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号,请点击蓝色小字“经济刑法与经济犯罪侦查研究”。

加作者好友,请微信搜索“liudeli409”.
韦伯坚持认为:他的另一个主张也同样重要:一切观察都是以事先就有的理论为前提。这种”理论涵摄其中“的假说,由于库恩主义的革命,在二十世纪后半叶,成了科学哲学的共识。其实,在库恩之前的波普尔的著作里就有论述,波普尔有个著名的做法,他让自己的学生观察教师,并写下来他们看到的东西,他发现,如果不做知道,他们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笔者认为,理论在伽达默尔那里就成了“前见”、"先见"、“前把握”,这些东西是认识和理解的前提。

伽达默尔说:诠释学循环的可能性和自由在如下情况一下才得到真实的理解,这就是解释的理解首要经常的和最终的任务始终是不让向来就有的“前见”和“前把握”以偶发奇想和流俗之见的方式出现,而是从事情 本身出发处理这些前见和前把握,从而保持论题的科学性。

对前筹划的每一次修正是能够预先做出一种新的意义筹划,在意义的统一体明确之前,各种相互竞争的筹划可以彼此同时出现,解释开始于前把握,而且前把握可以被更合适的把握所代替,证实这种不断进行的新筹划过程,构成了理解和解释的意义运动。谁试图去理解,谁就面临了那种并不是由事情本身而来的前见解的干扰,理解的经常任务就是做出正确的符合事物的筹划,这种筹划就是预期,而预期应当是“由事物本身”才得到证明。
今日,笔者分析一个案件的数据:
本案的案情是,嫌疑人诈骗他人钱财,被害人将资金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转给了嫌疑人。
笔者的设想是,如果数据具备“吃喝嫖赌”的特征,这是证明其具备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重要证据。
我的这个设想,源于法律的规定: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取得他人的资金后,用于吃喝嫖赌挥霍的,可以认定为“非法占有为目的”。
我的这个设想就是上文中的“理论”。
所谓理论,就是一种“眼光”,这种眼光就是侦查员分析数据、观察数据的一个“视角”,这种眼光或者视角,就好像一个“墨镜的镜片”,它对客观世界有过滤作用,你带着什么样的镜片去观察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既然是理论,就是相对的理论,没有绝对的理论,因此,理论就要不断在实践中验证。
我分析交易对手,确定交易对手的身份,并将交易对手通知到经侦大队来制作笔录。
这人说:我们打的麻将牌叫“推倒胡”,十元大小的。他转给我的钱,是我们一起打麻将牌的时候输给我的钱,或者向我换的现金。因为,我们打麻将牌规矩,必须使用现金,他转给我的都是换的现金。
好在我会玩“推倒胡”,否则理解不了她说的“推倒胡”是什么。此时,我感叹,警察的经验对办案很重要!
我的的假设得到“查实”!
再结合他当天的滴滴打车的数据,美团外卖的数据,我就可以将他一天的活动刻画出来了:
某年某月某日上午9时,他打的从开发区的金城小区到了福山区的某个小区,这个小区是他们打牌的地方,打牌到中午,叫的美团外卖,下午继续打,一直到23点,用微信支付自己的输的钱,然后打的回家。
第二天的活动和这差不多。
我继续研判发现,每到三八节、5月20日或者21日,给不同的女人发红包、转账,其中有他的妻子,数额一般是1314、520、521等。
经过百度,这些金额都有特殊的意义,1314是“一生一世”,520和521是“我爱你”.
此时,我想,这些人是不是她的情人?
我的这个问题就是上文中的“理论”。
这个“理论”告诉我,婚姻之外保持密切关系的男女多是情人。这也是个常识。这个常识,是通过“归纳法”获得的。
于是,我带着这个“眼光”继续研判数据,发现有些人,除了和嫌疑人开房,还和别的男人开房。
江湖很混乱,很复杂。
于是,我又想,难道是卖淫嫖娼?
我的这个想法实际上源自常识,常识告诉我,具备这种特征的,应该是卖淫嫖娼行为。
我的这个问题,也是上文中的“理论”。
于是,我将相关人叫过来询问,有的人说不是情人,也不是卖淫嫖娼,只是“好朋友”!
此时,没有必要纠结于细节,这也是给相关人一个面子,我和其他司法人员知道就行了。
在分析开放记录时候,我注意了相关人居住的地址和酒店的距离。
有的酒店,离他们居住的地址很近。有的离得较远。远近说明什么问题?
我之所以注意距离,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在距离较近的酒店开房,多为“没有好事儿”,否则,离家这么近,没有理由开房的。
这也是上文中的“理论”,也是通过“归纳法”获得的。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理论的获得,源自“经验”和“知识”。
如果我是嫌疑人,上述数据就是我做这些事情留下的“痕迹”,当他看到这些痕迹的时候,马上“唤醒”他内心的记忆:“哦。这笔转账就是我输的钱”。
其次,源自“知识”,我虽然没有做过这些事情,但是,我知道别人做过这些坏事,知道别人做这些事情的做法。
如此,当侦查人员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才能理解这些数据,并“重建”嫌疑人的行为。
比如,嫌疑人和牌友打牌的时候,有相互转账的记录。嫌疑人转给牌友一万元,牌友转个嫌疑人五万元,这是什么意思?
此时,我既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只能将嫌疑人和他的牌友叫过来,让他们“老实交代”,以此来弥补“知识的不足”。
笔者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当事物进入你的视野,它就不是它了》,文章的标题,就是韦伯所说的“理论涵摄其中”。
因此,从来没有所谓的“客观实在物”,所有的进入你视野的东西,都带上了你的个人色彩,从而变得与众不同。
美帝国主义拍过一个电影,两个美国人到印度,他们被要求用自己的摄像机记录下真实的印度,一个拍的是印度的贫穷落后,另一个拍的是印度的宗教、哲学、信仰等。
理论涵摄其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