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人文系列(十二)
马里兰的猪心脏
01/19/2022
思维的禁锢,是人类的悲哀(63语录)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近期一项“人面兽心”的科学突破,被奥秘克戎疫情和纷乱的世界局势所“轻视”,没有被世界媒体“好大喜奔”地宣传一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把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并获得初步成功,这个新闻简直可以被当成愚人节的笑话,而令人难以置信。
为什么又是美国?世界上几乎所有“匪夷所思”的事情,似乎都发生在美国,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美国就是一个“胡思乱想”的国家!
“疯狂的高中生”,经历多次失败,在自家后院组建了“原子弹”(核反应堆);马斯克搞“飞天”,差点输得连裤子都脱光了;乔布斯做梦把电脑、电话、照相机等随身携带,一生起起伏伏……这些难以置信的事情,每天都在美国发生着!
美国,有着让“胡思乱想”成为现实的土壤。
中国有句俗话,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是老人们的经验,因为,他们经常告诫咱们:“八字没一撇的事”别去想,想了也白想,瞎耽误功夫。
美国人不这样,他们不见兔子也撒鹰,而且,还不是一个个地撒,而是一群群地撒。这些漫无目标的“鹰”,有时候给撒鹰人带来比“兔子”大得多的惊喜。
由于在心脏领域搞过科研,咱就拿这个领域说说事吧。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动力器官,也是经常出现“机械故障”的一个器官,全世界因为心脏出现问题,而等待移植的病人近百万,但供体始终没办法解决。于是,科学家们就想尽办法,来解决人类心脏病问题了。
“胡思乱想”的科学家从很多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途径主要有:
一,机械装置
美国的教育和中国的不同,跨专业教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里没什么“专业对口”一说,很多老师喜欢跨专业学生参与自己的团队学习和工作,作为医学科研,心脏的动力学特点,让工程师们大有发挥的余地,于是,很多工程师发明了各种转置,来代替心脏“泵血”的功能。
这样的人工心脏,仅靠医生是根本无法完成的,这其中材料学、动力学、机械学、电信号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必须很好地配合,才能趋于完善
二,干细胞学说
该学说认为,给心脏坏死组织注射“定向分化”干细胞,干细胞可以在坏死的心肌区域分化成心肌细胞,从而部分恢复心脏功能;
在心脏坏死区域(最下面心尖处),注射干细胞,转化成心肌细胞,恢复心脏功能
三,再生学说
体外用人体细胞,在生物材料上,再长一个可以跳动的心脏,这样的心脏,具有较少被人体排斥的特性,没准可行;
把猪心脏细胞洗掉,形成一个骨架,然后,再用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长在骨架上,形成一个跳动的心脏

四,补丁学说
心脏泵血的功能主要在左心室,既然这里的心肌坏死了,咱们是不是可以在体外培养跳动的心肌细胞“补丁”,然后,把这个“补丁”缝到坏死的心脏区域呢;
体外把心肌细胞培养到生物材料上,形成一个“补丁”,把这个“补丁”再缝补到坏死的心脏表面
五,繁殖学说
心脏细胞不像肝细胞和血细胞那样,可以自身繁殖来修复损伤或者死亡细胞,心脏细胞不可以繁殖。科学家为了让心脏进行繁殖,使用各种技术,设法让处于“静止期”的心脏细胞,在坏死的地方重新繁殖出来,修复心脏功能;
这是《细胞》杂志发表的文章,科学家找到调控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调控,可以增加心肌细胞复制
六,富集学说
人体具有可以定向繁殖的“干细胞”,有科学家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让这些细胞富集在心脏坏死的地方,让它们转变成心肌细胞?于是,科学家们就尝试了各种方法,“诱惑”这些可以分化的细胞聚集在心脏坏死的区域;
七,胚胎繁殖
哺乳动物受精卵,可以在子宫内发展成生物个体,一个受精卵细胞最后分裂成数以亿计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是在胚胎过程中完成的。科学家再次胡思乱想,为什么不把人类基因插入到动物胚胎中,让动物胚胎长出人类器官来;
猪在胚胎期间,就把人类心肌细胞基因,嵌入猪胚胎中转化为心肌的细胞内,小猪出生后,体内携带了一个人类的心脏
…… ……
可能还有一些其它途径,有待专家们补充。
这些“胡思乱想”,都是咱曾经接触到的一些理论学说,这些理论学说,现在正在美国各个大学和科研机构尝试着,而今,又冒出了“猪心脏直接移植人体”的科学创举,咱不得不承认:假如您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精彩,那是因为您是“色盲”。
想不到,咱们中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现在可以造福人类了
美国有很多投资机构和个人,对这些“胡思乱想”的科学点子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很多投资几乎“不去考虑其可行性”,只要有想法,就可能得到大额资金的资助。比如,马斯克的“火箭发射装置回收技术”,这种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做梦学说”,也能被注资,并最后获得成功。
美国投资人“撒鹰”,99只老鹰逮不到兔子,1只老鹰抓回一头熊,这就赚了!
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警告:人家不这么想,为什么就你这么想?
在咱们传统观念中,凡是具有和他人不同思维的人,都是“离经叛道”的,都是不能被接受的一种行为。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一代代“听话的好孩子”。
咱们一生被教育的过程,是在被强势方(老师家长领导)灌输了他们认可的“正确答案”的过程,而不是培养独立思考、“说不”的尝试。
回国时曾经听某些专业人士谈到“融资”经历,被投资家或者课题评审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美国有没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或者相关行业开发?如果没有,想都别想了。
可能有人会说了,美国鼓励这样的“胡思乱想”,很大程度上是美国“钱太多”,不怕被“糟蹋”。
如果咱没来美国多年,没在科研领域工作多年,咱也会有这样的看法。
具有这样看法的华人忽视了一个根本点。这就是:思维的禁锢,是人类的悲哀!
作为逃离欧洲宗教迫害、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而诞生的美国,从建国之日起,就开放了思维的领域,一旦条件成熟,这些自由的思维,就会散发缤纷的光彩。
科学需要“胡思乱想”,因为,只有这样自由的思维,才能给人类带来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惊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