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Daily-每日lns新資訊
这几天,嗑生嗑死的网友们表示又嗑到了一对冷门cp“雷震子”——雷军和苏炳添势均力敌的气场,出乎意料的一脸配。

最近,《雷军请你超大杯》出了新年特别版,分别从《不是天才怎么办》、《慢慢来》上下两集,讲述了有关梦想的那点事儿。
雷、苏二人在镜头前一边喝咖啡,一边畅所欲言,聊得不亦乐乎。
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被命运眷顾的天之骄子,但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才知道,这两位在不同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挣扎过煎熬过:
原来人生中没有什么奇迹,能成为别人眼里的“神”,不过都是千锤百炼后自己镀的金身。
而哪怕是“飞人”,也必须从学会走路开始。

所以,不是天才怎么办?
其实,人活到一定岁数,就想认命。别人功成名就,是命好,自己生活不如意,是命苦。
可事实是,被认为是好命的人,本身就不信命。
雷军问苏炳添,别人觉得你一年跑进五次10秒,是靠运气还是靠天赋呢?
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作为一个错过黄金年龄的运动员,却频繁打破记录,如果不是天赋异禀,那应该有运气加成。
但苏炳添很干脆地否认了:“怎么是靠运气,那是实力。”
他也不认同自己是个特别有天赋的人,比起上天开了金手指的天才,他更像是勤学苦练,稳扎稳打才修炼得道的大师。
苏炳添是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人。

别人说黄种人在百米田径没有优势,他认为偏见可以被打破,哪怕是和博尔特较量;别人说28岁该退役了,他觉得年龄不该设限,35岁也能跑;别人说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他觉得想要的尽力争取。
图片来源:凤凰体育
苏炳添见过真正举世无双的天才。
短跑世界冠军博尔特,迈出的一步,比他多30公分。他曾经与这位地球上跑得最快的男人同台竞技,被这人闪电般的速度折服过:
“加速跑的时候,他咻的一下超过了我,我当时都愣住了,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跑了。”
见识过真正的短跑天才,苏炳添意识到自己和天才选手之间的差距,想要与之匹敌,只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跑得更快
此时的他,如果只跑前60米,无人能敌,但要想把这种快拉长到一百米,不仅难且风险巨大。

他选择了最难的一种办法。2014年,他更换了起跑的前后脚位置,并重新规划了百米跑的节奏。
改变一个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习惯,对职业运动员而言,无异于从头开始,一切归零
他形容就像一台系统崩溃的电脑,根本不知道如何迈出脚步。最低谷的时期,他连一起集训的美国跳远女运动员都跑不过。
他跟雷军回忆这次几乎赌上了职业生涯的冒险经历,训练的细节记忆尤新:
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在脑海中一帧一帧地播放,慢动作重复起跑一步、两步、三步;走路去饭堂、去训练,也会故意模仿起跑的动作,就想把肌肉记忆硬生生掰正……
在付出壮士断腕的代价后,苏炳添终于如愿以偿跑进了10秒内,但这依然不是他追求的顶峰。
只是,他跑得再快,也快不过时间,他到了本该退役的年龄,想再提高0.01秒,难度会增加好几倍。
然而,苏炳添就是不信命,他坚信自己可以跑得更快。当时谁也不敢想象,“苏神”大放异彩的巅峰时刻,几乎全在跨入而立之年这个不被看好的阶段。
他将大部分的功劳归于科学化的训练理念和良性的团队竞争模式,尤其感谢外籍教练兰迪·亨廷顿的训练方式。

外教针对他的体能,以及技术上调整起跑姿势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等问题,制定了符合他的训练方案。
对此,雷军还跟他开玩笑,现在田径就跟他开发手机一样,拼的是背后的科技成果。
苏炳添不置可否,大方承认,科学化的训练确实是让他获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关键。
“我的教练很讲究数据理论,平常很喜欢用小米手机,通过慢视频将训练过程拍下来,再一帧一帧地给我们回放分析。”

尽管苏炳添强调很多遍,科学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令他受益匪浅,可最熟悉他的外教认为缺少坚持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今天的“苏神”。
“太自律,且高度职业化。”亨廷顿对他总是赞不绝口。
而雷军看到的苏炳添,与外教眼中的又不太一样。
他有着拼搏、不服输和追求极致的精神,他沉稳而耀眼的爆发力,于雷军而言,像遇到了志同道合,气魄匹配的朋友。
但相信自己,也是一种天赋
所谓英雄惜英雄,作为小米创始人,雷军和苏炳添有相似的地方,在许多关键的选择上,出乎意料的一致。
这或许就是网友嗑到的“情投意合”的cp感。

这两个人似乎从未把年龄当成阻止自我前进的障碍。
苏炳添在理论上该退役的年纪,反而激发出潜能,超越了极限。
雷军呢,则是在中年事业有成之际,主动跳出舒适圈,在四十岁创立了小米,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在当代人“遇事不决,玄学解决”,靠一些虚无主义充当安慰剂的时候,苏炳添和雷军还保持着朴素的“用科学的办法去突破”的信仰。
苏炳添说“信天信地不如信自己”,把“冲进前八”当成东京奥运会的目标,还怕被人觉得异想天开,结果在半决赛爆发出超凡的能量,以9秒83刷新了亚洲纪录。
“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做一个像苹果那样伟大的企业”。直到现在,雷军依然没忘记最初的梦想。在理想已经不值钱的年代,他还保持着绝对的赤忱和热情。
八年前,他在乌镇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台下坐着苹果的高级副总裁布鲁斯·塞维尔,他满怀信心地畅想未来:“五年、十年内做到全球第一!”
如今,小米的销量已经超过了苹果,成为了全球第二。
似乎在雷军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有梦想、有目标,就有无限动力支撑着他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有些快,需要慢慢来
往事不可追,但可以肯定,未来,苏炳添和雷军这对莫逆之交,不打算停止向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
只不过,他们在追求快的同时,追求更稳。
苏炳添现在除去运动员的身份,还担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他把自己作为方法,“写论文研究自己”,推动了理论与实际的深度融合,探讨运动员突破年龄、身体限制,越跑越快的可能性。
至于雷军,正在重塑小米,在技术至臻成熟,品质过硬的前提下,将研发重心转向用户体验上。
有目共睹,小米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升级突破。
过去,小米致力于追求极致的快。现在,新上市的小米12,要做走向大众的高端旗舰,不仅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快,也变得更稳,更注重用户体验

雷军问苏炳添,你还会愿意为了百米成绩提高0.08秒付出三年吗?他说哪怕只提高0.01秒都愿意,不着急,慢慢来。

苏炳添也反问雷军,你想过退休的一天吗?他也感同身受地回答,企业家有退休的那天,但创业者永不止步。

好像他们的速度不约而同地变慢了,但共同的目标都趋向更稳。
不相信极限,永远在攀越高峰的他们,也更有耐心十年磨一剑了。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下小IN
每天会分享INS新资讯
长按添加订阅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