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爸妈能耐心地听听我的想法。”
过去的一周,我们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孩子,都有这个想法。

“爸妈工作到很晚才回来,没时间交流。”
“我说话的时候,爸妈经常在看手机,或者忙工作。”
“我刚开始说话,或者刚开始做一件事儿,就被爸妈打断了,他们会说我说得不对,做得不好。”
我们惊讶地发现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和父母互动时,常常处于“被忽视”、“被批评”、“被过度要求”的处境中,而不少家长可能并不自知。

有一些常见例子,可以自检一下,你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1. 习惯性指责孩子
孩子做作业慢,说孩子“自律性差”;孩子发脾气,说孩子“不懂事”;将孩子的成绩与他人做比较,想让孩子明白自己还不够好。但并没有抛开偏见与评价,平等而耐心地了解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2. 总想说服或要求孩子
孩子觉得累,就觉得孩子想偷懒,从说服,到要求,再到威胁,告诉孩子必须要先做完作业才能休息,这事没得商量;孩子想玩半小时电子游戏,就觉得如临大敌,苦口婆心一遍遍重申游戏的危害,最后以没收ipad收场;哪怕是用提问的方式,也显得咄咄逼人,让孩子丧失思考和交流的欲望
3. 单向的沟通交流
当孩子考了好成绩想要告诉父母,大人却一边看手机一边敷衍地回应“嗯嗯嗯”;孩子对喜欢的东西表现出交流欲,家长却只是催促写作业
作为家长,我们当然爱孩子,但是当我们对孩子的担忧只落脚在孩子的成绩、考试、性格等方面时,孩子作为“人”的真实需求往往被忽略了
在上周的课程中,我们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发现,有几类常被忽视的孩子的需求,分别是:
  • 想要被专注地倾听
  • 想要父母用爱的语言来沟通
  • 想要父母允许自己自由探索
这些孩子们内心的声音,你认真听过吗?
“爸爸妈妈,我想要被你们认真倾听”
我们问孩子:你有没有经历过“遇到难过或开心的事情,想要倾诉,却没人倾听”的情况?
有45%的孩子都表示经历过。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孩子“吐槽”父母的过程中,有50%的情况,是当孩子想和父母沟通时,父母却将专注力投射在手机上。
孩子们的声音——
遇到好玩的东西想和爸爸分享,但爸爸只是专注打游戏,我就一直等待着。
和爸爸说考试考得很好,但是爸爸却一直看着手机,忽略我想要和他分享快乐的心情。
这类现象在社会中很常见,这种时候,孩子们究竟是怎样的心情呢?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很不开心,感到难过,心里特别不舒服,感觉自己不被喜欢,在被忽视
“爸爸妈妈,请用爱与我沟通”
我们问孩子:如果爸爸妈妈可以学习某个魔法,改变他们自己,你最希望爸爸妈妈学习哪一个魔法?为什么?
孩子们谈到“多多互相夸奖”的魔法,“耐心听我说话”的魔法,“陪伴我玩耍”的魔法,“不看手机”的魔法,“给我自由”的魔法……
孩子的声音——
孩子A:别用暴力,用抱抱。
孩子B:好好说话,让我知道该怎么做。
孩子C:要更多鼓励和支持,不要拆我的东西。
孩子D:陪我玩羽毛球。
孩子E:不要总说手机上有点事,我也很重要。
除了希望父母能够关心自己,孩子也关心着父母。
孩子F:希望爸妈要快乐一点,不要太压抑。
课程中孩子们写给爸妈的一封信:
滑动查看更多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多一份耐心,包括
真诚的倾听,非暴力的沟通方式
,帮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真实感受,它很可能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
1. 保持耐心地倾听
对孩子保持耐心地倾听,
放下成人的姿态,真正去共情孩子的生命经验,相信并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意志
。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表达,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表现出自己的需要时,不要想当然认为这些需要不合理。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特的个体。

这里的关键是:不打断、不评价、不做别的事,带着关切的眼神,换个说法重复孩子的话,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接收到了自己所说的,能产生共情和共鸣。
2. 不要轻易贴标签
当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如果只是采取批评的方式,孩子可能只会更加贴近你的评价。心理学中将此称为“
标签效应
”:
标签具有强烈的指引作用,人们会不自觉地向标签所标定的方向行动,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得自己的行为与标签相一致

当大人通过评价将孩子简单归类后,孩子就会得到“原来我是这样的孩子”的讯息,为自己贴上诸如“不听话”、“不爱学习”的标签,进而影响孩子对自我个性的认同。总是被训斥“调皮捣蛋”、“淘气”的孩子,他可能会越来越爱恶作剧;而总是被认为是内向的孩子,他可能也更难展现出外向活泼的一面。
/ NYT /
3. 用爱的语言和提建议代替评价
和孩子沟通的核心是爱的语言
鼓励、理解和表达爱对孩子很重要
,它们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也能让孩子更加积极面对自己的缺点。

当你想要评价孩子的时候,试着用提建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陪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看到问题造成的影响、问题背后的原因,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关注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既能保证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最新课程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培养孩子的开放心态和多元视角?
C计划研发的在线人文思辨课帮助孩子思考自我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同理他人
早鸟价最后3天,点击图片不错过最后优惠👇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小阅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咨询。
推荐阅读

陪孩子看奥运,如何培养多元审美?用这两个思维工具最有效

点在看,理解孩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