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正陷入一场舆论危机,这个地方正在被污名化,有人声称要抵制徐州,“此生不到徐州去”,还有人在网上号召大家不买徐州的产品。
我已经厌倦了,徐州方面每发布一次通报,就上一次热搜第一,然后被几万条网友评论吞没的场景。通报通报,通而报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现在倒好,每一次通报,都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舆论堰塞湖,民意倒悬于其上,消耗着越来越少的公信力。这是何其讽刺而魔幻的事!
莫非,徐州方面喜欢上了这种被质疑声全面包围的感觉?这没有道理啊。
第四份通报来得比人们想象得要早一些。第三份通报是2月7日,第四是2月10日,相隔仅为三天。你可以理解成,第三份通报引发的舆论,倒逼徐州方面不得不加班加点地研究了一些新问题,也可以理解成,第三次通报本来就是有选择的释放信息,再视情况而动。
不重要,因为第四份通报并没有比第三份通报好到哪里去,确切地说,随着通报的次数越来越多,公众也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无法克制焦虑情绪了。
总体来说,徐州包括丰县的四次通报,基本上就是前进两步退后三步的节奏,前进两步是信息量确实多了,后退三步是可质疑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从行文风格上看,第四份通报依然延续之前几次的风格,那就是只给结果不给过程,只讲故事梗概,缺少细节和逻辑。所以看上去,徐州方面做了不少功课,花了不少力气,但全是花把式,实用的一个没有。
比如,三天时间,突然就冒出了一个关键人物,小花梅的同母异父的妹妹,同时还出现了重要的物证,小花梅母亲的生前遗物。如此重要的人证、物证,不早一点公布,简直不可思议。如果是因为鉴定需要时间,那么干脆迟几天公布也未尝不可,三天公众还是等得起,哪怕官方需要承受一点压力,总比现在这样好。先公布结果,再来论证,这性质就完全变了,看上去像是一种事先安排的“设计”。
同样的,董某民等三人因涉嫌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也因信息滞后落人于口实。董某民自不必说,桑某妮本身是被拐卖妇女,摇身一变又成了人贩子,也与公众分析的丝毫不差。而在第三份通报中,却完全没有提及,这样的通报还有什么说服力?
看到没有,徐州方面的动作,就跟下棋一样,几乎每一招都落后网友一步,这就导致每一份通报都像是在给前面的通报打补丁、擦屁股。
关于铁链女事件,已经是全国关注的公共事件,按照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理应进行全面的信息公开。推一把,就动一下,不推就不动,这种挤牙膏式的信息公布,让人失望之极。
徐州徐州,果然名副其实,徐徐而行,不急不缓。他们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的是,因为骄傲慢和麻木,徐州正在被污名化,公信力正在破产的边缘。
罗马皇帝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死后,被选为下一任皇帝的加尔巴下命令杀了一个造成叛乱的将领,以及另一个可能发动叛乱的将领卡皮托——而且命令未达之前他就已经被处决了。然而这两位将军素有威望,民众认为他们没有这样的野心,认为他们是被冤枉的,于是对加尔巴的做法产生了不满,之后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这便是著名的“塔西佗陷阱”。徐州的四次通报,就是一次次踏进“陷阱”的过程,而且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官方真的什么都没做吗?当然不是,千里迢迢跑到云南边境村庄,组织那么多人力物力调查走访,还在春节大假期间,说不辛苦是不公平的。官方说的全是假话吗?也不是,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真话。
但就是因为他们选择性公布,信息公开的时机和角度,似乎总在玩弄一些莫名其妙的小聪明,给人一种不诚实的感觉,让人反感和厌恶,他们说什么、怎么说,都不能让人相信。有时候,政府的小聪明,是愚蠢而致命的。
徐州方面的自负来自哪里?一方面是不想把事情扩大化,能捂一点是一点,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另一方面,也许你们不相信,但确实是存在的,那就是他们其实还要等待舆论的反转。
其实这件事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有两种声音、两种态度,一种是天怨人怒,一种是默认现实。后一种,前有大咖贾平凹那句注定要碾压他所有作品的“被拐妇妇就没有错吗?如果不买,那么这个村子就要消失了”,后有徐州市守望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基金会的官方公号“徐州守望家园”上,那篇神作《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我们可否按一下暂停键?》
贾平凹的“金句”和官方色彩的神作,我不想多说一个字,公众自有判断,他们的立场,事实上也决定了他们会说什么话,屁股决定脑袋。我更想说的,其实是那些貌似与此事无关的一些公知、网络的更高明的一些操作。比如知名编剧李亚玲前几天发的一条微博:
在她的描述中,铁链女过得并不差,甚至过得还挺好,视频中的那些悲惨景象,都是为了流量则编造出来的。这就是一起父子合谋策划找捐助翻车的故事。
这与公众的感觉相距甚远,就是和官方通报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如果真如李亚玲所说,那么完全是一个瑕不掩玉的正能量事件,官方完全可以将之正式公布,何必要搞得如此狼狈呢?但这种“个人渠道”获得的消息,官方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似乎有意让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让整个事件复杂化。
效果还是有的。比如下面这条留言:
不能不说,这种阴阳怪气的观点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他在讽刺我们这些关注铁链女的人是在“听故事”,如果故事不够惨,不符合预期,就“长叹一声走开了”,事实上是与那种一直以来就存在的“接受吧,这种事不是很正常吗?”“你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不知道那里的苦”之类的论调,不谋而合。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也是徐州方面一直顾左右而言它的原因所在,更是拐卖妇女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源。只要这种民意基础还在,徐州就不可能正视问题。
我不同情徐州官方,但是很同情徐州的人民。官员在一个地方做不好,还可以调到其他地方继续做官,但这里的人民走不掉,他们还得在这里生活下去。现在,徐州正陷入一场舆论危机,这个地方正在被污名化,有人声称要抵制徐州,“此生不到徐州去”,还有人在网上号召大家不买徐州的产品。
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但一个地方一旦陷入信任危机,就难免有误伤,难免受牵连。但徐州人民何辜?铁链女事件只是一部分人的罪恶,一部分的失职,难道要全体徐州人民背锅?
为徐州人一叹,怪谁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