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看见更大的世界
这一年,郑州人到底有多难?
来源:脆皮先生
ID:cpxs2009
最近,两个省会城市的疫情,让人特别揪心。
一个是西安。
这两天,西安日增确诊病例持续下降。
从最高时候的日确诊172例,到昨天的新增46例。
钟南山院士点评说,西安本轮疫情的拐点应该已经出现。
看样子是控制住了。
不过让人痛心的是,这几天屡屡爆出西安市民遭遇的个人困境,有流产的,也有心绞痛诊治不及时的。
1月7日傍晚,西安卫健委也向全市人民道歉了:“虽全力以赴,还是没考虑周全……”
生命面前,道歉还是无力的,反思更重要。
与此同时,另一个城市,也因为疫情上了热搜。
她就是郑州,一座让人心疼的城市。
在过去的两天,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达到120例。
在全国范围内,河南已经成为继陕西之后的又一个疫情高发地区。
1月6日,河南新增本土确诊有56例。
其中,郑州就有26例。
2022年1月4日。
新年才开始,郑州市民冒雪排队做核酸检测的消息,就上了热搜。
小区里,突然下起了大雪。
但大家依旧排着队,次序井然的做核酸。
有人刚从家中出来,穿着不厚的衣服,有人还抱着小孩。
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好几个小时,想想就知道有多么辛苦。
1月3日,郑州市报告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随后,郑州对新增两例无症状感染者,迅速进行流调。
1月4日,郑州多条公交线路跳站运营。
途经防范区域内线路,市民必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乘车。
同样是这一天,郑州新增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9例。
而且,郑州本轮疫情主要由德尔塔毒株引起。传播力强、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
核酸检测,在对应区域紧急开始。
1月5日,郑州市发布通知,决定在郑州市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检测对象,不仅包括本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还包括临时流动人口,和外籍人口。
刚下过雪的郑州,寒冷刺骨。
但没有人退却,街道上很快排起了长长的检测队伍。
最冷的数九寒天。
郑州人和防疫人员忍着,又一次站直了。
郑州人,真的太难了。
不仅是2022。
在刚过去的2021年里,郑州人也经历了两次疫情。
一次是在最热的七八月。
七月底,境外入境人员定点收治医院郑州六院,出现疫情。
随后,疫情开始由郑州向外扩散。
这个城市,一夜之间紧张起来。
医护人员在几小时之内集结完毕,准备出征。
郑州的全员核酸检测正式开始。
医护们在炎热的八月穿上厚实的防护服,为了解暑,她们只能在后脖子上绑上冰棍。
不少医护人员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40℃的高温下,郑州人配合着医护人员,没日没夜的核酸检测。
一次,两次……
他们将最苦的日子捱过去。
8月28日,郑州终于开始恢复正常。
另一次,是天气已经开始转凉的11月。
又一轮疫情来袭。
郑州人,刚刚回到正常轨道的日子,又被打乱。
有人深夜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为红码。
有人,不得不居家隔离。
全员核酸检测,再次开始。
秋风瑟瑟中,做检测的“大白”们汗湿衣裳。
孩子们,也排起了长队,等待核酸检测。
所幸的是,这一次,郑州同样过关了。
但只要想想,一年之中,两次疫情,我们就知道郑州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起起伏伏。
有人说:2021年,郑州是中国最难的一座城。
仔细想想,真是这么回事。
这一年,郑州这座城市承受了太多。
郑州人,也承受了太多。
7月,三天时间里,郑州下了整整一年的降雨量。
郑州一小时的降水量,超过100个西湖。
大雨如注。
马路被淹。
14人,在郑州地铁5号线,不幸遇难。
暴雨后,各省纷纷支援。
可是,灾后重建刚刚开始,疫情来了。
七八月的疫情才走,刚刚消停两个月,十一月的疫情,又继续开始。
一次又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
到最后,许多郑州人调侃自己,不是在做核酸,就是在去做核酸的路上。
这一年,郑州人到底有多难?
真的只能冷暖自知。
考试说延期就延期了;
小区说封闭,就封闭了;
有时候,只能步行上下班;
生活,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被打回原形。
《岛上书店》里有一句话:也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痛的那一年。
2021年,就是郑州人最特别的一年。
就连到最后的岁末年初,他们才刚刚许下新年的愿望,余温还在,也不得不再次面对真实而残酷的世界。
面对再次疫情的卷土重来。
2021年,看郑州人的朋友圈,常常是笑着笑着就哭了。
他们发明了一个词,叫“涝疫接核”。
说的是,郑州人这一年面临的压力太多:
暴雨、疫情、核酸检测........
他们给自己作了不一样的“2021年终总结”:
一月二月疫情封城中,三月四月恢复中。
五月六月休息中,七月正在抗洪中。
八月九月抗疫台风中,十月十一月疫情继续中。
还有俩月就年终。
虽然稍稍夸张,但谁不能说,这是郑州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他们调侃自己,2021年最刻骨铭心的经历,是绿码的失而复得。
他们发抖音,称被疫情“封印”在家的日子,竟然是火锅底料救了自己。
他们说得云淡风轻,我们听得却无限唏嘘,双眼湿热。
那些岁月静好的日子;
那些无需彼此警惕的日子;
那些自由行走、大口呼吸、共享美食,用余生感受一切美好的日子。
2021年,郑州人依旧容忍和豁达。
但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懂得了平凡生活的可贵。
他们苦中作乐,背后是难以言表的心酸。
他们大雨冲不垮、疫情打不乱,满血复活,是坚强,也是想回到此前日复一日的生活。
今天是2022年的第8天。
如果没有疫情,现在本应该是郑州美轮美奂的季节。
“大玉米”,在冬日的阳光下,就像一幅画。
中原福塔矗立。
梧桐装点了整个城市。
雪后的嵩山,银装素裹。
但现在,抖音和微博上,都是加油。
评论区里一句话,戳中了所有人:
“郑州人做核酸的样子,熟练得令人心疼。”
郑州,稳住。
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一段新年献词,作为结尾:
有些“想不到”,是碰壁,是失落,是力有不逮;
有些“想不到”,则是惊喜,是变局,是柳暗花明。
我们努力并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自己好。
就像被拐14年后,孙卓在电话里喊了一声“妈妈”,那个一路辛苦走来的母亲,忍不住感慨“所有都值了”。
此刻,2022年的阳光已经洒在我们身上。
和他们一样,我们都是尘世追光人。
我们祝愿并相信,所有的风尘仆仆,都是人间值得。
2021年,就这样过去了。
雪落在郑州。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冬天里,勇敢的过冬。虽然风尘仆仆,却也是人间值得。
点亮【赞】+【在看】,2022年,期待疫情早点过去,每天都是好日子。
来源:脆皮先生,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曾花3个月时间复习,考上985高校硕士,成绩全国前三。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转载请联系脆皮先生公众号。
──点击关注,看见更大的世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