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组包含许多直接或间接参与人体各项功能的细菌,它们通过不断地与人体交换信号和物质,对人类的健康、疾病及转归产生巨大影响。为了全面了解口腔微生物组研究现状,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学东教授团队在Wiley发行的MedComm上发表论文,作者通过提取口腔微生物组相关研究的文献,从发文章的数量、国家、机构、作者、被引期刊、关键词及突现词等多角度,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性及定量地,可视化分析和挖掘全球口腔微生物组研究趋势和热点[1]。本文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周学东,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廖玍和吴瑾芸。
口腔微生物组不仅与口腔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2],也参与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发展[3]。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口腔微生物组研究现状,作者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提取了截止2019年12月31日的所有口腔微生物组相关研究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同时为了综合多维信息,作者还引入了CiteSpace软件进行更全面、更直观的分析,并通过Python生成图像来表示复杂的中间层信息,包括协作连接网络和集群信息。
作者发现口腔微生物领域文献数量逐年增长,特别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公布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后(2007年),相关文献数量增长明显加速(图1);对作者合作及领域研究发现,不同研究领域也逐渐交叉、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健康事业的发展;美国是发表该领域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图1C),与各国之间的合作也最为紧密,其中,哈佛大学是贡献最多的研究机构(图1D,福赛斯研究所是哈佛医学院的附属机构);而我国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口腔微生物研究团队已领衔国内该领域发展,并且近年来在垂直领域及学科交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1 Analysis of time, subject categories, countries, and institutions
作者对共引作者进行研究,发现FE Dewhirst, SS Socransky和JA Aas 3人的文章被引次数最多;对被引期刊进行分析,发现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JDR)不仅影响因子较高,而且被引用次数最多,这表明这几位作者及JDR在口腔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图2)。
图2  Analysis of co-cited authors, journals, and cited journals
同时,作者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牙周病、牙菌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构建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地图进一步寻找突发性的关键词,发现低龄儿童龋、鳞状细胞癌、肠道微生物组、幽门螺杆菌等是最新的突发性关键词(图3),是研究前沿,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时期的研究热点。
图3  The keywords with the 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 of articles on oral microbiome publications from 1959 to 2019
综上,运用大数据形成的口腔微生物知识图谱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我们能够更精准地研究、利用口腔微生物,降低甚至消除其不良影响,增强其有益作用并最终改善人类口腔健康。因此,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图谱及可视化技术,能够对传统文献计量学进行不断拓展,通过全数据集分析,帮助科学家及相关人员更准确地识别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精准定位未来发展方向,发掘该领域优势团队或机构,提升全社会科研、生产投入产出。
参考文献
[1] Liao G, Wu J, Peng X, et al. Visualized analysis of trends and hotspots in global oral microbiome research: A bibliometric study.MedComm. 2020;1:351–361. https://doi.org/10.1002/mco2.47
[2] Colombo APV, Tanner ACR. The role of bacterial biofilms in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disease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 Den Res. 2019;98(4):373-385.
[3] He J, Li Y, Cao Y, Xue J, Zhou X. The oral microbiome diversity and its relation to human diseases. Folia Microbiol. 2015;60(1):69-80.
引用论文
Liao G, Wu J, Peng X, et al. Visualized analysis of trends and hotspots in global oral microbiome research: A bibliometric study. MedComm. 2020;1:351–361. https://doi.org/10.1002/mco2.47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阅读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周学东
 四川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学术院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口腔医学会会长,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主席。主要从事牙体牙髓病、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病因和防治研究。承担国家、省部重点科研课题12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编《中华口腔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等教材专著19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项,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Bone Research和《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第一作者简介
廖玍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华西口腔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口腔医学信息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信息化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理事,四川省卫生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口腔医学信息学、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参与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发表相关领域SCI论文30余篇。
关于期刊
MedComm是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全球领导者——Wiley公司出版发行的全英文生物医学专业期刊(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6882663)。
主编由英国牛津大学James Henderson Naismith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爱丁堡科学院院士)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魏于全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副主编与编委由全球10多个国家的著名科学家构成。
MedComm是同行评审的在线发表开放获取 (OA) 期刊,及时出版关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方面的工作,力争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SCI学术期刊。本期刊发表论文类型包括综述(Review)、展望(Perspective)、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致编辑信函(Letter)、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等,对于原创性成果采取“快速通道”模式,帮助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发表文章,最快一周可接收,并于2020年至2022年之间免收论文出版费。此外,投稿时文章格式不限,正式接收发表时再按本期刊要求修改。
MedComm竭诚欢迎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医生、研究生积极向期刊投稿!
内容|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SCIMEA)
点击此处,查看论文全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