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的闲聊自留地,关不关注请随意~
前几天跟一位出版人聊天,他说你应该多写写儿子的教养,现在写的人太少了。
我说:我家儿子不是特别典型……我家儿子从小是个天使娃、小乖乖、小可爱,可能是因为二宝的进化生存策略就是以乖服人,也可能是因为有姐姐罩着,也可能是因为基因因素使然,总而言之,我儿子的主要能力就是萌。这对于其他养儿子的家庭来说,好像不太具备借鉴之处。
于是出版人说:那你可以写写二宝是怎么带的,现在咱们这批苦逼的75后-85后,还被国家社会寄望养三胎,写写二胎,起码提振一下士气。

我说:生活的压力,也不是写写就能写没的。阻止生孩子的最大障碍是养育小孩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因此不想舍弃职业发展的年轻人就不愿意生孩子。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鼓励措施都不好使。
言归正传,今天写写二宝生活。
家有两娃,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孩子很多特征真的是天生的。如果只有一个样本,可能还难以分清有多少特征是孩子基因里带的,有多少特征是父母教育方式形成的结果。有两个孩子,就在很大程度上给父母上了一课:
孩子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女儿主意多、性格独立、凡事喜欢自己设定规则、喜欢叛逆的想法、遇到事情性子倔;儿子天生温暖、脾气好、凡事好商量、听指令和规则、喜欢表扬自己不捣乱。儿子听着音乐就会节奏律动,喜欢跟着唱音符,女儿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这样的过程。女儿的体力和对运动的喜好,则是儿子相对比较少的。

这些特质,都是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展开的。他们一生下来就是他们自己。
父母首先是发现孩子,其次才是慢慢影响孩子。
理解到这一点,能让很多原本强加给自己的养育压力减轻很多。

其次,我想给很多忧虑要不要二胎的父母吃一颗定心丸:如果生活物质成本能接受,家有二宝的生活还是甜蜜为主。二宝的生活可以解放父母一部分。两个孩子越来越大,他们也越来越能玩在一起。
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有一种天然的喜欢和崇拜。弟弟跟在姐姐后面,重复姐姐的话,就好像那些话是他自己发自内心说出来的。前一秒还在和姐姐抢东西而哭,后一秒当姥姥批评了姐姐,弟弟第一秒就对着姥姥呲牙咧嘴,要给姐姐撑腰。

弟弟追不上姐姐坐的校车,小嘴一歪哭出来:“追不上姐姐的车啦……”

弟弟去超市买奇趣蛋:“我买一个,给我姐买一个。”
那种爱,你是在生活的一般场合看不到的。姐姐也确实喜欢弟弟,很长时间不见就很想念。如果我们不加阻止(例如要姐姐去写作业),两个小孩子可以一起玩一整晚。
该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的关系呢?

我曾经写过,对二宝家庭最有用的秘诀是: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的爱是专属的。
两个孩子或者多个孩子,并不存在完全的“一碗水端平”,而只能是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得到的爱是充足的,是让自己满意的,这样就不容易争宠。
如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得到的爱是充足的呢?最重要的不是共处的时光,最重要的是和他们分别独处的时光。在跟每个孩子独处的时候,充分理解这个孩子的心声,陪伴这个孩子的需求,让他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感情是特殊的,父母是和自己在一起的。这样在共处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总是要求证明自己得到的爱,争端也总是容易解决。
我和点点的专属时光,一般是陪他无休止地玩奥特曼。他扮演过每一种奥特曼的每一种形态,什么“爆炎形态”,发射出什么“利姆激光”,而我每一种怪兽都扮演过,一直被打败。后来也发展出跟他一起学音乐的新乐趣。偶尔读两本英文绘本,因为是专属时光的陪伴,点点也会觉得很开心。
跟晴晴的专属时光,更多是有课业、爱好上的要求,有时候会有冲突,但在冲突的过程中,慢慢发展出更多平衡的相处方式。
例如:当我说完成哪一项任务可以“换10分钟ipad时间”,晴晴开始能够信赖妈妈所说的承诺,能自主完成任务,到了10分钟界限,也能自己放下ipad。这种相互信任,是在多轮互动中,不容易达到的磨合。
除了少量冲突时间,多数时候还是美好的。她会给我读她写的每个小剧本,让我点评,还会让我陪她演戏,她做导演,我分饰几个角色。
晴晴的剧本里经常有一个讨厌上学、学习不好的小明,和爸爸妈妈、老师、周围同学互动,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厌学的小孩”,作为“笑”的来源,他们真正的厌学情绪,都可以从这些笑声中流走。没有一个小孩完全没有厌学情绪,如果没有这些哈哈大笑,他们的厌学无处化解。
我会在周末带晴晴去看看展览,这些展览因为点点还看不懂,所以一般是带晴晴自己去。最近半年,去过三四次798艺术区,也在清华大学里面的艺术博物馆和科学史博物馆看过展。晴晴喜欢夸张好笑的展览,对于严肃认真又清静的展馆,意兴阑珊,但还是可以认真从头看到尾。
这种看展时光,也总会成为我和她的专属时光。

曾经有一个展览,我带晴晴去过,是一个非常非常惊艳的“直上云霄——列奥那多·达芬奇飞行与工程机械展”,这个展览把达芬奇的手稿中脑洞大开的机械设计图,都转化为实物,还可以互动,不仅让人惊叹达芬奇在那个年代仅凭想象力就能做到的事,也让人学到很重要的机械原理。
文艺复兴巨匠,是真正科学人文艺术打通的巨匠,这种以好奇探索为驱动力的人生态度,也着实让孩子大开眼界。
很可惜这场展览,只在清华科学史博物馆展出。由于疫情防控,没有清华证件的人无法进入清华,绝大多数孩子都看不到这么好的一场展览。因此,本周五上午十点,我想通过直播的方式,带大家看展览
,让全国孩子一起读过有意义的寒假。这次看展,还有策展人王哲然博士陪伴看展,给大家近距离介绍展览背后的思想故事。

这次除了达芬奇机械艺术展,还有珍贵的月壤展出,可以让孩子们看到月亮上来的珍贵土壤,感受航天的魅力。
想要参与这次难能可贵的线上直播看展,欢迎大家扫描二维码,关注视频号,预约直播
。今年这一年,我还会带来50-100场直播,既有各行各业大咖对谈,又有看展和前沿科技探访,希望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在这一系列直播中获得认知上的收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