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动画片《雄狮少年》在内地上映。该片在上映前被业内寄于厚望,期待它能借助双旦假期的优势,成为一部爆款影片。业内人士的信心不是没有道理,这部动画片制作精良,在技术层面大有进步,更难得的是不再拘泥于神话魔幻题材,而是一部彻彻底底的现实主义作品。
故事是个很俗套的励志故事:广东顺德乡下少年阿娟痴迷于舞狮,追梦路上跌跌撞撞,就算被命运打入泥潭,但始终不言弃。而就是这么一个俗套的故事在国产片无比悬浮的当下却难能可贵。它不回避城乡差距、留守儿童、小镇青年这些敏感话题,不回避草根生活的苦与无望。
吐蔗渣也是乡下死肥仔必备技能
港片底色
片中阿娟去广州打工的段落很动人,一幕幕似曾相识,那是老港片里常常能看见的人,《甜蜜蜜》、《喜剧之王》、《岁月神偷》……搏命挣钱,咬紧牙关与命运缠斗。
它甚至让我想起麦兜,那只去长洲拜师学艺抢包山的猪兜。虽然终于学成了十二路抢包手,却再无机会爬上包山。从这个层面看,《雄狮少年》继承了港片的底色——胸口一个勇字,歌颂失败者的信念。
导演孙海鹏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电影诸多细节受到港片影响,“最开始我们在画分镜时,画着画着觉得很熟悉。有过犹豫,但我觉得既然发生了,就让它发生吧。黄金年代的港片对我们来说是少年的记忆,它已经在我们的血液里了。而我们讲的又是广东舞狮的故事,我们对舞狮最初的印象就是《黄飞鸿之狮王争霸》,所以有一些致敬的地方。”
谁的“岭南”
电影不但用广东传统的南狮作为切入口,更是加入了很多岭南风情:如火焰般的木棉花、老旧的祠堂、小镇上的咸鱼铺子,当然还有威风精灵的南狮。
看到片尾联合制作方里广东省委宣传部赫然在列时难免会心一笑,广东省终于在“寻味”系列之后,开发了另一个文化输出的符号吗?有意思的是,这样一部充满岭南元素的电影,主创团队却主要来自于非粤语地区,北京组是制作主力,还包括广州、深圳、武汉、厦门的制作团队。
所以有广东观众表达质疑:舞狮不是很寻常的吗?哪有这么神乎其神?其实导演上面的那番话给出了最好的解释:广东人看来寻常的事,在“北方佬”(非粤语区人)眼里就是佛山黄飞鸿那样神乎其神。
因为大部分北方佬第一次看见南狮,就是在香港电影里。黄金时代港片对内地的文化输出实在强劲,港式奶茶、便利店、咏春拳、甚至tempo纸巾深入人心,以至于大学里遇见广东来的同学,大家都会问你会咏春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方佬眼中的岭南是香港电影塑造出来的岭南。
哪里不对
所以这样一支“北方佬”创作团队,虽然会有一些文化隔阂,却能够以外来者视角来帮助整个故事进行跨文化传播,从粤语文化语境中进入更广大的全国市场。比如团队很好地抓住了狮舞的燃,狮鼓的热血沸腾,刻意削弱舞狮在广东街头的日常感,扣住了当下内地青年热衷的国潮文化。
虽然影片还有很多瑕疵,但狮王争霸赛的华彩段落确实撑住了全片。观众戏言说,其实狮头才是本片第一男主。制作方甚至为了实现爆款的野心,采用了普通话配音。但最终票房表现并不佳(截至1月6日票房2.08亿),连在本应是铁票仓的广东都反响平平。
问题出在哪里?简单地说,就是这种努力“讨好”反而让非粤语区观众觉得不地道。即便使用普通话配音,观众默认的是TVB式港普,而不是这种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
同样的情况在麦兜系列也出现过,头两部麦兜电影在内地收获了诸多好评,圈粉无数。虽然内地观众听不太懂粤语,但乐得见“纸包鸡鸡包纸”魔音绕梁。
第三部《麦兜响当当》为了迎合内地市场,设计了麦太勇闯内地做生意,将麦兜送去武当山学艺,结果内地观众并不买账。大家爱的,始终是那个大角咀春田花花幼稚园的猪样小朋友,这种百分百香港制造的故事。

前些年业内还在讨论港片的式微,现在是懒得讨论了。但每逢有个《雄狮少年》这样的片子出现,港片的遗老遗少又会欣慰感慨“火种还在”。其实仔细想想港片从哪里来的?四五十年代上海影人、左翼影人南下;七八十年代台湾影人跨海而来,它因天时地利汇聚了整个华语片的能量,再将这能量辐射开来。
就像叶问师傅因缘际会来到港岛,最终在这里将咏春开枝散叶。香港电影终是完成了华语片传灯的使命,有灯就有人。
本文首发于零记宵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需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并同意相关条件
不想错过宵夜推送?点这里获得攻略
- 往期推荐 -
想加入读者群的小伙伴,请看下图
在看诚可贵,转发价更高
不想误推送,设置加星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部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