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exwy
发布在一亩三分地
@alexwy在2019年8月,写下了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帖子:海归常见误区。到2021年末,完结了他从海归到归海的心路历程,见证了这2年多国内外的变化。前5篇文章由于字数限制,我们节选了一些片段,完整文章请扫描二维码。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到原帖与作者交流讨论哦!

第一篇:海归常见误区

我在美国学习工作十多年,最后一份工作是FB。回国两年半,刚开始在大公司做技术VP,现在主要看独角兽级别公司 CTO 职位,拿过不少offer。两年多观察下来,国内的机会确实比硅谷多很多。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回国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扫码查看

第二篇:职业发展

三年前FB回国的华人非常少,公司在国内名声又正好刚刚起来,拿高管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我正好也碰到一个机遇。那几年FB有个规律是Mark 提到哪个创业公司就会买哪个公司,至少会给offer。
扫码查看

第三篇:国内生活

住,我搬到了一个据说刘翔也有置业的高档小区 ,250平四室两厅,2万4一月。小区人车分流,一梯一户,24小时保安,没有闲杂人等。楼下就是游乐场,玩的时候都不用看着。房子精装修,夏天中央空调,冬天地暖,厨房配置跟国外一样,又新,比美国家里还好用。
我雇了一个住家保姆,一个钟点工,一个司机,加起来都比湾区一个保姆便宜,还没有湾区保姆各种矫情。钟点工尤其给力,两小时做全家饭菜加洗衣服打扫房间倒垃圾全搞定。在湾区从没见过这样能干的阿姨。司机也不错,朋友介绍的,本科学历,不抽烟,路上还能跟孩子互动一下,教点东西。
扫码查看

第四篇:Infra 技术对比

关于技术栈,各个方面比较多,这里先讲infra。文章较长,不喜技术者慎入。
扫码查看

第五篇:疫情

国内亲身经历,我不得不佩服政府的执行力。举个例子,我当时外地非疫区回来复工,半夜三更到的,小区门卫死活不让进,说我不能找联系到房东确认就只能住酒店,最后找110协调才解决。这种责任心和执行力,哪个国家要是做得到,疫情能超过一个月?全国上下,大到政府高官,下到社区工作者,上千万人,不分平时和周末,没日没夜加班,一分钱加班费都没有。数十万医护人员,一声令下就不顾个人安危冲到一线,家人孩子都见不到。这种组织能力和凝聚力,要是开公司,是不是秒杀500强?
扫码查看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我这个系列的关注。去年一直在国内,没怎么来地里,很多帖子和消息都没来得及回,非常抱歉,最近争取补上。
今年国内局势发生很大变化,正好可以结束这个系列。

归海

大家都知道今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美国媒体也有报道,有的说中国效率高,感叹美国要整治互联网巨头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我觉得整治是没问题的,关键怎么整治,政策和执行。
比如教培,就算彻底禁止广告、禁止有偿课外辅导,我觉得都OK。但是禁止上市融资,也就变相禁止了资本投入,那谁来实现教育创新和变革?
还有一些条款感觉过于细化,比如禁止“拍照搜题”,本意是好的,为了不惰化学生思维能力。但是那些软件的本意并不是惰化学生思维能力,相反,是为了减轻老师和家长的批阅负担,然后长远目标是通过积累学生数据,实现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少做题,做好题。技术方面,这些软件其实是相当先进的,包括了手写识别,版面理解,NLP 等。小学数学已经基本可以自动阅卷了。
但是现在,这个技术就直接被放弃了,几百人的团队也解散了
再说说蚂蚁和滴滴,成败对错不谈,我想应该没人愿意回到没有这些工具的时代。然后他们员工这时候的心情一定很复杂。
还有很多其他的行业的改变,大家可能就不一定知道了。举个例子,地产中介大家都知道,在美国传统的中介公司最大也就 $1b左右市值。Redfin、Zillow 这种互联网公司只是把信息做了聚合。
国内之前也是这样大大小小中介公司一大堆。18年的时候有猎头找我说链家--找CTO,我跑去跟闫觅聊了,那时候啥都不懂,很奇怪他为啥放弃链家这么大公司CTO不做,去做二手房。后来贝壳把地产中介做到了垄断,解决了买二手房上当受骗,中介不靠谱的问题,上市市值一度接近千亿美金。好多创业公司把贝壳作为榜样,直接口号就是做 xxx 行业的贝壳。现在二手房交易新政策出来,贝壳市值缩水四分之三,正在大规模裁员
目前趋势下,万亿规模的行业基本都是国有或者严管控,民企能做的事情越来越边缘化,于是我回美国了。

硅谷创业

刚回来的时候只是休假,政策还没有完全出来,也没想清楚该干嘛。去 FLAAG 挨个面了一遍。
一方面 FLAAG 找我我都是来者不拒,因为拿了offer不去也没啥不好,等没退路了再找就迟了。
另一方面也想着进去混两年涨一级,正好疫情也差不多结束了,再回国机会更好。我只看 IC track,因为 M track 不做个5年以上完全没用,面了一圈发现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首先,这个级别上,面我的全部都在大公司工作10年以上,很多在当前公司就超过10年。只有一个面试官有创业公司经验,是先大公司,然后创业了20+年,再回来养老的。面试过程发现彼此关心的问题完全不一样。比如 system design,他们关心的是是否所有问题都考虑全了,tech 够不够深,我关心的是如何砍掉没用的 feature 做 MVP,迅速迭代。其次,现在 FLAAG 都是成熟期了,高级别 IC 进去想要两年再升一级完全没可能,至少不是一个仅靠自身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
后来一些政策出来,很明显短期内国内不会有好机会了,这样美国大公司就没啥吸引力了。我还不想放弃提前退休的目标。
正好我之前 FB 合作的 PM 在创业,以前跟他合作非常愉快,学到很多。所有如果在美国创业,我不会选择其他机会。他两年前离开 FB,当时国内机会看上去还不错,不想轻易放弃,所以只是跟他一起做了创业方向的调研,没有加入。现在国内没啥机会,他的公司两年拿了 B 轮,目前增长曲线是典型的 hockey stick,毫不犹豫就上了。

新时期,新误区?

美国疫情治理让很多人不满,上个帖子我也提到了。现在很多朋友,尤其有小孩的,回国一个很大动机是为了安全。国内感染 COVID 概率基本为零是没错,但是并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样是一片没有病毒、自由自在的乐土。
就算你不喜欢旅游,不需要出差,也随时都有可能变黄码,被强制去做核酸,甚至隔离。然后测核酸排几个小时队稀松平常。
不做的话,黄码地铁都不能坐,计划全打乱。如果需要到处跑的,就更惨了,航班临时取消,困在外地,亲子分离,都发生在我朋友身上过。碰到节假日,既出不了国,国内好玩的地方还很多中风险,结果哪都是人,没地方可以去。
国内是不是没机会了?
从古到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都是来回摇摆的。而且国家对科技和人才的重视一直没有变过。去年我碰到一个发改委主任,知道我背景后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出国不方便,会不会导致 AI 技术落后。
所以,与其绞尽脑汁想下一个机会在哪,还不如努力学本事,静观其变。而且机会本来就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事,大家都明白的事情,也就不叫机会了。FG 直到上市之后都不被大众看好,我刚回国的时候也完全想不到一个疯狂烧钱的公司尽然能大获成功退出。

总结

海归这几年,刚开始只是想回去过个 sabbatical,没想到一下子待了四年。收入方面前两年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尾巴,后两年国内不咋地美国股市涨疯了,整体而言跟一直留在 FB 差不多。但是学到的东西就多多了,尤其是初创公司的技术栈,以及对业务的深入理解,在大公司是学不到的。现在在新公司,这方面优势就很明显。做什么都轻车熟路,跟老板配合也非常顺畅。
总体来讲是利大于弊的一段经历。国内目前局势整体对互联网行业不利,但是如果有要回国的朋友,我很乐意分享经验,甚至帮忙推荐工作。欢迎跟我联系!
最后,给我们公司打个广告。我这个 PM 之前是绝对的 fast track,Mark 的红人,走的时候许诺1-2年给 VP 也没能留住。然后他是技术背景,公司文化不是重视技术,是只做技术。创业的理念就是用技术大规模提效某个行业。目前只 launch了加州。明年目标很简单,launch 全美同时转化率不掉、系统不宕,实现了就能拿C轮,估值起码涨三倍。实现不了就是归零,回原来大公司不用面试说不定还能拿个更好的 package,哈哈。公司资方包括 Sequoia、Founders Fund、Khosla 等。现在才30来个人,想体验早期创业公司高速增长过程的,很难有更好选择了。
目前最需要的是 E5-7 的 senior eng,因为公司目前技术背景和经验 0-1 类型的居多,1 - 10,10 - 100 除了我基本就没人了。刚毕业的,如果对创业有执念,不愿意去 FG 那种,也可以考虑,公司可以办 H1。管理岗就不要了,目前人人都写代码。有问题欢迎留言或者私信,公司在 Burlingame,欢迎来访!

大家还爱看

大家如果还有相关的问题和看法,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到一亩三分地讨论
源于一亩三分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一亩三分地联系

欢迎小伙伴们爆料提供新闻线索发送到:[email protected],会加米哟
生活|投资|职场|留学
百万华人一同关注我们4个公众号!
别错过北美最新热点干货
商业合作:1point3acres.com/contact
百万级月活,品牌精准投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