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100个小时,
中国农历的壬寅虎年就要来了。
爆竹声声辞旧迎新,
又一年除夕,
现在的你在哪里?
新年打算和谁一起共度?
『得知熔断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算了吧。。。』
@小O
今年过年对小O来说意义重大,
一来是大年初一是奶奶八十大寿,
一个人一辈子有几个八十岁?还是遇到春节的!
二来这是疫情开始之后她第一次回家,
团圆就是她新年的第一个心愿。
然而,
飞行前12小时,
做好万全准备的她,收到关于航班熔断的通知。
“人是懵的,之前航班是开始出现熔断,但是没想过会砸到自己头上啊。”
小O一边给航空公司打电话,一边在各种回国群里求助。
但大部分回复都只有更加失望的消息。
当时是美东时间下午三点,
大洋彼岸的父母家人还在睡梦中。
她只能独自在隔离酒店里坐立不安,
魔怔地对着窗外的雪花一片一片数:
“能回去过年”
“不能回去过年”
“能回去过年”
“不能回去过年”
雪停了。
因为新冠疫情再度爆发,
回国航班大幅度熔断,
每天都有不少航班被取消,
情况之严重,媒体称之为“超级熔断”。
然而,12月-次年1月同样也是留学生回国的高峰,
根据最新出台的回国政策,
乘客需要在航班起飞前两天到达出发城市,
在指定机构进行两次新冠测试并得到阴性结果后,
方可登机。
起飞点只有选定的几个城市,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留学生,
为了回家,都需要赶去一个陌生的城市。
航班原地解散后,
小O看着两个限重完美的登机行李箱,
想起自己来之前丢光的家具物件,
迷茫地问自己,
回不了家的话,我应该去哪儿呢?
除夕在赶Due中度过,习惯习惯就好了。
@code超超超超人
要这么算,
一年365天,我几乎有300天都在守夜。
老板再大气也是外国人,
除夕当天放假是不可能的,
最多给组里的中国同学布置一个团队作业,
权当给个恰当的理由“聚一聚”。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仪式感拉满,
要自己北京时间晚上10点前干完所有工作,
安安心心守岁,
那天前半夜我累得像条狗,
结果零点没过,我就睡着了……
还不如顺其自然呢。
但我还是会开着春晚直播,
虽然守岁要写码,
但我起码还有倒数读秒的快乐。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大年初一的deadline,
因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过中国年,
再加上时差等原因
许多时候,留学生的新年都是在上课或写作业中度过的。
下课之后,三五个中国同学一起出去聚一聚,
或者在家里自备一顿年夜饭,
这就是留学生在异国的新年。
隔离中的新年,虽然注定一个人,但起码猫狗双全
@瑶瑶吃中线!
1月20号不幸中招,
阳性结果彻底让我社交戒断。
不去学校、基本不外出、每天躺在床上睡觉等外卖。
真是比寒假还要快乐。
但,看到群里大家的除夕计划,
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难过的,
毕竟以前过年时和他们一起给家里开视频,
现在是一边和他们开视频,
一边给家里开视频。
哎,真是团圆都在视频里。
幸好我家里有几个毛孩子。
虽然没有“人”陪,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也不是一个人过呀!
新年愿望——新冠快滚出地球吧!
疫情挡不住时间的脚步,
喜庆也能冲淡生病的苦闷。
这一年的留学生经历了多轮的网课、隔离、封城,
在险境中不断成长,
都成了新冠发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稳重人。
即使不幸感染,
也能冷静地自我隔离、照顾好自己。
生活就是不断体验嘛,
新年新气象,
大家都会好起来的!
新留学人,每天活着都艰难
@飞猪能坚持
留学比想象中难多了……
之前刷社交APP,看到上面有PO主说自己读了一周就退学了,
每天哭着和家里打电话,
我还给我妈看,笑话她。
我现在觉得自己没资格笑她。
哎……
开学一周吧,
学业没长进多少,
抑郁和社恐先练出来了……
话都说不清,买东西就看什么便宜买什么。
每天除了出门上课就是在公寓里给国内的同学打电话,
听他们锣鼓喧天,
有天讲到村里开始挂腊肉酱鸭。
我就开始哭。
我想我妈。
他们现在大概在准备年夜饭吧。
离过年还有没几天,
我希望我能赶紧从抑郁的情绪里走出来,
开开心心给他们打个视频,
真心说一声自己过得挺好。
春季开学,
班里多了不少新面孔,
看到他们紧张、瑟缩的样子,
你是不是也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来到一个新的国家,
什么都不懂的你,
是怎么熬过第一周的?
不管怎么说,
现在的你已经自信、坚强、成长了许多。
留学的意义,
不就是在巨大的压力中,
扶摇而上,逆袭翻盘么。
新年也请继续加油啊同学!
//
我们时常说,
留学生是两种文化的共同体验者。
他们一面带着自己出生文化的骨血,
一面将自己浸入另一种文化的环境。
新年,作为我们每年中的“头一件大事”,
在大家心中的意义自然非同凡响。
作为文化的共同根基,
就算身在国外,
有due在身、工作学业繁忙,
还是有很多留学生,自发集结起来,
共度除夕,一起吃年夜饭,一起迈入新的一年。
异国生活不易,
疫情更不易。
但我们知道,
新年的爆竹声依然会准时响起,
时间会向前,
生活也是,
你也是。
新年快乐。
/ 想 看 更 多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