卫星将部署到高度为1015公里的6个极地轨道面,其余220颗部署到高1325公里的20个倾斜轨道,这种架构设计是为了实现两极间的全球覆盖。
2021年6月,韩国宣布将在10年内建设100颗微小卫星组成的星座。更早之前,韩国三星公司也提出一个由4600颗微小卫星组成的互联网星座计划。此外,美国波音公司由147颗构成的NGSO卫星互联网项目也于2021年11月初获得FCC批准。该项目中的132颗卫星位于高度为1056公里的低地球轨道,另外15颗卫星将被发射到高度为27355至44221公里的非地球静止轨道。所有147颗卫星都将在V波段进行广播,以便提供更大的传输容量。
如果说2021年是低轨卫星互联网高歌猛进的一年,那么2022年则将是高轨、中轨卫星互联网的高光时刻。ViaSat的首颗ViaSat-3、休斯的Jupiter-3、Eutelsat的KONNECTVHTS、O3b的6颗O3bmPOWER等下一代高通量卫星(VHTS)将集体登台亮相。
图1 ViaSat-3星座示意图
2、高低轨卫星互联网相辅相成
高轨卫星互联网系统结构简单、地域覆盖针对性较强,但延时较大,而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复杂,但可以全球覆盖,且延时较低。因此,高低轨卫星互联网相互补充将是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1年4月28日,Eutelsat斥资5.5亿美元收购了OneWeb24%的股份,从而获得与英国政府和印度BhartiGlobal公司类似的治理权。上一年,OneWeb被英国政府和印度BhartiGlobal公司用10亿美元从破产状态中解救出来。Eutelsat也有自己的ELO物联网建设计划,其第一颗卫星预定于2021年4月用织女星火箭发射,该发射因2020年11月的发射失败被推迟。Eutelsat收购OneWeb是为了应对IPTV和流媒体服务对传统卫星电视业务的侵蚀,希望GEO和LEO两类卫星互联网产生协同效用,OneWeb能够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此前,加拿大Telesat公司一直在探讨这种发展路径,该公司打算2022年启动其Lightspeed低轨宽带星座的组网发射工作,并在2023年开通服务,
3、软件定义卫星水到渠成
软件定义卫星又叫灵活卫星,与软件定义网络异曲同工。软件定义卫星可以使卫星的带宽、频率、功率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降低卫星系统运营成本,延长使用寿命。虽然软件定义卫星的应用已有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软件定义卫星当属Eutelsat公司的EutelsatQuantum(量子通信卫星)。该卫星于2021年7月31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成功发射,并于当年11月通过在轨验收审查,正式交付使用。EutelsatQuantum是商业卫星的革命性进步,是全球首颗软件定义商业通信卫星,其覆盖范围、频率、带宽、功率等性能可在轨重构。它的波束可以重新塑形,从而为移动载体或热点用户提供充足的带宽。同时,该卫星可以探测和定位任何干扰信号,并进行有效规避。
4、高轨卫星运营商未雨绸缪
面对以SpaceX为代表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的迅猛发展,高轨卫星运营商除了技术和业务创新外,也在通过强强联合,以建立护城河,巩固竞争优势。2021年11月8日,Viasat与Inmarsat宣布达成最终协议,Viasat将以73亿美元的交易价值收购Inmarsat。两家公司具有互补的频谱和网络资源,以及兼容的业务领域。合并后,其业务范围和市场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可以更经济、安全和可靠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卫星宽带、窄带和物联网等服务。Viasat兼并Inmarsat表明,广覆盖、多频段、多业务是卫星通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同时也可能是全球卫星行业重新洗牌的先兆。
图2 Viasat 和Inmarsat两家公司卫星资源
5、卫星激光通信开疆拓土
带宽是衡量网络性能、满足应用需求的最基本性能指标。多点波束、频分复用是扩大卫星网络带宽的一个主要路径,而开发新频段则是另一个重要路径。与微波、毫米波相比,卫星激光通信的容量更大、安全性更高。
当前,星间激光通信技术已经实现商用,星地激光通信技术仍在试验阶段。多年来,欧美、日本等国都在积极发展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其中美国一直走在前列。美国太空发展局于2021年发射了4颗“下一代太空体系架构”关键技术试验卫星,包括2颗“曼德拉”2卫星和2颗“激光互联和组网通信系统”卫星,主要用于验证星间及卫星与MQ-9无人机之间的激光通信技术,传输距离约2400~5000km,通信速率5Gbps。激光星间链路也是SpaceX公司Starlink星座的关键技术。2020年9月的测试中,该星座的星间激光通信速率已超过100Mbps。2021年1月发射的Starlink卫星均搭载激光通信载荷,以进一步测试载荷性能,并提高传输速率。未来,Starlink卫星链路间将通过1.5kg的激光通信载荷进行通信。同样,每个Telesat星座卫星都带有4台激光通信终端用于构建星际链路。
6、电调平板天线厚积薄发
在高中低轨卫星互联网并行工作环境下,小尺寸、低轮廓、快响应、多连接的电调平板天线不可或缺。2021年9月22日,美国Kymeta公司宣布,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授予该公司一项多波束天线配置的美国专利,使冗余、同步、多轨道卫星连接成为可能。Kymeta的创新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多个星座的两颗卫星的跟踪,并实现从第一颗卫星到第二颗卫星的无缝切换。自2012年以来,Kymeta已经获得了140多项美国和国际专利和许可,另有178项正在申请中。2021年9月,Kymeta和OneWeb在法国图卢兹进行了一系列低轨道卫星采集、跟踪和吞吐量测量,所使用的Kymetau8平板天线可与LEO和GEO卫星互操作,支持固定和移动服务。
2021年9月8日,日本松下航空电子公司宣布推出新一代Ku频段天线,该天线与美国ThinKom公司合作开发。这种基于ThinKom公司VICTS技术的新型高效、低轮廓天线可支持LEO和GEO卫星网络连接,提供更高的吞吐量,更大的空气动力学效率。2021年11月2日,英国IsotropicSystems公司宣布,成功地通过其平板天线同时与SES公司GEOHEMEO卫星进行了连接测试,而SES也是IsotropicSystems的投资方。2021年11月,SpaceX公布了第二代卫星终端天线和配套的Wi-Fi路由器。该公司表明,新设备已经接受预购。SpaceX第二代卫星终端天线采用了和第一代天线圆盘造型完全不同的矩形天线板设计。这种矩形的第二代卫星终端天线可能有助于帮助公司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制作成本。
图3 SpaceX的两款蝶形卫星终端天线
7、商业在轨服务大显身手
卫星通信行业是个重资产、高风险的行业。燃料耗尽、故障和碎片碰撞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卫星的寿命,进而影响卫星通信运营的收入,而具有救援、维修、离轨、加注燃料等功能的在轨服务有望让卫星通信行业焕然一新。事实上,商业化的卫星在轨服务已经开始。近年来,美国劳拉空间系统、空客、诺格等公司都在提供此类服务。2021年4月12日,诺格公司的“任务延寿飞行器”(MEV-2)成功地与Intelsat公司的IS-10-02在轨卫星实现了对接。这是首次有在轨服务飞行器在静地轨道上同一颗现役商业卫星对接。
未来5年,两者将保持对接状态,以延长IS-10-02的使用寿命。作为MEV-2的前身,MEV-1于2020年成功对接到Intelsat公司另一颗卫星IS-901上,把那颗暂时退出使用的卫星带离了静地轨道上方的坟墓轨道,并最终在2020年4月2日使其重新投入使用。商业化的卫星在轨服务不仅深刻地改变卫星通信行业的面貌,其自身也将成为一个崭新的空间服务产业。
二、国内卫星通信发展
1、卫星互联网建设众志成城
卫星互联网是与5G、北斗和高分等同样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其建设事关国家网络强国、航天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航天、电子等部门分别启动了鸿雁、虹云和天象等低轨星座卫星互联网工程建设计划。为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建设,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在2020年启动的新基建计划中,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范畴。
2021年3月,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再次明确提出了要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为集中力量,快速突破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频轨资源等瓶颈问题,2021年4月28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为我国第五家电信运营商。中国星网的成立具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安全通信、深化军民应用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卫星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意义。新基建计划实施以来,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湖南等地纷纷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卫星通信等空基信息产业发展。2021年1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等8个方面26项任务和3项工作保障措施。
2、天地网络融合群策群力
卫星互联网与地面互联网具有天然的互补性,空天地海一体化是信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际相关标准化机构一直在制定卫星互联网与地面5G、6G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标准和模式。国内相关产学研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以实现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跨越式发展。
2021年7月25日,中国信通院、北京邮电大学与银河航天等单位联合开展的我国首次低轨宽带卫星与5G专网融合试验在北京和济南完成。该试验利用低轨宽带卫星,构建起北京、济南两地5G专网间的骨干网络,测试时延约20-30毫秒。未来,这种应用模式可为偏远地区和应急通信场景提供无线通信保障。2021年7月,中国信通院与中国卫通联合开展了高轨高通量卫星通信体制技术试验。
该试验依托中国卫通的中星16高通量卫星和信关站、终端等配套设备,以及中国信通院研制开发的专用基带处理平台和仪表,试验中采用的通信信号体制以3GPP制定的5GNTN(非地面网络)技术为基础,重点开展了OFDM信号波形、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等方面的技术试验和验证,初步测试了高轨卫星通信同步信道、随机接入信道的设计方案,积累了高轨卫星通信系统信道传播特性等关键特性数据,为后续进一步开展技术体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工程院陆军院士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2期撰文认为,在我国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强化网络架构、技术体制、应用服务支撑体系方面的深度融合,兼顾通信、导航、遥感系统的功能融合,推动天基网络技术自主可控和高端产业升级,同步加强相关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4期撰文认为,在我国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国家顶层统筹规划,加速抢占空间频率资源,加快卫星互联网标准制定,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促进融合创新应用并构建安全防护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团队在《电信科学》2021年第6期发表论文,对6G网络中的卫星通信接入和移动性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了基于云通道技术的海量终端跨星跨波束批量柔性切换的移动性管理方案建议。
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团队在《电信科学》2021年第7期发表文章,提出了AI 赋能的6G卫星通信网络总体架构、接入网架构及核心网架构的设想,同时提出了分阶段演进和分步骤实现的建设思路。
3、中星9B直播卫星继往开来
尽管基于高通量卫星互联网的数据业务发展迅速,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视频广播业务仍然是卫星通信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我国,卫星电视直播普遍服务的社会意义巨大。2021年9月9日,中国卫通公司中星9B广播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接替中星9A的中星9B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基于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DFH-4E设计建造,总重约5500kg,采用电推进与化学推进的混合动力模式。中星9B支持4K和8K高清视频传输,并与中星9号一起构成我国卫星直播电视领域的双子星座和两驾马车,沟通为千家万户和大型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卫星电视直播和视频传输服务。
4、天通一号移动通信卫星三足鼎立
移动通信卫星可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话音、短消息和数据等移动通信服务,在应急通信保障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作用。2021年1月20日,天通一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发射入轨后与天通一号01星、02星在轨组网,成为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覆盖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
5、卫星宽带网络崭露头角
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卫星和地面段网络与终端组成,它们共同决定整个系统的性能。尽管国内卫星网络市场主要被国外设备厂商所主导,但国产系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航天恒星公司推出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SAT系统Anovo,并正式应用于我国首颗出口高通量卫星的系统之后,在2021年10月第23届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上,成都星联芯通公司也发布了其天路卫星通信系统。
天路卫星通信系统采用MF-TDMA+SCPC混合体制和DVB-S2/S2X卫星广播标准,支持多星、多波束、多频段,可实现灵活的组网以及便捷的网路扩展。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应急、海洋、林草、政企专网等领域,其大容量、高速率、灵活组网、终端小型化、支持多星多波束以及自主可控等特点,得到了用户和合作伙伴的认可。2021年6月,南京天际易达通公司申报的“南京市高通量卫星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获得南京市科学技术局批复认定。
6、卫星物联网服务风生水起
物联网是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的基础,而卫星物联网在交通、能源、环境、生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支撑作用。与卫星互联网相比,低轨卫星物联网的投资和政策门槛相对较低,使民营企业在这一领域得到优先发展。国电高科天启卫星物联网是国内第一个民营卫星物联网系统。2019年9月8日,国电高科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正式上线提供服务。2021年7月19日天启物联网星座15星发射成功。至此,在轨卫星达到14颗,表明中国首个组网提供数据运营的低轨物联网星座第一阶段正式组网完成。
此后,天启星座的重返时间达到1.5小时,即对地球中低纬度任意地点的信息采集能够做到1.5小时一次。同时,卫星地面终端的运行功率降低到100毫瓦,量产后成本将低于百元,满足了相关行业物联网终端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应用要求。2022年底前,天启卫星物联网将完成全部38颗卫星的组网,届时将实现物联网星座系统的全球覆盖,时间分辨率达到实时,地面终端的功耗低至0.05瓦。2021年,航天科工按如期推进低轨卫星物联网“行云工程”第二阶段首批6颗卫星的研制工作,计划在2022年完成第二阶段共12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实现小规模组网。届时,中国和周边地区卫星重返时间将达到30分钟。
7、卫星终端天线行业生机勃勃
卫星通信终端的价格、尺寸、性能等指标对于卫星通信市场的开拓至关重要。由于没有卫星制造资本投入、卫星网络技术体制和兼容性等因素的限制,我国成都、西安、合肥等地涌现出一批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
在2021年10月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上,成都迅翼卫通公司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Ka/Ku频段电扫相控阵卫星互联网终端、FL30P超轻型便携平板终端、FL60P-E自动便携平板终端以及V9-OTM5动中通终端及两辆室外“动中通”卫星互联网终端等产品,这些产品大都打入了国际主流市场。成都天锐星通公司展示了高效率低噪声Ka&Ku频段CMOS芯片、Ka频段全可拼接阵面、5G毫米波双极化阵面、Ku频段圆形阵面、K频段双波束接收阵面、K频段高性能接收阵面等产品,这些天线产品在性能上与国际主流产品相当,可广泛应用于车载、船载、机载和便携等应用场景。合肥若森公司展示了基于龙伯透镜相控阵技术的RUV-900/900H系列产品,这些产品累计进行了5万多公里的路测。在2021年9月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西安星展测控公司展示了机载卫星通信系统、时空数据服务平台、便携式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三大类产品。这些产品围绕海、陆、空卫星宽带接入需求,可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8、通导遥结合相得益彰
通信、导航、遥感是卫星应用产业的三大领域,它们不仅共享制造和发射资源,而且在应用环节高度关联。同时,通导遥结合也是卫星应用的一大特色。广连接卫星通信、高精度卫星导航、高清晰遥感的有机结合是智能交通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
在2021年11月第七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航天科工三院发布航天星云即时遥感星座(简称“星云星座”)计划。该星座将成为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规模化、系统化的即时遥感星座,可满足全球快速覆盖,围绕灾害应急、生态环保、交通监管、自然资源管理等场景的全天候、全天时信息获取需求,提供分钟级高分辨率可见光、高光谱、红外和微波遥感等多种卫星数据,并基于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分钟级(快速)和小时级(常规)的信息提取、分发与共享,为各行业快速现场信息获取与更新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2021年12月,浙江时空道宇公司在珠海开展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的路测工作,挑战因地理位置靠南而受电离层干扰严重的复杂城市环境,验证地基PPP-RTK时空信息网络厘米级精准定位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时空道宇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服务,由自主研发的低轨天基星座系统,以及自有地基PPP-RTK时空信息网络构成,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可靠、高可用、高精度、安全专业的PPP-RTK定位服务,可支撑汽车安全驾驶辅助、自动驾驶、互联互通、远程监管等诸多应用,同时还能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车辆云管理、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低空出行等智慧出行应用升级发展。
三、结语
2021年是全球卫星通信行业高歌猛进的一年,也是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2年,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将进一步商用化,下一代中轨和高轨高通量卫星将集中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卫通容量达百兆级的中星26也将在年底前后登台亮相,届时可为机载通信等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撑。经过最近几年的政策宣传和市场孵化,卫星互联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并落实到国家行动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之中。
今后几年,我国卫星通信行业最大的命题将是产业化,网络架构、关键技术、频轨资源、标准体制、应用服务、通导遥结合、安全防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词。考察美国这个全球卫星通信领头羊的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经验,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要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还需要做到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并重、技术攻关与需求释放并举、天地网络并行。从全球市场来看,卫星大波束通信的最大市场是视频广播,高通量卫星互联网的最大市场在消费者宽带。在国内,前者被限定在公益服务,后者被地面宽带网络所主导。因此,相对技术攻关、系统建设,基于经营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应用开发将是我国卫星通信发展中最重要的工作。
×
写留言,获新书
在本篇文章下留言评论获得点赞最多的读者,将会免费获得如下赠书一本。
人类发明数学公式,来描绘浩瀚宇宙和人生百态。世界的繁华秀丽,映衬出符号公式的简洁之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和杨振宁的规范场,摸索出宇宙终极游戏的规则;费马大定理和欧拉恒等式,揭示出宇宙变化背后的数学世界;从凯利公式到贝叶斯定理,逐渐完全预测人类行为;蝴蝶效应的洛伦兹方程组和三体问题,则告诉我们数学的界限。
量子学派倾心打造《公式之美》,包含23个人类最普遍、最深刻、最实用的公式,书写天才们探索自然和社会的辉煌历史。
作者简介
量子学派:是一个专注于自然科学领域(数理哲)的教育平台,其公众号 “量子学派”发布的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量大都是10万+,全国十大科普教育平台。平台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广大读者好评的课程,包括《数学之美》《逻辑之美》《理性之美》《科学之美》等。
评论留言请注意言之有物,本次以2月18日中午12:00的点赞数据为准,欢迎大家踊跃留言。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原创,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
/
往期推荐
电子杂志,扫码阅读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吴炜琦、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编辑委员:曹志刚、陈嵩辉、邓中亮、荆继武、景贵飞、郎燕、刘进军、刘天雄、宁振波、秦智、汪春霆、吴季、徐小舒、阎丽娟、赵敏、肇启明、周建华、朱铎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社长:袁鸿翼
· 《卫星与网络》执行社长:黄忠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
主笔记者:李刚、张雪松、乐瑜、朝天椒、黑法丝、刀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
视觉总监:董宁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炜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Juice0212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微信公众号太多不好找到我们?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
置顶,或星标公众号“卫星与网络”
遇见你真好,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