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善书单 |
一善书单是我们邀请好大人们为孩子们荐书的专栏。
新书速递板块来自小乐,她是一个在北美的妈妈,环境社会学博士,依恋项目导师。每月一期,小乐在美国为我们亲自进店挑选最前沿、最新鲜、最能打动她的好书。
👀

01 Shahrzad & The Angry King  
by Nahid Kazem
很久很久以前,波斯帝国国王山鲁亚尔发现妻子不忠,不但将其杀害,还从此厌女,每天娶来一位少女,翌日杀掉。张罗此事的大臣有两个女儿,大女儿Scheherazade (山鲁佐德) 替父铤而走险。她自愿嫁给国王,每晚给他讲一个故事,在最精彩处停止,第二晚继续。一千零一个夜晚过去,听遍了世间爱恨情仇的的国王再也无法离开山鲁佐德,与这个聪慧的女子共度余生。
几个世纪前的《一千零一夜》为伊朗童书艺术家Nahid Kazemi 的新作 Shahrzad(沙赫扎德)& the Angry King打下铺垫。Kazemi说想用沙赫扎德的故事提醒孩子们,拯救世界的唯一途径是智慧和善良。
和《一千零一夜》一样,这个当代童话也使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因为喜爱故事,沙赫扎德在陌生人的表情、姿势、和对话中发现故事,也在马桶或洗澡时间编故事。当然,她也不会放过任何讲故事把人逗乐的机会。
一天,她在公园遇到一个愁苦的小男孩。男孩曾住在一个欢乐祥和的王国,但王后的去世让国王悲痛欲绝,继而怒气冲天。因为无法忍受别人的快乐,国王下令禁止人们聚会、欢笑、玩耍和舞蹈。在情况恶化了几年后,男孩的父母带着他离开了家园,告诉他再也回不去了。
男孩的遭遇让沙赫扎德流下眼泪,并迅速上路去往那个禁止快乐的国度。她要用一个又一个故事,执行一场轻盈而伟大的拯救计划。卡尔维诺说童话是 “安慰性的寓言”,幼小的孩子和以愤怒遮盖伤疤的国王都需要它。
小女孩沙赫扎德古灵精怪的形象让人过目难忘。爆炸头,黑粗眉的她身穿点缀嫩叶的青绿色收腰长衫,蓝白条纹短裤,脚踩人字拖。人物形象确定后,Kazemi兴奋的公布了手稿,她说用了三年去孕育沙赫扎德这个女儿,终于画出这个搞笑又有主见的姑娘。
毕业于德黑兰艺术大学绘画专业的Kazemi也是一名视觉艺术家。艺术和设计的双重背景,让画面极为耐看。一方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动作、表情都让我叫绝,情感不由自主地与人物同步起来。另一方面,精妙的构图为情节补充了丰富的层次和细节,让我总能解码出新信息。
更有趣的是,无论是这本书的故事还是画面,都透露着一种矛盾或模糊。在书店瞥见封面时,我就被这位狂放不羁、性别不明、迎面飞来家伙弄的心里一惊,就差脱口而出 “你谁?你要干嘛?”
就故事场景而言,整本书的赭黄色调让人猜想故事是否同样发生在中东地区,但人们的穿着打扮又是一个欧洲当代城市的样子,沙赫扎德去往的国度同样有着神话形象的国王、卫兵,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又穿着时尚休闲。这些不合理和不确定与灵动具体的故事叠加,让人读来感觉亦真亦幻。
艺术理论家们早就提出一定程度的模棱两可,不确定或者说神秘感,是伟大艺术品的关键因素。因为矛盾和神秘,才让观者好奇,并带入自身情感和经历去思考,去揣测,让神经元在大脑中电光火石般的疯狂相连。
可能也正因其丰富和复杂,纽约时报才选择搬来英国历史学家,神话学家Marina Warner为其撰写书评吧。
02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nd Will Be So Much More 
by Johanna Schaible 
一本为“明天的大人,和昨天的孩子” 设计的时间之书。这本小书,从几十亿年前的地质运动,百万年前的恐龙世纪,数千年前人类建造金字塔依次推进,时间刻度渐次缩小,直至一小时,一分钟前,直至当下此刻。微小的黑色纸片上,流星划过,呼吸和时间静止。
以现在为起点,后半本书又踏上通往未来的崭新旅程。明天,下周,一生,乃至比一生更远。
这本握在手中略显单薄的图书像一个伟大的魔术师。他将我吸入时间的黑洞中翻滚,再稳稳的着陆在熟悉柔软的床上。绝妙的纸张尺寸变化,引领着这趟时光之旅。在场景丰富的旅程中,我仿佛听见时光飞驰的声音,看见清晨洒在床单上的阳光,自问 “当年老时,将会回想什么?”,并抚摸此刻靠着我的孩子,亲吻他的额头。
这不禁让我好奇,一本每个跨页都只有一句再简单不过,基于事实信息的文字的图画书,何以让观看者思绪万千,内心同时涌起对宏大和微小的感动?
1968年圣诞夜, 阿波罗8号宇航员曾在惊叹中拍下了第一张地球的照片。这颗从外太空视角拍摄的蓝色星球肖像照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轰动,成为环境史,乃至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照片之一。因为人类第一次如此真切的直面地球的渺小、脆弱、和珍贵。
我想,这本书的作者johanna Schaible和54年前在外太空按下快门的宇航员,所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那就是让人们用一个崭新的视角,看见。
03  关于爱的三本书
My Love for You is Always 
文字:Gillian Sze
插画:Michelle Lee
What is Love 
文字:Mac Barnett
插画:Carson Ellis
I love you I Love You 
文字:Muợn Thị Văn
插画:Jessica Love
My Love for You is Always 
文字:Gillian Sze
插画:Michelle Lee
大人总想把世上的欢乐和美好介绍给孩子,这其中当然包括各种节日及其背后的意义。于是图画书也会在一年中踩着固定的节奏来到书店。过了新年,关于“爱” 的绘本们就纷纷上架,为情人节的到来烘托气氛。

“情人节”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体会爱,谈论爱,表达爱的节日。在今年情人节暖场书架上,有这样三本值得一看的新书。
让人期待已久的,是Mac Barnett 和Carson Ellis的 What is Love?在这本书里,Mac Barnett一改以往的机灵、幽默,献出了一首温柔隽永的情诗。而Carson Ellis 的水粉画,将这首情诗赋予了生命。
小男孩怀揣 “什么是爱?” 的问题,踏上漫漫求索之旅。一路上,每个人给他的答案都源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他自然是不懂,便一直一直向前走。不知走过多远的路,男孩变成男人。当回到家中,门前的蜀葵和向日葵依旧盛开,昔日脸颊饱满的祖母却已苍老。在这本书中,爱是岁月,是远行后的归来,是存在主义者的自我定义。
关于爱的第二本图书,是由Muợn Thị Văn写作,Jessica Love绘画的I Love You Because I Love You.
作者Muợn Thị Văn曾为难民写作了动人的Wishes, 而Jessica Love是饱受赞誉的Julián is a Mermaid和Julián at the Wedding的创作者。如果说What is Love?是一首探索爱的诗歌,那么这一本则是欢庆爱的赞歌。整本书以“我爱你是因为…”,和“因为我爱你…”这样的问答循环往复。
书中出现的族裔,家庭形态,外貌非常多元。这是具有难民背景的作者和历来关注多样性的绘者共同努力地呈现。为这本书画插图的时候疫情刚开始,Jessica无法在社交隔离,一张张面孔被口罩遮盖时走出门去,观察多样的人群,收集肖像画素材。于是她在网上发出征求,让人们把自己和所爱的人的合照发给她。很快,她就被私信中那些满溢着爱的照片所淹没,并将这些爱通过画笔传递出去。

在这本书中,爱是看见,是接受,是共同成长,是跨越分类的普世信仰。
若对孩子而言,这两本书对爱的解读略显抽象,那第三本则相当符合儿童发展规律了。
这本由两位亚裔女性创作的My Love for You is Always, 描绘了一个华人小男孩和妈妈在准备一餐饭时的展开的一场关于爱的对话。男孩问妈妈“爱是什么”,妈妈没有送他出门寻找答案,也没有给他简短的回答。相反,母子俩一边泡茶炒菜煲汤,一边细细探讨爱摸起来,闻起来,看起来,听起来,尝起来,动起来都是怎样的。在温情的一问一答之间,关于爱的理解不断丰富,一桌丰盛的晚餐也上桌了。而此时,妈妈说出了也许是中国人饭桌上能说出的最动人的情话。
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始于切实的感官体验,因此从五感出发解读爱,无疑能和孩子快速产生连接。两位亚裔创作者,带着英文系博士和教育学硕士的专业背景,碰撞出了这样一本对华人家庭很难得,又在节日期间非常应景的绘本。
事实证明,在这三本书中,五岁的在在最喜欢,看完后学会变着花儿对说爱的,也是第三本。
当然,在这本书中,爱是美味。
04 Alice Waters Cooks Up A Food Revolution
作者:Diane Stanley    
插画:Jessie Hardland
谈到美味,新鲜出版的Alice Waters Cooks Up A Food Revolution 算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传记绘本了。
Alice Waters是美国慢食运动旗帜性人物,伯克利当地传奇性餐馆Chez Panisse创始人,作家,教育者。爱丽丝出生于新泽西一个普通中产家庭,父母在家后院种植的果蔬让她从小记住了自然成熟,刚刚采摘下的草莓的清甜。当然,每到东岸的寒冬季节,她也吃够了方便食品的寡淡乏味。
在伯克利的求学,让爱丽丝生活在左派知识分子周围和社会运动的氛围之下。而在法国当交换生的时光,让她味蕾获得极大享受的同时,被法国人对待食物的态度所影响。在这期间,美国正经历快餐文化,加工食品,连锁超市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所以当回到伯克利,经过几年兜兜转转后,爱丽丝买下了位于Shattuck街上的一栋旧房子,和自己的朋友们合作创办了Chez Panisse. 在这里,她们每天换菜单, 但菜单上只有一套餐。这样的做的目的,是最新鲜的当季食材,不计算效率地专注烹出最鲜美的味道。
尽管Chez Panisse瞬间成功,爱丽丝的脚步并未停下,她要把慢食的理念推广开,对抗方便却低质的美国食品文化,和这种生活方式对健康,生态,社区,乃至道德的破坏。于是她参与政策倡导,推广农夫市场,将慢食文化带到校园,让孩子们吃地更好,也学习生态和健康知识,思考食物的意义。
因为生活在伯克利,也曾去Chez Panisse吃过饭,书中的很多内容和插画场景都是我们的日常所见,所以读这本书时,在在的脸上常出现会心的笑容。
爱丽丝今年74岁了,Chez Panisse 经过两年多的疫情,没有倒下反而在筹备扩建。在爱丽丝的努力下,农夫市场在全美大小城市里绽放,孩子们也又能品尝到真正的草莓味了。
作者:小乐,环境社会学博士,公号“成长合作社”主理人,依恋项目导师,五岁男孩在在的妈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