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小炒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小炒注:离开,不一定是为了更好的重逢,而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昨天中午,备受关注的湘西女教师李田田发文:
我已经离开了湘西,离开了那座我生活了 27 年的小县城。我与爱人拖着几袋行李、一箱书籍、还有身心俱疲的灵魂,在异常寒冷的冬季、在阖家团圆之际,踏上了 " 背井离乡 " 之旅。
当董县长的恶意返乡成为网络流行词时,李田田却选择了背井离乡。完全相反的选择,何尝不都是一种荒诞?
早在事件发生之时,我就认为她需要离开那里,那是对她最不坏的选择。只是当我看到她真的要离开时,心里却说不清楚高兴还是酸楚。

晚上再去看她的道别文章时,一行粗黑的大字显示: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她的离开,是被动的,但绝对是正确的选择,就如同文章标题:离开是为了有尊严地活着!
1
不幸童年
很多人为李田田的勇敢行为点赞时,可能还不知道,她只是一个27岁的年轻姑娘。
1994年,李田田出生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一个偏僻小寨。然而,新生命的降临,并没有令这对农民夫妇感到高兴,因为第一胎是女儿,他们满心希望现在的二胎是儿子。
为了要儿子和躲避计划生育,在出生的第五天,父亲连夜翻山越岭将这个新生儿送去一户远房亲戚家。李田田的眼睛都还没睁开,没有看到父母的模样,就被送到了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身边。
老奶奶家里穷,李田田从此过上了
喝变质奶粉
的日子。

最艰难的往往不是贫穷,
而是没有了亲情的滋润
。物质的煎熬与心灵的无助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后者能直接摧毁一个正常人。

在养母家里,李田田不喜欢与人说话,养母忙于农活的时候,无人看管,便常常把她关在一个黑柜子里。柜子的一角会爬出几只蟑螂,她就与蟑螂为伴。
一个悲催的童年,何以会创造出一个不俗的成年李田田?儿时的不幸,与长大的勇敢,这种强烈反差,让人不得不感叹李田田的顽强
在李田田刚学会咿呀说话的时候,因为长期食用过期奶粉,严重营养不良,有一天突然被送进医院急救。在医生宣布必死无疑而侥幸存活后,养母不敢再养她,亲生父母不得不把她接回家。
鬼门关走一趟,并没有改善李田田的处境。

这个时候的原生家庭,李田田已经有了一个弟弟。亲情的长期疏离叠加重男轻女的传统,使得父母对李田田的关爱并不多,而且,可能处于一种陌生,也可能出于一种本能的怨恨,李田田并不喜欢跟亲生父母相处
她依旧不喜欢说话,却喜欢上了大自然,喜欢空旷的田野,任思绪飞扬,喜欢与花草树木说话。
这些儿时经历,为一个文艺女青年的炼成打好了基础。

不幸并没有停止,李田田4岁时,父亲去世,家里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也就是说,李田田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
在贫穷封闭的山寨时,在被忽视的环境里,李田田找不到快乐的现实源泉。好在湘西群山环绕,空气新鲜,自然风光是一绝,李田田在这种绝等大自然里,畅想着自己变成一朵花、一朵云,挣脱现实束缚,找到自由的天地。
当一个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身之处时,就很容易寄情山水,在那里寻求精神意义。
唐朝的那些伟大诗人如此,童年李田田也是如此。
2
文艺青年
自然与文学总是一体的,随着长大的读书识字增多,她很快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文学,在那里发现了一片广袤的天地,足以供养她脆弱不幸的心灵。
于是,小学的李田田就开始写诗,用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体验和对自然的赞美。
一个爱好文学或文字的人,必然是向往自由的。
正是这种精神的提前绽放,造就了一个追求自由的李田田。
但是,家里积贫交困还是给她带来了困扰,好几回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好在李田田的学习成绩优秀,老师舍不得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于是找了希望工程帮她,但并没有结果。
焦急之中,恰好当时有几位日本人来学校搞交流活动,看到李田田写一篇作文,其中一位日本姐姐读了很感动,便决心资助她读书。这几个日本人每年都会来学校一次,其中一个人还一次性资助了12名学生。
所谓贵人相助,前提一定是自己有本事。悲伤的童年并没有击垮李田田,用文学诗歌和学习成绩来反击老天的不公
自助者天助之。
好不容易到了初中毕业,李田田的中考成绩是全县第三。如果这是高考成绩排名,李田田就是清北复交的水平。然而经济困难再次降临单亲家庭,弟弟还要上学,母亲一人供不起李田田的高中学费。
成绩优秀的李田田,没有选择辍学打工,而是去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读定向师范生,学费免费
所谓定向,就是入学之初,你的毕业去向就已经被决定了。现在的很多大学,都有定向培养,像什么西藏班、新疆班啦。
李田田2012年的这个决定,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
我出生在湖北中部农村,见过太多的童年伙伴辍学打工,有些甚至不是家庭原因,而是自己不想读书了。那时,外出打工,为家庭分忧,被视作一种懂事的表现。
在李田田的老家,一个女孩子坚持上学,在一个封闭的山村,这何尝不是一种逆天改命?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校友栏里,有毛泽东、曾国藩、黄兴,都是伟大人物。从后来李田田的所作所为来看,她没有辜负母校,可能她永远上不了母校的名人榜,但这些伟大校友会以这个学妹为荣。
在大学里,李田田继续潜心写作,写了很多作品,发表在博客和杂志上。
毕业后她的第一次投稿,就被《诗刊》重推发了头条。后来还转型写小说和童话,两篇小说被《湖南文学》发表,童话发在了《花火》上,而后被《湖南日报》重推。
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时,她往往自称作家,而不是教师。

2016年大学毕业,李田田是定向培养,不能自由择业,被县教育局分到一所山村学校教书。
它就是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桃子溪学校。
一个普通人毕业,一次普通的人事安排,谁也不曾想到,以后会在中华大地掀起轩然大波!
3
勇敢姑娘

在桃子溪小学,李田田是普通的,却又是独特的。
桃子溪小学的学生,都是贫苦出身,很多孩子还是留守儿童。自身童年的苦难,让李田田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共鸣与同情。
虽然生活艰苦,但李田田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那些看重她的老师,资助她的日本姐姐,认可她的杂志编辑,都带给她很多的温暖。

一个受人帮助感受到社会温暖的底层人,总会对同样的底层人充满怜悯。

于是,李田田不仅仅把自己当成一位老师,而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导师。除了完成既定的教育课程,
她花了很多心思与学生打成一片

她还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为孩子们购买课外书。在假期的少儿阅读计划营,她无偿参与赠书!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需要金钱与精力的,李田田对孩子们的付出,这些文字难以表达出来。

同事们有人说她傻,一个穷教师讲什么情怀?自己都生活艰难,还想着改变世界?

但李田田并不为所动,只是顺着自己的本性去做一些事情。
李田田成为桃子溪小学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孩子们喜欢她,家长也喜欢她。所以在事件发生后,很多学生家长都在微信群中声援田田老师。
教书育人期间,李田田顺便谈了个男朋友,是做“医疗公益”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个“不务正业”的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时光慢慢流逝,2019年的一件事,突然打破了这所偏僻学校的宁静。
“我出事了!刚刚写作时,局里(教体局)来电话,要我马上赶进城,因为那篇文章,局长要见我。”2019年10月15日晚上10点45分,李田田发朋友圈“求救”。
发生什么了?
原来2019年10月10日,李田田在自己的公众号发表一篇文章:《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
李田田在这篇文章里,控诉基层教师的不堪重负,很多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占用了老师们太多的时间。
就像文章中写道的:
学生隔三差五大扫除,听课扫地老师准备资料,应付区检、县检、州检、省检、国检等各种检查老师还要扶贫,走访贫困户,填写表册……
自开学以来,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检查,“隔两天,我们就要带学生大扫除。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语文课已停滞不前。”
本来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表达,反映教育基层事实,但是,领导们如临大敌,十分紧张。
10月11日删除文章;10月15日半夜,大雨磅礴,李田田被带上车去教育局见领导,诚惶诚恐的李田田才发了那个朋友圈。
10月16日凌晨教育局领导到李田田宿舍谈话;
10月16日州委领导约谈校长;
10月20日永顺县纪委监委成立调查组;
一篇小文章,一个领导又一个领导的接见,一级大过一级的领导送来的关心,这对一个基层教师来说,当真是受宠若惊。
与此同时,李田田的课程减半,外出行程需向领导汇报,找李田田的朋友须在门卫处登记。而且,李田田见朋友,只能在校外,不能带进学校
李田田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这一年,她只有25岁。一个本该恋爱逛街旅游的花季少女,却要在惶恐不安的孤独中等待命运的审判!
她也很困惑,一篇针对教育现状,提出自己建议的文章,为何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并且引起领导那么紧张?
事情不算完,随着舆论的发酵,以至于央视《新闻1+1》、人民日等都有专题深度报道,痛批永顺县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力挺李田田
这下真的玩大了!
有了央视的表态,全国新闻媒体蜂拥而上,争相报道。
李田田、桃子溪小学和永顺县,一下子全国闻名!
全国人民都知道湘西永顺县桃子溪小学,隐藏着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坚强纯洁的90后姑娘!
央视白岩松电话连线李田田,问及目前处境时,李田田说基本生活正常,但比较孤独,周围人都担心受牵连,与李田田的关系比较微妙。
可想而知,李田田的一个不经意的正常举动,冒了多大的风险?

如果她没有发那个求救朋友圈,后来也没有形成全国的舆论效应,李田田会面临怎样的下场?

从2021年底的李田田事件来推测2019年,想都不敢想!
无论怎样,2019年的李田田是幸运的,她的幸运,就是时代的幸运和中国人的幸运。

在拯救李田田的过程中,必须为人民日报点赞。2019年10月22日,李田田被带上车之后的一周,人民日报直接发表专题文章《戳破形式主义泡沫,还需更多“李田田” 》。
无论是报道的及时,还是态度的鲜明,都值得称道!起到了风向标和一锤定音的重要作用。

经历了这起惊魂事件后,很多人都在担心,随着网络热度的消退,李田田是否会遭到秋后算账?会不会穿小鞋?
李田田当然也担心,然而当记者问道:“你还会再留在这个学校吗?”田田老师的回答充满不舍:有考虑离开这边的打算,但更多的是对乡村的不舍,对学生的留恋
她没有离开,选择了留下来。

我想,原因除了舍不得孩子们外,还有她在这起事件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信心。

那种官民一致的支持,对她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强大的支撑?
如果她没有看到这种强大而无形的力量,她就不会在2年后“故技重施”,继续勇敢!
4

倔强女子
2021年12月18日,一名叫“楼哥”的热心网友,在微信里收到一位女性朋友的求救信息:教育局和公安局来家里了,要我签订“认罪书”,还说要把我开除,我很害怕,担心自己失联。

12月19日,两人通电话,“楼哥”的电话那头泣不成声,对方已经怀孕,但现在想以死抗争。

这位女性朋友,就是本文的主角,李田田

这个多磨多难的90后女孩,又怎么了?惹着谁了?咋就不能过几天太平日子呢?
事情很简单。2021年12月17日,李田田在微博上发帖声援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宋某某的“不当”言论,被网民举报。
处理宋某某一事,本就在网络引起很多争论,李田田不过是微博上声援了一下,第二天永顺县的相关部门就到人家家里了,第三天就要把人关进精神病院,住院打针。

芝麻大点事,搞得跟窃取航母机密似的。

看来,2019年的事情,很多人并没有放下。
怀孕的李田田就这样被关到了位于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的精神病院,与外界隔绝,他的亲朋好友都不能去探视。
经过网络的发酵,大家义愤填膺,纷纷声援李田田。

然而,此次与2019年不同的是,
民间传得沸沸扬扬,但各大主流媒体纷纷缄默!
微博甚至都不敢放上热搜。

大媒体即便是报道,表态也是不痛不痒,不再像2019年那样鲜明。
伴随着汹汹民意,李田田最后走出精神病院,回到了家里。

但也仅此而已,永顺县相关部门没有道歉,没有追责。
李田田遭受的非人待遇,似乎不曾存在过。
自此,李田田明白了,此地绝非久留之地,自己该离开了。
李田田从精神病院出来后,澎湃新闻问她,“为什么愿意留在农村教学?下一步工作有何计划?”她的回答是,作为免费师范生,她签了合同需要回到湘西教学……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比较想出去发展。
李田田还向记者表达了“悔意”:“我还是有些后悔的”。
2019年她“捅的篓子”更大,造成的全国反响更大,她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后悔,毅然留在永顺发光发热。
两年过去了,她不过是微博上说了几句而已,遭到了更大的悲剧,声援也不再像2019年那么大。
2019年有记者担心的“穿小鞋”,想必这两年并不少。

这次,李田田终于后悔了,她没有信心留下来,终于在2022年1月23日离开了伤心之地。
她在永顺县生活了27年,从出生到现在,她的喜怒哀乐都在这里,如今还怀孕了5个月。然而,在春节前夕的团圆氛围中,她要离开这里。
永顺县也送给她一份“离别礼”:公众号道别文章的和谐通知
这其中的无奈、凄楚、愤慨、无力,又向谁诉说?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各大城市排起了长长的核酸检测队伍,即便“恶意返乡”,他们也不愿意“返乡未遂”。
李田田离开了永顺县,永顺县的外出打工者正要着急回来。

这一回一离,魂牵梦萦与避之不及,大时代与小人物,如同春节的飘雪,无声却有声。
李田田走了,下一站又在哪里?她能拥有一段平静的生活吗?

希望她能得到有识之士的帮助。

她的童年如此不幸,人生如此波折,生活如此困顿,但她又是如此坚强,如此干净,如此自由。
如果说2019年她是勇敢,那么2021年她就是不屈
。她始终没有在“认罪书”上签字,母亲的视频也没有让她识时务。她及时向大家汇报讯息,那温柔的文字始终透露着一种坚硬:
我的膝盖不会软

现在她又用离开来宣告:不会原谅
这个时代不缺有钱人,不缺有能力的人,但缺理想主义者。李田田,一个如此平凡的人,拥有如此高贵的人格,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李田田,只有27岁而已。

这是一位英雄!
必须对你说一声:谢谢!
END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小炒读书会」,目前130人。以书会友,提升认知,每天都有观点碰撞,带你分辨时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