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书而贵,珍贵、
宝贵,内心充实,高贵但不高傲


1

要说受教育就是读书,我有幸在中国读完了所有的书,除了小时候家贫,没有上过幼儿园。如果连博士后的经历也算的话,我在伦敦政经学院(LSE)也读过两年书。

我读书的地方都很有特色。
高中是在有100多年历史的陕西榆林中学,那里不仅培养了刘志丹、高岗等革命家,还有名满天下的民国报人张季鸾、《创业史》作者柳青,以及曾任清华大学校长、但不是高晓松爷爷的科学家高景德。
名气更大的杨振宁也和榆林中学有关,因为他的岳父杜聿明,从那里毕业。淮海战役时,毛主席写了《敦促杜聿明集团投降书》。1973年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回国时,毛主席接见,背后全是书。
我大学是在省城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每个省市都有的院校,所以读的都是大众书籍。因为学的是英美文学,外国的书读的多一点,80年代,河-殇盛行,也难免。
硕士是在中国文科最好的大学之一人民大学,学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历史书读的多一点。

工作了几年后,又在中国理工科最好的清华大学,住校读第一届文科博士,研究国际传播,读了一些新闻传播、社会学、心理学的书籍。
之后到中国最好的外语院校之一北外,创办国际新闻传播专业。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又杂七杂八读了些书。同时在中英媒体写专栏、个人博客发文章。体制内外的荣誉、待遇、地位还不错。
书读得多,就好指点江山,管不住嘴巴。
男人要管住“三巴”。高校管不住其中一巴,作风出问题的人,会被弄到图书馆,我是例外。最后几年在北外的图书馆做译介,事业低谷,但好处是又读了不少书。
很多人爱说图书馆出了什么什么人,那是起步,不是归宿。显然我也不愿一直孤灯清影翻译书,把图书管理员作为自己的归宿,尽管仍享受副教授待遇,平安退休后待遇优厚。
图书馆要坐班,更要被人管。很多人在智识和道德上你对他非常不屑,公开场合溜须拍马,私下里更是男盗女娼。但只是因为在那个位置,就要给你指示训话、言行干涉,还说为你好,就像老子训儿子,就像我妻子对女儿常说的一样。
2
三年半后的2017年我辞职了,办手续时被问要去哪个单位?
没有单位,辞职就是不想要单位,不愿被人管。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换个环境。半年后,我以杰出人才签证移居美国,因为研究和写作,因为读的书多。
出国时,最头疼的就是我那些书怎么搬?只能选一些最爱的,还下载、购买了许多电子书。
来美国后,没人认得你是谁,更没有什么应酬,一下子静了下来,大把的时间可以读书。而美国又有条件很好的图书馆、书店,不管是纸版书,还是电子书,加上自己的收藏购置,看书写作,人生乐趣。
虽然有一些舆论是非,但人生如书,书有人生,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多,阅读更多,早已荣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骂人,也不怕人骂,只管自己阅读写作。
更愿与人分享。
命运因钱而富,人生因书而贵。偶读书怡情,常读书充实。飞机高铁时代,行万里路不难;但网络手机,读万卷书不易。
那就从100本读起、听起,和旅美学者乔木博士一起,阅读形成习惯,讨论使人机智,思考让人进步。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合作,乔木读书会正式上线。
诚邀与我一起,在未来的365天里,和每一位加入读书会的朋友品读、收听100本精选的好书;每本书还有我专门制作的思维导图,帮助理解全书内容。
希望乔木读书会,通过52周风雨无阻的好书精讲,能让每一个朋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新知的收获,精神的充实。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乔木读书会
3
网络手机时代,用心读书的人少了,每天刷刷短视频,时间溜走了,瞅坏了眼,扰乱了心,再不改变,连孩子都不服了。
而阅读不仅能拓宽见识、丰富内涵,还是减压、感受内心宁静的一个绝佳方式。
从中国到美国,我认识的所有牛人大咖最鲜明的共同特征,就是都会在忙碌之余争分夺秒地阅读。


他们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但因为从未停止阅读和学习,逐渐积累了知识和见识。他们不可能样样体验,阅读能获得别人的经验,以及难得的教训。
读书不只为上学,人生任何阶段,都需要读书精进。
生活中遇到各种棘手问题,书中会有参考方案;
成长路上的迷茫和焦虑,书能够为你治愈;
因条件限制而无法亲自用脚步丈量的世界,书会带你尽情探索......
可对不少人来说,过了读书受教育的年龄,坚持读书并不容易。
我总结出四个原因:
1) 没时间 
就算咬牙挤出时间读书,也常是断断续续,一本书几个礼拜都读不完,即使好不容易读到了结尾,书的开头内容却又忘得差不多了。
这样读书,且先不说能不能起到提升自己、陶冶情操的作用,光是“读了就忘”这件事,就已经让很多人产生了挫败感。
2)读不懂
很多朋友抱怨:
书怎么这么难读啊?一些书看上去不复杂,可是读起来却不明所以,更别提本身就晦涩难懂、意义深刻的经典名著了。
捧着一本颇有难度的书,硬着头皮也翻不了几页。渐渐地,许多人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刚买的书被束之高阁,只能变成在书架上接灰的角色。
比如说霍金去世时,国内曾掀起买《时间简史》的风潮。然而事实是,可以耐着性子把这本书读完、读懂的人并不多。
我也没读懂,但总有读懂的书。
3)难坚持
有人一口气买下许多别人推荐的好书,希望能一本本攻克,变成“更好的自己”。
然而现实却是,第一天兴致高昂地读了30页,第二天却只看了15页,然后慢慢变成了10页、5页……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不好!自己已经有段日子没碰过书了。
“我又要上课又要写作业,还要准备大大小小的考试,到了晚上就累成了狗,哪还有时间看课外书啊。”
“工作之后才发现时间过得太快了,生活琐事又多,想静下心来读书谈何容易!”
其实,许多人对于读书这件事,都经历过先热情后冷淡的周期性心态变化;再加上生活中的干扰因素着实不少,许多人都难抵刷剧、打游戏等娱乐活动的诱惑,根本没法坚持读书。
4)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的确,这个年代的“好书”太多了。面对琳琅满目的“新书上架”“畅销书专柜”“必读清单”“吐血推荐”,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不知所措”了——所以我到底要读哪几本?真是不知如何是好啊……
很多朋友不会选书,是因为没有充分评估和了解自己的阅读喜好、知识结构、当下刚需,因此无法有的放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好书;而有些朋友不知道读什么,则是因为“兴趣爱好太广泛”,什么都想涉猎,结果根本不知从何下手。
到底哪些书有意思、哪些书值得读、哪些书对自己的帮助最大呢?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大家摆脱以上四大“读书拦路虎”的困扰。经过一段思考和准备,觉得成立读书会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4
乔木读书会如何带你读好书?
1) 细致深入的前期准备
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回顾整理了自己曾读过的许多好书,并追踪当当网、京东图书、亚马逊中国、微博读书频道等平台的新书,不管是纸版还是电子书。
与此同时,我整理和分析了一些读者的阅读喜好、读书诉求,在小范围征求意见,经历数次修改后,最终精挑细选出最适合大家阅读、收听的——乔木读书会100本首发好书。
这些书横跨不同分类、地域、体裁、年代和作家,既有中国视角,也有国际比较,从多个角度满足书友们在知识结构完善、见识阅历拓展、实际技能习得等方面的诉求。
为了更好地方便大家进行查找和归纳,我将这100本书划分进十大维度,具体的首发书单如下:
2)用心的讲稿撰写、专业的录制导读
每一本书都遵循五个流程:
  1. 精读、细读、研读;
  2. 梳理核心内容/案例/要点;
  3. 撰写3000字左右的书介,并制作对应的思维导图,帮助理解全书内容;
  4. 基于讲书稿,请人录制每期15分钟左右的精讲音频;
  5. 发布上线。
通过乔木读书会,每一位会员都可以轻松掌握每本书的精华。
3) 100本好书随时随地收听的便利与享受
从加入乔木读书会开始,少刷点除了消磨时间毫无收获的短视频,每周两次听听读书音频。一年后,听完100本书,你会发现,世界没变,你有变化,从言谈,到思考。
对于每天很忙、时间紧张的朋友来说,加入乔木读书会,通过碎片时段每次只要花不到半小时,就可以通透地了解一本书。
吃早餐间隙、通勤的路上、甚至是洗菜做饭时,都可以成为你听书的好时机。通过这样的方式与书亲近,你会得到更多的乐趣与收获。
每周不到一小时,就能在1年内完成别人10年都完成不了的阅读量。
首期推出——《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

为什么现代社会,不同国家乃至不同大洲之间,会有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

为什么火药起源于中国,却在欧洲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这一切的答案,都可以从《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找到。

作者站在历史的最高处告诉我们,历史没有如果,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其实早在人类起源时就埋下了征兆。

这本书不仅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英国科普书奖等诸多国际奖项,更是受到了比尔·盖茨的极度推崇。
扫描下方二维码,前往【读书会中心】,即可收听这本书的完整详细讲解,还可解锁由我专门制作的思维导图。
读书会怎能没福利——
1月26日2月13日加入读书会,入会即送免费好礼:炫彩蓝牙音箱,手机连接,音控变色。
所有2月13日前加入乔木读书会的朋友,都可获得。赶紧扫码加入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