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逻辑陷阱叫“注射式洗脑”
文:少年X  
现代哲学史上,有着这么一则趣闻:
有一天,罗素跑去问同是剑桥大学哲学教授的摩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摩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 
“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神情困惑,有一大堆问题要问。”  
后来,如摩尔所预料,在《逻辑哲学论》发表后,维特根斯坦成为了哲学界的超新星,风头盖过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哲学家罗素。
有人反过来问维特根斯坦:
“罗素先生的哲学为什么落伍了?” 
维特根斯坦回答道:“因为他再也不问‘为什么了。”
这个小故事说明,在世界一流的哲学家眼中,追问“为什么”是通往哲学最高殿堂的标志。
“好奇心”:创造力的源泉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哲学起源于人对宇宙的“惊异”,以及克制不住要追问“为什么”的冲动。
其实,不惟哲学如此,科学、艺术、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进步,其发端都离不开追问“为什么”。
牛顿曾自问——“为什么苹果不向上落,而要向下落?” 这是万有引力理论的开端;
英格玛·伯格曼曾追问——“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苦难,上帝究竟在哪儿?”这是他一系列伟大电影的开端;
约翰·洛克、霍布斯、孟德斯鸠等人曾追问——“为什么最有权势的聪明人总是带来坏的结果?”这一追问是“向下赋权、向上约束权力”等现代文明的开端。
可以说,离开好奇心,各个领域就不可能诞生那些对人类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今天,无论社会精英还是普通大众,都承认“追问”的力量。但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危险的“提问”方式:
在“为什么”后面加上一个“捏造的观点",就能操控别人的认知,达到洗脑的效果——缺乏良知的聪明人,常常会用它给别人洗脑。
“为什么+隐蔽的谬误”:
“注射式洗脑”的标配
不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爱因斯坦为什么晚年开始改信宗教了?是因为他看到了科学的致命缺陷,还是科学和信仰本身并不冲突?
牛顿为什么拒绝相信上帝?是因为他对宇宙的计算,不允许上帝存在,还是他认为宗教只是精神的鸦片?

其实,这类“追问”的真实目的根本不在答案,而在问题本身:爱因斯坦晚年并未改信宗教,而牛顿却真的笃信上帝。
这是一种被称为“注射式洗脑”的陷阱:
把一个伪造的观点,悬挂在“为什么”之后,使人不自觉地顺着问题寻求答案,虚假的事实便趁机被“注射”进大脑。
“注射式洗脑”,不仅存在于职场、家庭等私域,其实在商业营销、公共舆论中更加流行。比如,很多媒体,经常会造出各种各样的谣言,其中以“养生健康”类谣言最为泛滥:
为什么隔夜饭容易致癌?
为什么喝凉水对身体有害?
为什么吸烟的人,更不容易得新冠?
当我们去追问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其实已经被注射式洗脑了;当我们回答这些问题时,很可能就成了谣言的传播者。
当然,稍有点科学素养者,很少会成为这类低级的“注射式洗脑”的受众,但却很难逃脱被下面这些“高大上”的谣言洗脑,比如:
◎科学史谣言——“为什么宗教与科学水火不容?”——关于科学跟宗教的关系,我们从小读到的都是这一类故事:宗教裁判所监禁伽利略,禁止他从事科学研究;教会严厉抵制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布鲁诺为科学殉道等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科学史学家确切指出,上面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凭空捏造出来的,真正的事实,如科学史权威著作《剑桥科学史》所揭示的:
科学与宗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敌对关系。相反,西方的主流宗教为近代科学的出现和兴起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中世纪晚期,作为开展科学活动主要场所的大学,全都由教会成立,并得到教会的大力支持,天文研究的主要资助人也是教会。即便是以反宗教闻名的启蒙运动,其理性精神也来自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可以说,没有宗教,就不会有西方近代科学。
“注射式洗脑”的提问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利用了人们对科学史的无知,将人们思考的方向,引向了宗教和科学的对立。
回答者无论怎么思考,都只能沿着提问者给定的错误方向使劲,结果不自觉成了虚假事实的辩护者。因此,识别此类“高级”的“注射式洗脑”,案头、书架上,必须要配备一套权威的科学史,随时查阅。
◎经济学谣言:财富、市场的本质,以及企业家、政府、工人三者间的关系,本来是可以被社会科学解释的事实,但因为被强加了太多的意识形态与个人情感,因而成为“注射式洗脑”的重灾区。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见得最多的三种“注射式洗脑”:
1. 为什么企业家、资本家支持自由市场,而全世界的政府却反对?
2. 为什么资本家喜欢剥削工人?
3.为什么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
这三个“问题”问得多了,紧跟在“为什么”后面的“事实”,就成了“常识”。但实质上,这些“事实”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真相如《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一书所说:
“市场”是自有人类社会始,就一直存在的一种协作方式,并不是历史发展到某个阶段后人为设计的结果。只不过到了近代,“资本”在推动市场自由竞争方面一度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但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是:
一方面经济的增长,创新的涌现,让政府、企业家、资本家、工人都从中普遍受益;
但另一方面,市场也培育了摧毁自己的力量:自由竞争形成的寡头、竞争中失败的企业家和资本家、被市场淘汰的失业者,当这些力量足够强大时,就会裹挟政府一起反对市场。因此,“注射式洗脑”对应的真相是:
1. 在对待市场的态度上,企业家、资本家、工人、政府,在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即便同一个群体,内部也是分化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严重分化的。
2. 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有对立,但更多时候表现为一体。
3.如果用“资本主义”代表自由市场,是不会灭亡的,因为自由市场是一只永远看不见,却始终存在的手。
可见,不是所有的“为什么”都是好问题,识别经济学领域的“注射式洗脑”,需要的是真洞察,这正是《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一书的真正价值。
类似以上两种“注射式洗脑”,还常常出现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等领域,让人防不胜防。
当“谬误”披上“好奇心”的外衣
“注射式洗脑”之所以大行其道,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假“好奇心”之名,行“洗脑”之实,事实上,真正的好奇心和“注射式洗脑”至少有两个本质区别。
◎真正的好奇,是对功利的删除;“注射式洗脑”是对功利的计算
好奇心是生物的本能,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对世界有无尽的好奇,它是一种纯粹的、没有功利色彩的、包含着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智力活动。
纯粹的好奇心不在乎物质奖励,只追求精神满足——恰恰是这种删除了功利的好奇心,是一切创造的源泉。
而“注射式洗脑”则直接源于追求金钱、权力、名誉的算计,注射式洗脑的结果是破坏、毁灭、冲突,甚至仇恨。因此,只有给恶的动机,披上“好奇心”这身华丽的外衣,才会麻痹更多的人——尤其是缺乏常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者。
真正的好奇是质疑标准答案,“注射式洗脑”批发标准答案
前人对世界的创造性贡献,经过时间的沉淀,会逐渐成为后一代的标准答案,这是对文明的传承。但人类文明的前进,却需要对标准答案的大胆质疑和小心求证:
当物体向下坠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标准答案”时,牛顿却发出了那个著名的质疑——苹果可以向下坠落,为什么不能向上坠落?
可见,真正的好奇,是鼓励独立思考,提出从0到1的真问题。而“注射式洗脑”却恰好相反,它是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将自己编制的标准答案复制到他人大脑中。
▌常识、逻辑、批判性思维:
抵御“注射式洗脑”的三大武器
◎常识:现代传播学研究发现,谣言的传播有三大特征,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大众的常识水平——懂得越少,信息越封闭,传谣的概率就会越高。
同样地,“注射式洗脑”之所以成立,主要原因就在于常识的匮乏。现代社会,最起码的常识,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最基本的事实和思维。包括科学史、技术史,以及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
掌握了以上各学科的基本常识,在面对“注射式洗脑”的荒谬提问时,首先会聚焦于跟在“为什么”后面的“伪观点”的荒谬性,而非急着回答“为什么”。
比如,读过《剑桥科学史》的人,在面对“为什么宗教与科学水火不容”这一类提问时,第一时间就会反问:谁说宗教与科学水火不容?
这便是常识的重要性。
碎片化信息过剩的时代,能通过系统的人文通识阅读,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思维,不仅是抵御“注射式洗脑”的第一道关,其实也是做一个精神自治的现代人的最低要求。
◎逻辑思辨能力:相比常识,逻辑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常识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时代性,但逻辑却亘古不变。
“注射式洗脑”,正是利用了逻辑匮乏——它本身便是通过诱导性的谬误,将答案包藏在问题之中,从而提前锁定了回答的方向。
懂逻辑的人可以明辨是非,不懂逻辑的人,不仅容易被洗脑,还可能沦为杠精——所谓的杠精,正是因为不懂逻辑,所以在发表言论时,很容易陷入错误归因、诉诸权威、人身攻击、非黑即白等等逻辑谬误之中。
常识可以通过阅读获得,逻辑也可以通过训练习得。殷海光先生的《逻辑新引:怎么辨别是非》,无疑是最适合中国人训练逻辑思维的佳作。著名作家野夫老师说:“国人多缺乏逻辑训练,故凡是非判断能力,自由主义先驱殷海光先生的《逻辑新引》,可为我们解惑祛魅。”
◎批判性思维及其陷阱:一个没有逻辑的人,他的认知过程,往往凭借感觉,不求甚解;一个有逻辑的人,可以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丝不苟;而一个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它能够熟练地使用常识和逻辑思考、判断外界信息,并不断精炼、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
因此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使用逻辑的高级阶段。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一般很难被“注射式洗脑”或“逻辑谬误”所裹挟,但是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过度强调逻辑、理性、分析,却忽略了人的心理定式、直觉、本能等因素对思考的影响。徐贲老师的《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一书,就是少有的专门回应“批判性思维陷阱”的作品。在序言中徐老师写道:
”我们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对外界思考得太多,却忘了人性是一个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神奇天地。“
“人生来就是善于自欺和欺人的动物,人也是轻信的动物。欺骗和轻信同时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二者都源于适应人类生存的需要的进化过程。“
因此,除了《批判性思维》以外,我们还需额外给它打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的补丁:前者是被再版12次的“国民级”作品、学习批判性思维的首选;后者是关于”批判性思维陷阱”为数不多的著作。
时代在巨变,传播谬误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灌输”,早已升级为“注射式洗脑”。因此,掌握各学科的思维方式,训练逻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可抵御“注射式洗脑”。
我们将文中提到的好书制作了
一份“常识、逻辑、批判性思维”书单,
您可识别二维码选购,一键收藏(含少量绝版书)

风物人心皆故乡 
五溪蛮土酒 | 利川高山红茶  | 定制普洱熟茶 | 纯手工铁锅 
土家野夫的家乡风物
点击下单,品味野乡风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