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西老按
发布在一亩三分地
学术学习版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到原帖与作者交流讨论哦!
在下在国内读完高中就来了美国读书,一转眼几乎四年过去了,如今我在系里作为混了良久的老人,跟教授们越来越熟络,所以经常能够从老师们那里近距离接触到系里头的国际生学弟学妹的各种疑难杂症。看着他们有时候迷茫而辛苦的样子我不由想到不久前的我,说实话,和他们一模一样。小心谨慎,唯唯诺诺,一举一动生怕丢了面子。
最近有以前高中时的同学也要出来读研究生了,联系到我,问我各种问题的主题就围绕着一个:英语不适应怎么办?我呵呵笑告诉他,“怕什么,多说呗,很快就习惯了。” 
他却只是不信。联想到以前和自己的同学们聊天的种种,我深刻的意识到存在于很多大陆留学生心中的问题:“害怕说话,拒绝交流”有多么严重。
我有认识的同学因为没法突破自己不敢张口而变得越来越自闭,最后导致休学,退学;也有同学因为压力太大而导致学习退步,引发恶性循环;也有同学因为把握不好说话的度,被同学欺负而导致转学。。。等等等等。
各种关于交流的问题给留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压力,这也是很多年来大家都关注的问题。而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这些问题,经受过各种压力;如今我却也走过来了。要说回想的时候没有一些伤感是在骗人,然而最深刻的感觉,是每次克服困难后自己信心的提升带来的成就感。
如今又到了申请学校的大家收到offer决定出来闯荡的日子了,虽然知道也许我说的东西都是老生常谈,但我依旧希望谨以此文,能够给大家一点正能量,也许有一点点指引,帮助大家更快,更顺利,更自信地开始在异国的新生活。
“不懂别装X!不懂就快问!”
01
我国内念的高中的英语教育质量相当高,本身英语底子也比较好,属于平时考试常常上130的队伍。从小喜欢听英文歌,所以比起一些不爱读英语出口的人,我的口语在当时貌似算是比较好的,托福也拿了不错口语分。我个性开朗,属于处在人群中的那类型,脑筋活络,最擅长把握气氛,这都是让我很骄傲自信的地方。但是来美国第一天,我就蒙圈了。
我在留学生办公室人员的帮助下从机场到达了学校。一路上我又新奇又兴奋又紧张,开车的司机是个和蔼的美籍非裔姐姐,跟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介绍各种简单的情况。为什么会有一搭没一搭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接不上话。
这大姐怎么能口音这么重呢?!
说话怎么能这么快呢?!
你说的那些office都是啥玩意儿?!
那些简称都是啥玩意儿?!
她十句话我有八句听不懂,当时我又嫩,脸皮薄的不行,所以一直都笑呵呵回答:“yeah?” 现在简直不忍回想。好不容易捱到了学校,她带着我去留学生办公室进行了注册,给了我个checklist,然后就巴拉巴拉说了一阵,我似懂非懂,张口只会说“ok”,她们见我似乎都ok嘛,就让我自己去搞掂checklist上的事情,不再理我了。
然后我又蒙圈了。等等,发生了什么事?似乎我把这单子上的东西搞定就好了…好吧,既然这样,走着呗?然后我就顺了张学校的地图,开始徒步跋涉了。
一上路我又蒙圈了,说好的路牌呢?和国内竖在路边高位明显的路牌不一样,我们学校的路牌,或者说是路棍,就一根小白细棍子,半人高,柱形,立在路转角上,路名横着大写字幕写在相邻的两个面上,特别难认。
当时因为脸皮薄,生怕被别人看出来我找不到路,我走的迷茫却果断,好几次有人问我要去哪儿我都呵呵笑告诉他们我要找的马上就到了。总之一路辛苦,最终好容易把checklist上头的事儿办完,我已经半死了,回到寝室吹冷气,觉得自己哎呀真厉害,真独立,真有方向感。啊呸!没错,我当时躺在没铺好床单的床上,进行了来到美国之后的第一次自省。
“为什么要如此死要面子,不懂装懂?!”
虽说自省过,这个问题依旧困扰了我很久。习惯是一件很难改变的事情:从小到大一路挺顺的我自信过度,自恋爆棚,从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事情干不好的。过于要强的性格反倒给我刚来这边的日子带来了很多问题。
记得刚来的时候有节写作课,老师布置的作业非常多,经常直接口头讲。大部分时候我能听明白记下来,但也有遗漏或者误解的情况出现,一般都是小问题,并没有引发我的注意。所以说人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呀,没多久我就误了一次大作业,下课之后我难受的在寝室掉眼泪,忍着没打电话回家。现在回想那真不是什么大事儿,但当时每天活的战战兢兢的自己脸皮子薄,又经不起打击,顽固却脆弱的没法理解。
痛定思痛,我当时就咬牙下了决心,以后每天布置了作业我都要去找老师一条一条问清楚,哪怕被老师当是找茬,我也得确认我没理解错,再离开教室。
说到做到,我每次下课都会去找老师确认问题。一开始那个紧张啊,生怕老师觉得我白痴。但后来一想,破罐子破摔啊,反正我是外国人,反正我英语差,美国人见过的外国人还少么,不差我一个,还有啥好怕的!
一来二去之后老师不仅不烦我,还觉得我态度好学习认真,哪怕英语基础有限却还一直努力,对我印象越来越好,上课没事就喜欢点我名字叫我参与讨论。本来这都是我最怕的环节,但老师直接赶鸭子上架地锻炼我,人嘛,都是逼出来的。我逐渐变得很善于用我慢悠悠而且不太优美的发音参与讨论,接得上同学们的对话,甚至偶尔能和他们(低速地)辩论几句,最后这节课我愣是拿了A回来。
不知道这个小片段给看客什么启发没有,这对于我,却是我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我再不会不懂装懂了;我深刻地体会到强行装X会带来的惨痛后果,以及能够开口对我带来的巨大便利。
因为愿意说话,我在我同学面前没有形成他们对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礼貌却刻板的既定印象;因为经常不懂,我没事就去骚扰坐在我周围的人,求他们帮我解惑。
说起来美国人也是挺奇怪,和你不熟的时候看都不看你一眼,你和他讲过两句话以后他们就把你当buddy(至少表面上)。所以依旧,他们没烦我,却越来越喜欢和我说话,有时候甚至会主动跑过来告诉我一些他们觉得我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学习新知识的速度被大大加快了,一点不夸张,生活在非同寻常的高效中丰富了我自己。
不懂就要问,从此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请培养你真正的兴趣,然后寻找小伙伴
02
来美国之后不少人抱怨过社交生活的缺失给人带来的空虚感。这点我同意,虽说在学校里认得了很多朋友,但是都是一起学习的伙伴,下了课各过各的,作为留学生始终和当地学生保持着一些微妙的距离。所以不少人都沉浸到了虚拟世界里。有人打游戏,有人看电影,想方设法填充空出来的时间。
我也一度沉浸到这些东西里头,几乎不可自拔,也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毕竟学习我有努力,并未因此拖后腿。直到有一次上课之前,听到同学A和B在谈论昨晚他和他爹去修车的经历,看着A眉飞色舞和B无比艳羡的样子,我突然发现,和他们鲜活的眼神比起来,我的生活是多么空虚多么空白啊!
于是我又开始思考。如果不对着电脑,我想干什么呢?
我试过不少途径:我会弹琴,但生疏已久,找不到热情了;我喜欢打网球,但是找不到伙伴陪我玩,水平也没好到能和美国人对抽;最后我走到了泳池旁边。我以前练过游泳;正因为练过,所以对于它,我以为我是讨厌它的,讨厌它曾经给我的压力与辛苦,一提到游泳这两个字就讨厌。所以那个暑假,我被同学拖着去游泳的时候满心的不情愿。
可一切的不情愿被我同学推过来的一个浪给打的无影无踪。
我埋头到水里,我潜到水底,我翻身过来看着一米多开外的天蓝色的水面。岸上悬挂的横旗被水波打的一晃一晃,同学打出的又一个水波溅花了我的视线。
说实话,那一瞬间我差点哭出来。好吧我承认我酸,我就是特酸一人。当时就是为自己一直以来的顽固感到不值,我把对于辛苦训练的怨念错误地怪到了游泳本身,我因为这个错怪而错过了多少时间。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我果然还是喜欢游泳!最初学习游泳时候的感觉又全部袭来,一点都不夸张的讲,我感觉寻到了失去的曾经拥有过的珍宝。
好了,酸不拉唧抒情的部分结束,怕看客受不了了,所以我打住,说说为什么我们需要至少一个真正的兴趣爱好。我一直以来坚信一个原则,一个人想要身心健康,你必须“有进有出”。和吃饭与排泄说白了是一个道理,每天你接受的所有东西:压力,情绪,责任,你都需要有合适的途径排解出来。
所以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无比重要:你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世界。开始恢复游泳之后对我心理上的作用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有精神,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和精力。不仅如此,你的兴趣爱好将成为你社交网络的一部分,因为你懂得里头的一点一滴,哪怕语言有限,也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聊的很欢乐。
就说我自己吧,有次看到一姑娘游的可真好,我就无比艳羡地多说了一句“你好厉害”,结果姑娘就和我隔着水线聊了起来,最后咱俩开心的互留联系方式约着一起游泳,一直到去年她毕业我们都还一起锻炼。
我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就是大爱民航客机 (请原谅我一个工科生如此geek),有次在机场外头拍照的时候被两个路过居民围观,问我是以此为工作还是单纯以此为乐,我说我就是喜欢飞机,他俩大笑,给我介绍了更好的拍摄地点,走之前告诉我其实他俩都是在训练的飞行员,家里整面墙恨不得都贴了飞机照片。
后来我还真的摸去了那个推荐的拍照地点,乖乖,一堆伙伴,男女老少皆有,我一个亚洲人立马被围观。后来也陆续混熟了一些人,谈不上进入他们各自的圈子吧,但在这个小集体里,大家会评论哪家涂装好看,会讨论哪家航空的一些轶事,当然也会讨论相机等等,每次我都能学到自己一个人怎么都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学着喜欢的东西,做着喜欢的事情,唉,除了幸福还能怎么形容呢。
其实每个人兴趣不同,如果你的爱好看起来似乎不利于你更阳光,你也别怕。我就有一个同学,她是真的又懒又宅,除了闷在家里看二次元几乎无爱好。后来她也因为某国的资源被禁了,怒而奋起,开始自学该国语言。她平时课程也挺忙,所以没专门去选该外语课,却愣是努力找到了几个从该国来的留学生做了好伙伴,一来二去也认识了不少念那节外语课的美国人,逐渐也和他们熟了起来。
中途略过不讲,我只说最近她被该外语部门正式聘请为本科生的辅导老师,和两个个美利坚小姑娘有了深厚友谊,刚过去的春假都跑到人家家里去过节了。
所以说,你的爱好不仅保持你心态的健康向上,也能拓宽你的圈子,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朋友,哪怕不是美国人,想练英语还愁么?
电话与我们的悲伤故事
03
今天一个学弟找我要一个学长的联系方式,挺急的,所以我得到许可后就把学长手机号给了学弟。然后学弟问我:“有wechaX 联系方式吗?“
听到此言我一阵愕然,你不是急么?直接电话不好么?
但没问出口,因为我只用了三个脑细胞就知道,他和我当年的情况一模一样。不仅仅是他,从我平日里和小伙伴们的聊天方式,以及观察小伙伴们和其他人的聊天方式,我确信大部分的伙伴们都喜欢传信息而不是打电话,哪怕挺急的。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个挺严重的沟通问题,再容忍我一下,待我细细讲来我自己的经历吧。
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我是绝对外向的人,别看我这样,我一度有电话恐惧症。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挺好的,没觉得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起始是在美国的一次客服电话。
那次我定了张机票,后来改了,被扣了一些钱。当时不明白退改签的各种政策,所以就打电话给客服。客服是个带着墨西哥口音的姑娘,我是个有诡异口音的外国人,所以我们就进行了一次无比顺利(作死)的谈话,过程难以形容,最后真是打的我脸红脖子粗,好久之后好不容易才搞清楚情况最后满面羞愧挂了电话。
那一次的经历给我的心里阴影比我意识到的严重多了,一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发现,那次之后的我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仅再也没有打过客服电话(哪怕碰到问题),平时都不敢打电话,总觉得别人听不懂会让我无比心累,亚历山大。一接电话就脑子一片空白,尤其是自己打的电话有正经内容的时候,一听到对方的声音我就脑残了。说起来真是丢人,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去年,也是因为机票问题,我才最终突破了自己。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冷的日子,灰暗的天色下机场中旅客脚步匆忙。。。咳咳够了,总之就是因为天气糟糕,所以航班被取消,必须打电话给公司改签。美国很多公司都是用的智能系统,很难听懂咱讲话,经常听错,特别麻烦,好不容易接上了人工服务换了机票。过了一会儿新航班又被取消了,所以之前的步骤又要来一遍。
最终,我的机票不可置信地被改了五次,我和客服们进行了一共加起来长达几乎一小时的聊天,手机都烫了。最后登机的时候,我摸着热乎乎的手机,想着如果按以前的方法发邮件等回复,那得等到什么时候。脑子一片恍惚地唱着“爱我中华”,深深感叹,科技真好。
自那以后我简直就像破了戒一样,对电话的高效性着魔了。以往留联系方式我都是留邮件,因为性子急,现在都只留电话。电话不仅高效,而且在我看来对于语言的提高能力是排在第一名的。因为电话里各种噪音杂声会导致不清晰,你必须讲得一百二十分简洁而清楚才能让对方理解你。
我自己一开始回归电话怀抱的时候,经常有听不懂别人或者别人听不懂我的情况,尤其是在报数字或者字母的时候;但有了让人听懂的外在压力,对于音准的掌握能力飞快地增长了起来,我是真的在每一通电话结束之后都能有口语音准的提升。
以前我和同学打电话还经常得靠猜的,现在我们能无压力交流开玩笑讲段子;我现在可以和银行的人打电话,数字对话无压力;现在我给航空公司的智能系统打电话报字母行程码的时候,一遍pass准确快捷。
所以对于此篇开头提到的学弟,还有所有的伙伴们,你们真的真的,听我一句,打电话吧!打电话吧!打电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看我啰嗦了这么久,各位看客我觉得有点对不住你们,也对你们的耐心表示敬佩,有耐心你们在异国求学必定会成功的!
马屁还是要拍,总结也是得谈。我在这里的四年亲身总结出的三条《西老按上不了厅堂的座右铭》:
1.      不懂就问!强行装X,害人害己。
2.      找到激情!释放激情!
3.      有事请你打电话,效果快准狠,又能捂手取暖
都是简单的事,都是你们在这边可能遇到的事,也都是你们必然需要克服的事。第一次发这种帖子,写到现在觉得自己都被自己给激励了。。。激励我不是重点,重点是希望给了大家正能量,不管你身在何方,即将去哪儿,我都与大家共勉。
The end
新号无法回复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到原帖跟大家讨论哦!
一亩三分地与你一起成长!
这里是信噪比最高、干货最多、人气最旺的留学社区。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去一亩三分地查看原帖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