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清凌运河浊浪
文:叶 航
高邮湖
五月的高邮,湖水清凌运河浊浪,我在大运河西堤岸边看着高邮湖上的日落。
夕阳正如那高邮咸蛋的蛋黄,在西边的七彩云里流淌着金红金红的余晖,血橙色的晚霞铺满了湖面,湖面上还有倒映的夕阳,闪烁如金子一般向着我这边洒过来。波光粼粼里有翩翩的帆船、撒网的小船,临近湖岸有风车、芦苇、芦苇间游弋的麻鸭和水鸟!
这边是夕阳下清凌凌的高邮湖,我背后是水浪滔滔的大运河,这边夕阳金辉,那边风吹杨柳,一条又一条长长的船队在运河上来来往往、汽笛声声。我脚下就是有名的运河故道和高高的运河西堤。
伫立在夕阳余晖风声杨柳的西堤上,让我感慨的不是眼前美得醉人的风景,而是想起了40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的一段往事。那年因为高考遇到了挫折,我带着病痛离家出走,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在邗江的高旻寺搭乘了一位香客的小船,又沿着大运河前行。那香客大妈捎我一段问我准备去哪里?我说“随便,随便走走看看。”大妈说“那你看看高邮吧,高邮很好看。”于是我就在高邮下了船,是高邮湖的绝美风景留住了我的脚步。
之前只听说过高邮,属于穷困的里下河地区,听说过洪灾水涝的时候里下河地区的人都外出乞讨。然而,当我踏上高邮土地的时候,看到的是鸡鸣鸭弋鱼肥稻花香的水乡特有风景。
远眺高邮镇国寺

那天,我在高邮湖和大运河之间的一条大堤上徘徊了一个下午,后来我才知道那条大堤就是运河西堤。夏天的傍晚,我在西堤上看高邮湖日落,因为心中藏着的尽是苦痛、绝望和失落,所以看到的日落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凄惨之美。虽然是盛夏,太阳完全落下去以后,高邮湖和大运河两边吹过来的风特别凉,风把西堤上的杨柳吹得像飞舞的鞭子,时不时抽打着我的脸颊。此时,年轻气盛的我以为高考失利一切都完了,绝望的想法挥之不去,因而,这风中杨柳的鞭子抽打得正是时候。
眼看天色已晚,我没有想过要回到运河东岸的高邮镇上去,附近的运河上没有桥,天暗了,河上也很少有顺路的渡船,我一个人傻站在荒野的西堤上,这才引起了别人的注意。我这才发现,运河的河面上有一盏灯由远而近向我这里漂过来。是一条小船,船上是一位老伯,老伯老远就问我:“小伙子我看到你好半天了,你在这干嘛呢?这么晚了不回东岸去?”我有些茫然地跟老伯说:“老伯,我不知道咋回得去东岸”老伯让我上船。
老伯了解了我的心思后骂我“你真傻,死了也白死”,“那么多人上不了大学,都不要活了吗?”老伯直接把我带回了家。老伯一个人住在运河岸边的一个小房子里,那夜,老伯给我讲了他的身世,他们全家原本都在徐州,老伯和他的妻子都是徐州一所大学的老师,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特殊时期,两人遇到了一些坎坷和挫折,老伯的妻子承受不了,带着三岁的女儿投河自尽,落下老伯孤零零一人回到老家高邮。后来不久老伯落实政策可以回徐州工作,但被老伯拒绝了。听了老伯的叙述,我惊讶得一夜未眠,我反复咀嚼着老伯说的话:“人生如同这长长的运河,有顺流而下也有逆流而上,有风平浪静也有浊浪滔天,不管是湾流还是险滩,每一段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做取舍,只有完整的那条河流才是你生命的全部。”
高邮湖风光

那夜,老伯也没怎么睡着,他跟我讲了高邮和高邮湖和镇国寺的故事.
相传高邮湖原是陈州府府城,包公曾在此放粮赈济灾民。有一天一个叫花子来到陈州府,乞讨了两条街,没人施舍,最后来到一个学馆,学馆门口一个学童就从自己的午饭中分了一个饭团给叫花子,叫花子对他说:陈州府人心不古,必遭灭顶之灾,学童立即告诉先生,先生赶紧叫住乞丐,询问灾难何时降临,到底是何灾难?叫花子说:学馆门前石狮子眼红,大难即至,是何灾难,此乃天机。说完就不见了。先生立即将此事禀报州官,官府派人日夜看着石狮子眼睛,并晓喻全城百姓,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就是不见石狮子眼红,官府认为先生在撒谎,就将人撤走了,先生无奈,就安排学生轮流看着,那个施舍的学童轮番看了好几次,就是不见石狮子眼红,这一天又轮到他了,到了中午仍不见石狮子眼红,他带着幼稚的好奇心,拿出书包里的红腊笔,将石狮子的眼睛涂一层红腊,并大声的叫喊:石狮子眼睛红了。先生出门一看,果真不错,立即将学生放回家,并到大街上大声呼喊:“石狮子眼睛红了!石狮子眼睛红了!”人们听到喊声都忙着逃命,可这学生心里却乐滋滋的,仍在石狮子旁玩耍,因为他知道这是假的。
再说,陈州府街北头有个磨豆腐的老两口,他家有口奇怪的水缸,磨了几十年的豆腐,水缸里的水只用不少,白天水用完了,一夜过来第二天就是满缸水。这一天老两口正在泡豆子,突然听到大街上有人喊石狮子眼睛红了,老两口商量说,我们老了,又跑不动了,我们这口水缸是宝贝缸,我们就躲到缸里去吧,说着老两口就将缸扳到。缸口一着地,哗……顿时大街上到处是水,水位迅猛上涨,此时在石狮子旁玩耍的那学生一看四处是水,傻眼了,没办法,就跳到石狮子背上,说也奇怪,可石狮子却在上浮,不到半个时辰,整个陈州府一片汪洋,没有一个人逃过此劫,只有那个学生骑着石狮子在水上漂游。学生嘴里不住地喊:“孽障孽障往高游……”人们就将陈州府沉下去的湖面称为高游湖,学童逃生居住的地方叫高游。直到后来官府在那里建立邮差驿站,那里才改写作高邮,高游湖因湖随地名,而改作高邮湖了。
高邮湖风光

老伯说这些故事的时候,我感觉到他是有多爱着这座古城,以至于他有机会回徐州继续教学的时候,他再也不想离开他的故乡。
高邮的民间传说流传了一千多年,故事还说高邮湖下面有一座真实的古代城市。这里的人们甚至一直相信着这个美丽的传说,也一直追寻着这个美丽的传说。
沈括在《梦溪笔谈》也提到:“嘉祐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几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现。”可见其时仍有樊良镇存在。明隆庆以后,由于淮水泛滥,高邮运河以西的诸小湖被连并成高邮湖,樊良镇没入湖中。
在高邮湖流传的这个传说中认为:云水茫茫的高邮湖底有座古城,和陆上的城市一样,有房屋也有街道。至今当地的渔民仍然对这个传说笃信不疑,甚至有渔民说,前几年还有渔民捕鱼时,捕到了一个玉抱枕,一看就是稀罕物。“这白茫茫的高邮湖,下面没有城又怎么能有这稀罕物呢?”
对于这个传说,考古界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高邮湖底确有一座古城,名叫樊良镇,位置约在今天高邮清水潭以西的高邮湖中。1971年江苏省水利厅勘测队曾发现高邮湖内有一古河床,西北自安徽滁州界山涧中,东经清水潭入射阳湖,这个古河床名叫石梁溪。樊良镇的位置就在石梁溪和运河交会处。这里南至扬州,北达楚州,西到天长,东至射阳湖,确为一交通枢纽。隋大业中至唐永徽二年,曾经移置高邮县治于此,后为高邮重镇。老伯跟我说这些故事是那么认真、娴熟,说明他一定是不知道讲过多少次了,讲得活灵活现、如其亲身经历一般。
高邮湖上的芦苇荡

老伯对高邮的历史了如指掌,说到高邮和高邮湖又不得不说高邮的镇国寺。
镇国寺地处江苏省高邮市与京杭大运河中间,东临高邮市区,西近高邮湖。实属龙地也,今有“运河佛城”之称。镇国寺始建于874年。唐懿宗宗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遍访名山古刹,一日云游至高邮,来到运河边,只见运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俗念尘思,顿然消失。遂在此结茅禅修,禅师精通佛理,专心弘扬佛法。法务之盛传至朝廷,唐僖宗拨款修建寺院,赐寺名“镇国禅院”,并赐予“举直禅师”称号。高邮镇国寺塔亦称西塔,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镇国寺塔始建于唐僖宗时期,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
诸朝对寺院皆有修葺,规模甚伟,气势恢弘,香火鼎旺。然年深日久,饱经沧桑,庙宇僧寮毁损殆尽,唯存遗址及千年唐塔,仍显古刹风韵。镇国寺塔虽历经几次修葺,但仍基本保留了唐骨明风的建筑特色。举直掸师圆寂时,满屋红光,只闻得空中异香扑鼻、梵乐阵阵。涂毗后得舍利无数,其弟子建五级佛塔一座以珍藏舍利。后来有人在镇国寺塔中挖起了举直禅师的舍利,竟发出异光,大众同叹不可思议。
高邮湖与运河故道之间小岛上的镇国寺

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为保塔运河改道,该塔处在拓宽范围内,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民间相传,是周恩来总理为了保护这千年古塔而批准了这个规划,其实这是讹传。据扬州市水利史专家徐炳顺先生介绍,这个实际上是扬州市水利局工务科长陈楚常、工程师许洪武等工程技术人员在江都工地上集体商量,由扬州专区里运河整治工程指挥部报经扬州市行政专员公署批准的。至于西塔所在地面怎么又变成了河心岛,那是18年以后的事了。此举是江苏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胡同生的有关规划。胡同生毕业于省扬中(旧称)土木工程系,建国后参加过三河闸、苏北灌溉总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曾任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水工结构室副主任、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厅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文革期间,他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遭批斗,并被赶回原籍高邮“充实基层”。当时的县水利局关心爱惜人才,主动请他到县水利局工作,但凡水利规划、设计方面的事都向他征询意见。
镇国寺内千年唐塔

所以,1975年夏天,省水利厅根据淮委关于南水北调的要求,布置高邮搞一个临城段运河扩大行水断面的规划,遂委托胡同生办理。胡同生在扬州市西园招待所住了一个多月,终于把规划搞出来了。这个规划,要求将新运河底向西扩20米,但这样一来,势必要拆除西塔。怎么拆呢?爆破吧,当时没有定向爆破技术,万一西塔向东倒下来,堵塞了新运河航道,影响徐州煤矿每天向上海船运煤炭的大事,谁来负责?人工拆除吧,在塔外搭脚手架,需要大量的毛竹,在那生产资料严重匮乏的年代,一时难以筹措;而在塔内搭脚手架,虽然可以省不少毛竹,但拆除进度慢,将影响整个工程进度。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规划一再要求保存西塔,使得胡同生冥思苦想、一筹莫展时,他们想起在塔西边有许多养鱼塘,是当年加固老西堤(高邮湖东堤)留下的取土塘,由城镇划给当时的高邮公社太平大队养鱼,何不把这些养鱼塘拓宽浚深并挖通南北两头以扩大运河行水断面呢?这一合理化建议当即被胡同生采纳了。他计算了一下,这些养鱼塘需要浚深9公尺才行。这一规划方案经报批后,省水利厅很快拨来了施工经费,安排了挖泥机船进入施工现场,当年冬天就完成了拓浚工程任务,从而形成了河心岛。如今,高邮镇国寺是世界遗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是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的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
古刹风韵

镇国寺塔的塔身全部用青砖砌建,呈平面方形。塔顶为四角攒尖式,顶端直立着二米高葫芦式紫铜塔尖,底层有南北拱门,二层到七层均有塔门,两旁建有小佛龛。三层到五层的塔门两旁砌有突出的半圆砖柱,层层之间都有叠砌砖出檐,明显地留存唐代古塔的建筑风格,在全国
600
多座古塔中,堪称翘楚。著名的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曾两下高邮,二访古塔,每次都在塔下仔细察看,流连忘返。第一次来高邮时,在渡船上即口占一首七绝《高邮镇国寺塔》:
归程回首步犹迟,古塔斜阳系去思,
不惜秋波重一转,水中陆上两相宜。
高邮湖上的打鱼人

老伯的家就在运河边上,推开窗户就看到高邮盂城驿的鼓楼,盂城驿是明清时代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是的,驿站,人生又何尝不是也有驿站么?此时,我仿佛早已忘情于此,不再计较身在何方要往何处去。我依然心想着老伯所说的高邮湖底那个千年古城的传说。心想着:这湖底的千年古城是否也有这样一条运河穿城而过呢,我是不是就像从那古城里走出来的人一样,是来感受这人间美妙风景的呢?我想着那气势恢弘,香火鼎旺的千年古刹镇国寺,想着那庙宇僧寮毁损殆尽,唯存遗址及千年唐塔,看古刹风韵中花开花落,花落花开,时间匆匆而过。古刹坐落在奔腾不息的高邮湖与大运河畔,湖水河水汩汩无停时,总让人感受时光流动的痕迹……
40多年后的高邮湖西堤上,清风徐徐,阳光灿烂,眼前湖水清凌运河浊浪,走在这奇幻的西堤岸上,感受着这份晚霞披身的恩惠,顿觉得心灵又一次得到了洗礼和慰藉。
(本文曾刊载《东方航空》航机杂志“漫录”专栏)

喜欢就转发

喜欢就关注

往期精彩作品推荐:
谢谢你点赞👍和“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