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本硕,工科女小土,家有蛋定两兄弟,点击蓝字关注,一起理性育儿,少走弯路。
小土叨叨:好几天没见啦,临近过年两娃都要家里蹲了,发文频率降低,
今天这篇来自丹丹,我看的时候,想起好多当年的事!一起来乐一下吧!
我们这届家长,就是知道得太多!
正文共: 3218字 18图
预计阅读时间: 9分钟
by 丹丹
上周六,我家附近的儿童乐园有活动,我兴冲冲地扛着娃一起参加。

到了之后,娃发现老师讲的故事是她最爱的《跑跑镇》,她立马在小板凳上坐好,眼睛一眨不眨地认真听讲。
我的内心:芜湖,又可以摸会儿鱼了!
十五分钟过去,我们相安无事岁月静好。
当我刚打开蚂蚁森林,准备大偷一把能量时,娃旁边的小宝开始哼唧起来。
小宝妈俨然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样子,面不改色地对站在身后的小宝爸说:“带他去玩别的吧,他的专注时长到极限了。”
我听完暗自惊呼好家伙,现在的爸妈带娃都这么学术派了吗???
其实,我家闺女更小的时候,我也十分掉书袋。
我奉育儿书为宝典,尊大V为准则,“一胎照书养”毫不夸张。
朋友夸:孩子胖乎乎,养得真好!

我回复:身高、体重刚到50%线而已。
朋友夸:娃好厉害,坐得真好!
我回复:一会儿就倒,等6个月就稳了。
朋友夸:闺女真敏捷,爬得真好!
我回复:9个月才会爬,已经比标准落后1、2个月了。
咦,为什么朋友都不找我聊天了??
  01  
薛定谔的奶量
民以食为天,对小婴儿来说,头等大事就是吃奶。
作为孕妇学校的好学生,婴儿奶量标准对照表我早已烂熟于心:

出生第一天——每顿至多5ml;
两周左右——每顿大约7~80ml;

满月之后——每顿能吃120ml;

等孩子一顿吃到150~200ml之后,奶量就逐渐稳定了。

我信心满满:就咱这水平上考场,考不到100分,怎么着也能80分吧!
没成想,尽管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预习,一看真题我还是傻了眼:
母乳喂养根本不给我对答案的机会!
娃每顿能吃多少奶我心里根本没谱,刺激程度不亚于刮彩票。
她心情好的时候一通狂吃,心情不好的时候两口就停。
所以,我根本不知道她饭量多大,不知道她到底饱了没。
不行,我不能轻易认输!
我快速学习了一番:
有人说千万不能喂点心奶,容易吃不饱,喂奶的终极奥义就是拉长间隔;
有人说孩子要吃就给喂呗,有奶不喂岂不是闲得慌?
情况越来越复杂,我越来越糊涂。
我妈十分不理解,开麦怒怼:
你就是太矫情了!我们那时候啥也不知道,不是照样养得好好的?
谢谢妈妈,牛角尖钻得更深了呢。
既然不知道娃的胃口,那我按标准定量投喂总可以吧?
吸奶器安排上!
为了精确奶量,我丧心病狂到先把奶用吸奶器吸出来,再用奶瓶喂给娃,简直脱裤子放P,多此一举……
产奶量可视化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奶为什么忽多忽少?
奶多还好,奶一少,我就开始焦虑:
怎么办怎么办,我要没奶了,我的孩子要饿肚子了!
女儿!妈妈对不起你!
喂个奶,一路都在升级打怪。
刚供需平衡,厌奶期来了;
厌奶期过去,开始出牙了;

牙出好了,妈上班了,奶越来越少了。
随着娃慢慢长大,才逐渐放松,
如今,我再也不会因为她一顿不吃而苦恼。
她大哭大闹我们排除种种原因后才想起:“是不是饿了?”
她调皮不吃饭时我甚至会放话:“不吃就没了,要吃等下顿!”
不是我变得狠心,而是理智重新占领高地,我不再死盯发育指标、计较奶量多少了。
一年前,我会因为娃一周没增重而焦虑;
现在呢?说实话,我都不记得上次给她称体重是什么时候了。
  02  
睡觉还要学?!
把婴儿从医院带回家之后,我发现一件棘手的事情:
我崽好像不会睡觉。
白天小睡,半小时必醒;
抱着睡着,放床上必醒。
孩子身体里仿佛有个不眠不休的雷达,只要方圆3米以内没有检测到妈妈,无论睡得多沉,立刻发出警报。
这届孩子太难带了,怎么睡个觉还要教啊?
原来人类幼崽的出厂设置真是一片空白,作息规律需要逐渐养成。

我又充满干劲,拉着我妈一起培养孩子的作息。
我每天要看无数次表,试图在蛛丝马迹间摸索规律;
为了记录作息,还特意下载了一个APP👇
娃睡着后,生怕把她吵醒,全家开启静音模式,变身默剧演员,交流仿佛在玩“你来比划我来猜”;
我为了让娃固定睡眠环境,每次哄睡都抱着她面向衣柜,以至于后来她一看到衣柜就开始生气发脾气;
但娃的睡眠也终究没有辜负我,她成了花式夜醒大王:
有时,睡到半夜我感觉呼吸十分困难,醒来一看吞吞从小床翻了过来横压在我身上;
有时,睡着睡着感觉一股凉意,原来是吞吞漏尿,水漫金山了;

有时,半夜我靠着床头喂奶实在太困,喂着喂着就抱吞吞一起昏睡过去(危险动作,切勿模仿)……
每天早晨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孩子的脚丫子👇

每晚都陷入“喂夜奶→放小床→孩子醒→继续哄→放小床→孩子醒……”的死循环,每晚都在期待孩子何时才能睡整觉。
看着我痛不欲生的样子,我妈给我画了个饼:
小孩都是小不点儿时醒得早,一上学就不起床了!
对照自己,想着,可不就是嘛……
  03  
洁癖附体的妈妈
我本身就是一个有点洁癖的人。
没想到,孩子出生后,我的强迫症还能再创新高。在我眼里,孩子的东西要保持绝对干净,容不下一丁点细菌。
我早早给娃装了专属洗衣机,洗衣模式必须是“高温煮洗”;
她啃的奶嘴、抓的咬胶、玩的摇铃、用的奶瓶每天进消毒锅无数次。
她的爬行垫必须用消毒液擦洗,口水巾不停地换。外出常备消毒湿巾,生人坚决不能靠近。
对了,我为了保证她衣服面料绝对安全,甚至还买了一根荧光剂测试笔……
明人不说暗话,女儿的鼻屎没动过。不是嫌她脏,是怕我弄脏了她的鼻孔……
儿保时我问医生,孩子鼻孔里有鼻涕怎么办?
医生瞳孔地震,反问我:“你的鼻孔里没有吗?!你怎么办她就怎么办!”
而后不愿多说,把我撵出诊疗室。
孩子会走后,满地打滚是常态,我渐渐发现,她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弱。
谢天谢地,我被她治好了。
 04 
看不见的起跑线
自从看了蒙特梭利奶奶的书,“敏感期”三个字就刻在我脑子里了。
生怕错过某个窗口,崽落在起跑线上。
于是,能安排的项目赶紧安排上:
为了练追视,孩子会睁眼就把黑白卡摆在目力能及的地方;
为了练追听,有事没事在孩子前后左右晃摇铃;
为了练爬,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放到她恰好够不到的地方;
儿歌得听英文的,洞洞书、布书一个都不能少。
更让人头秃的是每个家长都无法自拔地拿娃比较:
小张半岁就会爬了,小王一岁就会走了;
小李会骑平衡车了,小赵会积木搭高了。
在社区广场遛娃就好像参加华山论剑一样,表面平静,实则风起云涌。
见识完一圈高手过招后,回家发现自家孩子啥都不会,内心五味杂陈,只好不看不听,闭门造车,在家躺平。
躺平一阵子再看就会发现,孩子怎么都会了?
好像也没啥可焦虑的。
 05 
时间是良药
有位朋友说,我们这届家长就是知道的太多了,但知道的又没那么多。
做爸妈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心里边爱着孩子,其他的顺其自然。
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选A还是选C,而是一句鼓励和肯定;
或许,做父母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就在这一次次的“矫枉过正”和“矫正过枉”中不断调教自己,寻找最佳平衡点。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全文完。
拓展阅读
之前还发过很多养育相关的内容:
【二胎】不公平!!
哈哈 你有没有中枪? 欢迎留言聊聊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