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格上研究
2021年是复杂的一年,宏观环境、中美关系、新冠疫情复杂多变;2021年同样是跨时代的一年,房地产时代向新能源时代的产业转型升级,标志着中国从过去的追求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2021年又是极致分化的一年,不仅是全球市场的表现分化,A股内部结构性行情也非常明显,受政策扶持的双碳产业链以及供需错配的上游周期品走出了独立的行情,而受到密集政策压制的行业以及大消费板块表现低迷。
站在2022年的开端,由于市场面临业绩真空期,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提速,市场担心前期涨幅较大的赛道行业重演2021年一季度“茅指数”的踩踏式下跌,市场出现了高低估值的风格切换。站在当下,面对波动加大且市场风格轮动较快的市场环境,如何理清思路,格上研究整理了主流私募机构的观点,希望给到投资人一些参考意见。
格上研究认为,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对比海外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政府也在持续强调“以我为主,稳健合理”的政策基调,在宏观经济环境疲弱的背景下,国内的政策环境以及货币环境比较宽松,近期降准的落地就是一个很好印证,所以我们认为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对国内的影响有限。第二,低估值板块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短期资金的情绪偏好,不具备基本面业绩的持续支撑,我们认为这轮上涨不具备持续性。而新能源车、光伏、军工等板块经过近期快速、大幅回调之后,部分优质个股估值已经降至性价比较高的位置。全年来看,我们认为2022年市场的投资机会将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主线一:大消费中的必需消费品;主线二:高景气的高端制造业,以及专精特新的投资机会;主线三:双碳背景下的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投资机会。
经过格上研究整理主流私募机构的观点,整体来说大家对于2022年是有信心、不悲观。从宏观层面来看,多数管理人提到2022年是稳增长的一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政策有较大的操作空间,预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会比较宽松。消费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环节,同时房地产政策也预判会有结构性的放松。海外市场方面,管理人提到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美股会因估值较高而承压,需要防范;港股在未来1-2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结构性投资机会。A股市场层面,整体比较有信心。在流动性比较宽松的背景下,虽然全年仍会比较震荡,但投资机会将更多元且更均衡。一方面新能源、半导体、军工、TMT等领域预计会维持高增速,同时共同富裕、政策纠偏以及经济企稳让去年一些超跌的板块有不错的机会。对于风险方面,主流私募管理人有一致的预期,外部风险主要是美元流动性收紧,通胀情况,以及中美关系;内部风险主要在房地产失速风险、企业盈利增速下行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宏观层面
高毅资产邓晓峰:宏观经济以及企业盈利会面临较大的压力。疫情的反复对线下消费服务等很多行业产生了冲击,这种压力在2022 年会更多地显示出来。尤其当海外疫情的影响逐渐得到控制之后,中国某些产业反而会显示出某种程度的脆弱性。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2022年有利的方面。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我们认为2022年整体还是会处在一个外需相对强劲的环境中。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的资本市场在经历调整后可能会达到新的平衡,出现新的阶段性或者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石锋资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2022年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预计会有企稳态势,但房地产可能还会有失速风险。稳增长诉求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宽松预期已逐渐上升。海外方面,预计美联储将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聚鸣投资:中国在2022年面临的是增长压力和流动性宽松,而美国面临的是通胀压力和流动性收紧。对中国来说,消费和基建是2021年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基建2022年大概率会扭转,同时,我们在观察消费相关的政策。我们认为,大概率2021年四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可能就是这轮经济的底部。
源乐晟资产:2021年政策不确定性很高,包括双减政策、双碳政策、互联网的反垄断政策、房地产政策等等,整体政策压力很大。2022年大概率经济、政策、资本市场都会相对稳定。
拾贝投资:对于国内政策的预期,跨周期和逆周期有机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长期目标笃定,长短兼顾;现在对于长期目标的笃定可能预期不够,可能存在对短期政策预期过高的风险。
保银投资: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在上半年或将会触底,到年中可能出现小幅反弹。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正持续放缓,并且未来几年中国总人口数大概率会开始见顶回落。其次,宏观政策方向性调整。未来政府工作的重心将会是效率和公平并重,政府重点关心的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宽远资产:今年经济有可能会进一步失速。但货币政策空间依然较大,有一定的空间去对冲经济下行。从历史上看,流动性的释放有助于经济企稳,但企业盈利改善会滞后。
盘京投资:展望2022年,我们判断股票市场整体风险可控:尽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美元加息带来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可能以及美元资本回流,经济超预期下行,结构性估值泡沫调整等风险因素,但整体政策环境相对宽松,从宽货币走向宽信用,社会资金流动性预计会比较充裕,居民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转移的大趋势仍将继续。
世诚投资: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我们认为2022年的中国经济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通过扎实落地各项政策(包括跨周期政策与逆周期政策的有机结合)使得经济增速接近潜在增速。
泓澄投资:在稳增长的基调下,可以重点关注政策发生边际变化的领域以及经济稳增长的发力点。消费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环节,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顺序调升重要任务中第一位。
和谐汇一:宏观层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2022年宏观经济的主基调,从经济的节奏来看,一季度经济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稳增长的着力点值得思考,预计房地产政策会有结构性的放松,另外,传统基建的投资节奏会适度前置。
市场层面
石锋资产:我们觉得2022年的市场将会最像2012年或者2019年,进入一种衰退式宽松的市场格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经济衰退和市场繁荣将会同时出现,大量结构性的机会涌现。毕竟在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下,即使经济总量一般,但是总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新兴的产业在崛起,这些公司的股票将会持续受到市场的追捧,带来投资机会。
世诚资产:2022年于A股市场将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这种希望不在乎是否伴随着“春季躁动”,而将贯穿全年;这种希望不会像2021年那样仅局限于新能源及传统周期等个别领域,而是“全面开花”。
凯丰投资:未来一年,中美政治博弈均衡后的“相向而行”与经济基本面周期差异带来的“政策背离”值得关注。我们判断,受益于稳定的政治,港股的机会或将最大;受损于通胀的压力,欧洲债券或最为利空。整体上,我们建议多最便宜的股,空最贵的债。至于其他资产,我们判断A股将受益于政策驱动的合理增长所带来的预期改善。相较于美债与A股,国债被相对高估。国债除了对冲股票风险以外,其阿尔法吸引力较低。商品的机会从普涨转向结构性机会,“双碳”主题依然是最大的驱动因素之一。与高估值的绿色能源股相比,新能源需求较高的有色估值相对合理,而重碳的原油价格相对偏高。
源乐晟资产:从“调结构”到“稳增长”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不用太过悲观,甚至有可能比2021年更好。
丹羿投资:我们认为仍是结构行情,现金不是最好的资产。相比21年机会几乎集中在新老能源和半导体上,22年机会将更加多元化。
白犀资产:我们对于2022年市场整体的态度相对比较谨慎,原因是:1.景气行业相比去年进一步减少,意味着更窄的赛道选择。2. 高景气方向的估值和预期较难以进一步抬高。3. 去年已下跌的方向业绩反转的难度同样也大。这都意味着在大的赛道视角上很难找到可持续的上涨趋势。
相聚资本:2022年比2021年会改善很多,考虑到经济处在偏下行趋势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政策环境会相对宽松。从历史上的宽松阶段来看,股票市场获得正收益的概率比较高。另外,宽松环境还有利于增速较高的行业和公司,例如增长持续的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和头部蓝筹公司。
行业层面
高毅资产邓晓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概率能够发展成功,而且在每个环节都有机会出现成功的公司。互联网方面,下行风险很小,但上行的空间和时间目前还处在不确定的状态。消费板块上,新供给可能会带来新的需求,新产品有可能会带来阶段性、爆炸性增长。但是作为整体,消费品已经是处于中低速增长的阶段。港股方面,虽然不如A股的产业链丰富,但在互联网、创新药以及低估值的周期品领域存在差异化的标的。
高毅资产卓利伟:2022年对广义制造业、消费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资源品等领域都会保持高度的关注。
聚鸣投资:2022年看好军工、电动车。同时能耗双控受益的行业,如化工、某些金属。整个格局变好是确定的,所以这里面有一些我们也已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方面,港股在未来1-2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现在估值比较低,如果经济整体底部慢慢抬升,对港股会有较正面的影响且风险较小。
凯丰投资:商品的机会从普涨转向结构性机会,“双碳”主题依然是最大的驱动因素之一。与高估值的绿色能源股相比,新能源需求较高的有色估值相对合理,而重碳的原油价格相对偏高。
源乐晟资产:从产业结构上讲我们依然看好制造业中下游的机会,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利润率从上游向中下游转移;共同富裕以及经济的企稳让很多今年超跌的消费品有不错的机会。站在现在的时点判断,机会在制造业和消费,制造业涵盖范围很广,包括光伏、电动车、半导体和一些国产替代的受益产业。
保银投资:随着基本面数据逐渐转好,去年表现较差的一些行业有望迎来修复的行情。特别是行业整顿的政策风险明显下降的背景下,去年调整充分的部分优质消费品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投资机会突出。此外,部分新能源细分领域渗透率大概率在未来一年继续快速提升,速度将会超出市场预期。
世诚投资:结合两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共同富裕和双碳减排,以能源革命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是2022年的战略重点。经过调整的传统核心资产如消费和医药已体现出性价比。
相聚资本:从大方向来看,2022年高增速的行业还是新能源、半导体、TMT、新兴消费等领域,在这些行业中寻找高增速的公司相对更容易。
世诚投资:能源革命及先进制造业的投资是新时代的守正,除此之外关注传统核心资产的归来及部分困境反转的机会。
丹羿投资:在2022年的诸多机会中,我们认为三条主线比较值得关注:汽车智能化、逆周期对冲下,经济复苏后消费品的机会、消化估值后的软件SAAS企业
白犀资产:其中低预期但高确定性的绝对收益机会,在一级行业中可能来自于军工,白酒等几个为数不多的行业。而超额收益机会可能来自于:1. 某些周期行业中低估值公司提升估值机会,例如:行业竞争格局长期处于出清期,或者产品转型新能源相关行业,该收入占比提升有增量逻辑。2. 某些大幅下跌的行业困境反转机会,例如互联网,物业,猪等,当前无法提前预判。3. 新赛道在行业早期预期提升阶段,产业链中公司无法证伪的炒作机会。例如元宇宙,储能,氢能,碳纤维等。
盘京投资:从2022年投资机会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关注:泛新能源板块;半导体、新能源卡脖子技术、核心的芯片的科技板块;泛安全、军工等板块;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公司、CXO、创新药公司等在下跌之后会迎来比较好的机会;大众消费阶段性盈利修复机会。
宽远资产:2022年我们较为关注的行业机会包括有:1、消费行业;2、互联网行业;3、差异化、有足够竞争壁垒的高端制造业;4、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会;5、医疗行业。
泓澄投资:消费行业中长期前景明朗,业绩有支撑,行业韧性犹存,经过近一年的调整,估值已进入相对合理的位置,是中长期配置的方向。医药、软件等行业具备科技创新属性,也是国家大力发展方向。
正圆投资华通:第一大主线依然是碳中和;第二大主线是消费电子向其他领域扩散,主要包含向新能源汽车电子扩散和元宇宙相关AR/VR设备领域扩散;第三大主线是传媒行业;第四大主线是数据安全。
和谐汇一:双碳、消费电子及科技板块、消费、顺周期领域、港股市场我们认为可能存在的机会,在其他领域我们也会通过深入研究持续发掘优质投资标的。
风险层面
石锋资产:上半年房地产仍有失速风险,同时货币和信用宽松力度加大,通胀风险或在下半年显现。海外经济上行韧性仍存,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
聚鸣投资:1、国家托底经济行动的形式、力度和时间点,如行动太慢,经济有恶化、硬着陆风险。2、美国加息如果加得超预期,可能会对国内流动性产生一定冲击。3、疫情反复导致消费恶化。如果中国一直处于管控状态,对消费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凯丰投资:市场面临的风险有三个:国内房地产下滑风险、海外通胀失速风险、地缘博弈风险。
拾贝投资:风险,外部是美元收紧,通胀持续、利率抬升会波及市场;内部短的看地产走势,长的是人口问题的缓解程度。
世诚投资:2022的两大新挑战:美元流动性收紧、企业盈利增速下行。
保银投资:2022年下半年宏观方面面临的主要不确定性是疫情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美联储升息对新兴市场的负面影响以及美国中期选举背景下中美关系的走向。
机构观点分享
高毅资产邓晓峰:聚焦前瞻性研究,以产业研究角度广泛覆盖
首先,宏观经济以及企业盈利会面临较大的压力。疫情的反复对线下消费服务等很多行业产生了冲击,这种压力在2022 年会更多地显示出来。尤其当海外疫情的影响逐渐得到控制之后,中国某些产业反而会显示出某种程度的脆弱性,让我们阶段性处于一个不利的地方。这会形成一个对企业盈利及经济增长都不利的环境。
2022年从全球范围来看,会有一些共识对产业方向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全球碳减排和能源转型的共识。这个共识对产业的真正影响,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内会逐步落地。二是从中美两个大国地缘竞争的角度来看,全球供应链的重建和分散,可能会在海外疫情稳定后开始深化。具体到行业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概率能够发展成功,而且在每个环节都有机会出现成功的公司。互联网方面,下行风险很小,但上行的空间和时间目前还处在不确定的状态。消费板块上,新供给可能会带来新的需求,新产品有可能会带来阶段性、爆炸性增长。但是作为整体,消费品已经是处于中低速增长的阶段。港股方面,虽然不如A股的产业链丰富,但在互联网、创新药以及低估值的周期品领域存在差异化的标的。
高毅资产卓利伟:注重积累效应,潜心供给研究
从宏观角度看,2022年的政策可能更侧重于经济增长的积极方向,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也会保持较好的充裕程度。而风险可能更多是细分行业与个股的估值风险。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持续积累系统化能力的公司,过快的资本开支可能在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低效的产能过剩而面临盈利能力下滑的压力,从而导致业绩与估值的双杀。广义制造业、消费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资源品等领域都可能会有不错的结构性机会。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看未来几年的投资,可能有两组关系需要厘清。一是创新与积累的关系:在资本市场对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以非常慷慨的预期与估值的同时,在很多行业我们还要看到一些优秀公司经过多年的“累活、笨活”的探索与积累,逐步形成在工艺技术、生产组织模式、研发与产品化工程化方面的系统能力,开始显示出这种“时间的函数”的威力,尤其在一些市场容易抱有偏见的、看起来更像传统行业的一些领域。
二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资本市场过去几年对各个“赛道”充分挖掘与慷慨估值之后,“需求的风口”越来越稀缺,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之间“供给能力的差异”可能才是未来资本市场更为重要的主要矛盾。我们需要摒弃“成长与价值、周期与非周期、新兴与传统”等二元分法的思维方式,更多深入到细分行业与生意属性、技术与工艺、产品与体验、人与组织、企业家精神与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的关键环节去把握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非常稀缺的护城河。
对“供给的差异”的深入研究可能才是未来几年投资的关键。很多行业中的同类公司在当期的能力可能近似于正态分布,但假以时日,它们的市值将逐渐趋向于幂次分布,在科技与资本的杠杆作用下,时间的复利效应非常巨大,公司之间的分化才是产业变迁与股票市场真正的“密码”。
石锋资产2022年度策略:宽松风已起,结构牛再临
1)经济维稳大于增长,上半年房地产仍有失速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预计会有企稳态势,但房地产可能还会有失速风险,或对经济修复造成拖累。本轮稳增长并非传统周期框架的复苏逻辑;2)货币和信用宽松力度加大,通胀风险或在下半年显现。稳增长诉求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宽松预期已逐渐上升,政策环境预计重新转向宽货币宽信用的方向上。通胀方面,猪价上升叠加PPI的传导效应,下半年存在通胀风险;3)海外经济上行韧性仍存,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欧美经济持续保持高景气,美国失业率已逐渐恢复至疫情前的常态水平,此外欧美通胀压力凸显,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央行纷纷开始收缩货币政策,预计美联储将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4)严监管贯穿全年,经济转型依然是长期主线。我国经济面临高增速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我国经济经历几十年高速发展后积累的一系列问题被摆上台面,去年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包括“教育双减”、“互联网反垄断”、“严控房地产”等。严监管在执行层面预计会有所纠偏,但经济转型、共同富裕依然是我国长期政策主线;5)2022市场好于2021年,行情结构预计扩散。经济企稳但弹性不足,流动性预计进一步宽松,对权益市场是相对有利的宏观环境。结构上看好双碳行情的扩散、大众消费品、产业升级逻辑。风险点在于美联储加息、国内通胀风险。
如果展望2022年的市场最像历史上的哪一年,我们觉得市场将会最像2012年或者2019年,进入一种衰退式宽松的市场格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经济衰退和市场繁荣将会同时出现,大量结构性的机会涌现。毕竟在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下,即使经济总量一般,但是总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新兴的产业在崛起,这些公司的股票将会持续受到市场的追捧,带来投资机会。另外,最终公司自下而上的差异还是巨大的,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做好深度的个股研究,为投资者获取最好的回报率。
聚鸣投资:增长压力和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关注四条投资主线
中国在2022年面临的是增长压力和流动性宽松,而美国面临的是通胀压力和流动性收紧。对中国来说,消费和基建是2021年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基建2022年大概率会扭转,同时,我们在观察消费相关的政策。另一方面,如果政策的发力时间点没有掌握好,经济有继续恶化的风险。但是我们认为,大概率2021年四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可能就是这轮经济的底部。
对于2022年看好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条主线:
1、景气赛道:军工、电动车。电新板块虽然确实贵,但基本面是长周期向好。经过近段时间的板块调整后,我们更认为它的性价比有所提升。行业的确定性、趋势不可逆转。这中间一定有阿尔法机会,贝塔可能取决于国家托底经济政策、经济回升程度。另一方面,我们相对更看好军工,主要从它稳定增长、良好竞争格局和确定性,叠加中国制造业优势的方面来考虑。
2、2021年成本、汇率受损的中游行业,如家电、建材、机械、基建等。我们在2021年三季度开始做组合均衡,在这类传统行业中,自下而上地寻找估值相对合适的标的。
3、能耗双控受益的行业,如化工、某些金属。整个格局变好是确定的,所以这里面有一些我们也已开始布局。
4、港股。在未来1-2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第一,2021年跌幅很大,现在估值比较低;第二,受中概股的整体影响,2021年港股的流动性是缺失的,叠加国内基本面和经济往下,属于双杀局面。如果经济整体底部慢慢抬升,对港股会有较正面的影响且风险较小。
凯丰投资:2022年,中国股市特别是港股值得期待。
2020年我们见证了央行与疫情博弈的历史,2021年我们承受着全球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有形资产碾压虚拟资产,商品走出了多年以来最大的上涨行情,带动了全球通胀。2022年,中美政治博弈均衡后的“相向而行”与经济基本面周期差异带来的“政策背离”值得关注。我们判断,受益于稳定的政治,港股的机会或将最大;受损于通胀的压力,欧洲债券或最为利空。美联储将在一季度结束缩表,缺乏新资金的美股会因估值承压。盈利与收入欠缺的跟风概念股或将为此“付出代价”,成为另一个最好的空头配置品种。整体上,我们建议多最便宜的股,空最贵的债。至于其他资产,我们判断A股将受益于政策驱动的合理增长所带来的预期改善。相较于美债与A股,国债被相对高估。国债除了对冲股票风险以外,其阿尔法吸引力较低。商品的机会从普涨转向结构性机会,“双碳”主题依然是最大的驱动因素之一。与高估值的绿色能源股相比,新能源需求较高的有色估值相对合理,而重碳的原油价格相对偏高。每一年的投资都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是当下的估值。便宜就是硬道理,政策支持带来经济环境改善就是行情的推手。2022年,中国股市特别是港股值得期待。欧债同样值得期待,“利率向北,价格往南”。
源乐晟资产: 经济增长的变迁与机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2022年是新的“稳增长”的一年。从“调结构”到“稳增长”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不用太过悲观,甚至有可能比去年更好。此外,2022年会处于货币和财政的双松,能耗双控的放松也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和PPI的下滑,由此导致制造业利润从上游向下游转移,所以大概率下游行业是较为受益的。在中国,从地产和低端制造业向新的产业转变非常明显。中国过去20年培养了大量高学历工程师,未来的20年,中国应该享有人口质量红利即工程师红利。而中国工程师红利释放带来的两大机遇:一方面是从地产周期向双碳周期变革带来的产业机会。另一方面是中国自主化生产带来的国产替代的制造业机会。站在现在的时点判断,2022年的机会在制造业和消费,制造业涵盖范围很广,包括光伏、电动车、半导体和一些国产替代的受益产业。共同富裕以及经济的企稳让很多超跌的消费品有不错的机会。从风险上来看,2021年政策不确定性很高,包括双减政策、双碳政策、互联网的反垄断政策、房地产政策等等,整体政策压力很大。2022年大概率经济、政策、资本市场都会相对稳定。
拾贝投资:稳中求进
2022年的展望,我们的主题是稳中求进。市场涨了几年,估值分化很厉害,利率极低,疫情后政策逐步退出,地产下行压力,同时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批企业过了产业高峰,另一批企业方兴未艾。过去一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环境变化对于投资的影响。人和自然环境以前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变量,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现在变了,全球一起努力减碳,控制暖化的速度已经成为少有的共识。现在市场的整体估值不贵,但是内部分化非常大,很多行业处于历史上90%分位上,也有很多行业处于10%分位上。我们认为市场的共识可能会有以下偏差或者挑战。双碳的节奏长期目标不变,但是实现的路径、节奏可能和市场假设不一样。传统能源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于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去年底市场的预期是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市场应该没有充分体现路径和节奏的变化。2021年行业因为一些环节的瓶颈,保持了一体化公司的高盈利,随着瓶颈环节的缓解,盈利会恢复正常,甚至进入一段低盈利期。风险方面,外部是美元收紧,通胀持续、利率抬升会波及市场;内部短的看地产走势,长的是人口问题的缓解程度。
相聚资本:未知,不确定是常态;但对于2022年,更多的是期许
2022年比2021年会改善很多,因为政策有一个明显的宽松迹象。2021年之所以不容易获得较高收益,在于经济经历了一个先上后下的过程,下半年政策环境相对偏紧。对于2022年,考虑到经济处在偏下行趋势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政策环境会相对宽松,从历史上的宽松阶段来看,股票市场获得正收益的概率比较高。另外,宽松环境还有利于增速较高的行业和公司,例如增长持续的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和头部蓝筹公司。从大方向来看,2022年高增速的行业还是新能源、半导体、TMT、新兴消费等领域,在这些行业中寻找高增速的公司相对更容易。目前,很多头部公司的估值已经被抬升到了较高位置,市场预期也给得比较充分,但这不代表这些行业存在问题,我们仍会在其中寻找主要机会。
世诚投资:以能源革命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是战略重点,困境反转主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战术安排
2022年于A股市场将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这种希望不在乎是否伴随着“春季躁动”,而将贯穿全年;这种希望不会像2021年那样仅局限于新能源及传统周期等个别领域,而是“全面开花”。如果一定要抓一条主线的话,高质量发展下的能源革命是不二选择。这个“全球共振”的主题可以应对2022的两大新挑战:美元流动性收紧、企业盈利增速下行。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不单是宏观经济的总基调,也是对资本市场的诉求。“稳”相对容易,“进”又在何方?过往的实践证明,投资策略无问对错,但从结果看,能紧跟时代节奏和脉搏的方向显然有更大的机会。这个韵律和脉搏,于当下就是治国理政的两大重要理论和实践:共同富裕和双碳减排。关于共同富裕,我们继续强烈看好在科技自立自强领域优秀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上市公司。关于双碳方面关注新能源板块新型电力系统。在新能源内部,新能源车优于光伏,再是储能。除此之外,我们的投资组合里还有“出奇”的部分:传统核心资产的归来及部分困境反转的机会。
保银投资:走向更高效的市场:保银投资年度回顾与展望
展望未来,有必要区分短期(未来1年)和中长期(未来5-10年)。短期来看,2022年政策已经开始边际放松,经济即将触底回升,利好资本市场。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在上半年或将会触底,到年中可能出现小幅反弹。下半年宏观方面面临的主要不确定性是疫情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美联储升息对新兴市场的负面影响以及美国中期选举背景下中美关系的走向。随着基本面数据逐渐转好,去年表现较差的一些行业有望迎来修复的行情。特别是行业整顿的政策风险明显下降的背景下,去年调整充分的部分优质消费品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投资机会突出。此外,部分新能源细分领域渗透率大概率在未来一年继续快速提升,速度将会超出市场预期。
从中长期来看,宏观环境已经出现了深远变化,这也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挑战和机会。首先,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正持续放缓。中国经济的名义增长速度从2001年到2010年的平均15%左右下降到了2011年到2020年的平均9%左右。未来十年名义增长速度大概率将会进一步放缓,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口老龄化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被讨论多年,但过去一年新出生人口的下降速度还是超过了市场预期。虽然政府放开了生育政策,但并没有延缓新出生人口下降的速度,未来几年中国总人口数大概率会开始见顶回落。其次,宏观政策方向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政策重心在于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率,但去年六中全会精神已经明确,未来政府工作的重心将会是效率和公平并重,政府重点关心的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是速度。这一决定有助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显示了政府会容忍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程度的放缓,不会再通过持续的刺激政策、增加国债的方式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比较本次疫情中国和美国政府的应对就可以明显看出,中国政府容忍短期经济波动的定力已经比10年前高了很多。最后,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也在下降。简言之,蛋糕增长的速度变慢,切蛋糕的方式更公平,资本市场发展更要和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未来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将面临比过去十年更高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在新的规则下理解风险、控制风险,也需要适当调整投资预期。
丹羿投资:2022,多元化的机会
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仍是结构行情,现金不是最好的资产。相比2021年机会几乎集中在新老能源和半导体上,2022年机会将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原来高景气板块机会开始蔓延。例如电动车从电气化向智能化过渡,从电池、正极、锂矿等锂电环节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汽车零部件转移;风电光伏从发电侧的制造业向绿电运营、电网投资迁移。另一方面,近期政府会议为经济工作确立了稳字当头、适度超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积极定调。可以预见,后期随着各种货币和财政刺激的推进,中国经济减速势头将会扭转。逆周期政策的实施,会直接增加新老基建等相关领域的投资,并活跃经济、增加企业间商务往来和从业者收入,从而间接起到稳消费等作用,这些领域我们相信也会有相应机会出现。另外从估值看,新能源、半导体等2021年表现良好的板块处于历史较高位置,存在回归均值的可能,这也会让其中的资金流出到新的方向上去。
在诸多机会中,我们认为三条主线比较值得关注。
1、汽车智能化:相比过去两年汽车电动化带来的锂电池环节的众多机会,未来我们更看好下半场智能化的机会——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高压快充、一体化压铸等新技术带来的汽车电子、汽车软件以及相关零部件等重大改变。
2、逆周期对冲下,经济复苏后消费品的机会:众所周知,下半年恒大事件对地产及产业链股票影响较大,同时受经济减速冲击,消费股也一直萎靡不振。如果逆周期政策刺激下经济在中能企稳拐头向上,那么这些板块里优秀企业会有相应的机会,特别是四季度提价的消费品企业。
3、消化估值后的软件SAAS企业:新冠疫情流行使得海外企业复工复产慢,从而加速海外订单向中国转移,使得半导体、CXO、生物科技等中国企业快速成长,其股票也表现亮眼。但我们也看到软件股21年表现很差,和基本面背离。这可能因为中国软件企业的对手——外资软件公司也在国内,没有上述海外产能复工复产慢的原因。同时软件企业下游又不如半导体部分下游是新能源、CXO部分下游是新冠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增长那么快,所以股价通过一年多缓慢下跌来消化20年巨大的涨幅。估值泡沫消化后,我们认为2022年将有可能迎来再次上涨。
盘京投资:股票市场整体风险可控,从宽货币走向宽信用,资本市场面对的环境偏有利
展望2022年,我们判断股票市场整体风险可控。尽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美元加息带来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可能以及美元资本回流,经济超预期下行,结构性估值泡沫调整等风险因素,但整体政策环境相对宽松,从宽货币走向宽信用,社会资金流动性预计会比较充裕,居民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转移的大趋势仍将继续。同时,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将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些都对国内股票市场起到了托底和提升估值的作用,整个资本市场面对的大的环境偏有利。市场上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例如房地产债务延迟、违约等状况,虽然不容乐观,但集中在一部分地产公司,并没有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叠加近期金融环境和行业政策等对房地产行业已经有一定缓解,以确保底线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未来行业发展将会进入平稳期。
从2022年投资机会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关注:
1、泛新能源板块:2021年作为十四五计划的第一年,从投资角度看是新能源投资大年,中国制造中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领域,中长期来说仍是可持续看好的赛道之一。第一,各种新能源政策密集出台,实业有政策指导稳步发展;第二,新能源车销量显著超预期,产业链公司业绩爆发增长;第三,从“茅组合”到“宁指数”,从房地产拉动到“能源革命”驱动的新增长引擎的良好愿景,带来资金的再配置。这几个因素,决定了2021年新能源赛道成为最火的赛道,但2022年相比2021年,从投资角度看,2022年收益率预期要降低,需要进一步挖掘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2、科技板块:长期来看,细分的子行业机会比较多,例如半导体、新能源卡脖子技术、核心的芯片。当汽车智能化,物联网时代来临,很多核心的芯片,从需求、技术壁垒、进口替代角度来看,都是资本市场优先关注的细分行业,是存在比较多的机会的。未来将有一批公司,将会成为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目前因为疫情受到了一些限制,但是未来这些公司给到的是国际性的估值。只要我们整个的政策环境和企业家精神仍在延续,大的趋势是不会改变。
3、泛安全、军工等板块:未来3-5年,行业需求、景气度没有特别大的问题,而且估值合理,特别是里面自身具有alpha的公司。当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衍生出很多保障自身安全的东西。
4、医药板块:中国老龄化趋势比较确定,医药和服务带来中长期的需求比较明确,但是短期看,尤其是2021年,医药板块在港股和A股表现弱势,港股是创新药集中上市的地方,过去的股价表现不尽人意,另外医药也受到集采、盈利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最终,这里面好的公司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公司、CXO、创新药公司等,在下跌之后会迎来比较好的机会。
5、消费板块:2022年可以关注PPI和CPI剪刀差收窄甚至反转后的投资机会,我们将密切跟踪大众消费阶段性盈利修复机会。
宽远资产:市场的再均衡会带来较多的投资机会
2022年经济有可能会进一步失速。但货币政策空间依然较大,有一定的空间去对冲经济下行。从历史上看,流动性的释放有助于经济企稳,但企业盈利改善会滞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承受一次较大的压力测试。但尽管如此,我们看到少数公司依然有机会实现稳定的利润增长。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方面,目前国内整体财政赤字规模不大,财政政策有合理的空间,基建投资可能会提前发力,但效率不高。国内的利率在疫情后已经迅速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目前仍有较大下行的空间,货币政策会成为稳经济的主要工具。监管政策,我们预计房地产政策会适度放松以保证地产企业正常融资和还债,保障居民正常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对地产和产业链公司过于悲观的预期会得到修正。互联网的监管也会变得温和,鼓励这些企业去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创造更多的就业。市场方面,市场更主要的变化可能来自市场估值结构失衡的修正。以新能源为主的赛道股面临调整压力。原因在于,未来两年新能源车将面临终端补贴退坡带来的压力,但锂矿等上游供给紧张,价格高企使得产业链很难大幅降低成本以消化补贴的下降,需求难以维持高增长。同时在高估值下,产业链大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意愿都非常旺盛,大额融资后投入产能扩张,行业的竞争可能开始加剧。这些都可能使得原来的高估值难以维系。但22年光伏和新能源行业如果出现较大的调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而去年表现较弱的行业,如房地产相关产业链、消费行业、医疗、互联网等行业,由于监管转向温和,而且相当多企业依然保持了盈利增长韧性,有望估值修复。我们预期市场的再均衡会带来较多的投资机会。
泓澄投资:消费行业中长期前景明朗,医药、软件等行业具备科技创新属性,也是国家大力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泓澄投资认为,注册制改革大概率将在全市场铺开,更多优质创新企业有望通过进入A股市场融资而加快发展步伐,A股市场的行业结构也将加速优化,对内外资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在稳增长的基调下,可以重点关注政策发生边际变化的领域以及经济稳增长的发力点。消费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环节,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顺序调升重要任务中第一位。消费行业中长期前景明朗,业绩有支撑,行业韧性犹存,经过近一年的调整,估值已进入相对合理的位置,是中长期配置的方向。医药、软件等行业具备科技创新属性,也是国家大力发展方向。
睿璞投资:关注投资中的变与不变
世界的变化无常正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充满变化的宏观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企业“反脆弱性”的窗口,毕竟面临同样的外部环境下,有些企业变得更强大了,有些企业却很脆弱。这使得我们去思考,企业能够反脆弱、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首先,我们要找到能够长期存在的商业模式,它的产品可能是形态稳定、可能带有社交属性、可能附加服务特性,或者是几种特性的结合,只有这种“不变”的东西才能让企业渡过各种经济周期以及各种技术革命的挑战;其次,企业要建立起来竞争壁垒或者护城河,一个比较坚实的竞争壁垒必须能应对技术变革、经济周期和烂管理的挑战,否则所谓的进入壁垒也是脆弱的。第二是需要关注正在发生的变化。首先,创新催生了很多新的产业和“赛道”,创造了各种新的需求。需求前景越大的行业越容易吸引资本的涌入,各路竞争者往往都能以很高的估值轻易获得巨额融资,投入到竞争和供给扩张中去。如果一个产业的进入壁垒不够高,在资本泛滥的时代,其供给的扩张几乎是无限的,速度也会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参与企业只能在一个很短的先发窗口期内挣到一点超额利润,随后就是无休无止的惨烈竞争和企业价值的损毁。因此,投资者不能放松对新兴产业产品属性、竞争壁垒的研究和理解,选择有积累效应、正反馈的好生意。其次,技术重塑了产品、品牌、模式的生命周期。再次,新生人口大幅下降,内需红利消失。这需要投资者对企业的护城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睿璞投资始终坚持长期视角,自下而上地选择兼具高品质和安全边际的公司,并随着能力圈的拓展对投资组合进行持续的优化。2021年睿璞投资走过了成立以来的第六个完整投资年度,研究团队一直保持对能力圈的努力拓展,在坚持价值投资框架的基础上,对这个加速变化的世界做出积极的反应。一方面,我们在成熟行业中积极寻找份额提升空间大、生意模式好的投资标的,并对低频、刚需、重供应链和服务的优质公司形成了系统性的研究积累。另一方面,我们对以芯片、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进行积极研究,将稳定的产品属性和企业进入壁垒视为重要因素,在拓展新领域的能力圈时,我们不会放松对新兴产业产品属性、竞争壁垒的研究和理解,努力寻找出其中既能享受需求爆发,最终有较大概率积累起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
正圆华通:结构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下,挖掘三类预期差的机会
市场有比较大的困扰,因为能够简单分析的“表述”都已经被兑现在股价上了。我觉得市场兑现的是一些产业发展的经济价值,实际上这些感知和真实世界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其关键点就是,我们的结构性转型并不是要得到一个表象的产业规模和增速,而是我们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因此,我们要重视的是对摆脱资源束缚的决心、对创新的渴望以及带来国家竞争力的新机会。所以股市以此预期差为基础有三种机会,一是要素价格会出现持续上升,对部分资源型或公共事业型公司产生估值利润双升机会,二是技术创新型公司将会在高估值混战中表现出更加健康的财务报表从而得到机会,三是低位的符合国家竞争力发展方向的公司用基本面进展证明自己的机会。其中,第一大主线依然是碳中和,我们没有参与短期涨价机会,我们买的公司都是有很强创新能力的,包含针对某项技术和产品的改良、提升整个产业链效率的技术创新,或者技术创新的平台型公司,这种公司能够持续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改良整个产业链里的核心技术,甚至自己的工艺也能不断提升;第二大主线是消费电子向其他领域扩散,消费电子公司具备跨界能力强的特点,且当下估值较低,主要包含向新能源汽车电子扩散和元宇宙相关AR/VR设备领域扩散;第三大主线是传媒行业,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要想增强国际影响力,文化输出就显得非常重要;第四大主线是数据安全,如今年发生的滴滴事件,都在告诉我们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和谐汇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2022年宏观经济的主基调
宏观层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2022年宏观经济的主基调,从经济的节奏来看,一季度经济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稳增长的着力点值得思考。尽管房地产不再作为短期稳经济的手段,但维持其稳定性仍然是稳增长的必要前提。我们预计房地产政策会有结构性的放松,政策有意引导行业出清,行业格局会重塑。另外,传统基建的投资节奏会适度前置,同时以信息基础设施、充电桩、储能、光伏电站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投资将提供边际的增量。
海外的宏观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美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个人收入的提振效应已经趋弱,消费数据也开始疲软,但随着疫情缓和,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耐用品消费降温、服务类消费回升,而服务业就业缺口会推升劳动力成本,给美国的核心通胀水平带来压力。美联储在高居不落的通胀压力下,已经释放加速taper以及可能两次加息的信号。此外,中国二十大以及美国中期选举的重要政治时点,中美关系的博弈也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投资主线层面,综合市场估值、流动性、企业盈利、政策等各个维度,我们对2022年的整体市场保持乐观态度。在经历了2021年的大幅调整后,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蓝筹板块,都可能面临边际的改善,我们也从近期的宏观政策表态、企业盈利预期中找到了线索。从稳增长的政策基调出发,我们认为以房地产、基建为代表的顺周期产业链存在预期修复的投资机会,这些板块估值都在历史最底部,经历这轮洗牌后,行业格局会重塑。而更为长远的投资机会,来源于技术革新,我们看好受益于芯片算力大幅提升所带来的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的重大产品创新周期,MR、VR、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革命逐渐落地,将带来巨大的增量价值,我们会在这些领域投入较大的精力,以及挖掘相关的产业链受益标的。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