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来说,减碳行为可以提高透明度和信用等级,商誉和品牌,在碳面前,大企业和小企业,谁做的早,谁就有主动权。真正做到在碳面前,人人平等,企业之间平等。
来源 | 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
分享 | 吴乐斌(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中科院创投董事长)
2022绿研院首场线上直播活动今日举行。中科院创投董事长、绿研院院长吴乐斌分享了对中国企业通过“企业碳标准”领跑双碳目标的看法,他指出,碳达峰碳中和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绿研院将依据《标准》提供咨询、培训、学习交流等服务,未来也会提供认证服务。
直播现场
以下是直播内容实录:
1.
主持人:为什么要编制《企业碳评价标准》?
吴乐斌: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国家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2015年12月,中国签订了《巴黎协定》,这是一个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并采取行动的约定。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我们中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对于低碳绿色发展,是一贯的,是主动的,承担起了大国的责任。
作为企业,应该如何主动担当,发挥积极作用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是社会集体的一个细胞,如果我们的企业不绿,国家和社会就不可能“绿”。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绿则国家绿。
企业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很重要,怎么做才是对的,特别需要有一个标准来指导我们的企业,走上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当前情况下,我们已经出台的标准,多是针对国家控制排放的企业,在供给侧做了要求,我们出台的标准,针对的是所有行业,是跨行业的标准。
我们的标准能够指导企业真正实现减碳。2030年以后,企业排碳的权利是被约束的,2030年前是达峰的权利,2030年后则只能减少。我们的时间表是很紧迫的,企业的应对之策非常重要,遵循“碳标准”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答题。
我们在2007年就注意到全球气候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形势,2013年发起了中国绿公司联盟,2020年3月,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支持之下,我们成立了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我是创始院长,我们研究院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推出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推动企业绿色成长,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我们的宗旨是“服务企业: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企业碳评价标准》的编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2.
主持人:这个标准编制用了多长时间?
吴乐斌:2021年8月,我们在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科技顾问委员会5位院士科学家的指导下开启了《标准》的立项,会同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专家一起开展工作。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和产业专家经过了三次线下会议讨论和多次线上讨论,最终形成了《标准》的征询意见稿。并在2021年12月6-10日举行的绿研院年会上征询了理事和绿盟成员的意见,最后于2021年12月24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发布实施。我们不仅听取了专家的意见,还走访了大量的企业,像新奥集团、德龙集团、联想集团、美的集团、蚂蚁集团、TCL集团和药明康德等等。
3.
主持人:企业调研对标准编制起到什么作用?
吴乐斌:我们了解了在企业实践中,低碳绿色发展是怎么考虑的,有什么措施,做的怎样,有什么体会和经验,这些对我们的编制工作都带来了实质帮助,“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企业反馈的信息成为《标准》编制的重要参考,这些信息融入标准以后,再返回到企业,就实现了“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再反过来指导实践”的服务宗旨。
4. 
主持人:这些企业在减碳和控碳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吴乐斌:不同的企业,各有所长。例如新奥集团是一家天燃气公司,但他们很早就提出了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公司原来叫新奥燃气,现在改为新奥新智,体现的就是数字化。还有联想集团,他们要求供应商必须是绿色的。
5. 
主持人:高排放企业进行减排还是挺难的,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减排的要求,就歧视排放大户,全社会、全人类要低碳发展,但不能打压这类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他们在低碳情况下,既要保证生存和发展,还要以最低的排放来实现发展。
6. 
主持人:对于减碳行为,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做到减碳?
吴乐斌:今天我们讲的是企业。减碳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作为,企业首当其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每个员工都是低碳绿色发展的先行者,企业要求他们的员工做到低碳。我们的标准是以企业为单元的,我们既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低碳,也要在生活中低碳。时时、处处、人人、件件都要做到低碳。
企业就做企业的事情,员工在工作中要遵守低碳的标准去工作。生活中,也要鼓励减碳行为。
7. 
主持人:该如何理解“碳票”机制?是否跟粮票的概念比较像?
吴乐斌:我最早听到“碳票”的概念,内心是有抵触的,我们好不容易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使用过粮票、布票,糖票,那个时代没有“票”寸步难行,现在再提“票“,我第一时间是抵触的,但经过讨论之后,我完全接受这个概念。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和温度密切相关,如果地球平均温度的提升超过1.5℃,将给地球带来灾难,不仅影响生态,还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
地球是一个村,大家都要共同爱护这个村,为此就要控制温度升高,这就用到了我们计划经济的概念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用碳的定数,来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计划,落地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碳票”,这么多人,就这么多的物资供应,就要做一个票,从群体分解到个体,拿票才能购买相应的东西。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村,碳的额度是一个定数,我们的群体就这么多东西,最后,要把碳票分解到个人,分解到企业,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8. 
主持人:那碳票用没了到哪里买?
吴乐斌:个人、企业、地区、国家都要有碳票的概念。世界上有个争论,西方说中国是排碳大户,我们在这个时点上的确是全世界的排碳大户,但是从历史视角看,我们累计碳排放量并不是大户,欧美在工业革命中已经排放了大量的碳,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你们吃了五个馒头,吃饱了,不让我们吃第一个馒头,没有这个道理。现在全世界范围看,我们有一条“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面对全世界,全人类这样一个碳减排的约束,对于中国来讲,我们的低碳绿色发展是主动的,这是大国的担当。
在碳面前人人平等。拥有较少碳票的人要向拥有较多的人购买。在深山老林里居住的农民,一生就在村子里活动,排碳很少,但是城市居民排碳就会更多,排碳多就应该想办法去买碳票,来交换排碳少的人的排放权。排碳多的人要做贡献,把多排的碳,想办法买回来。
9. 
主持人:这跟蚂蚁森林很像,领取绿色能量,去种树。这样的标准不是国家强制的标准,跟国家标准的关系是什么?
吴乐斌:目的和意义是一样的,但是有区别的。之前的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国家控排企业,我们的标准面对的是所有企业,在碳面前人人平等,企业不分地域,不分大小。现在我们只是一个建议和推荐,这个标准对企业来讲,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现在的社会公民都有低碳减排的意识,我们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工具,摸清碳家底,知道企业排碳的情况,为企业监测和减排提供了工具;
第二,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必然要走到低碳发展的轨道上来,进入这个轨道之后,要有一个管理体系,《标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低碳绿色发展的管理体系;
第三,我们这个标准,会帮助企业提升他的商誉和信用等级。现在的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企业,要严格遵守ISO质量管理体系,因为没有这个体系的认证,产品不能出口;另外,生产型企业,还必须通过安全生产体系的审核。
我相信,未来会增加碳评价体系,低碳绿色的体系,通过这个体系认证以后,在市场上就有了一个良好形象,就是一个低碳的企业,有利于企业进行招投标、出口和融资,企业在竞争的维度上就能提高,占领同行竞争的制高点。因此虽然这个标准现在是建议和推荐,未来将成为企业的必选项。
10. 
主持人:企业在参与评价之前该怎么做?
吴乐斌: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在积极做了。首先,要有低碳减排的意识。这是未来的必然要求,所有企业都要积极的认识这个问题,早准备就主动,晚起步就被动。新奥集团和德龙集团在没有碳评价体系之前就做得很好了;
第二,像联想集团这样的企业,已经自觉主动的做到对供应链进行绿色管理,实现91%的供应商设定了公开的减排目标;83%的供应商对减排数据进行了第三方验证;72%的供应商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标,82%的供应商跟踪并报告可再生能源生产和购买情况。联想还一直致力于带动供应商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并做出承诺,24%的供应商已承诺加入倡议或设置科学碳目标。未来,联想计划实现95%的供应商能够参与科学碳减排活动;
第三,未来低碳要靠绿科技。我早些年发表了一篇文章《迎接绿色发展时代》,在这篇文章中,对绿色发展作了一个定义,所谓“绿色发展”,是用最少的碳排放和对环境的扰动,实现人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最大需求。要实现这个目标靠的是绿科技,我们把绿科技总结为4C,第一个是清洁技术,包括清洁能源,清洁材料,清洁工艺等;第二个是计算技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也是一个计算科学不断演进的过程,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推动低碳减排绿色;第三个是大健康技术,包括干细胞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等;第四个是创意技术,今天的电竞游戏,原来的文化产业和科技叠加,满足人们新的生活预期。未来,企业实现低碳减排绿色发展,要用绿科技。
第四,我们国家在推进绿色金融。包括绿色贷款在内的绿色金融助推企业绿色发展。
11. 
主持人:企业家对标准的看法是什么?是不是会不接受?
吴乐斌:企业家会有担心和顾虑,但我们发展到今天,我们追求发展,同时兼顾低碳绿色,矛盾是存在的,这个矛盾是不可回避的,也是必须解决的。
首先,过去400年间,由于人类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叠加,人从自然界获取财富的手段大大提高了,但同时也对自然界欠下了债务,人类要还债,绿色发展是人类自觉自愿认识到的,要有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所有的企业发展,大家必须面对。
第二,未来不低碳不绿色,一定会落后。水泥和钢铁等高排放行业中的高排放企业肯定被淘汰;
第三,是不是给企业增加负担,我们是做企业的,要讲究效率效益,任何一个事情,必须要做到投入产出比最优,我们推出的标准体系,一定是最优的投入产出比行为,付出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获取相应的回报。包括品牌的提升,商誉的提升,等等,要让企业家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12. 
主持人:碳标准,各个国家在争夺话语权,我们在国际上的位置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希望达成什么效果?
吴乐斌:全世界范围内,我们这样的体系是第一个,我们为全世界企业的绿色发展做出了小小的贡献。欧美社会有一个强烈的绿色意识,低碳减排的意识,而且已经深入人心了,在欧美国家成为价值观当中非常普遍的一个标准,如果将来你的产品和企业不绿色,是不被市场接受的,例如,征收碳边境税,如果产品是高碳的,就不准进口,中国的企业如果能早走一步,在我们的产品上贴上绿标签,贴上5A评级,在世界各地都会更加受到欢迎。
13. 
定制标准,在国内是首个跨行业的碳标准,我们是否具备了碳标准的话语权呢?
我们开始做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谁有资格制定这个标准?我们制定的团体标准,经过了国家标准委授权单位组织评审后批准立项,联合有资质的专业团队行标准的编制工作。团标是推荐的标准,未来可能会升级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我们标准已经颁布了,制定标准的单位就有这样的资质对相关标准进行咨询、培训和认证。我们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做了这个准备,我们可以提供咨询、培训、学习交流服务,未来也可以提供认证服务。
14.
主持人:在双碳目标下,对民营企业的挑战是不是更高?
吴乐斌:在市场经济中,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应当一视同仁,这是市场经济属性的要求。在低碳减碳面前,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是没有分别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可能会有区别,因为大企业更容易受到行政指令的约束,中小企业更多的是市场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减碳行为可以提高透明度和信用等级,商誉和品牌,在碳面前,大企业和小企业,谁做的早,谁就有主动权。真正做到在碳面前,人人平等,企业之间平等。(来源: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
识别下方二维码
加入“绿研院碳中和服务群”
 服务企业绿色成长 
 搭建优质企业生态圈 
聚变计划 | 商业实践导师为伴,深入企业交互学习
绿研院年会 | 企业家年度聚会,绿色学习互学互助
绿研院学习基地 | 企业家自我提升和身心怡养之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