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可乐爸
来源 | 女儿派(ID:nverpai)
今天,我在家里做晚餐,让孩子妈妈去学校接女儿,准备一家人好好吃个饭。
可谁知,女儿一回家,就哭着把自己关在了房间。
孩子妈妈告诉我,今天下午,女儿班里举办了一个小型联欢会,同学们可以自发地上台表演节目。
有的孩子唱了首歌,有的孩子弹了一支曲子,还有的孩子跳起了拉丁舞。
可女儿什么才艺都没有,只能默默坐在位置上。
听了孩子妈妈的话,我顿时心疼不已。
一直以来,我对女儿都极尽宠爱,她不想学的东西我从不逼她。
却未曾想到,这种“爱”竟然有一天成了她成长路上的坑。
这天夜里,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不禁回想起了这一年中,自己在女儿的教育上做得不好的那些地方——
新的一年里,我再也不会以为
“养女儿,只要她快乐就好”
从小到大,我对女儿实施的都是“快乐教育”。
每当孩子妈妈逼着女儿做题、练琴的时候,我总是劝她说:
“女孩子嘛,只要她每天轻松、快乐就够了。”
直到前段时间,女儿期末考了全班倒数,她哭着跑回家,问我:“爸爸,你为什么不逼我一把?”
这一刻,我才意识到:
对一个小孩子而言,她只能看见眼前的快乐。
玩手机,是快乐;
睡懒觉,是快乐;
不写作业,也是快乐。
可作为父母,如果总觉得是女孩,就不舍得逼她,把放纵当成尊重,看似是给了她自由和快乐。
实际上,不过是在剥夺她的竞争力,透支她日后的快乐。
女孩人生的每一步注脚,都是父母亲手画上去的。
千万别让一时的心软,成为孩子最深的遗憾。
毕竟,今天你不逼她学会“七十二变”,将来又有谁能为她挡下“九九八十一难”呢?
新的一年里,
我再也不会一味地富养女儿
生活中,经常能听见这样的观点:
“女孩子呀,一定要富养。
只有这样,长大了她才不会被男人的一块糖轻易地骗走。”
以前,我也是“富养女儿”的拥趸:
女儿要什么,我就给她什么。
哪怕我和孩子妈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咬着牙,让女儿经常出入高档餐厅,身着大牌服饰。
可没想到,有一回,孩子妈妈骑电动车接女儿放学。
女儿竟然对她大发雷霆,抱怨家里买不起小汽车,害自己被同学笑话。
这一刻,我才意识到:
原来,“穷养自己,富养女儿”的我,早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等我的能力再也无法满足女儿欲望的那一刻,习惯了养尊处优,学会了嫌贫爱富的女儿,就会点燃炸弹的引线。
到那时,最先伤到的,自然是离女儿最近,一直惯着她的我和妻子。
事实上,疼爱女儿最好的方式,不是在物质上满足她,而是给她丰盈的爱,教她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新的一年里,
我再也不说“女孩就该有女孩的样子”
在我的观念中,男性一直代表着坚强、刚毅,男儿有泪不轻弹;
而女性则意味着温柔、文静,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
所以,我自作主张为女儿选了粉红色的公主裙,选了舞蹈兴趣班,选了洋娃娃当她的生日礼物。
哪怕女儿跟我抱怨过好几次,说她不喜欢这些,我依旧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今年7月,我和女儿一起看奥运会。
看着那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尽全力的样子,我一次次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原来,最优秀的女孩,都是雌雄同体的。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标签效应”:
一旦人们被贴上某种表现,就会渐渐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那些我强行给女儿贴上的“顺从”、“娴静”的性别标签,并没有帮助她成为更好的自己,反而成了她的限制和枷锁。
甚至扼杀她的兴趣和天赋。
其实,性别不是界限,对性别的偏见才是。
作为父母,不用性别去局限女儿,才是对她最好的爱,最特别的保护。
新的一年里,
我再也不以“乖乖女”为标准要求女儿
在我眼中,女儿一直是一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
她聪明、爱笑,喜欢交朋友。
直到有一天,老师打电话给我,让我多关注一下女儿的心理健康,说女儿经常在午休的时候偷偷躲在厕所哭。
我这才了解到,原来女儿在学校没有什么真心朋友。
就算有同学和女儿在一起玩,也总当她是“软柿子”,捉弄她、嘲笑她、指使她。
而女儿为了当一名“乖乖女”,维系老师和同学的喜欢,总是逆来顺受,哪怕受了委屈也憋着不说。
一想到这里,我就心疼不已。
我总以为女孩子乖巧、听话,是好事。
可实际上,“乖”从来不是女孩的护身符。
反而让女孩失去了反抗和拒绝的底气,一次次成为关系中的牺牲者和受害者。
新的一年里,
我再也不会对女儿事事包办
作为一个“女儿奴”,我总是恨不得为女儿包办一切。
衣食住行,都事无巨细为她安排好。
每当女儿提出要自己做的时候,我总是以“你年龄还小”、“女孩子娇气一点没关系”为理由拒绝她。
不曾想,正因我的事事代劳,不仅剥夺了女儿独立的能力,也让她成了同龄人中的异类。
有一次体育课,女儿想换运动鞋。
却因为不会系鞋带,一直趴在座位上哭到上课。
从此以后,班里的同学总是拿这件事取笑她,还说她是“公主病”。
看着痛哭流涕的女儿,我无比懊恼。
不禁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句话:
“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
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永远也无法给他。”
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终究要学会独立。
父母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了,最终,那些替孩子走的路,就都成了孩子人生路上的坑。
比起父母的娇纵和宠溺,生活和灵魂上的独立,才是一个女孩行走世间,最大的实力。
新的一年里,
我再也不会当着女儿的面拆妻子的台
前段时间,我和孩子妈妈带女儿回爷爷奶奶家。
一看见小孙女来了,老人们献宝似的拿出了一大堆糖果、饼干、冰激凌……全都是平日里孩子妈妈不允许女儿碰的零食。
孩子妈妈一脸为难,说:
“孩子还小,这种高糖高油的零食,不能总吃。”
但我却没当一回事,脱口而出道:
“又不是天天吃,闺女难得来爷爷奶奶家一趟,你就别管东管西了。”
女儿见状,立刻躲到爷爷奶奶身后。
一边做鬼脸,一边说着“坏妈妈,才不听你的”。
等我们回家后,妻子严肃地告诉我:
“孩子是家里最敏感的人。
你拆我的台,自以为是为女儿好,其实是让她学会了看脸色、钻空子,以后再想立规矩就更难了!”
妻子的话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赶忙给她道了歉。
很多时候,女儿是妈妈天生的追随者。
而作为父亲,要做的就是体谅妈妈、维护妈妈,也只有这样,女儿才能在妈妈的引领下,成为更好的自己。
新的一年里,
我再也不会给女孩“特权”
我们家是二胎家庭,生活中,我对女儿的要求总是低一些。
同样的错误,如果是儿子,我可能会狠狠教训他一顿;但如果是女儿,我通常责备她两句就算了。
哪怕儿子说我“太偏心”,我也不以为意。
却忘了,这种“偏爱”,表面上是对女儿的要求放低了,实际上却是对女儿的不负责。
正如法国作家波伏娃所说:
“女人的不幸在于,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
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
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今天,我给予女儿更多的“特权”;
可明天,当生活的苦难朝女儿下手的时候,却并不会因为是女孩就对她手下留情。
相反,女孩走在这个世界上,要比男孩更加步履维艰。
为了有朝一日,女儿能够拥有独自面对风雨的铠甲,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对女孩更“狠”一些。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将人生的三重境界概括为:
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养育又未尝不是如此。
从寻觅探索,到屡屡碰壁,再到柳暗花明。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和我一样,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犯错,不断尝试,也不断改变。
最终,才意识到:
养儿育女,本身就是一场破茧成蝶的修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导着女儿前行,同时,也修炼着自己的心境。
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从我的错误中,收获一些思考,给女儿更好的爱和教育。
更愿我们的女孩都能眼里有希望,心中有梦想,身边有幸福,最终,拥有强大的内心和抵御风暴的勇气。
点个【在看】,与所有父母共勉。
*本文系女儿派原创。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