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光亮    思想的天空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图源网络
许知远对谈刘擎,《十三邀》的幸运和困境
文/二湘
一直很喜欢《十三邀》,新的访谈一出来,总是迫不及待地去看。最新这集许知远对谈刘擎一出来,也是马上就看了。还是喜欢,有很多思想的火花,有很多启发和反思,也有刘擎个人成长的痕迹和经历。他们谈到了很多话题,从一开始的思想和行动的关系,到现在的年轻人的不匮乏,到世界主义,到爱国主义,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到柏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到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禁锢,知识点很密集,有些遗憾的是觉得触及的话题有些浅尝辄止,还没有很好的展开,或许是受时间或者其他原因限制。
印象最深的是刘擎说一个人的判读力是和一个人的智识相匹配的,“你的判断力包含知道自己的判断标准不是彻底准确的那个意识。这个意识极端重要。这个意识要求你有很重要的分寸感,既不能怀疑自己到失去判断力,又不能变成一个绝对的、自负的人。”
说得极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分裂的时代,几乎任何一个热点话题出来,大家都会有不同的观点。政治和宗教几乎是最容易分裂的话题,但非政治的话题如前一阵的林生斌再婚生子也一样撕裂。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认为对方被洗了脑,观点太偏执。他这一段的启示就是要时时提醒自己,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一方面又要明白自己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刘擎还提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一方面是创新的,开放的,另一方面又是各种规则无所不在,是被禁锢的,如何突破这个矛盾,获得更大的自由,如何让个人意志得到最大的尊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源网络
这让我想到英国黑镜系列的一个故事,社会上的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被打分,规则无孔不入,甚至是说了脏话都会被扣分,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同时可能是一个高度禁锢的社会,我们未来的社会会是什么走向,是更自由开放还是更封闭隔离,真的是不好预测。元宇宙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更是一个未知数。当许知远问刘擎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时,刘擎说现在只能是提出问题,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同时到达,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客体化,能得到某些虚假的解决感。坏消息是我们好像没有办法,好消息是我们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最后的彩蛋很有意思,刘擎十岁的时候跟他父亲说昨天我犯了个更大的错误你没有打我,今天我犯的错误小得多你却打了我,这是因为昨天你心情好,所以你打我其实是你受自己的情绪支配。自那以后,他的父亲再也没有打过他。刘擎说他感受到话语的力量。但是我觉得与其说是话语的力量,不如说是思考的力量。
整个视频制作还是非常有水准,有一些画面,小的细节让人记忆颇深。比如两个人坐在车上,窗外是上海的繁花流影,这个时候,德沃夏克的《思故乡》响起,悠扬沉着,非常搭。还有上海的夜景,街头自拍的年轻人,高架桥下似乎是在祈祷的女孩,然后画面切换到一个骑着三轮车,车上载着高高的纸板的民工。的确如他们所言,上海是丰富的,多层次的。看到这时,我生起一点小小的感动,生活不易。这些细微的渲染让这档节目有了温度和画面感,让它从众多的访谈节目中脱颖而出。当然,更重要的是许知远选择的访谈对象,尽管有许多演艺界的名人,但现在更多邀请的是知识界的学者。许知远似乎特别偏爱哲学家,比如之前的陈嘉映、吴国盛,还有这期的刘擎。
最早听说这档节目还是因为俞飞鸿那期,许知远被骂成中年猥琐男。真正开始看《十三邀》还是去年,项飙那一集。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和项飙有过很浅淡的交集,一起吃过两顿饭,记住的是他特别谦逊的笑容。没想到在这个节目里又看到如此的笑容,感觉他还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的改变。非常喜欢那期节目,两个智慧热忱的头脑冲撞,产生更多的思考。他们之间互相懂得,互为启发,互为印衬。他们的频率是一致的,他们的世界观是一致的。感觉这期节目非常好,连许知远自己也特别兴奋,觉得访谈很成功。但其实每一期都很不错,几乎没有失手的。许知远是个特别懂得因人而异,应地制材的访谈人,非常能把控全局。
图源网络
比如在罗振宇那一集,你能明显感知到那是不同的两个人。但是许懂得尊重,对,尊重,就是罗振宇一直强调的那个词。整场基本都是罗振宇在说。很显然,他不是完全认同罗的那种实用主义的观点。但是,他很认真地聆听,而且一直在做笔记,只是你细心观察许的脸部那些细微的反应时,你能察觉得到,他其实是不太认可罗的观点的。罗的狭隘的爱的疆域主义,以及关注此时此刻,不远看的实用主义很戳心,很冷酷,也很坦诚。他或者是对的,但是,对于许知远这样相对比较单纯的理想主义者,是无法接受的。读者能看到这两类都可谓精英人物的冲突。同时发人思考,罗胖是对的吗?似乎是的,企业不存在义务为社会捐款,因为企业要负责任的是它的股东,员工和顾客。而公益捐款,应该是社会和政府的事情。企业已经纳了税,已经尽到了它的义务。听起来似乎是对的。但是,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具有实力的企业难道不应该负起一些责任吗?这让我想到那本《绩效主义的暴政》,效率是这个宇宙的总法则。精英阶层觉得自己的努力和才干理所当然让他们得到更多财富,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只是足够幸运。
钱理群先生那期也非常好。钱先生说到他自己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沉思的照片,一张是笑得像弥勒佛的照片,这是他人生的两面。而许知远也非常好地把握住了这两面。
钱先生是个特别有智慧的人,他对于苦难的态度,自然,随性又超脱,不夸大,也不刻意逃避,就是把他当作生命的一部分。那时候他被下放到安顺卫校做语文老师,他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个就是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就是自己也不放弃学术研究。他搬到了学生宿舍和同学们同吃同住,晚上,当学生们睡了,他又回到自己办公室研究鲁迅。77年恢复高考,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但是他说他同时也准备了17年,这17年,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印象最深刻的是节目的结尾,他和许知远就那么坐在长椅上,半仰着头,看天空,许知远说这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我们时代的变化不也是这样么,整体看不出来在变化,但......“钱先生打断了他,“不,别想这些。历史文化我们想得太多了。它就是当你和自然相对的时候,你内心的一种感觉。”于是,两个人陷入了一种美好的充满默契的沉默。
图源网络
那一期的开头是钱理群的夫人崔可忻罹患癌症后在社区的一次歌咏表演,镜头也转向了台下给妻子录像的钱理群先生。随后许知远在钱理群的家中看他妻子留下的照片和小物件,平静地面对死亡,一点也不煽情,  这是这档节目的高明之处。就像有一期许知远采访郝蕾,郝蕾正开口要说小时候她父亲让她伤心的事情,许知远打住了她,说,我们私下说。许知远其实是个特别知道分寸的主持人,除了俞飞鸿那一期有一点点失态(但绝不能算作猥琐),他的真诚,他的求知欲,他的知识储备,包括他的敏捷的对答都让这档节目增色不少。
回到刘擎老师这一期节目,能感觉到刘擎老师是个很清醒也很谦逊的人,他说自己是个被同行朋友高估的人,因为他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原创性的研究,他作为一个潜力股得到了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说现在的名声过一两年也会消失。上一期的钱理群老师也是个特别自省特别谦卑的人,他特别坦诚地说到了自己的局限,不会外文,古文底子也不好,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大师。他说他成为博导后有一次怒斥一位学生时让他意识到自己在滥用自己的权利。类似的话语在罗翔那一期也同样听到,很难得。
说起来,他们其实已经是自己专业的佼佼者,是站在高处的智者,他们用自己的智识导航,引导普通人去开启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思想世界。我们的时代需要他们这样真正清醒而且睿智的知识分子,我们需要这样的启迪,需要他们传递过来的线索,去找寻一个更开阔更深厚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
这样的思想生活
,需要来自彼岸的理想主义的关怀。而《十三邀》作为一个承载体,生逢其时地出现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这档节目的人,和看到这档节目的人,都是幸运的。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节目策划人的困惑和纠结,刘擎在这期节目开头问许知远,《十三邀》这样做下去,是要创造一个文化品牌,还是在做一个知识分子?许知远没有回答。刘擎又说,好像你是要做知识分子,但现在有一个商业的框架和结构在里面,你怎么平衡这个关系?许知远又一次陷入了沉默。是追逐更高效、更大利润的商业化,还是传递更多精神和思想的理念?或许,这是每一个理想主义的开拓者都面临的困境。
作者简介
二湘,喜欢码字,著有长篇小说《暗涌》《狂流》,小说集《重返2046》。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新号刚刚开始,欢迎广而告之。愿意加入我们读者群的,请加微信”erxiang8d“,注明读者群。
更多往期精粹
同情鹿道森,但你我终需自我拯救
热文:李泽厚陈冲野夫空中医生安阳王刘擎硅谷医生西南联大田晓菲俞敏洪
大家:黄永玉巴金王小波 齐邦媛白先勇钱锺书史铁生王安忆余华
天空之友:严锋黄灯余耕邓晓芒菊子杜欣欣刺猬风吹沙大嫚愚石绿风青禾小仙三少爷二湘更多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留言点此
理想主义者的困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