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电梯直达
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刘亚东:国家战略传播与主流媒体能力建设
国家战略传播作为强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
美国著名国际传播学者威廉·哈森说,从通常意义上说,实力强盛的国家一般也拥有强大的新闻实力。通过提升战略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向全球公众,争取更广泛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推动国家意志的顺利实施,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是新时代的应有之义。
1
国家传播战略整体架构
美国国防部对国家战略传播目标的界定为:增进美国的信誉和合法性,以有利于美国的态度和行为,损坏对方的信誉与合法性。比如诋毁对手的意识形态或政策,揭露对手的错误和谎言,服务特定受众采取特定行动来支持美国的目标,以致对手采取或放弃采取特定的行动。
美国的国家战略传播体系不仅职责明确,而且准确高效,重要的信息能够迅速直达国家最高领导人。根据这种情况,我们中国应该着力两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打破传统的宣传体制,建立战略传播体系。长期以来,我们对战略传播仅限局限于宣传,主要由宣传部门来部署实施,没有提升到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缺乏整体规划,主流媒体的战略传播常常处于短期零星单打独斗的状态。
首先必须给予战略传播足够的重视,整合所有传播力量建立体系,统一配置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由主要领导挂帅,包括外交、国防、国安、商务、文化以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多部联席会议机制,负责国家战略传播的从总体设计到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到督促落实的全过程。
其次是对标国际,建立扁平化的运行机制。构建中国国家战略传播体系,需要改革科层管理弊端,减少管理层次,用紧凑、干练的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效率,确保高效运转。使重要信息得以用最短的时间,在最高领导和传播执行者之间反馈。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确保战略传播效果实现。
2
传播手段向全媒体过渡
与美国相比,我国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上,现在仍然是以传统的电视为主,手段显得单一而羸弱。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占领传播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样也适用于战略传播。没有健全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就会陷入有理没处说,说了也传不开的被动境地,最终影响的是国家利益的实现。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已经开始着力加强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建设好、利用好新媒体资源,成为传播国家战略的重要渠道。希望依托主流媒体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3
加强针对性传播提升国家战略传播能力和效率
一是要加强针对性的传播,不能自说自话。战略传播的目的是影响目标受众,那么首先要研究目标受众文化习惯和爱好,对目标国家文化特色的了解是传播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实现本土化传播,精心选择传播内容、渠道、语言,最大限度地提升国际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要尊重客观的传播规律,不能掩耳盗铃。长期以来,我国对外传播讲究内外有别。不可否认,基于国家外交、军事、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媒体在战略传播必须有禁区。但这种禁区不能泛化,不能一涉及战略传播,对外传播就立马举起内外有别的大旗,恨不得对内传播的所有东西都推倒重来。事实上这样做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符合规律。
(本文作于2018年6月,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社原总编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