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爱分享)

最近天津疫情闹得厉害,米粒爸的一些亲戚朋友已经做过七次核酸了。北京也陆续出现了几个病例,大家也有些人心惶惶。

那天我跟米粒爸感慨,幸亏上个月孩子们把两针新冠疫苗都打完了,心里也能踏实点。
米粒接了一句:“我们班陈甜甜没打成!”
我问:“为什么啊?”
米粒说:“她让她家仓鼠给咬了,一直在打狂犬疫苗,所以不能打新冠,得把六针狂犬都打完才能打新冠呢。”
这猫爪狗咬挺常见,仓鼠咬?这倒是有点少见。
自从上次陈甜甜被欺负,米粒“见义勇为”之后,陈甜甜就把他视为好朋友了。所以她的事米粒还挺清楚。见义勇为的故事看这里:《听说儿子在学校打架,我第一反应是……》。
米粒说,是因为陈甜甜太喜欢那只仓鼠了,所以一天到晚拿在手里玩。喂食也要用手喂到嘴里,看电视也要放在腿上。
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仓鼠突然“兽性大发”把陈甜甜咬流血了。当时她都不敢置信,一向温顺的仓鼠怎么会这么发狠咬人。
于是只能乖乖去医院打疫苗了。
其实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如果距离掌握不好“爱过了头”,动物真的会受不了。
有一部特别好看的电影就是讲这个的,米粒妈也让米粒回头把它推荐给陈甜甜看。
它就是吕克·雅盖拍的一部充满灵气的,视觉感受绝美的电影:《狐狸与我》。
吕克·雅盖是比较擅长拍纪录片的一个导演,所以这部故事片拍出来的感觉也有这纪录片的震撼和写实。
山野间的风光唯美无比,几乎每一帧都可以直接截下来做桌面。整部电影就是讲述了一个女孩驯服一只狐狸的故事。

被狐狸迷住的女孩
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在上学的路上碰见了一只狐狸,女孩瞬间被漂亮的狐狸给迷住了。
从这开始,女孩每天放学后都会来到这片森林期待着见到狐狸。
光是看了个开头,米粒妈就决定一定要推荐这部片。因为太养眼了。
女孩这种对狐狸的执着绝对不止于喜欢和感兴趣了,它近乎一种迷恋的状态。从秋天到冬天,女孩从不间断地到森林中去找它,等待着邂逅它、靠近她。
那天,她在厚厚的雪中沿着狐狸的脚印寻找狐狸,不小心摔断了腿。于是整个冬天她都只能待在屋里了。
那段时间,她看了许多关于狐狸的书,在房间里思念着狐狸。
春暖花开的时候,女孩的腿终于痊愈了。她第一时间奔向了她日思夜想的森林。

那时候她听说森林里有人猎杀狐狸,还一直为狐狸担心。这下她终于可以去看看狐狸的近况了。
为狐狸忧心忡忡的小女孩欣喜若狂的发现了狐狸的洞穴和它的三只小狐狸宝宝,却没想到狐狸嗅出人的气味,连夜转移了幼崽。
女孩决定不去打扰狐狸,而是坐到山毛榉树上等它主动出现。还沿路撒下食物等着引诱狐狸过来。
但狐狸的生活可并不这么岁月静好,它会被老虎追赶,堵在洞外,忍饥挨饿耗着时间,求得生路。
伴侣死在猎人枪下,稍走向前,就会有猎枪也在等着自己。
狐狸沿着食物的路径走过来,远远的观望,戒备地观察着女孩。察觉到女孩的善意,它一天比一天的更加靠近她。

一天,狐狸似乎是想带女孩去一个特别没得地方,女孩追去了,她想要知道它的家在哪里。
她来到了森林深处,那里有极多的动物,女孩玩得忘我,甚至差点出危险。
他们就这样建立了若即若离的关系,她来森林里找它,很多时候会发现,狐狸也在等着她的到来。
这天,她看到了狐狸被几只狼堵在树上,眼看就要掉下来成为盘中餐。
不知是哪里的勇气,她从躲着的树木后站了出来,“啪”的一下拍爆了吹鼓的纸袋,想吸引狼的注意力,好让狐狸逃跑。
但当狼靠近自己,她整个人也懵住了,但狐狸确实机智地利用这个时间差逃跑了。
小孩子那无知无畏、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个劲儿一上来,她居然大声喊叫了起来。这反而吓得狼群一哄而散。
从此,她彻底“驯服”了狐狸,连带着那几只小狐狸都成了她的朋友。
这时候有一条弹幕特别好笑,说:“终于追到手了。”哈哈哈!真的很贴切。

占有狐狸
后面,女孩的行为就有点跑偏了。她的占有欲爆棚,已经不满足于这种“散养”的状态了。
她开始尝试着生火给狐狸看,用木头搭了一个圈来模拟房子,告诉狐狸,“这是门,你进来。”
拿出一块布,围在狐狸的脖子上,还拴一根绳拉着人家说:“这是你的项圈,漂亮吗?”
好家伙,这是拿人家当狗了……
但野生的狐狸可不是狗,狐狸拼命挣扎着,满口鲜血的咬断了绳子逃跑。女孩吓坏了,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回到家,她开始努力思考怎么才能让狐狸听话一点,对狐狸的痴迷渐渐变成了一种占有欲。
虽然狐狸努力挣脱了绳索,但第二天狐狸依然去她的家附近找她,看来狐狸也是真的爱着这个朋友。
这可把女孩给高兴坏了。她带它去了自己房间,关上了房门。
这回项圈也套上了,家也进了,一看跑不了了,狐狸彻底慌了。
一看女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狐狸开始狂躁,它在屋子里疯狂地逃窜,最后慌不择路地朝着房间内唯一的光亮——窗户撞了出去。
跳出窗外的狐狸倒在一片鲜血中,女孩抱起了血泊中的狐狸,朝着它的家走去。小狐狸们过来悲切的送别妈妈,女孩才后知后觉的解下了狐狸脖子中被鲜血染红的项圈。
这时候女孩才意识到自己驯养狐狸的想法简直是大错特错,她伤心地抱着狐狸说:“我发誓我以后再也不会违背你的意愿了,你想怎么玩我就听你的。”

幸运的是,狐狸并没有死,几天后,狐狸又来到女孩附近,远远地等着女孩。
当女孩惊喜地发现它还活着的时候,它看女孩的眼神,非常意味深长。
女孩说:“就在那一刻,我了解到为什么狐狸看见我们的时候总会跑开。他们早就知道,我们不能真正成为朋友。我应该向他解释清楚,还是回家等着?”
对望之后,狐狸转身跑回了森林,女孩也选择不再回到森林跟狐狸解释什么。
她和狐狸都选择了各自离开。
事隔多年后,已经长大了的女孩给自己的孩子讲这件事。
她说:“我把爱和占有搞混了,我喜欢她但不能占有她,因为她们不属于我,她们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爱是放手,不是占有
别看这部片弄得像纪录片似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拍摄。但是其中映射出的哲理是非常深刻的。
狐狸和女孩其实就像我们每个人,无论是伴侣之间,还是母子之间,大部分的不幸福,其实都来源于两个人对亲密的认知差。
就像陈甜甜和仓鼠,小女孩和狐狸,一旦爱过了界,对方一定会感觉到压力,甚至逃离、反扑。
但你说对方就没有付出感情吗?当然不是。
狐狸在一次次地试探女孩是否友善时,它也曾在山林间期待着她的到来。当她用绳索企图圈养它,它挣脱到流血,也依然还是会再来找女孩。
狐狸渴望着来自女孩的爱,但那爱的先决条件是,它不能丧失自己的自由。
一个长久舒适的关系,一定是要在一个适当的距离感中才能存在的。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在不丧失自己生活边界感的前提下产生连接,才是合适的。
影片中的狐狸其实很像我们的孩子。女孩明明知道森林中有猎人,有狼、熊、老虎,她知道狐狸在那样的环境中可能会非常危险,生命随时都受到威胁。
但狐狸所需要的并不是岁月静好的牢笼,在它的世界里,或许食物链会使它受伤甚至殒命,但那就是它的生活方式。
我们有时候知道孩子会面临什么样的伤害,因为过度关心,而想要把孩子全方位地保护甚至监视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但孩子在真空中就一定能学会生存吗?或者说,试图把他们保护起来,他们就真的不去撞南墙了吗?
生命是个体验的过程,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生命轨迹,有时候还真不是咱能控制的。
身为父母、长辈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孩子是自由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其他人包括父母的附属品。
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和想法。正如影片说的那样:“love is not possession”,爱不是占有。
当孩子因为叛逆,企图用愤怒和反抗来对抗咱们的绝对权威时,可以试试换个方法,松开手,孩子反而会再次靠近过来。
就像女孩越是抓住狐狸,狐狸不惜头破血流都要跑,但因为爱的链接已经建立,狐狸的心是跟女孩在一起的。
孩子是爱我们的,就像我们爱他们一样。但这爱是有边界感的,一旦突破了,就会出问题的。
这世上很多爱,都指向彼此靠近。只有亲子间的爱,是指向剥离的。
就像米粒小时候,我会抱着他,喂他吃喝;会哄他睡觉,给他讲故事。但现在,不让他出去跟伙伴们社交,他一定会怪我的。
未来,他还会越来越独立,他将建立自己的一套价值观,那是他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世界,用双脚走过的路,用手触摸过的生活给予他的,而不是我来告诉他的。
《小王子》中说:“如果你要驯服一个人,就要冒着掉眼泪的风险。”
在链接和剥离的过程中,我们付出很多爱,很多泪水。但当孩子们真正能够独立面对他们生态中的“豺狼虎豹和猎枪”的时候,我们所付出的爱才有意义。
点个“”+“在看”,关注米粒妈,回复“狐狸与我”获取观看资源,愿我们都能在自由的前提下爱和被爱。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点击下方公号名片关注),欢迎添加米粒妈个人微信:mlm735
美国海归、海淀家长,畅销书作家。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新书《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购买链接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