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熊叔给大家讲讲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问题,其实这不是两国的问题,而是以欧美为主的北约与俄罗斯的较量。
乌克兰危机到了农历新年貌似告一段落,年前俄乌德法在巴黎举行的会谈中确认了俄乌双方将遵守东乌停火协议。
同时美国为首的北约也对俄罗斯回应,拒绝了莫斯科的两项要求,一是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二是签署俄罗斯起草的欧洲安全协议。
随着普京参加冬奥开幕式,事情似乎有所缓和。
但是俄罗斯压在乌克兰边境上的十万大军并没有撤退,战争的阴云仍然笼罩。
俄罗斯、乌克兰常规军力对比。
甚至,就在前天,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表示入侵可能在“任何一天”以“巨大的人力代价”爆发。
他认为,俄罗斯已拥有其认为全面入侵乌克兰所需的70%的战斗力。事情还没完。
很显然问题不仅仅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相比俄罗斯,乌克兰不具有抵抗全面入侵的能力,假如北约不支持这个国家,那么乌克兰将会任人鱼肉。
虽然北约在第一波的政治表态中,“强硬”回怼,但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
上周西班牙媒体就爆料,在桌底下递交的文件中北约有与俄罗斯求和的迹象,如果结合北约中重要成员德国的表现,一股浓重的绥靖味道正在阴冷的欧洲孕育。
01
在欧美内心深处,不愿打仗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能让政治达到目的,政治也能化解战争。这在俄乌危机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只是目前情形,很难说北约做好了战争准备,或者说他们是否愿意为了遥远的东欧的国家与俄罗斯兵戎相见。
虽然北约嘴上回绝了俄罗斯关于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但背地里,北约却向俄罗斯表现了绥靖的一面。
西班牙《国家报》在上周透露了一份美国和北约没有公布的文件,秘密文件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基于有条件的互惠透明措施”,俄罗斯和美国将同意不在乌克兰部署进攻性地面发射导弹系统和部队。
陆基中程和短程导弹及其发射器的军备控制。
美国和俄罗斯核武器的军备控制,包括“非战略核武器”。
建立一种“透明机制”,用于核实北约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基地没有战斧巡航导弹,莫斯科担心这可能会快速地到达俄罗斯领土。
如果这个桌底文件是真的,已经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一个意思,北约拒绝俄罗斯不发展乌克兰的红线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承诺不在乌克兰部署导弹和部队之后,加不加入北约也没什么意义了。
如果还搞不懂这份秘密文件对谁有利,看看俄罗斯的反应就知道了,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立法者弗拉基米尔·扎巴罗夫称美国和北约回应的泄密“令人感到无耻和不负责任”。
俄新社说,美国要求不公布回应文本,莫斯科同意。然而,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指出,这些内容很快就会公开,因为这些内容已经与所有北约盟国和基辅进行了讨论。
俄罗斯的演技很出色,但它已经默认了文件的存在。
北约的回复很容易让人回忆起古巴导弹危机时候的情况,那时的美国对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大发雷霆,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战争边缘措施逼退了赫鲁晓夫,但肯尼迪也付出了代价,他承诺不在土耳其部署导弹作为交换。
这相当于美国在优势时还让对方捡到了便宜,这在两国关系史上屡见不鲜。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战争最靠近边缘的一次。
如果分析美国背后与俄罗斯的交易,这种妥协也有北约内部的不团结的原因。
在对乌克兰问题上,德国是北约中的一股清流,危机爆发之初,北约国家纷纷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只有德国不但拒绝提供,还禁止英国运载武器的飞机飞越领空,甚至还禁止爱沙尼亚向乌克兰提供源自德国的榴弹炮。
去年年底才产生的由社民党舒尔茨任总理的新政府,是一个由社会民主党、绿党和自由民主党人组成的联盟,一直秉承“反战”的价值观,他们认为运送武器无助于问题解决。
外交部长、绿党政客安娜琳娜·贝伯克(Annalena Baerbock)指出,德国宁愿向乌克兰提供财政援助,也不会运送武器:
她说:“我不认为这种武器出口能够改变军力对比的想法是现实的。最好的保护措施是阻止进一步激化冲突。最强的武器——如果你想要使用这个字眼的话——是我们作为北约成员、欧盟政府、G7集团,能够团结起来清楚地表明,任何新的攻击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属于总理舒尔茨的社会民主党外交事务发言人尼尔斯·施密特(Nils Schmidt)表示:“法国和德国是调停者,而我认为一个调停国向冲突的一方乌克兰提供武器不是非常恰当,因为我们在试图推行外交解决。”
英国运送军火飞机的航线,被迫绕开德国。
如果这些政客还要遮遮掩掩,那德国海军司令舍恩巴赫(Kay-Achim Schönbach)的话就直接了当得多。
他在印度的一个智库讨论会上发言称,普京需要被西方国家平等对待。他说,给予普京真正需要的尊重是很容易的,也可能是他应得的。
舍恩巴赫进一步表示,俄罗斯想要入侵乌克兰的想法是无稽之谈,普京总统想要的只是尊重。
他还表示,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的乌克兰所属的克里米亚半岛已经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
乌克兰外交部将舍恩巴赫的言论描述为“绝对不可接受”。这一言论引起轩然大波,这种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的观点,让舍恩巴赫最终辞职。
即使巴赫辞职了,但仍让人们清晰感受到了德国在这个问题上有别于北约同伴的立场。
从这个图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北约与俄罗斯对峙的关系。
与此相似的还有法国,法国除了打嘴炮之外,在俄乌危机中的态度也拎不起来。
作为调停乌克兰东部冲突的诺曼底协议的中间人,法国总统马克龙,还想照方抓药,目前已经抵达莫斯科,他一直坚持要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了慕尼黑协定时飞来飞去,被希特勒玩弄于掌股之间的张伯伦。
为何一再强调团结的北约,却在面对俄罗斯的恐吓时,表现出了如此分裂的局面?
02
打着和平外衣的绥靖是当今欧洲的死穴
不想打仗并不是什么秘密,早在危机发生之初,拜登已经迫不及待地揭开了底牌,美国不会军事介入俄乌冲突。
美国主要的威胁手段是经济制裁,但他们又首先否定了最致命的停止俄罗斯使用SWIFT(银行国际转账协议)。
SWIFT是一个国家与外贸易金融交易必须的工具,一旦停用,俄罗斯将无法进行对外贸易,也将失去外汇收入。普京曾经说过如果西方制裁SWIFT,就意味着战争。
由此可见,SWIFT多么厉害,只是美帝已经不把它作为选项。
美国的态度并不奇怪,蓬佩奥认为拜登正在令美国失去川普时代的威慑力,也就是划定红线后,如果对方越界,一定会受到回击的决心。
这一点不仅仅在乌克兰,早在阿富汗时已经让人们领略到这一点,仅仅一年不到,俄罗斯已经不止一次在乌克兰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数千美82空降师士兵被部署到了波兰。
美国前任祝苏大使丹尼尔·弗里德(他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俄政策的制定者之一)说:“我认为这(阿富汗撤军)可能影响了普京的计算,他可能会看着美国正在衰落。”
弗里德补充说:“但保卫欧洲和保卫阿富汗的弱势地位总是有区别的。就像越南一样。越南的失败和灾难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西欧的防御会分崩离析。所以我认为普京可能过度解读了这一点。”
但是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普京并没有错误解读,美国为首的北约就是表现出不愿牺牲生命保护乌克兰的状态。
北约的软弱还来自于德国的态度,因为德国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战后以来德国都奉行和平主义路线,这个国家大多数人不愿打仗。
甚至连支援武器这种行为也被认为是不合适的。目前上台的社民党、绿党、自民党联合政府是近年来非常突出的左翼政府,是最奉行和(绥)平(靖)政策的。
除了理念之外,德国最大的问题还来自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
默克尔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与俄罗斯保持了亲密关系。
德国是莫斯科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中国),俄罗斯与德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网络——商业、政治、文化和知识。
而且,德国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原材料,如原油和天然气。如果德国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贸易,而其他北约国家实施制裁,那么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大大减少。
华盛顿邮报指出,这将迫使德国的西方盟友要么通过军事干预升级局势,要么退后一步,让普京再次夺取土地。
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严重依赖是有据可查的。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 )在访问莫斯科期间甚至公开承认了这一点。
由于德国在全球能源危机中逐步淘汰其核反应堆,德国的储气量处于危险的低水平。
普京当然不会放过这一点,他不断通过降低供应天然气量,从而推高欧洲能源价格。
与此同时,德国人已经支付了欧洲最高的电价,这给德国新政府带来了政治压力。
另一个掐住德国人脖子的问题是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自去年以来,美国就一直争取德国中止这项工程,因为他们担心,这条管道将加重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虚线为北溪二号
北溪2号堪称一石二鸟,这是一个通过波罗的海的天然气管线,而通常俄罗斯的天然气是通过乌克兰的管线运送,这让乌克兰与俄罗斯达到某种平衡。但2号管线将打破这种平衡,让乌克兰失去辖制俄罗斯的一张牌。
缺少了德国的支持,西方便缺少了制约俄罗斯的重要力量。对于德国这些行为的内在因素,许多专家给予了答案,最有代表性的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学者约翰·罗夫(John Lough)。
他写了一本深入剖析德国政策的书《Germany’s Russia Problem》。罗夫认为,一直以来,德国都有一种执念,相信通过空洞对话和对伙伴关系的虔诚影响俄罗斯(接近西方)。
罗夫说:“通过错误的思维和“对‘战略伙伴关系’的顽固追求,德国无意中最终支持了一个对其利益和价值观怀有敌意的俄罗斯政权的出现,它使一个严重腐败、日益专制和压制性的俄罗斯制度合法化并得到加强,使其有胆量对其邻国部署武力并攻击西方机构。”
罗夫还指出社会民主党圈子中仍然存在的“神话”,即东方政治——由威利·勃兰特发起的和解和接触政策——是结束冷战的最重要因素。
勃兰特在华沙为战争死难者一跪,曾轰动世界
与此同时,德国人对莫斯科为德国统一开绿灯表示持久的感激之情,尽管这可能是环境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克里姆林宫的仁慈。要知道当时苏东剧变,苏联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
最后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国的长期经济吸引力——以及贸易鼓励伙伴关系和政治变革的信念。
罗夫总结道:互动的深度意味着俄罗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德国人的意识中”。德国人感觉比西方其他人更能理解俄罗斯人。它在整个德国机构中产生了Russlandversteher或称“俄罗斯的理解者”,对政策制定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德国的立场直到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才有所改变,但当事人总理默克尔的亲俄政策在此前已经坚持了15年。
罗夫说:“有理由提出问题”为什么她花了15年时间才“得出结论,这个被刑事定罪的国家对其公民、邻国和整个欧洲构成严重危险”。
默克尔跟随科尔、施罗德等历任德国总理政策亲善俄罗斯。
二战之前,左派政治家们统治着欧洲,他们消极、厌战,放弃了积极应对纳粹德国挑战的武器。
这是人类总结二战经验教训时非常关键的一条,当你缺乏作战的决心时,对方就会蹬鼻子上脸,步步进逼。
就如布热津斯基所说的那样,告诉对方你不惜一战的决心,比你拥有多大的实力更有效果。
态度不仅仅是为了阻喝,还有可能防止对手误判。
纳粹德国或许真的自我膨胀到以为可以称霸欧洲的程度,才发动了战争。但归根溯源,是那些源自于对战争恐惧的绥靖,促使希特勒做出了他可以征服世界的误判。
现在的俄罗斯当然不是纳粹德国那种实力,毕竟俄罗斯经济规模还不如广东省,根本没有打的能力。
但北约的软弱却和他们的前辈没啥区别,普京怕是晚上睡觉都会笑出声来,仅仅凭借着核弹头和不值一提的常规军备,就可以逼得欧美认怂,这都不仅仅是赢两次的问题。
不怕队友猪,只要对手怂,港真,熊叔不认为乌克兰会打起来,只要美帝和北约给够了好处,普京就会收手,天下又会太平了。
但,尝到甜头普京下一次再要求北约抛弃波罗的海三国呢?这并非不可能,在这次俄罗斯的通牒里,已经包含了这个诉求。
主要参考资料
乌克兰局势:德国为什么不向其提供武器
乌克兰局势:美军进入高度戒备,危机考验北约东扩决心
U.S., NATO OfferSecurity Dialogue in Leaked Response to Russia
Germany has becomea weak link in NATO’s line of defense
Germany’s RussiaProblem — a tricky balancing act
Why are Germanyand France at odds with the Anglosphere over how to handle Russia?
END
PS:熊叔召唤一波三连,点赞、转发、在看,请读者们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