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时候问“你的梦想”是什么,至少有一半人会将“航天员”列入答案。人类对太空的热爱、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长大后我们知道,航天员的培养过程严苛而漫长,对智力、体力、身心和意志都是极限考验。但这依然无法阻止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与关注,每一个重大的航天动作都会引发世界关注。
2021年,中国航天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神舟十二号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讲述航天人追逐梦想的《你是我的荣耀》也成为年度爆款剧集,“航天热”成为年度热词。
在此背景下,腾讯视频联合科技日报发起了“闪耀太空年”系列活动,推出太空公开课系列科普视频,用年轻化、轻松化的语态和全景化的路径为年轻人分享他们的热爱。腾讯视频的知识频道也成为年轻人追逐热捧的新栖息地。
而作为腾讯视频内容的一角,知识频道的调性反映了腾讯视频的整体内容取向。作为国内主流的视频平台,腾讯视频始终关照年轻人的需求,以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传播正向价值观为己任。
从太空授课到线上公开课,航天知识科普走向大众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中小学生讲课,讲解初中物理知识。8年过去,太空授课再次上线。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为全球观众演示了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在内的8项太空授课项目。
两次生动的讲解、跨越天地的科普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科技知识的热情。
与两次太空授课有异曲同工之妙,腾讯视频联合科技日报推出的太空公开课同样通过对太空知识的解读和科普,将太空的奥秘深入浅出地灌输给当代年轻人,获得了大量太空爱好者的追捧。那些当年通过电视看太空授课的学生、深度太空爱好者,乃至航天小白,都可以通过腾讯视频“遨游太空”。
此次公开课可谓兼具娱乐与专业,邀请了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专家组成员庞之浩,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朱进,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童行书院创始人郝景芳,科学声音组织成员、腾讯视频知识创作者吴京平和北京天文馆研究员、科普作家刘茜六位专家,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太空知识科普。
1、从仰望星空到征服星辰,“人”要克服多少困难?
六位授课嘉宾的分享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刘茜以“探索未知的宇宙行星科学”为主题进行分享,从根本上回答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人类之所以探索其他星球,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而且,在人类科技的保护下登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区,对人类来说有非常大的意义。而航天器和航天员实地到访其他星球可以更近距离地进行观察。不过,刘茜也提到,航天员在前往太空的路上会面临失重、辐射,乃至情绪上的挑战。
吴京平则刚好从航天员的角度对太空知识和人类航天史进行科普。吴京平的分享主题为“群星闪耀的人类飞天历程”,他告诉我们,航天员需要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不仅要能扛得住飞船震动、高于自身体重好几倍的重力加速度、在充满噪音的空间中睡觉、想尽办法对抗失重,还要克服长期寂静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用吴京平的话来说,在太空中,吃喝拉撒睡这样的小事都变成了大事,而航天员都是用“特殊材料做的”。
2、从“冻猪肉”的冷库进行低温试验,到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近年来中国航天技术实现巨大飞跃和重大突破,庞之浩以“精彩纷呈的中国航天技术”为主题,从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四个重要航天领域概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有困难,庞之浩提到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时,只能在冻猪肉的冷库里进行低温试验,试验员因为穿着凉鞋,做一会儿试验就要出来暖和一会儿。虽然条件恶劣,但结果良好。东方红一号发射以后,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五个可以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六十多年过去,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大国,而且庞之浩认为,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在 2030 年左右把我国建成世界航天强国!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宫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就是一个里程碑。
杨宇光认为,空间站将在人类征服太空的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杨宇光就“备受瞩目的空间站”主题对空间站知识进行了科普。杨宇光先是从世界航天史的角度介绍了美苏四代空间站的技术发展历史,又介绍了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技术特点,并提到如果2022年中国天宫空间站完成,最多可同时容纳六位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
3、从科学到科幻再到电影艺术,那些独属于太空的浪漫
此次公开课还邀请了著名科幻作家郝景芳,以“科幻中的太空探索想象”为主题,从科幻角度进行科普。科学与科幻一字之差,中间却需要人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但科幻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与科学紧密相连。如果说科技是脚踏实地,科幻则是天马行空。郝景芳提到的核聚变发动机、太阳光帆等,不仅从理论上与航天科学十分契合,更经过了不少验证。郝景芳提到,旅行者号太空飞船当初就曾经在木星和土星之间获得两次加速度,而电影《流浪地球》中也用到了核聚变发电机和宇宙弹弓效应。科学、科幻、电影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统一,科幻则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人类的想象力和探索欲,让我们赋予太空更多可能。
属于太空的浪漫不止这一份。1965年4月24日,中国发射了属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因此4月24日被定为中国航天日,这天同样是朱进的五岁生日。作为天文馆研究员和天文杂志主编的朱进以人造天体为出发点,不仅科普了人造天体的概念,更以自己拍摄的照片实例,为用户解读拍摄手法和外部条件因素等。从北京古观象台到银川再到额济纳旗,朱进用相机记录下人造天体与祖国各个角落擦肩而过的痕迹。朱进更号召有条件的天文爱好者在除夕夜对中国空间站进行拍摄,因为当晚空间站将过境一到两次。
在公开课后的彩蛋中,被问到“如果可以选择带一样东西上太空,你会带什么?”时,杨宇光选择带一台单反相机,用来记录太空和地球的美景。郝景芳则会带一副耳机,边欣赏浩瀚宇宙边听交响乐,希望上演一出太空歌剧。而考虑到航天员在太空度过的漫漫岁月,刘茜更偏向于用一台装满不同书籍的电子书设备,填满在太空中的不同时刻。
这次公开课用IP+知识的方式将太空的奥秘深入浅出地灌输给当代年轻人,让硬核知识实现普及化,拉近了航天、太空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也实现了腾讯视频知识频道和年轻受众之间的深度沟通。
IP+知识,腾讯视频给年轻人带来了什么?
作为腾讯视频公开课系列的又一力作,“太空公开课”再次抓住了年轻受众的喜好,实现了知识叠加IP的双重属性。
2021年9月起,腾讯视频知识频道已经陆续上线了一系列课程,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头部高校、行业优秀制片人联合制作公开课,打通IP与知识,为用户分享专业内容,比如《斗罗大陆》《你是我的荣耀》《长津湖》等影视作品成绩喜人,公开课与这些作品联动,邀请剧集的制片人分享国漫的前世今生、动漫的制作,纪连海从《长津湖》起讲述大国崛起等。
众所周知,知识传播的门槛并不低,如何有效触达受众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内容调性的打造上,腾讯视频知识频道采用了“IP+知识”的打法,这是指一来关注年轻人的关注,如情感心理、游戏、职场,腾讯视频针对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内容建构,二来与腾讯视频的IP联动,如“《开端》与无限流”、“看《输赢》洞见销冠秘籍”、“漫威电影宇宙全解析”……从用户易感兴趣的影视娱乐内容入手,将用户导向知识层面,最终实现知识的传播,继而实现价值观的引领。
而在这些课程中,专业人士告诉用户“我们如何坚定的追梦”、“世界局势瞬息万变,青年人的历史责任”、“年轻人如何在职场上打造自己的长板,快速成长”;在“探古今聊中外”版块,用户跟随节目走进中国传统壁画,揭秘《功勋》原型……内容以价值观为基础,价值观借内容传播,这是腾讯视频一直在做的事。
春节期间,腾讯视频知识频道也将上线丰富的知识内容,如文博主题的故宫博物院《文物贺新年》栏目、科学主题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公开课》、冬奥主题的《清华大学:冬奥会观赛指南》、国家地理《5分钟看懂冬奥会》等,陪大家开心度过“知识年”。
作为以年轻人为主流群体的视频平台,腾讯视频一直以优质内容为旗帜,制作和播出了大量高品质作品,除各类公开课和专业知识内容,影视综、纪录片等内容的成绩也都可圈可点,如正在播出的高口碑时间循环短剧《开端》、女性题材剧《爱很美味》、影视导演竞技真人秀《导演请指教》、喜剧脱口秀竞演节目《脱口秀大会4》等,均引发热议,成为年轻受众的优质社交货币。
可以看到,不论是口碑流量颇高的剧集、综艺,还是圈层主导的纪录片、动漫,腾讯视频都聚焦青年人的喜好,以现实为根基,以传播正向价值观为主要责任,在青年文化的生产上守正创新,以大量优质的、高格调的内容为帆,以正向的、积极的价值观为舵,一往无前。这也是视听平台不容推卸的责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