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去世,终年90岁,韩国已经宣布,不给这个前总统举行国葬。
虽然没说具体原因,但是了解韩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应该和著名的“光州事件”有关系。
《长津湖》上映的时候,很多朋友还感叹,如果南北早统一了,那北面的人民现在也能过上开现代汽车、用三星手机的日子。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即使能假设,让你再回到1960年代,你会发现,其实那时候朝鲜比韩国搞得好。
韩国并不是在朝鲜战争之后就一马平川发展成了现在的发达国家,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在1980年代之前,韩国大部分时候经济不如朝鲜,那时候朝鲜加入了苏联的经互会,在社会主义老大哥的关照下,经济发展好得一比,自称东亚千里马。
韩国在日据时代就是农业地区,后来在美帝的扶持下建立起来了民选制度,但刚开始发展的很一般,连用电都买朝鲜的,还经常出军人政变破坏民主。

1970年代末期,韩国总统是朴正熙,就是朴槿惠她爸,这哥们也是靠军事政变上台的,他克服阻力和日本建交,开始向西欧开放,奠定了韩国后来发展的基础。

朴槿惠和朴正熙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突然遭到部下的暗杀,这也是一个狗血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说。

总统被暗杀,韩国政局陷入混乱,12月12日,韩国军队保安司令、陆军少将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控制了国家,宣布实施戒严。

随后,韩国各界开始上街示威游行,要求恢复民主制度,解除戒严。
1980年5月17日,已经把自己升成了中将的全斗焕宣布扩大戒严范围,禁止所有政治活动、所有大学停课,还拘捕了反对派领袖金大中和金泳三,这两后来也当了总统。

金大中是全罗南道人,而光州就属于这里。也因为这个,全斗焕的命令下达之后,光州地区的群众根本不想搭理他,继续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于是,全斗焕下令出动军队镇压,结果造成了数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的惨案。
当时,数千名韩国军人开着坦克进入市区,一些光州市民躺在马路上拦着,但坦克竟然直接从他们身上轧过去了。韩国国军占领了全罗南道市政厅,直接向最后一批不肯撤出去的20多名学生和市民开枪。
当时,全斗焕当局给出的解释是,造成这种后果,都是因为有北方敌对势力渗透进来了。
这年12月,全斗焕在严格控制下当选,成为韩国总统。

1987年,全斗焕的七年总统任期到期了,他还想继续甚至长期执政。
但他的好运气用完了,当年发生了首尔大学学生朴锺哲被警察酷刑致死和延世大学学生李韩烈被催泪弹弹壳打死的事件,又引起全国示威。
随后,韩国六月民主运动爆发,全斗焕被迫下台,最终韩国逐渐走向民主化。
全斗焕下台后,韩国民众呼吁彻查“光州事件”真相,随着事件的亲历者在国会听证会上讲述自己遭受到的迫害。“光州事件”逐渐摘掉了“外部势力阴谋事件”的帽子,被看作“韩国国家民主化运动的一部分”。
1993年,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第一次把全斗焕的政变和“光州事件”定调为“内乱的事件”。
1996年2月28日全斗焕及卢泰愚等16人被起诉,8月26日法庭认定他们为“军队叛乱和内乱罪”及“内乱目的杀人罪”。
全斗焕因“叛乱、内乱首恶罪”被判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卢泰愚则因“叛乱、内乱主要任务从事罪”被判监禁22年6个月。
2017年5月18日,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光州事件37周年纪念仪式活动致词时说:
“37年前在光州发生的事,是韩国近代最伤感的时刻……这些死难者曾是某人的亲人、邻居,他们是普通的市民和学生……但他们仍以生命争取人权、及自由不受侵犯的生活。作为总统,在此对牺牲者的灵魂致意。”、“新政府将尽更大努力,揭开屠杀的完整真相……”
“光州事件”作为韩国民主化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被多次拍成影视作品。
最后再说说全斗焕。
2016年5月,全斗焕出版了《全斗焕回忆录》,在这本书里,他说:“在光州,除了生命受到威胁之外,戒严军绝对没有把枪口指向平民过”、“我觉得事件有朝鲜特种部队渗透起事的迹象”、“受到朝鲜煽动的暴民无法沟通,为了保护民众的军队才会自卫反击。”
他的书出版后,立即遭到了几乎所有韩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证言的出现,光州事件的真相已经越来越清晰,尤其是德国记者于尔根·辛兹彼得当时拍摄的大量照片和纪录片更是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被铭记。
韩国政府也把光州事件发生的时间5月18日定为民主化运动纪念日。
“光州事件”揭露了韩国独裁军政府的恐怖统治,也见证了韩国人民数十年来对民主、自由追求的伟大历程。
中国有句老话:好人不长命,坏人活百年。
1997年,全斗焕被曾经的死敌金大中特赦,从此生活过得美滋滋,不但能出书,还经常打高尔夫球,感觉他比后来被抓的那些民选总统都舒服多了。
民主普惠众人,作为独裁者全斗焕,他今天能都善终,最应该感谢的还是韩国现在的民主制度,否则像那些短命前任一样,他也早就被干掉了。
参考资料:
《손상원. 5월단체, "5.18 관련 사망자 606명》
《5月组织:"5.18关连死亡者600名"》
《将5·18惨状告知全世界的记者于尔根·辛兹彼得离世》
(全文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