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来的终端能源将几乎会实现100%电能。
来源 | 老汪聊碳中和
比尔盖茨在他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引用了一个关于小鱼和水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碰巧遇到一条迎面而来的年老的鱼。那条年老的鱼朝它们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小朋友们,早上好,水怎么样啊?”两条小鱼听后继续游了一会,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常常忽略它们的存在,而碳排放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但并不是因为二氧化碳看不见摸不着,而是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所有东西都会产生碳排放,我们住的房子、开的车子、用的电脑,包括你正在看的这本书,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碳排放。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未来实现了碳中和,这些东西会不会消失?答案是否定的,总的来说,我们人类文明创造出的各类产品离不开的是能源,而非碳排放,我们只需要将这些能源需求从化石能源转为可再生能源就行。事实上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整个人类的能源使用量并不会下降,反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那么,实现碳中和后,我们的生活会像现在一样一成不变吗?也不是,人类的生活不会像现在一成不变,而是会变得比现在更加美好。按照现在的碳中和总体路径,人类未来的终端能源将几乎会实现100%电能,而电能是与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协同性最好的能源,电力是我们迈向未来万物互联的能源基础。
所以,在碳中和的未来,将会有很多我们现在感觉习以为常的东西会被彻底颠覆。以下场景是我对未来的一些预测,或许这些场景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实现。 
了解”碳中和“对企业的影响

点击视频,预约直播
1242- 3 -  绿色发展研究院将提供哪些咨询服务?一是帮助企业摸排自己的碳排放情况,碳排放数据是企业做出有效决策的基本前提。同时摸清供应链上下游的碳排放情况,对于高排放企业,重心主要是自身的碳排放管理上,比如电力、钢铁、水泥这些企业。对于低排放企业,特别是面向终端用户的企业重心在供应链碳管理上,比如电子产品、快消品、日化产品等。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减排目标,制定减排路线图和时间表。结合自身条件、国家、地方及行业政策、客户需求等情况。公开披露自身的减排目标并定期发布实施进度,获得市场和客户认可,提升企业形象。三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帮助企业实现减碳,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联合专业机构为企业建立“低碳能效评价体系”。在碳排放与能耗监测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并依据能效评价体系对企业能效进行量化评价分析,挖掘节能潜力进行能效提升,同时利用智慧运维工具保障安全、提高人效、降低运营成本。
 1 
峰平谷电价的消失
峰平谷电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为了让电网的负荷更加平稳,我国推出了电力使用的分时电价制度,该制度简单地说是将中国的电价分成三个阶段,分为峰时电价、平时电价和谷时电价,峰时电价最高,平时次之,谷时最低。不难理解,通过简单的电价调节机制,可以让人们在用电高峰时期减少不必要的用电,将这些用电需求转移到用电底谷时期使用。这就是通过需求侧响应的来调节电网负荷的一种方式。
但这种方式只能说是一种粗略的调节方式。峰平谷的时间段都是固定的,而电网负荷变化曲线并不是每天都按照峰平谷时间段来的。并不是每天峰时的负荷都一定高,谷时的负荷都一定低,也并不是峰时一过电网负荷就会瞬间下降,谷时一过电网负荷就会瞬间上升。
需求侧响应最好的方式就是电价与用电负荷实时联动,但是现在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制度上都无法实现。随着电力市场化的逐渐放开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来的峰平谷电价政策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用电负荷的实时电价变动。在5G和万物互联的加持下,我们的用电设施可能会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自动选择什么时候用电最经济,当然,最多的时候还是家里的储能设施和电动车在做选择。
 2 
乘用车将成为“永动机”
这里的“永动机”并不是指无限能源的那种永动机,而是指未来的电动车充电之便利,便利到你几乎会忘记车还需要充电这件事。未来的乘用车将是电动车的天下,这已经毋庸置疑,但很少有人去预测充电设施的发展。根据我的预测,未来的充电设施将会成为所有停车位的标配。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所有的停车位都有充电设施,就算电池技术没有任何发展,大多数人的里程焦虑都会消失。所以,现在的里程焦虑主要来源于充电设施的缺乏,而非续航不足。所有停车位都有充电设施就代表只要车处于驻车状态,它等同于就处于充电状态。除非出现不休息的长途跋涉这种极端情况,否则基本不存在里程焦虑。
当然,光是充电桩的充足还不能达到“永动机”的状态,因为我们在下车后还要随时记着插上充电头,否则车辆就不能恢复续航。所以,要实现车辆的无缝续航,还需要充电设施升级自动充电功能。
根据我的设想,未来的充电桩可不会再叫做充电桩,因为充电设施要实现自动充电。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就是通过地线与汽车底部的充电口进行有线或者无线的对接。只要车辆在停车位停好车,充电设施便会自动与汽车连接,并根据车主先前的设置进行充电或者放电操作。
那时候,只要你不进行一天超过500公里的长途跋涉,那么几乎可以实现随时上车都是满电的体验,一段时间下来,除了每月的电费单能告诉你车在耗电以外,你平时几乎想不到车还需要充电这件事,所以你的车辆就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永动机”了。
1242本次发布的碳标准涉及到各行各业,既包括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等国家控排行业的企业,也包括制造型、服务型等非控排行业的企业。这些行业相关的碳管理、碳减排、碳交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跟每个人息息相关、跟每个企业的转型密切相关,所以是涉及未来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产品。针对不同行业的激励和约束,都将从消费端和市场端来体现。未来消费者在选择同功能的不同产品时,更愿意选择具有低碳标签的产品。所以,对于那些提前布局低碳转型的企业来说,可以更快地占领市场份额,在竞争中胜出。初步估算,“双碳”目标有望直接拉动国民经济超10个门类、60个大类的产业转型升级,其持续作用力可能将超过房地产、基建、燃油汽车之和,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亮点。
 3 
充电桩与电动车将成为电网的“海绵”
我们都知道,电网在没有储能设施的情况下,发电端和用电端必须做到实时的电力平衡,也就是某一时段发了多少电就必须用掉多少电,否则电网就会出问题。然而整个电网的用电需求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为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就得根据电网需求随时调整发电端的发电负荷。
在发电端为火电为主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通过调整火电的出力来实时调整电网负荷,但在未来,发电端的主力将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设施,它们的负荷可不像火电那样好调节。所以未来的电网为了调和发电端出力和用电端负荷的矛盾,需要增加储能设施,储能设施从哪里来,全部单独新建没有这个必要,我认为未来承担大部分电网储能任务的将是电动车。
前面我们说到,在未来,当你在停车位完成停车时,充电设施会自动与车辆进行连接,这样,车辆的电池就相当于成为整个电网的一个节点,在发电高峰时,电池可以储电,在用电高峰时,电池可以放电。当所有停驶的车辆都连接上电网时,这些车辆就会形成一块巨大的储能海绵,在电力充足时吸收电力,在电力不足时释放电力,让整个电网的供需达到实时平衡。
当然,如果我们的车辆不需要充电的时候,免费贡献车辆电池的储能能力恐怕不会有人愿意,所以在未来,我们的车辆可能还能为我们提供额外的收入。这些收入可能来自于峰谷电价差,也可能来自于参与本地电网调度的出租费。
 4 
电源适配器将成为历史
如果我们要实现所有停车位都装上充电设施,那么我们居住的小区停车场一定是首先考虑的对象。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充电桩的功率动不动就100kw以上,如果全部都装上充电桩,那么小区既有的配电容量肯定无法满足,这就需要新增配电。
新增的配电是采用交流和直流呢?一方面因为充电桩充的电是直流电,而且要实现快充,必须采用直流供电;另一方面直流电的特性更适合未来的微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需求。所以未来小区的增量电网将很有可能采用直流电网,这样就省去了充电时交流变直流的能量损失。
既然直流电网都进小区了,那么进家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家里的主要电器如电脑,手机、电视、LED灯等,其实在工作的时候都是用的直流电。
但目前的电网都是交流电,所以这些电器在接入电网前都需要通过电源适配器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这个电源适配器就是你电脑、手机等电器充电线凸出来的那一块,这样不但额外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在电流转化过程中产生电能损失。
在未来直流电网入户后,大部分电器将不再需要适配器,我们也就再也不需要电器上那坨突出的部分了,或许所有的电器和插线板将来都有可能统一成type-c的插口。
 5 
未来将全部用电炒锅炒菜
如果你是一名对炒菜有追求的大厨,那么可能看到这个预言以后难免有些沮丧。目前一般家庭煮饭用的是电饭锅,但炒菜用的基本都是天然气,也就是化石能源。
我国目前每年城市燃气用量1000亿立方米左右,产生碳排放为2亿吨,约占全国总排放2%。对于这种较为容易减少的排放,肯定是要减掉的。目前可以替代的方案是氢气和电。但采用氢气当前的城市管网需要全部改造,成本较高,而且氢气较为危险,前景并不看好。而电力则是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许多城市的公共食堂都已经采用了电炒锅。
事实上,现在的电炒锅火力已经可以完全媲美天然气,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早期在电磁炉上炒菜的那种锅,可能一些大厨们因为炒菜因为看不着明火而少了些兴致,但炒出来的菜,其味道与天然气炒出来的味道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对于吃菜的人来说,并是没有太大影响。
 6 
家庭用电可选择购买绿电,并为此额外付费
现在我们家庭用电都来自电网供电,但我们并不清楚我们用的电是来自于哪个电厂。在未来电力市场化交易完全放开以后,我们将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的电力类型。
比如我是一个低碳消费主义者,我希望尽量减少自己生活中产生的碳排放,那么我可以选择购买风电或者光伏电力给自己家供电,当然这可能会付出一些额外的费用。
在美国的一些州,家庭用户是可以自由选择所想要的电力的,即使选择可再生能源电力需要付出一些额外的费用,也有不少的消费者愿意选择可再生能源电力。
当然,在中国,纯粹的处于个人对低碳的追求可能不会有太多人买账,但如果购买新能源电力可以产生碳资产,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或许在未来,购买新能源电力是个人获取碳资产最容易的渠道。
 7 
碳资产将成为个人投资的主流资产配置
在本世纪前二十年,绝大多数人的资产配置都在房产上面,房子早已脱离了商品的本身,成了一个保值增值的工具。但随着房地产政策的层层加码,房地产大涨已经不再可能。
那么个人的理财需要另外的渠道来实现,而新兴的碳交易市场可能承担这个功能。随着碳市场的启动以及双碳目标相关政策的逐渐落地,无论现在的碳价怎么波动,从长远来看,一定处于上涨趋势,这符合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
而且碳资产的投资门槛很低,灵活性强,相对于股票市场,对长期的收益更有预期。所以在房地产失去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后,碳资产可能代替房产的位置,成为下一个国民级的理财工具。
 8 
低碳消费将成为下一个消费升级的风口
如果你曾经减过肥或者健过身,那你一定在超市购买食品时反复确认过各种食品的卡路里是多少。你也就不难想象,在未来,我们购买所有商品时,可能会反复确认该商品的碳足迹是多少。也就是说,在未来,商品的碳排放信息可能会像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一样强制公开在商品的醒目地方。
在双碳目标下,低碳消费将成为一种新时尚,甚至是另一种形式的消费升级。很多人认为低碳生活就是节约,就是低消费。其实不然,国家不会将低碳生活导向低消费或者是不消费方向。
相反,在所有产品都打上碳足迹标签的时候,国家会倡导民众购买低碳产品,以此反向刺激产品生产商生产更为低碳的产品、淘汰不愿意生产低碳产品的商家。
有些人可能会将低碳产品与低端产品联系在一起,其实未来真正的低碳产品,可能反而是高端产品的一个必备要元素,无论从外观、功能和价格上都要高于一般产品,最典型莫过于新能源车。
所以,下一波的消费升级很有可能是以低碳产品为基本要素的、所有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且,在未来,低碳消费还可能成为我们获取碳资产的一种渠道。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老汪聊碳中和”。本微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您认为此文涉及侵权或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1242现在,复星总资产超过了5000亿人民币,利润超过了100亿人民币。五年来,每年利润都有20%以上的增长,复星的业务也覆盖了16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复星的目标就是未来紧紧围绕家庭生活的健康、快乐和富足需求来创造C2M(Customer-to-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的全球生态系统。2007年,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并开始全球化。十年来,越在海外发展就越感觉国家经济的强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2.5倍,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这不值得我们骄傲停顿,长三角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日本的经济总量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骄傲的时候。1     大水养大鱼     为什么有阿里巴巴、腾讯这么大的企业?为什么汽车业增长了很多?为什么技术的发展非常快?让我想起周其仁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前任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讲的一个词“水大鱼大”。为什么有那么多“大鱼”?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发展,主要是中国的“水”已经足够大。在我所处的浙商中,除了像马云这样的“大鱼”以外,郑永刚会长(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的杉杉,王均金(均瑶集团董事长)会长的均瑶,还有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的吉利等,都是这样的“大鱼”。展望2018年,展望未来,首先我们到了新时代。在历史中,企业家群体第一次被如此重视,提高到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了;“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扫清了企业家心中的雾霾;尤其对产权保护的重视,有恒产者有恒心,更是加大对企业家人身权和产权的保护,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相信一个公平、法治、透明的营商环境是基础,而对企业来说,商业本身的变革才是最重要的。针对未来的商业变革,我要跟大家传递的核心理念就是“好东西是要造出来的,不是卖出来的。”     陈东升(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也说到,小生意做得好,也可以做出“花”来,制造业也可以,哪怕是很小的制造业。中国经济变化最大的是零售业,经历了零售革命,尤其是电商对零售业的冲击。零售业的进步是前十年商业发展中最大的,不创造价值的中间环节被消灭,商业效率大大提升。我和周成建(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在探讨,最明显的一点是以前零售业出厂价和销售价间基本有5〜10倍的差距,但电商出来后,一般差距缩小到3倍。当时很多传统的零售业犯了一个错误,线下还是按5〜10倍卖,线上又按3倍的价格卖。所以大家感觉,线上特别便宜、线下特别贵。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线下成本高。但天下哪有这种事情,成本高就得卖得贵?客户不会因为成本高就接受更高的价格,而是你做更好的东西,接受更高的价格。但这种逻辑居然还能坚持很长时间。很多线下做得好的零售企业是在线上把自己打败了,还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没有关系,线上线下的商品虽然一样,但型号有点小变化,完全把消费者当傻瓜。当然,最后结果就是消费者把你当傻瓜,他远离你而去。最终,线下的价格和线上价格不得不逐步统一,完全融合,效率大大提升。电商崛起后,在淘宝上卖的同样一个杯子,至少有一百多个厂家在做,东西都差不多。同样是鞋,别人可能卖100多,耐克就可以卖300多。但卖低价的逐渐死了,因为利润低,没有钱投入改造,只有死路一条。但耐克这样的企业,还会越做越好。所以,当电商非常发达、零售业经过十年改革效率大大提升后,好的产品、好的制造、好的产业,面临那么多同质竞争的情况下,未来一定会胜出。好的产业是稀缺的,能沉下心变化、进化,做更好的产品,这样的企业一定不会受制于电商、销售商等渠道,会在未来赢得一片天地。我们特别鼓励那些有好产品、有创新能力的“小巨人”。比如钱江机器人、天通控股、三思电子、龙旗科技等等,不要怕小,在中国这样一个大水里,你占领一块小小的垂直的产品,就可以做得很大。2     高维打击低维     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我们一定要飞到比别人都高的地方,一定要看到比别人都宽的地方,一定要组合成别人没有办法组合的资源,一定要找到别人不愿意来的人才,你才有希望。我们要高维打击低维,在空间、技术等各个区域,创造或者看到别人没有的维度。比如技术维度、品牌维度、资金维度,能不能比别人积累的更深、储备的更强?能不能在全球化、跨界、C2M比别人做得更彻底?每个因素的提升,哪怕比别人快0.01秒,哪怕视野宽那么一米,你就不一样。1. 首先说全球化     深圳企业比浙商更有全球化的视野,但浙商有一点比深圳企业做得好。深圳企业更多地是做一样东西跟全球竞争、对比;我们浙商这十年二十年做得好的,就是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想在中国加快发展,一定要具有全球视野,因为中国现在已经非常全球化。想在全球加大布局,一定要深耕中国,因为中国对世界来说非常重要。像鲁冠球很早就在美国投资了很多企业,美国每两部车里使用的就有一个万向的零部件。再比如李书福,他大胆收购了沃尔沃。可以说,没有这个收购,今天的李书福在全球汽车业的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敢于在那种时机整合全球资源。所以,大家要相信,从自身产业提升需求出发,只要我们的交易真实有效,能做好风险控制,相信政府还是会支持的。图片     2. 把投资作为发展的手段、方式     很多人说,复星是做投资的。但我很清楚,复星是把投资作为发展的手段、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多通过产业的深度积累、运营、整合,释放更多的价值。产业不断在转型、不断在整合全球资源。你有这种眼光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别人没有,你就跟别人不是生活在一个维度里,你就可以降维攻击,你就比别人强。3. 技术     技术太重要了,发展也很快,一定不能只看眼前。因为创新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别人很容易模仿。你做一辆车,别人也做,你在电梯里放视频,我也放一个。但有一种创新,别人很难模仿,就是你的坚持。复星最自豪的是,9年前在硅谷投资了三个华人团队进行医药研发,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但到明年我们全球第一个创新产品真正投放了。这样一个产品,别人很难模仿。因为你今天跟着我学,至少5年以后才能跟上。我们要坚持做对的事情、做难的事情、做需要长时间积累的事情。因为容易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如果你不能早点下决心,沉下心做,三五年以后,你还是你,但别人已经不是那个别人了。所以,一定要舍得在技术上投入。3     客户和产品是核心     周成建这十年对互联网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反思。他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屑。十年前,周成建觉得,电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第二阶段,盲目地跟风。不就是把东西放到网上去卖吗?我有钱,我买流量到网上卖。但最后发现投了不少钱,客户的确也来了,但停止投入的时候客户没了,钱也没了。浙商了不起的是会学习,长教训。周成建自己总结,“我曾经犯了一些错误,花了很多钱买流量,但那些流量是留不住的,但把互联网作为工具还是有价值的。”今天的美邦就处于新的阶段,能够很好地利用互联网,但不乱花钱,不被别人忽悠,线上线下的价格是完全打通的,只靠提高成效、提高产品本身的吸引力来赚钱。所以企业的核心还是产品和客户!在电商、零售充分改变的情况下,有产品的制造业会起来。但这还不够,毕竟你还是要通过电商去卖东西,你的客户还是掌握在平台的手里,跟客户之间没有完全打穿,命运还是堪忧的。所以复星提出一定要做C2M的模式,一定要跟C端彻底打通。零售的本身就是从M端到C端,C端的渠道更多、效率更高,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的制造一定要重塑,未来根据C端的需求能非常灵活地进行生产。第三步是整个供应链应该重构,这是我看到的整个产业的未来。复星这么多年的投资都是这种思路,未来我们会有C端平台,并且复星所有的技术会在OEN FOSUN智慧平台里。未来复星值钱的是C2M完全打通的平台系统。只要你有全球化的实力、更懂技术、愿意花更多的技术在产品上,用C2M的手段不断地服务客户,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迅速做出生产上的变革,那么机会还是巨大的。最后,就像“水大鱼大”一样,借用网上的一句话,锻炼、阅读、学习,人到中年不油腻。身体上来说,吃得太多,肠胃到了一定年纪后消化能力下降,就变得很油腻。第二,我们到四十五岁以后,经验的积累不消化,也会油腻。所以油腻不仅仅指身体,还指思想。如果你思想不学习、不和年轻人交流,你的思想会越来越油腻,越来越不招人喜欢,越来越脱离时代。现在,复星总资产超过了5000亿人民币,利润超过了100亿人民币。五年来,每年利润都有20%以上的增长,复星的业务也覆盖了16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复星的目标就是未来紧紧围绕家庭生活的健康、快乐和富足需求来创造C2M(Customer-to-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的全球生态系统。2007年,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并开始全球化。十年来,越在海外发展就越感觉国家经济的强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2.5倍,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这不值得我们骄傲停顿,长三角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日本的经济总量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骄傲的时候。1   大水养大鱼   为什么有阿里巴巴、腾讯这么大的企业?为什么汽车业增长了很多?为什么技术的发展非常快?让我想起周其仁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前任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讲的一个词“水大鱼大”。为什么有那么多“大鱼”?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发展,主要是中国的“水”已经足够大。在我所处的浙商中,除了像马云这样的“大鱼”以外,郑永刚会长(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的杉杉,王均金(均瑶集团董事长)会长的均瑶,还有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的吉利等,都是这样的“大鱼”。展望2018年,展望未来,首先我们到了新时代。在历史中,企业家群体第一次被如此重视,提高到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了;“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扫清了企业家心中的雾霾;尤其对产权保护的重视,有恒产者有恒心,更是加大对企业家人身权和产权的保护,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相信一个公平、法治、透明的营商环境是基础,而对企业来说,商业本身的变革才是最重要的。针对未来的商业变革,我要跟大家传递的核心理念就是“好东西是要造出来的,不是卖出来的。”   陈东升(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也说到,小生意做得好,也可以做出“花”来,制造业也可以,哪怕是很小的制造业。中国经济变化最大的是零售业,经历了零售革命,尤其是电商对零售业的冲击。零售业的进步是前十年商业发展中最大的,不创造价值的中间环节被消灭,商业效率大大提升。我和周成建(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在探讨,最明显的一点是以前零售业出厂价和销售价间基本有5〜10倍的差距,但电商出来后,一般差距缩小到3倍。当时很多传统的零售业犯了一个错误,线下还是按5〜10倍卖,线上又按3倍的价格卖。所以大家感觉,线上特别便宜、线下特别贵。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线下成本高。但天下哪有这种事情,成本高就得卖得贵?客户不会因为成本高就接受更高的价格,而是你做更好的东西,接受更高的价格。但这种逻辑居然还能坚持很长时间。很多线下做得好的零售企业是在线上把自己打败了,还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没有关系,线上线下的商品虽然一样,但型号有点小变化,完全把消费者当傻瓜。当然,最后结果就是消费者把你当傻瓜,他远离你而去。最终,线下的价格和线上价格不得不逐步统一,完全融合,效率大大提升。电商崛起后,在淘宝上卖的同样一个杯子,至少有一百多个厂家在做,东西都差不多。同样是鞋,别人可能卖100多,耐克就可以卖300多。但卖低价的逐渐死了,因为利润低,没有钱投入改造,只有死路一条。但耐克这样的企业,还会越做越好。所以,当电商非常发达、零售业经过十年改革效率大大提升后,好的产品、好的制造、好的产业,面临那么多同质竞争的情况下,未来一定会胜出。好的产业是稀缺的,能沉下心变化、进化,做更好的产品,这样的企业一定不会受制于电商、销售商等渠道,会在未来赢得一片天地。我们特别鼓励那些有好产品、有创新能力的“小巨人”。比如钱江机器人、天通控股、三思电子、龙旗科技等等,不要怕小,在中国这样一个大水里,你占领一块小小的垂直的产品,就可以做得很大。2   高维打击低维   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我们一定要飞到比别人都高的地方,一定要看到比别人都宽的地方,一定要组合成别人没有办法组合的资源,一定要找到别人不愿意来的人才,你才有希望。我们要高维打击低维,在空间、技术等各个区域,创造或者看到别人没有的维度。比如技术维度、品牌维度、资金维度,能不能比别人积累的更深、储备的更强?能不能在全球化、跨界、C2M比别人做得更彻底?每个因素的提升,哪怕比别人快0.01秒,哪怕视野宽那么一米,你就不一样。1. 首先说全球化   深圳企业比浙商更有全球化的视野,但浙商有一点比深圳企业做得好。深圳企业更多地是做一样东西跟全球竞争、对比;我们浙商这十年二十年做得好的,就是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想在中国加快发展,一定要具有全球视野,因为中国现在已经非常全球化。想在全球加大布局,一定要深耕中国,因为中国对世界来说非常重要。像鲁冠球很早就在美国投资了很多企业,美国每两部车里使用的就有一个万向的零部件。再比如李书福,他大胆收购了沃尔沃。可以说,没有这个收购,今天的李书福在全球汽车业的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敢于在那种时机整合全球资源。所以,大家要相信,从自身产业提升需求出发,只要我们的交易真实有效,能做好风险控制,相信政府还是会支持的。图片   2. 把投资作为发展的手段、方式   很多人说,复星是做投资的。但我很清楚,复星是把投资作为发展的手段、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多通过产业的深度积累、运营、整合,释放更多的价值。产业不断在转型、不断在整合全球资源。你有这种眼光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别人没有,你就跟别人不是生活在一个维度里,你就可以降维攻击,你就比别人强。3. 技术   技术太重要了,发展也很快,一定不能只看眼前。因为创新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别人很容易模仿。你做一辆车,别人也做,你在电梯里放视频,我也放一个。但有一种创新,别人很难模仿,就是你的坚持。复星最自豪的是,9年前在硅谷投资了三个华人团队进行医药研发,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但到明年我们全球第一个创新产品真正投放了。这样一个产品,别人很难模仿。因为你今天跟着我学,至少5年以后才能跟上。我们要坚持做对的事情、做难的事情、做需要长时间积累的事情。因为容易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如果你不能早点下决心,沉下心做,三五年以后,你还是你,但别人已经不是那个别人了。所以,一定要舍得在技术上投入。3   客户和产品是核心   周成建这十年对互联网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反思。他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屑。十年前,周成建觉得,电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第二阶段,盲目地跟风。不就是把东西放到网上去卖吗?我有钱,我买流量到网上卖。但最后发现投了不少钱,客户的确也来了,但停止投入的时候客户没了,钱也没了。浙商了不起的是会学习,长教训。周成建自己总结,“我曾经犯了一些错误,花了很多钱买流量,但那些流量是留不住的,但把互联网作为工具还是有价值的。”今天的美邦就处于新的阶段,能够很好地利用互联网,但不乱花钱,不被别人忽悠,线上线下的价格是完全打通的,只靠提高成效、提高产品本身的吸引力来赚钱。所以企业的核心还是产品和客户!在电商、零售充分改变的情况下,有产品的制造业会起来。但这还不够,毕竟你还是要通过电商去卖东西,你的客户还是掌握在平台的手里,跟客户之间没有完全打穿,命运还是堪忧的。所以复星提出一定要做C2M的模式,一定要跟C端彻底打通。零售的本身就是从M端到C端,C端的渠道更多、效率更高,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的制造一定要重塑,未来根据C端的需求能非常灵活地进行生产。第三步是整个供应链应该重构,这是我看到的整个产业的未来。复星这么多年的投资都是这种思路,未来我们会有C端平台,并且复星所有的技术会在OEN FOSUN智慧平台里。未来复星值钱的是C2M完全打通的平台系统。只要你有全球化的实力、更懂技术、愿意花更多的技术在产品上,用C2M的手段不断地服务客户,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迅速做出生产上的变革,那么机会还是巨大的。最后,就像“水大鱼大”一样,借用网上的一句话,锻炼、阅读、学习,人到中年不油腻。身体上来说,吃得太多,肠胃到了一定年纪后消化能力下降,就变得很油腻。第二,我们到四十五岁以后,经验的积累不消化,也会油腻。所以油腻不仅仅指身体,还指思想。如果你思想不学习、不和年轻人交流,你的思想会越来越油腻,越来越不招人喜欢,越来越脱离时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