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提出“和新冠共存”战略后,有一个群体的利益似乎被遗忘:那就是1月回到课堂的学童——最后一个庞大的未接种疫苗群体。
他们成为当前疫情的焦点。英国官方调查显示,目前学童(尤其是5-9岁)的感染率位居第一,而且急剧飙升,住院率也迅速上涨。
英国多名华人家长表示已放弃“抵抗”,他们认为,家里若有娃上小学,全家感染基本就是大概率事件,“孩子班上几乎是每周十几个的感染速度,很难幸免”。
此外,《卫报》报道,很多英国家长发现孩子在这个冬天再次感染新冠。
更麻烦的是,孩童感染传导给同住成人,也带动了疫情反弹。
这些和Omicron的流行脱不了关系,英国国家统计局指,Omicron导致再感染的风险是Delta的16倍!
1月31日起,英国在全球率先公布再感染数据。
自大流行开始至1月31日,英格兰再感染人数为588,114 例,占比为4%。加上北爱尔兰超过60万例。
2021 年 11 月 16 日之前,英格兰再感染率平均约为 1.4%Omicron 出现后再感染率激增,为 10%。
帝国理工一项大型研究认为,英国近期2/3的Omicron感染者属于再感染。
“再感染”几率有多大?哪些人更可能再感染?
人们会再感染几次?又有何风险和后果?公布再感染数有多重要?
英国选择和新冠共存,民众对待“再感染”应持怎样态度?
英国儿童感染潮和二次感染
英国官方REACT-1大型抽样研究最新数据显示,1月5日至20日期间,小学生感染率为7.8%,而且持续飙升。
相比之下,18-75岁的成年人感染率为2.4%。还在下降。
另一份数据则显示,截至1月1日前7天,英格兰5-9岁孩子每10万人感染从前一周的941.6人上涨到2384.1人,10-14岁孩子从1230人上涨到1909.7人。
教育部的数据也显示,圣诞节后有37.4万名儿童因确诊或疑似感染缺课,几乎是圣诞节前一周19.9万的2倍。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估计,截至22日的一周内,英格兰地区近12%的学童(2至6年级)均已中招,比前一周的 8.01% 大幅上升。 
政府科学顾问团SAGE最新数据显示,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42%因新冠住院的儿童年龄在1岁以下,比早前的30%有所增长。这些婴儿大多呈现发烧、咳嗽症状。
而1-12岁儿童因新冠送院的比例也在增加。
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通过分析这半年的数据,发现在感染后29-89天之内再次感染的一批人很可能是学童,因为他们在去年9月和10月感染水平很高;Omicron刚出现的时候,他们感染可能性远低于成年人,部分因为当时开始放假了;而在1月份之后,学童感染率超过成年人。
这个冬天二次感染的孩子很多是早前感染Delta,如今感染Omicron。
UKHSA数据显示,12-15岁儿童接种疫苗速度不断放缓,被认为学童感染率上涨原因之一。
而英国1月30日才宣布,1月31日起为5至11岁儿童中染疫风险高的群体接种首剂新冠疫苗。
青少年抗体率也说明了问题。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英国不同地区,12岁-15岁者估计88.0%-91.7%有抗体,而8-11岁者估计数据为37.9%-60.1%。
伦敦大学学院(UCL)专家拉塞尔·瓦伊纳表示,Omicron的特点就是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而年龄较小的儿童上呼吸道更小,也就更容易感染,因此他们受到这波Omicron疫情影响很大。
专家发现,尽管过去两周成年人感染率不断下降,但最近下降势头开始停滞,依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和儿童感染潮有关,他们让同住的成年人暴露在风险中。
Omicron导致新一波“再感染潮”
儿童感染潮和二次感染,既让很多家长心痛,也让很多人担心英国“和新冠共存”策略受到冲击。
尽管民众接种两剂、三剂大有人在,但似乎无法阻止人们在Omicron潮中再次感染——《卫报》表示“坊间传闻”很多人可能已经三次、甚至四次感染。
1、“再感染”规模
根据英国官方定义,前一次感染90天后的感染都被视作再感染——当然,这并不代表在90天内不会再感染,科学家对此尚未研究;90天只是一个统计的门槛。
UKHSA数据显示,从2020年3月份到今年1月9日,仅英格兰就存在42.5万例再感染(截至1月31日,数字更新为588,114 例)。这些病例都未统计在1月31日前的英国公布的每日感染人数中,无论感染多少次,之前只被统计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光在1月9日前一周内就出现了10.9万例,相当于1/4的发生在在这一周,这是非常惊人的。那一周感染病例有11%都是再感染。
1月31日公布的数据还有,北爱尔兰总感染数调整为 542,855 例,其中 22,913 例属于再次感染(占比4.2%)。
值得注意的是,再感染很难通过科学手段确认,因为这需要基因测序,英国无法对所有感染进行基因测序。
更重要的是,在2020年第一波疫情早期,英国检测水平很低,因此很多第一次感染可能没有被计算在内。
也就是说,很多人的“二次感染”,可能是三次甚至以上了。
2、哪些人更容易再感染?
未接种疫苗、免疫反应更低的人,再感染风险更高。WHO表示,再次感染可能性取决的因素有免疫能力、上次感染事件、距离上一剂疫苗接种时间等等。
不过ONS研究发现,早前感染症状较轻的人,再感染风险更高。
早前外界认为Omicron造成症状较轻,因此让人更乐观,如今可能要担心不断感染的风险了。
英国近期研究结果显示,有些族群比较可能再度感染Covid,其中包括医护、家里有小孩的人,以及跟许多人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
3、Omicron:再感染“大魔王”
WHO表示,Omicron增加再感染可能性,要特别注意最初感染新冠时的毒株和目前正在流行的毒株。
ONS最新数据表示Omicron再感染风险是Delta的16倍,大大超过帝国理工在去年12月认为的5倍。
另一个分析显示,每10例Omicron感染病例就有1例可能属于再感染。
剑桥大学研究发现高达15%的Omicron感染病例可能属于再感染。该校大卫·斯皮格雷尔特教授表示,Delta潮的时候再感染率相当低,但Omicron兴起后再感染率更高了。
帝国理工的研究,显示比例更高,这项大型持续性研究显示,竟有高达三分之二近期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者表示,他们之前已经感染过新冠。
ONS更认定这一波再感染潮是Omicron主要造成的。一项小型研究发现,感染Delta变种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对于感染Omicron人士保护作用“微乎其微”。
《卫报》通过分析UKHSA的数据认为,Omicron再感染发生的时间可能更短。
4、有没有可能多次感染Omicron?
UKHSA表示,“绝对有可能”,但由于Omicron传播还没有超过90天,因此目前还不清楚。
《卫报》说,有报道称一些人感染了三次或四次,
其中有的相隔仅几周。
5、公布再感染数有多重要?未来再感染率会增速
伦敦大学学院(UCL)蒂姆·科尔伯恩教授表示,随着疫苗接种和先前感染所获得的免疫力下降,再感染率在未来几周内会继续增加。
之前,英国政府并未像公布感染率、病亡率一样定期公布再感染率,遭到科尔伯恩的批评,他认为这个数据很有指标性。
专家指出,公布及研究再感染情况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利于了解人们为何会多次感染,哪些人易再感染,并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特别是在在工作场合。
剑桥大学统计专家指出,统计纳入再感染是一种进步,也将明显降低病亡率。
最新消息是,UKHSA从1月31日开始公布了这一数据。
再感染会改变新冠疫情形势吗?
1、再感染不必然更温和
媒体最近一直在报道有关再感染症状更轻的说法,不少接种三剂疫苗的人表示第二次感染更多是轻症,比如恶心、鼻塞。
不过,这种说法没有得到数据上的支持。
ONS数据显示,Alpha毒株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再感染症状变得不那么常见;然而,在Omicron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二次感染的症状和第一次感染一样。阿尔特曼教授表示,有些再感染情况“相当严重”。
2、Omicron再变异,再感染率或进一步增加。
目前,Omicron已经出现了四种次毒株,分别为原毒株、BA.1.、BA.2和BA.3。WHO报告显示BA.2在英国增长很快,在丹麦甚至成为主要毒株。建模专家JP Weiland的研究表示BA.2增长速度比原毒株快90-120%。
丹麦专家表示,BA.2的兴起,显示最近曾感染原Omicron毒株的人将可能再次感染Omicron。
3、莫提Omicron“终结新冠”说
早前有专家表示Omicron轻症的特点会让其成为新冠最后一波疫情。
这个说法目前看来有点乐观。
雅典大学研究人员帕弗拉斯基表示,由于再感染的存在,尽管Omicron这波疫情很快过去,但之后Delta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简而言之,英国目前的群体免疫力的确让人们面对Omicron不像两年前的慌张,但再感染的蔓延让抗疫前景出现变数——
儿童接种率低于成年人,相当于“裸奔”,让病毒继续传播、且反过来传染成年人;
再感染让病毒继续变异,或令早前毒性更强毒株“卷土重来”;
有关新冠后遗症的研究越来越清晰,比如可能出现认知问题等;
这些都提醒大家,疫情远远没有结束,必须继续谨慎以对。
丨互动丨
浪花们,你或身边的人有接触过再感染吗,症状如何?麻烦到留言区分享。
作浪:小逸
参考信息来源:Washington Post, WHO官网, Scient Daily, Guardian, Oregon Live, The Times, UCL官网,Business Insider, The Lancet, Buzzfeed News, Stat News, NBC, Independent.ie., The Atlantic, Infection Control Today, Nyheder.tv2.dk., Fox, Twitter, Rapid City Journal, Sky News, i news, Medrxiv.org., News-medical.net., 英国政府官网, News Nation Now, Theskittsnevis Observer
英 伦 后 浪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丨往期精选丨
全球刷屏!英国率先进入与新冠共存,意味着啥?
中国留学生160万镑伦敦房产被没收!千万别做这

大熊猫“讲禅”英国爆红,太治愈了
uYoung群:加微信uklangzi,备注“进圈”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加微信uklangzi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