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013
刘学州,一名河北邢台寻亲男孩,同时也是一名石家庄一所专科学校的学生 。
据报道,在刘学州出生大概3个月时被亲生父母贩卖换取彩礼,而4岁时,养父母又因意外双双离世,小学二年级开始一个人在县城上寄宿学校,常常因身世被同学欺负,遭遇校园暴力,贴上“娘炮”“野孩子”的外号,甚至在初中的时候还被变态男老师猥亵,这让刘学州的人生深深地印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直到有一天刘学州在抖音上看到失拐寻亲电影《亲爱的》原型的孙海洋几十年终于寻回被拐的儿子,心中萌发了更强烈的想要找寻到自己亲生父母的愿望。
2021年12月6日,刘学州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寻亲视频,引发广大网友关注。
几经波折的二十多天后,刘学州终于见到了亲生父母。本以为故事发展到这里会有转机,但现实却并不如人意。
刘学州当初的生父生母也已离婚并各自重组家庭,养有儿女。面对刘学州的“突然出现”,生父生母上演了一场踢皮球大赛,任何一方都不希望刘学州的出现扰乱他们现有的家庭。
《新京报》在此后的微博报道中称:
1月17日,河北邢台刘学州寻亲成功后,自称被生母拉黑。其生母张女士告诉记者,拉黑只是想重新获得平静生活。张女士表示,认亲后本想弥补孩子,他们曾借钱让孩子去三亚旅游。她称,没想到刘学州多次要求他们为其购房,还威胁生父母分别离婚,使两家生活受到影响。”「后被证明消息不实」
于是,在这篇报道之后,刘学州遭到了大量的网暴,铺天盖地的辱骂侵袭进他的生活,很多人质疑他是图财,更有甚者直接用上了侮辱的脏话。
2022年1月24日00时02分,刘学州在微博发布一条长文,似在跟这个世界告别;
当日凌晨2点,据封面新闻援引刘学州舅妈柴某的话称:“刘学州在三亚海边吃了药,在医院紧急抢救”;
当日凌晨4点过,刘学州经抢救无效死亡。
别装,也别躲,事情发生了,就大家一起立正挨打,一起示众,一起掉价,昨天写《金晓宇》(点击蓝字即可查看)的时候,就讲得很含蓄了,结果,几个小时后,刘学州过世的消息就登上了热搜。可以的!新京报!bravo!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在聊起关于媒体工作与媒体操守的时候,说得很含蓄,比如昨天,我是这么说的:
我本意的是,同行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藏了份家丑不可外扬的那份心。但现在,我今天亲自扬了这个行业的骨灰,让大家看看,我们这个行业里藏了多少畜生。
来!我今天给所有的读者,上一节媒体课!讲讲你们应该怎么监督媒体!任何一篇媒体报道,它至少要符合三性: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
什么是真实性?要么你有客观资料:视频、音频、文件材料。如果没有,那么当事人口述则需要包括当事人在内的三人以上的证据链条。
客观性则意味着,新闻报道中必须包含对双方当事人的采访。
独立性则意味着你们不能够被收买。
新闻媒体之所以能够被誉为“无冕之王”、“第四权”,凭借的是多年来对于新闻事件公正客观独立报道所建立的公信力。
如果一个媒体自己新闻报道的证据链条都无法组建,那么,你看到的新闻,跟隔壁同事的朋友圈别无二致。
在新京报关于刘学州的报道中,你有没有证据链?注意!新京报的行文是这样的:张女士表示,认亲后本想弥补孩子,他们曾借钱让孩子去三亚旅游。这句话的标准行文应该是怎么样的?
你们想想十年前的新闻报道,这句话必然是,也必须得是:张女士表示,认亲后本想弥补孩子,他们曾借钱让孩子去三亚旅游,我台记者在后续的走访调查中,也证实了张女士的说法。
你们注意到了没有?后者才是新闻。现在这篇报道是新闻吗?你有后续新闻链条佐证张女士所说得话的真实性吗?当年“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做花边新闻都比你们有媒体操守,掉不掉价?
客观性呢?双方当事人你都采访到了吗?就那两个卖孩子的畜生的采访能确保你们新闻的客观性吗?还是臭味相投啊?
独立性?京东2018年给你们付了多少广告费你们敢说吗?
你现在降热搜有用吗?关评论有用吗?删除报道有用吗?要不然你们今天拉一个人出来以死谢罪,以正视听,要么,你们就大大方方承认,我们没有专业性、不具备公正客观、独立报道的能力,我们自愿放弃《新京报》所代表的媒体公信力!!你们敢说吗?
你们当年也是孕育出著名的记者王克勤、李翔、刘万永,曝光黑煤窑、报道地沟油、揭露出租车垄断黑幕的主流媒体哎!!
你们对得起王克勤每次出门带很多本子,实地采访很多人,一丝不苟地记录,再客观地按照时间线整理,当事人的话只记录不评价,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想法态度从报道中抹去,使最后的呈现尽可能全面、客观,不主动影响读者的观点,也不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报道,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媒体公信力吗?
中国媒体行业头一号败家子!
再来第二点,你们有没有听过那句话:“做一名出色的记者,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人的思想,立场,还有职业操守。”首先,我上条已经论证了你们不具备职业操守对吧,我们接下来聊一下思想跟立场。
什么是思想?对于一个媒体、记者来讲,思想是基本的人道主义。
什么是立场呢?是那句:是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
在关于刘学州的报道中,基本的人道主义是什么?是我们在新闻采访中时刻知道我们可以脱离,但当事人不行,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跟最需要我们的人在一起,一遍遍在采访的时候提供我们媒体人可以提供的保护!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战地记者永远在站贫民窟!因为在今天,他们中国公民的身份能让他们在战乱的地方护住那里的很多人!这就是媒体的人道主义!
换在十多年前,如果《央视》的柴静在,如果《中青报》的刘万永在,刘学州一定跟她们同吃同睡,他们一定会记录下一个十五岁孩子寻亲路中所有的不容易。
短短十几年,在你们眼里刘学州作为第一当事人都不配了是吗?你们不觉得自己有辱中国媒体的门楣吗???
我再来讲立场,什么是立场?当我们把刘学州的寻亲路类比当年的农民工讨薪,这两个新闻的‘社会性’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你们的媒体前辈里,当年有谁站在了农民工的对立面吗?那是谁教你采用那对父母跟他舅妈的信源的呢?你们招进来的人都是哪个老师教的啊?
第三点,我们跟你们聊聊你们这么做的代价吧?首先就是,你们要很清楚大量的横截式的报道的代价,比如,这一次你们只采信了单一信源。
比如此前6月份,《人民日报》报道了对流行病专家吴尊友的专访,文中说到“从病毒的组成结构来看,此次病毒不像是北京两个月以前出现病例的毒株,更像欧洲的,但欧洲的不代表来自欧洲国家”,同天《新京报》转发报道,并写到“新发地新冠来自欧洲?吴尊友:病毒基本与此前一致”断得一手好句!
当你们放弃了复原新闻全貌的同时,你们也放弃了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读者,从此你们扮演的不再是一个媒体人,而是意见领袖(KOL(对,这就是句骂人话),也就是说,你们新闻获取来的并不是读者而是信众。
他们根据你们的报道,决定自己的脑袋与思考方式。这也许看起来很好,但你们就不怕反噬吗?当你们把“公信力”变成“用户粘性”之后,你们有想过捷径的代价吗?
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现在的读者很可能要的不是新闻,而是热点,是某种由你们亲手炮制的“社会奇观”的演绎?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年媒体的新闻只能越来越夸张,矛盾越来越激烈,有可能你们在几年后会不得不从《新京报》变成“心惊报”乃至于成为你们职业生涯的“现世报”?我们赌赌看,长此以往,谁能活得更久?
当然了,在简中互联网里这么做的媒体远不止《新京报》一家,我也只是站在《新京报》的对立面,给大家提个醒,是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不是吗?
最后,让我用刘学州遗书的最后一段作为今天文章的结尾:
“不奢求大家可以同情我的遭遇,因为我在努力地让我不被悲伤掩盖,尽力地让大家看到我阳光一面的时候,把笑容展现给大家的时候,对我更多的是攻击,但是,希望这个世界上少一些内心黑暗恶毒的人,也把生命还给这个世界”
“也抱歉,因为我,还引起了那么多内心黑暗的人占用你们的时间,来丰富我的一生”
“阳光照在海面,我也归于大海,从这里结束自己的一生,也带走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希望刘学州与“新京报”们:
今天都能一路走好,来生顺遂。
撰文:赫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