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智合研究院 蔡凡
来源 | 智合
中国律师行业依然处于高速发展变化中。本文希望以数据为切入点,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律师行业数据的整理分析,呈现行业的发展图景。
说明:
1、本文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来源于全国律师诚信信息公示平台的实时数据,统计日期为2022年1月18日,相较实际可能略有滞后;
2、本文统计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相关数据。
区域发展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律师行业的现状。
其一,体现在律师人数的分布上。
这既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聚集了全国绝大多数律师;同时也体现在同一地区之内,中西部的执业律师正往经济更活跃的城市聚集,较多的中西部省份的律师业呈现“强省会模式”特点,即该省份业务量、律师和律所聚集于省会城市。
具体而言,从全国律师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律师总数占全国的53.9%。东部地区的律师万人比为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律师万人比则分别为2.7、2.3和2.6,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
其二,体现在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程度。
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程度更高的区域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依托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活力,更易产生前沿或新兴业务需求,如北上律师往往能先成为创新/蓝海业务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二是市场化程度高,客户需求的专业度和细分度较高,更有利于律师和律所的专业化发展;
三是对于律所管理机制的前沿探索,大部分地区的律师行业竞争还停留在专业能力、人数规模等传统要素的比拼上,但北上已出现较多管理模式、运营机制上的实践创新,这些律所或团队也因此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而在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程度较低的区域中,可能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地方经济市场化程度有限,官本位思想和人情关系仍是市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服务的专业价值较难得到认可,律师收费容易陷入低价竞争;
二是律师业务往往伴随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出现,地方经济活跃度低或没有核心产业等情况,法律服务需求量相对较少或类型较为单一,新兴业务市场的培育难度大,律师业务难以持续出现新的增长点;
三是同质化竞争激烈,律师作业以“什么业务都做”的单兵作战式为主,律师间的专业分工和团队协作程度有限。
省内格局:“强省会”还是“多中心”?
中国绝大多数省份的法律服务市场格局,呈现为“强省会模式”。各省的律师人数分布均有向省会城市聚集的情况,但程度略有不同。
在经济领域中,经常会以“首位度”作为衡量省会强弱的一个关键指标,借用此概念来衡量各省律师人数在省会城市的聚集程度,首位度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宁夏银川(73.5%)、青海西宁(66.5%)和四川成都(66.2%)。这也与该地区的经济首位度大体相当。
目前关于强省会并没有明确标准,观察律师人数的分布情况,如果以50%为分界线来看,强省会城市还有西藏拉萨、湖南长沙、湖北武汉、黑龙江哈尔滨、云南昆明和陕西西安,共9个城市。观察地域分布规律可以发现,这些城市都位于中西部。
各省律师行业的发展依赖于区域经济,强省会和人才战略是近些年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不少省份宣布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在强省会模式下,易形成“火车头”效应。
与强省会相对应的,是多中心的市场格局,较为典型的如广东省、福建省和山东省。
广深作为广东领头的两大法律服务地区,两城的律师总数在广东省内占比约67.6%,其中深圳拥有律师18232人,略多于省会广州的17515人。
福建律师行业则呈现出“福厦旗鼓相当,泉州紧随其后”的总体格局,福建共有律师13366人,其中福州4271人,厦门4009人,泉州2048人,福厦泉三城律师总人数约占福建全省的77.3%。
山东律师行业则呈现为济南、青岛双城并举的市场格局,济南有律师6918人,在省内占比约23.9%,青岛有律师6452人,约占比22.3%。
律师行业发展呈现多中心的市场格局,与省内经济发展特征颇有关系,该省拥有经济体量与省会同能级的城市,例如深圳与广州经济体量相当,山东省内青岛、烟台的经济体量均高于济南;此外也与该省各市的人才吸引力密切相关。
规模化的三点现状
规模化是中国律师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从行业演进来看,“人数过百,创收过亿,人均过百万”是衡量律所发展规模和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而这样的“标签”也会在律所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区域市场加速整合,客户和人才资源进一步朝着带有突出“标签”的“头部”律所聚集,现有格局将会发生变化。
从律所发展来看,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愈加复杂综合,律所要想转型“一站式、综合化”法律服务便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当市场竞争达到一定程度后,规模化成为许多律所建立新优势的选择。
规模律所数量持续增加
从不同规模律师事务所的数量来看,律师人数过百的律所数量逐年增加。
截至2022年1月18日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百人所438家,占比律所总数的1.2%,虽然比例不高但近些年增幅显著。2018年底至本次统计,全国百人所净增178家,年均增长率超过17%。
百人所的新增,是区域整合加速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近两年,不少省市如江苏、天津、上海、湖南等地[2]也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规模律所自身体量仍在扩张
过去几年中,规模律所自身的体量也在快速壮大,超大体量的律所数量增加。
根据汤森路透旗下的法律媒体《亚太法律杂志》(Asian Legal Business,ALB)发布的“ALB China中国最大30家律所”,对比2021年和2017年发布的榜单数据:2021年,前30强律所的律师人数均超过900人,其中有27家律所的律师人数超过1000人;2017年,前30强律所的规模均超过200人,其中有11家律所的律师人数超过1000人。
东部地区城市在分所布局中更受青睐
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区位优势以辐射周边地区,这些是规模律所在分所布局时主要考量的因素。因此,大部分律所选择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经济中心建设分所。
在分所布局中,哪座城市最受青睐?
全国各市中,分所数量超过50家的城市有16家,分别为深圳、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海口、青岛、天津、杭州、重庆、南京、武汉、苏州、郑州、西安和济南。其中11家为东部地区城市。
分所数量最多的为深圳,共191家,占深圳全市律所数量的18.2%;分所占比最高的为海口,海口全市共有186家律所,其中110家为各省律所分所,占比达59.1%。
四大地区律师行业大数据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律师行业已然形成一个有纵深、有层次、有更迭的结构,向不同层看去就会有不同的光景。
从各省市的发展来看,有的地方律师行业发展前沿,这里有着更多新的探索和新兴的业务;有的地方虽然在发展程度上稍有逊色,但潜力大、特色鲜明;有的地方乘着改革创新的东风,成为备受关注的新热点地区……不同地区各有发展特色,亦面临着相应的机遇和挑战。
从各律所的发展来看,中国已有27家千人所,不少规模律所的脚步已遍及全球五大洲,中国律师已然具备相当的国际影响力,陪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另一侧面,各地的律师业中均以中小规模律所为主,这些律所可能以普通民商事为主要业务,这些看似普通的中小所,充盈着法治社会的毛细血管。
不同地区、不同律所,发展主题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匹配并满足市场中多元化、多层次的法律服务需求。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
注释
[1]说明:东部地区是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是指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是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2]参见江苏律协,《头条 丨 2020年江苏省律师工作怎么做?23条要点来了!》;天津司法局,《天津市律师队伍“十四五”发展规划》;上海市司法局发文《上海司法行政“十四五”时期律师行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律师协会发文《湖南省律师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责编 /
蔡凡Becky
编辑 / 李媛媛Yoyo
分类 / 原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