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以来,疫情在四处蔓延,很多地方纷纷出台关闭博物馆、展览馆、电影院、剧院的政策。
早在计划中的814日,农历的七夕,上午去看望长沙城最著名的女人;下午去看“法门寺一开,半个盛唐来”的法门寺唐宫文物展;晚上去看孟京辉新作、改编自麦卡勒斯作品的《伤心咖啡馆之歌》。
然而随着湖南省博物馆的关闭、长沙市博物馆的关闭、湖南省大剧院的演出取消一切都化为泡影。
就在这样的沮丧中,突然有条消息出现在手机屏幕上,让人不由眼前一亮,继而有些隐约的……
文:东SIR

编辑:抛开书本编辑部

由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奉俊昊作品《寄生虫》改编的同名舞台剧宣布主演,演员郝蕾加盟,尚未公布将演何角色。据悉,舞台剧版《寄生虫》由保利票务与反掌娱乐联合出品,杨婷执导。舞台剧版《寄生虫》定于20221月在北京、上海两地首演……”
消息传出,全网一片欢腾,翘首以盼20221月份的到来,纷纷猜测巡演京沪外还有哪些城市,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位列期间。
在高兴之余,却有些隐隐约约的奇怪,为什么是《寄生虫》?为什么是郝蕾?
《寄生虫》尽管无缘国内大银幕,但以现在的网络便捷,相信影迷对它不太可能是一无所知的。影片由一组各有表演空间的群像构成,爸爸、妈妈、妹妹、哥哥、富人家的太太、先生、儿子、女佣、女佣丈夫。
而这一组群像里表演最大的亮点是男主,扮演男主的韩国著名男演员宋康昊也因此收获了一堆个人荣誉。剧作的这种设定也是韩国社会中家庭里面男女地位的体现。
而从官宣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演员方面就公布了郝蕾主演,从文字上理解郝蕾应该是剧作的第一主演。
郝蕾当然是观众们喜爱的演员,这个好演员不仅是电影银幕上的,还是戏剧舞台上的。然而除非她反串,不然应该是演不了宋康昊演的那个男主的,就是说剧作要在电影的基础上做很大的修改。
假如是剧作方对郝蕾情有独钟,欣赏郝蕾的表演,要为她做一部戏,那么不管是戏剧舞台,还是电影银幕上大女主的戏很多啊,直接排一部有现成剧本的大女主的戏是不是更省时省力,质量更有保证。
假如说是剧作方对《寄生虫》别有钟爱,就是喜欢不已,一定要让中国观众在戏剧舞台上看到。那么按照原剧本设定创作是不是更省时省力,质量更有保证。要说国内男演员里面要达到宋康昊那种级别的可能是有点难找,但要说就没有一个男演员能够演的,这应该不至于。
然而这部剧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它同时有郝蕾、有《寄生虫》。
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创作者们在观看了《寄生虫》电影之后觉得《寄生虫》改编成女主版会有别样的精彩呈现,于是就决定买下《寄生虫》的版权,并积极促成了和国内优秀的女演员郝蕾的合作。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剧作方同时看到了《寄生虫》、郝蕾老师的商业价值,所以要撮合成这一部剧作诞生。坦白地说,我以为这种可能性是更高的。而且主办方希望的商业价值最后兑现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对此我们倒也没必要匆忙的下结论这就是圈钱,假如主创们能够通过他们的努力,把剧本改的尽可能合理一些,甚至在剧本稍弱的情况下,通过郝蕾这样的好演员加持,剧还是成功了。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他们所期望的商业价值,我觉得也是值得肯定的。
毕竟他们是通过努力获得的回报,任何一个人通过自己的眼光看到机会,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获得哪怕只是金钱上的回报,都是没问题的。
世界电影史、戏剧史上导演看上一部作品,却和自己掌握的资源不匹配,通过改编获得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就在我们眼前的例子是张艺谋导演看中余华的小说《活着》,而原作里面女主戏份并不算多,张艺谋导演其时身边有巩俐存在,就对原作做了很大的修改,加了女主的戏。《活着》的小说和改编后的电影成了各自领域的丰碑。
当然《活着》的成功不是商业上的,是艺术上的,但假如《寄生虫》的改编先能够在艺术上成功,进而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也是我们乐于见到的。
以上就是我对官宣了的郝蕾和《寄生虫》的疑惑和思考,不能说就是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但剧组和我和所有观众的愿望想来是一样的,祝剧成功,艺术上的成功、商业上的成功都要。
最后,我猜一下,也不是猜,是希望,下一位官宣的演员是段奕宏老师吗?我们可以看到他和郝蕾老师在《恋爱中的犀牛》后的又一次合作吗?
哎!由犀牛又想起孟京辉导演的新作了,演出什么时候能恢复啊?美女常驻长沙,“盛唐”暂时不会走,《伤心咖啡馆之歌》还能来吗?
点击图片购买《恋爱的犀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