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基金陈玮:唯一连续8年取得4%以上正收益的固收基金经理

导读:进入2022年的第一个月,A股市场就出现了全面回调,这也让许多人反思,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年份,到底应该买什么类型的基金产品?甚至许多基金持有人发现,即便是过去几年结构性牛市,大家追着去买市场上的明星基金产品,似乎也没有赚到钱,难道投资基金真的那么难吗?
在这里,我们和大家阐述一个投资中最基本的常识:风险和收益通常是匹配的。较高的收益背后,是较高的风险和波动。市场上,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绝大多数人是无法承受高波动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为什么买房子能赚钱,买基金就那么难赚钱。并非股票型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低于房价的表现,而是房价天然难以交易,也波动很低,对应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就更高。
同时,在经历了过去3年的权益市场结构性牛市后,市场自身积累了一定风险,那么2022年的基金怎么投呢?我们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购买稳定收益的基金产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类基金通常波动要低很多,而且无惧股票市场的牛熊都能取得正收益。
但是,稳定收益真的那么容易做到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收益和风险是匹配的,那么如果不承担风险的稳定收益,长期回报率可能极低(比如说银行存款收益率),又无法满足大家的投资目标(比如说战胜通胀,财富保值)。
那么市场上真的有一只大家不需要关注市场因素,任意时间买入之后,持有一段时间都能带来绝对收益的基金产品吗?今天和大家聊聊2014年以来,唯一每年实现4%以上正收益的二级债基金经理,中银基金的陈玮。他是如何通过中银基金的固收平台,以及准确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在不同宏观周期下,都能实现稳定的正收益。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类稳定收益的产品,才是大部分真正需要的资产配置底仓品种。
稳定的收益才能守护财富
过去几年,主动权益市场的结构性牛市毫无疑问是资本市场最大的趋势,也给大家一种买基金能“躺赢”高收益率的错觉。许多在2019年新入场的基民已经看不上一年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认为买基金就应该要获得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却忽视了主动权益市场的两个特征:
1)风险和收益是匹配的,高收益背后的“成本”是高波动,特别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权益类资产的波动率特别高;
2)权益资产的收益为“幂律分布”,极少数时间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收益,而人性需要的正态分布,获得稳定的收益率。大家最大的误解是,把年化收益率认为是每年获得的稳定收益率。
下面这张图非常有代表性,如果看2019年之后成立的公募基金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43%,而最大回撤只有13%,这背后是过去几年公募基金的结构性牛市。如果把时间拉长到2015年之前成立的公募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会下降到13%,而平均最大回撤大幅增加到50%。这意味着,过去几年权益基金的高夏普比率并不可持续,未来几年大概率会出现收益率下降,同时最大回撤的提高。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2022年1月29日
事实上,2022年的开年并没有迎来大家预期的“春季躁动”,整个1月份权益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为-3.01%,算术平均为-4.76%,只有20只偏股混合基金实现正收益,却有超过20只偏股混合基金跌幅超过18%(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2022年1月29日)。
在经历了2019到2021连续三年的结构性市场后,2022年权益资产要继续获得比较好结构性回报的概率并不高,特别是在看到了1月份的市场调整后,相信越来越多人会重新思考大类资产配置,用固定收益产品来“守住”收益。
2014年以来唯一每年收益都超越4%的固收基金经理
那么什么样的固定收益产品才是最适合普通大众的呢?我们认为有一个重要特征:收益率的稳定性。买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者,风险偏好都是比较低的,他们无法忍受高波动,也不追求很高的收益,而是希望收益率的稳定,这一点恰恰和权益资产特征相反。
收益率的稳定意味着,无论自上而下的宏观经济处在什么周期,固定收益产品的持有人都追求比较稳定的绝对回报,许多人是把固定收益基金用来和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对比的。如果每年收益率都能稳定超越银行理财,那就是最适合普通大众的固收类产品。另一方面,即便每年都取得正收益,但如果收益率长期低于银行存款,那么吸引力也不大。于是,我们设立了一个简单的标准:每年都能取得4%以上正收益的二级债基。这个标准看似很容易实现,但事实上2014年以来全市场只有一只基金达到了这个标准!这个基金就是中银基金陈玮管理的中银稳健添利A。
图表:中银稳健添利A在2014年以来收益率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我们看到,陈玮管理的中银稳健添利A无论在什么样的市场、宏观经济周期、货币周期、债券的牛熊市等,从2014到2021年的连续8年时间中,全部取得了单一年份4%以上的正收益。即便在2022年开年的市场大幅调整中,中银稳健添利A依然取得了正收益,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10%。并且,这只基金的回撤控制也很好,给持有人画出了一条稳定向上的净值曲线。
图表:中银稳健添利A净值曲线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低波动才是基民收益的关键
我们在前面也和大家阐述过,对于大部分基金持有人来说,能否拿到收益的关键是波动率,而不是大家每天盯着的收益率。
我们发现,陈玮管理的稳健添利,长期波动率低于同类基金产品,这也是基金净值不断创出新高的“秘诀”,把每一次的波动控制好,自然就容易创出产品的新高,并且带来两个天然的好处:
1)持有人能真正做到长期持有。波动率太高的产品,大部分人是拿不住的,每一次较大调整之后,持有人有一个反弹就卖掉了。波动率比较低的产品,持有人才能真正拿得住;
2)持有人买基金不用择时。大部分普通持有人是没有择时能力的,择时背后是预测未来,判断周期,本身就不是我们所能具备的能力。但如果一个产品波动率很高,会倒逼持有人去做择时,最后结果大部分是在最错误的时间买基金。低波动的稳健产品,让持有人不需要考虑买入的时间点,也提高了投资的体验。
图表:中银添利的每半年收益率和波动率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我们看到,中银添利每半年度的最大回撤为-0.99%,远好于同类产品的平均回撤幅度,而每半年收益率为2.57%,也高于同类产品的收益率水平。可以说,陈玮实现了较低风险暴露(波动率)之下的较高回报,最终夏普比例就大幅好于同类产品,也体现了基金经理在既定风险敞口下,取得超额收益的能力。
王牌固收团队中的金牛基金经理
我们曾经和中银基金的多位固收团队负责人、基金经理进行过深度访谈,作为一家银行系的基金公司,中银基金一直以来都是资本市场的王牌固收团队。截止2021年底,中银基金固收类基金过去3年的超额收益率为9.16%,在16家固收类大型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中银基金固收类基金过去5年的超额收益率为18.59%,在15家固收类大型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数据截止2021年12月31日)。
相比于权益资产的投资,固定收益投资涉及的投资流程更多,资产类别也更广泛。比如说大类资产配置层面,就包含了股票权益和债券至少两大类资产;再看细分的债券类别,从一级债、二级债、可转债、可交换债、利率债、信用债等等,每一类资产的驱动因素都不一样,风险和收益特征也不同。所以说,要把固定收益投资做好,更依赖强大的投研平台。
中银基金投研团队中,有单独的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小组,并且定期举行内部大类资产配置会议,专注把资产配置的环节做好。而在下面的细分资产类别中,又有专门的人员覆盖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等几类大的债券类别,并且把大宗商品(包括石油、黄金、工业品、农产品)、海外市场、房地产、货币市场等多类资产进行了全覆盖。
强大的固定收益投研平台,为长期的超额收益能力奠定了基础。
陈玮也是中银基金这个王牌固收团队中的金牛基金经理。他管理的产品获得了5次“金基金”奖、3次“明星基金”奖、2次“金牛”奖。可以说,是市场上获得各类奖项次数较多的基金经理之一。
陈玮管理的多只产品都有两个共同特点:
1)任意时间下的稳健收益。陈玮产品呈现了很强的低回撤特点,产品净值能不断创新高,意味着持有人在任意时间点买入,大概率都能取得不错的收益,不需要对买入的时间点进行“择时”。我们以陈玮管理的另一只产品:中银招利债券A为例,从2019年9月27日成立以来,基本上每年都有6%左右的正收益率。
图表:中银招利A过去2年表现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2)强大的资产配置能力。我们知道,没有一个资产每一年都是牛市,牛熊交替、周期轮回,是投资中永恒不变的规律。陈玮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体现了比较强的能力,在债券的熊市中能适度降低仓位,而在债券的牛市中提高仓位。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的债券和股票“跷跷板”效应,能够有效帮助持有人在不同资产的周期中,都取得较好的正回报。
图表:陈玮管理的中银添利2015年3季度至2021年3季度的资产配置图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背景中的理财替代
过去几年理财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风险收益率变得越来越低,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几年前4%左右下降到了2%附近。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各类政策,也压制了大家对于房地产这一类资产的投资。而随着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大量中产阶级在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时代中诞生,我们看到了巨大的理财替代需求。
相比权益类基金,大部分人的理财需求更偏向中低风险类的“固收+”产品。低波动和低回撤,本质上是顺人性的,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的理财都会放在低风险的保本类产品,而不是高风险的权益基金。
在整个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一个每年都能实现正收益,并且收益率超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固定收益基金会非常有吸引力。从历史数据看,中银基金陈玮管理的产品,确实符合这样的需求。
近期,陈玮会在民生银行发售一只新产品:中银民利一年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014399,C类:014400)。相比于过去的产品,这个产品有一年锁定期,帮助持有人更好“管住双手”,并且以不超过20%权益+不低于80%固收的资产配置基础结构。通过低波动、低回撤的稳健产品,为持有人带来较低风险暴露下的较高投资回报,这或许是更符合当下时代的投资产品。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关键词
收益
中银基金
风险
债券
固定收益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