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罗宾斯是美国著名的演讲家和畅销书作者,他小时候家境贫穷,白手起家,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亿万富翁,同时也是世界级的潜能开发专家,曾为众多世界名人提供咨询服务,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戴安娜王妃、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等。出版畅销书《钱:七步创造终身收入》、《不可撼动的财务自由》等。
以下内容选编自《路径:加速实现财务自由》,此书是他在疫情后的最新作品。
文章的开头先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好朋友,这里就叫他杰森吧。杰森是个特别聪明的人。零零年初,他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大获成功,他对自己的成功非常自豪,作为公司的领导,他很清楚自己的眼界和水平,换句话说,他对自己的领导能力有着极大的“确定性”,公司的员工也对他充满信心。2004年,杰森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公司,当时他才40岁,这个决策再次印证了他的商业头脑和业务能力。
不久之后,杰森从纽约搬到了拉斯维加斯,这是一座专为年轻富豪定制的城市,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得到隆重的招待,功成名就之感油然而生。
没过多久,杰森的创业欲望开始躁动起来,这次他决定进军房地产行业。不过他并不想随便炒炒房,而是倾其所有,开发三栋豪华公寓大楼。此前没有接触过房地产在他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事,自己作为商业天才,还能有不成功的时候?
短短一年,工程进行的如火如荼,零首付的公寓卖的特别快。豪华的开盘派对吸引了不少出手阔绰的明星,其中有人直接买下了顶楼大平层。当时是2006年,经济形势大好,杰森的身家也一路攀升到8亿美元…当然,这是市场估值。
在一次活动中,我遇到杰森,当时我认真劝他要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保护好自己的资产,但他没有听进去,反而想劝说我买一套公寓,“肯定会升值”。
“别把所有筹码都投进去。人要未雨绸缪。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我用了所有能用的比喻,杰森依然不为所动。
当时的他已经沉迷了,不是沉迷于酒瘾、毒瘾,而是沉迷于一种特殊的“情感需求”。杰森觉得自己已经无所不能,就快成为身家10亿美元的“那个人”了。这将又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更高层次的“功成名就”。
他后来回忆:“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鲜刺激,新的选择、新的经历、新的重要关系、新的销售额、新的机会…不断增长,不断扩张。”
看到这儿,你肯定已经猜到了结局。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拉斯维加斯的房地产市场,这几乎吓退了杰森所有的买家,还未完工的公寓人去楼空,杰森的身家变成了负的5亿美元。
给大家分享这个故事,不仅是想说明分散投资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想展示人类大脑的思考方式,以及情感需求为何会战胜理智,阻碍人们走向财务自由。
回头看,杰森也认识到,他的情感需求确实取代了他作为商人的决策理性。当然有人可能会把杰森的失败归咎为盲目贪婪,但我可以确定的是,人类的大脑,远比“贪婪”二字复杂。
如果不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在通往财务自由的路上,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掌握主动权。
人性的六大需求
在我四十多年的咨询经历中,帮助过许多人改变自己的人生,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活动中,我的观众累计超过了400万人,我有幸与他们进行互动,也因此广泛而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
简而言之,人类有着同样的基因,虽然每个人的经历和愿望各异,但人类的生存本能、行为动力、情感召唤都源自于大脑最基本的六大需求。
正是这六大需求让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成为将来的自己。这些需求可能是一种向善的力量,也可能是一种毁灭的力量。所有人都有这些需求,只是顺序不同。人们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这些需求能否被满足,也决定了人生是否有满足感。
需求一:确定性
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的,但我只要一看到星星,就会开始做梦。
——梵高
人类对于确定性的情感需求也许根植于大脑中的求生机制。人类需要自我保护,因此规避风险就成为了数百万年进化后人性的“第一要务”。但在投资中,冒险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情感上对确定性的过度需求可能会导致糟糕的投资决策(例如,将所有积蓄储藏在家中,或者在市场稍有动荡的时候就出售所有股票)。
在追求财务自由的过程中,如果对于确定性的情感需求占据了主导地位,投资者就可能极大地限制自身行动。对于确定性的需求会让人想要躲避一切风险,最终也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不过,在合理的情境中,对于确定性的需求也可能是扭转局面的关键因素。如果能够明确市场的运作规律,掌握应对市场风险的方法,在追求财务自由的过程中你就会更加得心应手,目标也更加清晰明了。
我的问题是:确定性对你追求财务自由有多深的影响?是刚刚好?还是太深或者太浅?
重要提示:对于确定性的合理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让确定性成为投资的主导因素必然会导致失败,因为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可以确定,即人生本身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需求二:变化
变化是生活的调味料,有变化的生活才有滋味。
——威廉·柯珀
生活因变化而多彩。变化也能帮助你建立情绪应对能力,让你知道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你都可以面对。自发性是这种情感需求的另一面,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前面提到过,所有人都会有人性的六大需求,只是程度不一,因此,你也可以尝试判断一下自己更看重确定性需求还是变化的需求。
你可能总是想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可能很讨厌做计划、列任务清单;也可能有点儿像“控制狂”,总是想要掌握投资的结构、可预测性以及所有规则。
重要提示:如果你觉得自己对变化的情感需求非常强烈,它甚至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主要动力,那么你容易形成喜新厌旧的习惯,对人对事都是如此。
需求三:意义
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了何种不同,这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意义。
——纳尔逊·曼德拉
人们希望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独特性,希望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自己可以做的贡献。这种情感需求总是以很多美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类似于伴侣或者朋友的情谊会让人感受到自己的可爱与珍贵。
人生的意义会表现在人生的使命、选择的工作、追求的社会标签中。不论是成为能力出色的家长,还是成为温暖贴心的伴侣、无可替代的朋友,或者仅仅是降生在地球上,都可能让人感受到自己的特殊意义。
当然,有一些意义的彰显非常浅薄,也往往令人缺乏成就感。
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通过购买东西来凸显意义:有的人可能会选择购买橘黄色的兰博基尼跑车,在每一个红绿灯路口鸣笛;有的人会选择购买丰田普锐斯轿车,因为混合动力车型显然更能体现出车主的社会责任意识(其实这两种人都希望自己的选择具有意义,也希望体现出自己的特殊意义)。有些人想通过文身或者眉环、唇环等各种装饰凸显自己,有些人则会选择奢华的高跟鞋和大牌包包。
有些人可能会通过一些更加隐晦而有害的方式来获得意义,比如总是强调自己存在某种问题,甚至很多严重的问题,这种情况又叫“受害者心态”。
我不止一次说过,当今社会最令人上瘾的不是某种物质,而是人们的问题。你身边总有那样的人,每次谈话总是要将话题扯到自己身上,抱怨生活的不幸,对生活的馈赠视若无睹。
在他们的“受害者心态”中,自己的行为总是理所应当的,他人的表现总是不妥的。社交媒体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恶劣的品质。这些人从来不会将自己的伤痛转化为真正的动力。
谁没有伤痛呢?有趣而坚强的人会认为,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做生活的主人。他们并不用伤痛标榜自己的身份,而是将其化作自己的动力。
对于意义的情感需求,我们要小心对待。如何获得意义感对拥有长久的成就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实现财务目标来说都至关重要。
重要提示:用肤浅或者扭曲的方式追求意义,最终必然徒劳无功。所有的情感需求,如果以不良的方式得到满足,那么必然会成为束缚自己的牢笼。对意义的情感需求得不到理性调节,可能会让人变得极端自恋、目中无人、自私自利,不愿意为长久的关系奉献。
需求四:爱与连联结
世界上最美的事物,看不到也摸不着,必须用心去感受。
——海伦·凯勒
爱是灵魂的氧气,是人心之所向。我们生来就希望获得无条件的爱,也可以本能地感受到这一点(所以,关于爱情的歌曲和电影,大家总是听不腻,看不烦)。
爱有很多种,可能来自伴侣,可能来自父母,可能来自密友。爱也能够成为强大的联结——一种与爱有所不同的感觉。人可以感受到自己与自然相连,与某个故事相连,与某一首歌相连,这种联结会让人觉得世界很美好。
当然,最关键的是人可以感受到自己与自己相连,与自己的情感需求相连,守护自己的内心世界。
重要提示:人们对爱有强烈的渴望,为了得到爱,总会采用形形色色的方法。有些人惧怕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惧怕得到真正的爱,以为社交网络上的“友谊”、与陌生人的“亲密”就是爱,其实那些只是爱的廉价替代品。上述四种需求属于基本需求,下面的两种需求来自更深层的自我,它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
需求五:成长
成长始于接受自己的弱点。
——让·瓦尼埃
人不是在成长,就是在死亡,这是生命的定律。如果感觉不到成长,财务自由就没有意义。
亲密关系需要成长,工作需要成长,精神与信仰也需要成长。思维需要成长,财富也需要成长。
成长可以让我们对他人有所贡献,这种贡献可以是金钱,但是更重要的是自我奉献——付出自己的爱与智慧。
我人生中的一次经历正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小时候,我的家庭并不富裕。11岁那年的感恩节,家里的橱柜已经快空了。面对捉襟见肘的窘境,父母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突然外面传来的敲门声,“天使”降临了,一位提着各种生活物资的“送货员”来到我家门口。他说这些东西是某位朋友送给我们的礼物,我和兄弟姐妹们一下就来了精神,但是父亲面子上似乎有些过不去,表示我们不接受施舍。“送货员”态度很坚定,最后父亲不太情愿的收下了东西,当晚我们吃上了丰盛的一顿,这一切都源自于陌生人的关心,而我也学到了重要的一课——素不相识的人也会关心我,我也应该关心素不相识的人。
在我18岁那年,我了解了当地两个困难家庭的情况,于是在感恩节的晚上,我像当年的那位陌生人一样采取了行动。两家人非常感动,虽然我说自己只是送货的,但他们还是给了我大大的拥抱。
在送完东西之后,我坐在租来的车中,泪水夺眶而出。我回想起11岁那年的感恩节,那天本有可能成为我童年最悲惨的回忆,但最终留下了欢乐的记忆,这深深地影响了我。
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生活左右。我想,大家的人生中也有相似的时刻吧。
后来,每逢感恩节,我都会给更多的家庭送去食物,慢慢地,我还邀请朋友来帮忙,一起把食物和其他物资装在篮子里。我们把自己的行动称为“篮子小分队行动”。时至今日,我已经成立了基金会,每年都会有数百万人从基金会得到帮助。
重要提示: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在经济层面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深信自己已经“抵达”人生巅峰,但如果因此而不再成长,那么他们最终必然感到空虚。
需求六:贡献
所得让我们谋得生存,付出让我们创造人生。
——温斯顿·丘吉尔
正如我在分享中常说的,我坚信领悟生活真谛的秘密就是贡献,超越自我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换个角度说,一个人的人生在于其所能创造的意义。如果你的生活富有意义,你的灵魂就是富足的,这跟你在银行里有多少钱没有关系。
意义并非源自苦思冥想,意义源自慷慨的付出——付出时间,付出爱,付出资源,不求回报。当你愿意贡献自己富足的资源时,周围的人都会因你的存在而更加幸福,与此同时,你自己也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重要提示:给予是一种需要训练的能力,现在的你如果连一美元都不愿意捐,那么将来更加富裕的你也不会捐出1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开始训练自己的给予能力吧,享受付出带来的快乐!

杰森,握住命运的方向盘!

还记得开篇提到的杰森吗?那个在拉斯维加斯做房地产生意负债5亿美元的杰森。我们来看看上面的六大需求在他的投资行为中是否出现。他是不是因为迫切追寻意义而被蒙蔽了双眼?
成为“罪恶之城”最炙手可热的开发商,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杰森以九位数的价格卖出了自己的公司,彼时的他对自己的商业能力有十足的把握(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种自信是错位的,因为房地产是他从未涉足的领域)。
到了拉斯韦加斯之后,刚刚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杰森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又充满挑战,派对多多,推广活动不断,这满足了他对变化的需求。同时,他也在活跃的社交环境中与潜在的房屋买家进行互动,获得联结。
我经常发现,当两三种情感需求同时得到满足时,人们很容易产生上瘾的感觉(这种感觉有好也有坏)。
各个情感需求还会相互影响,它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消彼长。
但是,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六大情感需求对你本人有何种影响?到底是什么需求推动你追求财务自由或者阻碍你前进?哪些需求应该得到重点关注?哪些需求需要放一放?
只有理解个人的动力源自何处,才能打破对自己的限制。对需求有效地排序,有助于获得成就感。
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真正的自由超越了基本的情感需求,它是指通过努力来获得成长,做出贡献,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财富带来的一切(车子、房子等)会让我短暂地快乐,但是,只有当我决定朝着超越自我的挑战前进时,我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随之而来的是持续享受快乐的能力。
当年在我设立基金会,承诺为25万人提供终身清洁用水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受。我知道,如果我无法提供支持,有些孩子就可能面临死亡,沉重的现实就在眼前。宏大的目标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务和投资状况,去给予,去支援,去培养,将我对他人的爱、对生命的感激化为有形。
在通向财务自由的旅程中,不要忘记满足情感和心理需求的初衷。
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的财务状况稳稳当当,但仍然未能真正拥有财务自由。他们在钱财上无比富足,在情感上却极度贫乏,没有快乐,没有成长,没有贡献,家财万贯却一无所有。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设定可衡量的财务目标,与此同时,确定自己在追求目标的旅程中想要体验何种情感(比如感恩、振奋、慷慨、热忱等),而且这些情感应该是你当下就能体会的,而不是需要以某个数字作为终点来衡量的。
财务自由的创造部分源于当下的心态,与经济因素无关。当然,你需要正确的策略(这也是本书的写作目的),但是个人的思维、愿望,以及管理情感需求的意志将最终决定财务自由的程度。
通过上文大家已经了解了人性的六大需求,现在就让我来帮助大家厘清自己的思维,思考在财务自由的旅程中应该如何选择同伴。
点击购买《路径》
如果IOS无法跳转小程序购买,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