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目前的万亿市场之下,工业、农业、纺织、能源、五金、汽车配件、塑料、家具等行业纷纷入局,涌现出不少实践成功的企业。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有11家产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获得融资,金额高达160亿元。产业互联网企业作为时代下的产物,这些独角兽企业往往具备三个明显的特征:
Ø 锚定垂直细分产业链,定位中游“核心企业”角色;
Ø 设立“在线交易”市场,采取自营或撮合模式;
Ø “N+1+N”,服务上下游多家B端企业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细分产业链市场中有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家企业,尤其很多中小微企业数量大规模小,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交易往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Part 1
产业数字化企业面临的市场困境
在线交易困境
不同于C端线上交易盛况,企业之间的交易往往很难通过线上市场实现。企业采购流程“决策”角色多、流程复杂,而且即便是同一家企业,对不同产品采购的流程也不一样。
  • 采购流程差异性大。不同企业不仅整体采购流程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交易谈判、采购合同、对账、支付及发票等单个环节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 交易条款冗杂。企业之间的交易合同设计非常多的条款,除了货物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运输方式、付款条件等核心交易条款,还有货物验收、售后服务、退换货处理、纠纷处理方式等关键内容需磋商。
资金困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的GDP贡献率超过60%,市场占比约95.6%,但是在银行整体的贷款投放中占比仅8.9%。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分布在产业链的上下游远端,是产业链的毛细血管,当前的银行传统金融产品及授信模式难以辐射。
  • 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大。在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往往面临着两边大中间小的产业结构,上游订货存在生产周期,要求现款现货;下游客户要求拖欠账期,导致中小微企业资金流长时间处于短缺状态。
  • 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在细分产业难以识别中小企业资产风险,“一刀切”切断了细分产业领域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路径。银行对中小企业偏好低、贷款供需错配等增加融资难度。
Part 2
产业数字化企业的实践经验
尽管产业互联网面临的困境和机遇仍然无法清晰界定,然而各个细分行业核心企业不断摸着石头过河。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信贷等金融机构或支付机构合作,尤其在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为后起的B2B企业提供不少可实践的经验。
B端在线交易一步步完善
企业间“交易在线”的基础设施目前处于薄弱阶段,B端企业实现在线销售、在线购买的道路仍旧艰难漫长。MRO、医药等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与金融科技公司(如简米)合作,在线上开户、支付、对账、电子回单等方面已有初步探索。
✓ 线上开户
企业在银行的开户流程相较个人账户材料和流程更多,尤其在产业互联网平台涉及很多企业开户需求。简米在与MRO电商平台的合作中支持企业商户和个人商户开立子账户,提供个人及企业身份核实,提供银联卡/小额鉴权,验证账户真实性,并且持主流同名账户绑定。
✓ B2B支付
B2B交易线上主要满足支付的合规性、便利性以及解决大额订单问题。在未能获得支付牌照的情况下,B2B电商平台与银行合作共建支付系统成为不二选择。简米目前提供两种B2B收付款方式在满足企业支付便利的前提下解决支付合规性问题。
(1)平台通过在银行开立的资金监管账户搭建账户体系完成收付款
(2)使用银联网关无跳转下单产品优化采购企业付款流程
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可能
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本质是基于场景和数据的动产供应链金融资金的需求。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缺乏这样的动产实时数据,所以,一些创新金融科技公司尝试搭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实体之间的桥梁,设计针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场景化金融产品,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实体企业获得金融资金。
这类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现和开展,一方面满足大量中小企业经营时的低成本流动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协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做好相对安全且高效的金融产品风控和管理工作,促进产业链市场更加良性地运转。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