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国家突然推出了一部重磅法律——
《家庭教育促进法》
这似乎意味着,家庭教育从「家事」正式上升到了「国事」。
今后,所有父母的带娃,变成了「依法带娃」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法律,网友议论纷纷。
有的觉得是好事:

「这有望改变许家长光养不教的问题。」
也有的对此嗤之以鼻:
「光出规定,却不降低带娃成本,最后还是家长遭殃。」
甚至觉得还会对持续下降的生育率起到反效果。
「看了这个规定,大家更不敢生了,不然生了不带,会犯法。」
促进家庭教育,自然是好事。
只不过一旦上升到法律,好像就变得容不得错。
可家庭教育,怎么可能不走弯路?
更何况,这恐怕也不是一部法律就能办全的事。
做好家庭教育的主体,依然是家长自己。
刚好,最近一部颁奖季热门电影,就以育儿主题做了一篇「小作文」。
今天,就让鱼叔带大家看看,它有什么高见——
《呼朋引伴》
C'mon C'mon
电影的主演是华金·菲尼克斯

两年前,他凭借《小丑》夺得奥斯卡影帝。
之后便在电影圈销声匿迹。

两年间没有任何新作推出。

直到这部小成本的《呼朋引伴》。
影片口碑不俗,目前豆瓣评分8.0,烂番茄新鲜度94%
本片虽然主题是带娃。
但拍法却另辟蹊径。
带娃的主角,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舅舅。
他便是华金扮演的角色——
一位人到中年,还孤身一人的,约翰尼
他和姐姐,因为先前照顾母亲时的分歧,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已经很久没有联系。
直到姐夫生病,姐姐不得不陪伴丈夫入院治疗,只能把9岁的儿子杰西托付给他。
一个是又丧又佛,个性乖僻,对未来没期待的大叔。
一个是多动症+臆想癖,还戏精附身的小男孩。
而且两人之前几乎毫无接触,就这样开始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影片被很多人说像是一部美国版的《菊次郎的夏天》。
同样是讲述了一个奇怪的大叔与一个缺乏父爱的孩子之间从陌生到不舍的过程。
不过,相比于《菊次郎的夏天》着重于童趣和浪漫的刻画。
《呼朋引伴》更试图探索大人与小孩之间如何相处的情感命题。
并且全片还特意采用了黑白色调
按照导演的说法,是为了抵消色彩带给观众的视觉刺激,从而让我们更着重关注角色间的互动和情感表达

在这样的故事中,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也被彻底颠覆。
比如,成熟与幼稚。
杰西在与舅舅相处不久,就开始对他发起了一轮灵魂拷问:
「你为什么一直一个人?」
他第一次因为一个小孩,回忆起自己不愿面对的情伤。
他坦言自己已经失去了最爱的人,却对此没有任何办法。
并发表了一番象征了看透人生的自我安慰:
「就算你们相爱,现在仍爱。但发现相互表达爱意却很难,于是只能相互看着。」



然而这份「成熟」的见解,在孩子眼里,却显得莫名其妙。
孩子的想法很简单,无法让人感到快乐的成熟,就是无用的。
成年人习惯用一种成熟的说辞,去掩盖自己的无能为力,借此逃避和面对那些我们本该面对和解决的。
但那不是真的成熟。
直到被孩子一语道破,这才发现成年人的这种徒劳的自我安慰才是一种幼稚。


比如,虚伪和坦诚。
成年人的虚伪或许来源于一种自我保护的伪装。
同样,也是对自己情感以及生活问题的敷衍。
每当杰西问起,为何把自己的亲情和爱情都搞成像今天这般稀烂。
舅舅的回答,在孩子眼里,都是废话。
都是巴拉巴拉巴拉……
孩子其实心里明白,所以才觉得约翰尼言不由衷,在逃避现实。
他们常常会对大人的虚伪进行着一种反抗。
就好比,跟孩子说胡话,他们就选择反馈另一番胡言乱语,甚至完全不听你在讲什么。
成年人本能会对孩子们缺乏一种平视的尊重,便认为对孩子说实话没有必要。
而舅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自己根本没有好好思考过杰西提到的那些问题。
他一方面是在糊弄外甥,一方面其实又在敷衍自己的过去。


对于孩子来说,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什么不对。
而压抑这种表达,显得毫无道理。


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这却是一种「不正常」。
同时还要求孩子也要和大人一样,违背自己的天性,而保持一种「正常」。
这一切,其实都来源于成年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更倾向于对自己情绪进行掩饰、克制和拒绝表达。
杰西也对这位孤独的舅舅直言:
你是不是在表达情绪上有困难?
我们知道,这不只是他一人的问题。
这是无数成年人都可能存在的问题。
杰西的父亲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这种障碍,其实就来自情绪释放的失衡。
常常陪着他做各种在别人眼中「奇怪」的游戏。
在杰西眼中,父亲好像并没有病。
表达情绪,并不是一种问题。

不表达情绪,才是最大的问题。
直到约翰尼意识到这一点,他开始变得开朗起来。
他和外甥一起疯玩,肆无忌惮,做着那些过去在他眼中的「不正常」游戏。
原来这种「不正常」也能这么开心。
他逐渐领会到了这种直面情绪,解放内心给生活带来的正向反馈。
高兴,很好。
不高兴,也没问题。

这一切都是合理的。


他也开始明白,那些孩子口中的胡言乱语,其实都是对生命清澈的认知和隐喻。
表达方式是因人而异的,不应该被区分为哪些正常,哪些奇怪。
重要的是去倾听,去理解。

他重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隔阂的真正原因。
不再掩饰对亲人的需要,以及对他们的爱。
因为这是他内心最重要的情感。
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遭遇变故,挫折。
之后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封闭、迷茫的状态。
约翰尼在失去母亲,和姐姐大吵一架之后,就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
他试图通过工作来寻找人生的答案:
采访和记录孩子们的想法。
这恰恰成为了影片的另一条线。

为我们展示了更多孩子,隐秘在内心的烦恼和渴望。
比如,有的孩子讨厌自己的母亲不让自己哭。
因为她要自己做一个坚强的人,而坚强的人不可以哭。
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情绪的扼杀。
还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大人什么事情都要插手指挥。
在他们眼中,成年人就像暴君,拥有一种自己百分百正确的思维定式。
其实只是想通过执掌自己的孩子,来掌控自己的生活。



你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能体现你自身生活的缩影,和你面对自己人生的态度。
你对孩子感受上的忽视,实际是因为你对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味忽视,一味逃避。



孩子需要大人,大人其实也更需要孩子。
需要他们的一点干干净净的目光,帮我看清生活的真相。
呼唤出人性中最初的本真与纯粹。
正如约翰尼在照顾外甥的过程中,其实也在被外甥治愈,疗伤。

当然,他并没有通过询问孩子的工作获得人生的解答。
反而是在外甥的咄咄逼问下,一点点掏出了自己的内心。
这也印证了大人与孩子的相处,绝对不能是一种单向式的领导和控制。
而是应当以朋友、伙伴这种平等的姿态交流、相处。
一味地让孩子听话顺从,并不是一种可取的带娃之道。
这一点,恰是片名「呼朋引伴」的寓意。
电影的英文名「C'mon C'mon」则暗含了另一层寓意: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不完美的。
都需要面对这个问题百出、意外横生的糟糕世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所以,与其说是带娃,不如说是伴娃。
并肩前行,共渡难关。
「加油,加油,加油,再加油……」
它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
但,也请不要小看了孩子啊。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