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连串热搜,想必很多人都看到了。
#疑似被高管家暴女子发声#
#警方通报陕西一公司高管家暴妻子#
#家暴不是家务事是违法行为#
#陕西一公司高管因家暴妻子被停职#
是的,哪怕去年一整年报道了那么多家暴事件,我们气愤填膺了无数次。
2022年开端,还是又一起让人触目惊心的家暴发生了。
家暴为什么屡禁不止?
女性为何很难逃脱家暴?
男性又为何不怕家暴被曝光?
所以今天,她姐必须借着这个事件把家暴聊清楚,这朵乌云是如何一直停留在女性头上的。
这起恶性家暴事件的源头,是知情人爆出来的一段视频。
视频一经曝出,刷爆了全网。
内容太触目惊心,她姐甚至暂停了三次才看完。
一段本是为了防外贼的家庭监控,忠实地记录下了视频中的女子遭受的来自枕边人的伤害。
女子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
那个在外是某公司高管,在家里是“一家之主”、她的另一半、孩子的父亲的男人靠近过来。
不是亲近。
而是不由分说地几个耳光,接连扇在女子头上。
女子一手紧紧地拽住孩子的胳膊,一手向上阻挡。
始终紧紧地护着孩子。
她想把孩子牵到到另一边,可是没等站稳,又被一把扯了过来。
暴力仍在继续。
她一边承受着、挣扎着,一边对孩子说:“宝宝别怕。”
可是谁想到男子越来越过分——
掐脖子、凭借体型差距束缚住她。
每一个耳光都抡圆了再扇。
从沙发这端打到那端。
骑在她身上一拳一拳地锤击......
当她试图挣脱、反抗时,又被一下掀在地上。
从始至终,孩子都在旁边。
尖锐又无助的哭泣声在房间里回荡。
小孩即使自己摔痛,还在哭喊着:“不要打妈妈!”
小小的人,应该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摔在地上会被奶奶抱起来,却没人帮妈妈。
在显而易见的家暴面前,婆婆象征性地拦了拦。
接着抱起孙女,离开战场。
女子声嘶力竭地尖叫;
男子没有丝毫迟疑落下的拳头;
孩子的泪眼与张皇;
婆婆的熟视无睹......
这一分多钟看得人瞠目结舌、怒气冲头。
视频直接冲上热搜,接着就是信息被曝光。
回应也纷至沓来。
视频的男人是陕西空港新丝路商贸有限公司的高管。
舆论的发酵下,所属公司很快出来回应
已予停职处罚;派人慰问妻子。
女方也发布了一条声明,是一条长长的自述。
读完才发现,现实更让人胆战心惊——
原来,视频呈现的只是冰山一角、暴力也绝非一时冲动。
在女方的自述中,那个男人或许看起来是个“好领导”,却从来没有做过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在生活中的他,面目可憎。
这份声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丧偶式婚姻的苦痛。
女方从怀孕到孩子两岁多,一直在受娘家照顾。
而男方作为丈夫不管不顾,甚至连一个电话的关心都没有。
女方一直忍让迁就,不仅没能换来和睦婚姻,反而让他得寸进尺。
时常对她进行言语贬低。
她不仅要做家务、带孩子,最好还要对丈夫的工作“帮得上忙”。
怂恿她向父母要钱,若是不给就是不爱她。
当他的工资和职阶越来越高,更是越发看不上妻子:大可以找个20几岁,不要彩礼甚至倒贴的大学生。
并且还可以分分钟毁了这个他不曾付出过关心和爱护的枕边人,让她混不下去。
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家暴。
他似乎一直有着暴力倾向,平常会对自己两三岁的小女儿动辄吼骂:“不听话就往死里打。”
家暴的次数,多得让人记不住。
连她怀孕和坐月子时,也会被殴打。
而她身边的长辈,也无法依靠。
婆婆眼着她被家暴,只是把孩子带走。
父母知道她不幸福,却还是劝她为了孩子要忍。
忍了一次又忍一次,由着视频发酵,她才终于不吐不快。
但相对于一个女人遭受的暴力和近乎倾覆了人生的婚姻。
处罚似乎太轻飘飘了。
一份停职,一句慰问,就能盖棺定论,作为他的恶果、她的弥补吗?
舆论沸沸扬扬。
网友们蹲守一夜,只守到了一份公司的回应,自然不满。
“家暴入刑”“公司处理太轻”,这种声音越来越多。
家暴不只是家务事,似乎已经成为了共识。
但在常规声援之外,有些舆论似乎有点跑偏。
每次家暴事件发生后,总会有人指责受害者的软弱无能。
他们说女方全篇倾诉,只是无能地抱怨。
因为她没有提出诉求、没有核心思想。
女方说自己是被捧着长大的,不敢把被打的视频拿给自己家里人看。
可是一被分析,她就成了女性低自尊的代表。
认打认骂,多活该?
女方的忍气吞声,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网友便认定了,这就代表着她对“完整”有幻想,甘愿忍让,说不定两人还会和好。
女方经历了一次次家暴,却没有留存证据,那说不定是根本不想离婚。
那再一分析,她也必然不会教育好她的孩子,有这样软弱的妈妈“小女孩怎么会自尊自爱”?
这个母亲,是“妈妈之耻”。
因为不果断离婚,所以让人对她失望。
所以被打死,也好像是自己选择的。
诚然,女方的回应不够完美。
可我们应该更清楚的意识到在家暴中的女性逃离有多难!
家庭内部的关系,不是陌生人之间那般简单的,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上的联系、经济上的依赖、利益上的关联……
你我都是普通人。
退一万步讲,即便一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克服这些更个体的、具体的顾虑,决定迈出大众想象的那一步时,等待她的是什么?
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是皆大欢喜的爽文式的结局吗?
未必。
2020年,让人震惊又心碎的拉姆案中,拉姆曾迈出这一步。
她多次躲回娘家无果后,也多次报警。
换来的是警方认定是家庭纠纷,没有过多干预。
后来多次反抗的拉姆被前夫用汽油焚烧,全身重度烧伤,最后不治身亡。
最近被担任民警的老公家暴,致无名指肌腱断裂的女子也迈出了这一步。
家暴男一边说,“我是个警察,又不是普通老百姓,我们素质那么高,怎么可能家暴呢?”
一边当着民警的面殴打了妻子。
她曾多次报警,但出警的民警是这位家暴男的同事,换来的只有绝望。
还有前几天被14岁的少年带着去离婚的妈妈。
这位“妈妈”常常被老公打得卧床不起,“在这张床上躺了没有十回,也有八回了,还有一回在娘家躺了十几天”。
她为了孩子忍过、闹过,肉体反复被折磨,内心也时时煎熬后,终于勇敢迈出了这一步。
即使她已经决定独自抚养两个儿子、14岁的儿子也积极帮助妈妈奔走、不富裕的娘家妹妹帮忙凑律师费、好心律师愿意给她提供法律上的援助……
但结果呢?
第一次起诉,法官劝她:今年都不好过,要齐心协力度过难关。
判决结束
还没走出法院,家暴男就冲过来打了她一巴掌后扬长而去。

这,还能说是因为受害者软弱吗?
这,还能说是因为受害者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吗?
甚至这并不是个例,也不是少数人的困境。
这是绝大部分家暴下的受害者面临的血淋淋的处境。
“事实上,实证研究表明,这类案件以调解或主动撤诉方式结案的比例高达62%。”
即便,法律层面上已经明确了家暴是违法行为。
但认知和执行就是割裂的。
这是结构性的困境。
而这种割裂和结构性困境的后果,是要由在家暴中的每一个具体的受害者来承担的——
即,她走出这一步后,得到的可能不是逃离,而是更变本加厉的伤害。
指责受害者软弱总是容易的。
但身在其中的受害者,就是如此进退两难的。
生活不是爽剧,受害者也没有金手指。
她得衡量利弊、判断得失。
而我们,不能将这些因为结构和系统造成的个体的衡量和判断,都放置在一个名为“个体选择”的话语下抒发。
当然,她姐无意过多苛责攻击和质疑受害者的大众。
他们的发声,究其根源其实很简单——
希望女性逃离家暴。
但深陷现实泥沼中的女性,多数是没有呈现那套大众臆想中爽剧的能力的。

于是,这些深知家暴是犯法的围观者,便有了这般有些怒其不争的言论。
甚至,试图与这些“脑子糊涂”的家暴受害者割席。
“尊重,祝福”“你开心就好”……
而这,表面看似是在为受害者考虑、为受害者不值,甚至怒而放弃声援。
是不考虑社会结构和个人情感因素,且带有慕强心态和厌女的内里。

在这种语境中,被家暴的受害者,被声援是有条件的。
这条件是,被家暴后,你要揭竿而起,一举让家暴男名声扫地。
这条件是,被家暴后,你要迅速离婚,迅速逃离这吃人的泥沼。
却忽略了,不少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就是居于难以与男性抗衡的下位。
却忘记了,我们谴责的是暴力,而不是婚姻。
我们要支持受害人结束暴力,而不是轻飘飘地站在旁观者的位置要求她离婚。

离婚并不是解决问题、终止暴力的尚方宝剑。
一如她姐前文所说,家暴的受害者,面临的是一种系统性的、群体性的、结构性的伤痛。
指责受害者,无异于忽略了结构性的问题,或不敢触碰结构性的问题。
质疑受害者为什么不离开,也是一种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有罪论?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承担着反家暴指责的公权力机构的不作为开脱。
而这种质疑,不会帮助她走出家暴的沼泽,只会让她进一步沉默。
“是不是我没有反抗就是蠢蛋?”
“是不是我没有离婚、选择原谅就是贱?”
那等待沉默的受害者的,将是更进一步的暴力的深渊。
寻求问题的解决,不该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质询的刀尖,对准的不该是遭受了痛苦的受害者、提出了诉求的当事人。
而是将受害者置于这个境地的一切原因。
我们要质询具有反家暴责任的、系统性的机构,质询相关工作人员有没有提高意识和能力。
比如妇联、公安机关、法院……
在她遭受暴力的时候,有没有给到她最基础的、系统性的帮助?
在暴力事件的最初,是否对家暴事件做出明确的、有效的干预?
电话慰问、现场调解、口头说教这类支持,能不能起到最基本的干预作用?
要不要定期回访?
在暴力升级的时候,对受害者给出进一步的保护,对施害者给出有震慑效果的处罚?
处罚是不是有效?无效之后进一步呢?
这都是很具体的问题。
但干预就是要从具体的、细微之处着手的,这才是真正的系统性的支持。
走过场式的方法和只求宏大的叙事,注定会遮蔽身在其中的受害者血淋淋的伤痕,甚至让受害者得到二次伤害。
当然,质询的刀尖,也要对准施暴者。
我们要想想为什么很多男性根本不怕家暴被曝光。
家暴难道就是轻飘飘的情绪失控可以被带过去的吗?
当然不是,它是施暴者衡量利弊得失下的一个算计、一个决策。
毕竟施暴者不会对自己的权力上位者下手。
他也不会在一个对暴力零容忍的环境下施暴。
肆无忌惮的施暴者,注定是在没有责罚的温床里滋生出来的。
就如这起事件一般,哪怕王某飞做了如此恶劣的行为,流传出来的公司第一解决方案还是先稳住。
“可不能因为一点家暴,毁了男人的事业啊!”
这个社会对男性成功人士的定义,只跟他的财富、地位有关。
在家庭内部的暴力,不足以成为阻挡他成为成功男士的依据。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破除这样的一个迷思。
一墙之隔,家庭和社会,不该是两套判然两别的评判标准。
暴力会产生后果,后果会真实的影响他的利益,才会对施暴者产生威慑。
我们应该号召的是——
请让家暴者失去他的社会地位。
请让家暴者在离婚时多出财产补偿。
请各级机构加大曝光家暴者的力度。
请加大对家暴者的法律惩罚。
否则,这种开年魔幻新闻,我们总能等到下一个,再下一个。她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even、圆子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