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中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2951亿元。财政超收是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基础上实现的,主要是受经济稳定恢复,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高拉动 
文|《财经》记者 邹碧颖 张寒
编辑|王延春
1月25日、26日,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2021年财政收支与减税降费的相关情况。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均有一定超收。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与2019年相比增长6.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解释,财政超收是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基础上实现的,主要是受经济稳定恢复,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高拉动,与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和企业利润增长相适应,也符合预期。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有效落实,没有增加市场主体的负担。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其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2951亿元,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额3333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5.1%,比上年略降0.1个百分点。
在这背后,2021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超过24万亿元,完成预算目标。其中,组织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完成154573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6.3%。此外,税务部门征收社保费收入6.68万亿元,还组织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1.9727万亿元。
许宏才表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2022年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强地方财力、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和制止乱收费等四方面,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
某外资银行经济学家告诉《财经》记者,从2021年的财政收支来看,财政收入要大于预算,支出这一块基本持平。所以从2021年年底,出现了一系列降税减负的措施,小微企业税收可以递延到2022年,意味着财政有空间可以做更多的减税降费措施。“到2021年年底,中央政府发债规模没有用完,收入远大于支出,所以发不出债。2022年从中央政府来讲,有更多的财政发力空间。”
中央地方财政收入为何实现超收?
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8.1%,在全球经济体中实现了亮丽的增长。同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实际增速达8.1%。
这也成为2021年中国财政收入增加的重要基石。
《财经》记者查阅财政部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发现,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45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200亿元,均预计比上年增长8.1%。但最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收4850万元,10.7%的增速,高过了GDP与居民收入的增速。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网友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财政收入增长了各地却都在闹降薪风潮”“今年穷成这样政府财政反而涨了?”“希望能藏富于民,还富于民,各地区各方面建设和保障跟上,不然数字好看也仅仅是数字好看而已……”
许宏才解释,要理性客观看待财政收入的超收。如果按照现价计算,GDP增幅更高。财政收入是按照现价计算的,GDP的稳定增长应当说是建立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基础上。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也告诉《财经》记者,2021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0.7%,这是包括价格因素的,不能简单跟2021年当年GDP实际增速的8.1%比较,而要与名义GDP增速即12.8%比较。财政收入增速低于GDP名义增速,体现为宏观税负持续下降至17.7%,连续6年下降,体现了放水养鱼的政策。其次,财政超收衡量的是预算执行与预算的差异,既体现了年初预算较稳健,另一方面反映出实际经济运行好于预期,主要是经济恢复性增长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财政收入上升。
2021年,中国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较高,带动财政收入增长。据统计,去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采矿业,石油、煤炭以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利润增长在一倍以上。
另一方面,2021年的查税风暴也或成财政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年中,上海市税务局对演员郑爽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年末,杭州市税务局对网络主播雪梨、林珊珊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分别达6555.31万元、2767.25万元,对薇娅作出追缴、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这也引发了直播行业的补税风潮。
分地方看,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区)发布了2021年的财政收入情况。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是传统经济发达强省市,也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省,2022年增速分别达到9.1%、10.6%、14%、10.3%、11%、8.1%。而湖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也十分突出,分别达到30.7%、23.4%、22.9%、14.6%。
罗志恒分析,湖北、山西、陕西、内蒙古涨幅明显,一是低基数导致的恢复性高增长。湖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年平均增速仅为-1.6%。二是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部分资源型省份财政收入高增。2021年山西、陕西、内蒙古名义GDP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分别为20.8%、13.8%和18.2%。经济与财政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山西、陕西、内蒙古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23.4%、22.9%和14.6%,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9.9%、10.1%和6.8%。
从全国看,许宏才表示,2021年财政收入与2019年相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1%,增幅低于GDP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说明财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罗志恒指出,2022年财政紧平衡形势仍存,财政政策既要对冲经济社会风险,更要确保自身风险可控;既要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的总量调节功能,更要发挥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2022年,财政收入还能否延续高增态势?
罗志恒预计,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6%左右,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影响将大幅下行,同比增速或在-5%左右。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增速下行带动财税收入放缓。从结构层面看,“房住不炒”将导致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将大幅下行。尽管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融资表态有所缓和,但当前土地市场量价齐跌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端的萎缩,在房地产金融收紧、监管趋严的时代变局下,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的购地能力和购地意愿在趋势性下降、短期内难以反转,叠加年初高基数因素,预计土地出让收入在一季度仍将趋势性下行,全年增速前低后稳。从区域分化层面看,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型、“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中西部资源型省份在“双碳”的冲击下,资源品相关的增值税、所得税和资源税等将受冲击,财政可能尤其艰难。
2022年财政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2021年超收的收入如何使用?
许宏才表示,2021年的超收按照预算法规定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没有安排去年的支出。这会给今年的预算安排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也为保持今年的支出强度、推动财力下沉提供资金支持。
近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撰文指出,2021年中国财政政策偏紧,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恢复。从宏观政策的层面上看,2022年应该明显提高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政府无需过度拘泥于财政赤字率不应该超过3%的教条。3%的设定并无任何坚实的理论根据。经验证明,在许多情况下,降低赤字率的最有效方式是提高经济增速。而提高经济增速,在短期内可能就不得不增加财政赤字。1996-97年日本紧缩财政的失败经验和中国在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财政扩张的成功经验都说明了这点。
根据2021年预算报告,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1.8%。与年初的预算情况比,实际上,2021年财政支出情况偏慢,明显落后于往年同期水平。广发宏观研究报告认为,2021年上半年支出进度是48%,1-10月支出进度为78%,不过,这也将进一步为2022年的财政支出补充弹药。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表述,如“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2022年财政支出大概率将“前置”。
广发研报指出,2022年,目标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限额小幅提升概率较大,中性情形下预计分别为3.2%-3.4%、3.7万亿元左右,两项环比增量约为5500亿元。叠加2021年财政后置预留了一定规模的财政资金可用于2022年:狭义财政预计约有1-1.2万亿元,其中部分可用于基建;而广义财政中,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预计约为1.5万亿元专项债,从时间上看相当一部分应尚待进一步形成项目开工和施工,可用于2022年初的建设工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对2022年财政支出规模的判断是:2021年财政领域,大概还是有27万亿左右的资金可以用。一般的财政收入20万亿,2021年肯定不会有抗疫特别国债,但是还是会有地方专项债,专项债规模应该跟去年也差不多,3.65万亿左右。除了这些以外,还保持一定的赤字财政,估计3.3%到3.5%之间,共有三、四万亿,加在一起,有27万亿到28万亿元可以用。所以积极财政政策要继续发力,而且要靠前发力。
余永定强调,在经济持续下行、预期不振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增长只能主要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在“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要求下,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必须解决融资问题。发国债可能是中国解决目前经济困难的不二法门。
在减税降费方面,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费2162亿元,为煤电和供热企业办理“减、退、缓”税271亿元。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结果显示减税降费落实到位、成效明显。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又部署实施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更加聚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支持力度。
上述外资银行经济学家对《财经》记者建议,2021年减税降费超过一万亿元,2022年减税降费主要领域应当主要集中在实体经济最困难环节,比如说小微企业。从宏观税负比例来看,从2017年开始,政府一直提减税降费,宏观税负不断往下降,2022年不太好判断,可能宏观税负会和2021年持平,也可能会略低一点。
财政部表示,2022年将“坚持总量和结构并重,提升财政政策效能。保持财政支出在较高水平,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用好存量和增量资金,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
责编 | 要琢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