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
华夏农耕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的战争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常态。但寇可往,我亦可往,虽千万里,我们依然头也不回的坚决出征,没有什么比国家的利益更为重要。
商纣王征伐东夷、秦穆公定西戎、秦始皇一仗打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汉武帝用手中的利剑告诉匈奴人,你跑到哪我就追到哪。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精神已经融进了华夏民族的血液,成为国民性格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英雄层出不穷。卫青、霍去病、耿恭、李靖、李勣,他们壮志饥餐胡虏肉,他们笑谈渴饮匈奴血,虽苦犹荣。他们深深明白,只有大家安稳了,小家才能幸福。
历经千年,这样的精神从没有断绝过。抗日战争、朝鲜战争,中国人面对强大的敌人愈挫愈勇,你想打多久我们陪,直到你服为止。
▲秦始皇  【剧照】
且看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一段故事: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五个单于窝里斗,都想自己当老大,当成为草原上唯一的主宰。
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都想得到汉朝的支持,于是就都把自己的儿子送去了长安作为人质,以期得到汉朝的支持。
后来,呼韩邪单于以臣子的身份朝见大汉皇帝,郅支单于却趁机在后方收取了匈奴右边的土地。
接着,郅支单于又向西兼并了三个国家,势力大增。他对汉朝咬牙切齿,对汉朝帮助呼韩邪单于而不帮助自己表示痛恨,他开始以各种手段羞辱汉朝的使者。
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郅支单于借着给汉朝上贡的机会,要求汉朝送还他的人质儿子。
汉朝没有多想,爽快同意,并且决定派遣大臣谷吉护送。
护送是已经议定的事情,现在大家讨论的是应该送到哪为止的问题。大部分人都觉得郅支这个人表面上虽然还在装孙子,等儿子回家之后肯定会露出他的獠牙,所谓的人面兽心是也。
不如送到边境上就行了,如果深入匈奴王庭,遭遇不测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皇帝也是这个意思。
▲汉宣帝  【剧照】
但是谷吉提出了异议。他坚决要求护送至匈奴王庭,这样方可展现大国威仪。如果自己为国家献身,那么大汉的仁义已尽,匈奴将处于舆论的下方。
是的,像谷吉这样的人大汉朝廷比比皆是。
很不幸,谷吉到了匈奴就被郅支单于残忍杀害。
郅支也自知理亏,怕汉朝出兵报复,加之汉朝扶持的呼韩邪单于就在他的卧榻之侧,所以他向西逃到了西域。
西域幅员辽阔,史书记载了这片土地上的许多国家,但其实都是一些小国。有些国家甚至统共也就万把来人。
郅支到了西域之后,西域诸国迫于他的淫威,都唯其马首是瞻。康居王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郅支。
从此郅支横行西域,还给自己建造了城池。西域诸国就是他的众小弟,稍有不周到之处,立刻残忍予以报复。
郅支单于远在天边,日子又过得很舒坦,自以为汉朝对他鞭长莫及,所以更加傲慢。他简直已经拿汉朝使者不当人看了。
▲汉武帝  【剧照】
西域都护府,设置于汉宣帝时期,汉朝从此对西域诸国实行统一管理。第一任西域都护府是郑吉。
身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陈汤此时正踌躇满志,他整天费尽心思在想,如何教训郅支,重振汉廷的威仪。
陈汤把自己准备攻杀郅支的计划告诉了校尉甘延寿,甘延寿也觉得有道理,陈汤立即着手做准备工作。
当陈汤蓄势待发的时候,甘延寿却慌了,乖乖,这事还没向皇帝汇报呢,现在纯属擅自行动。
陈汤怒发冲冠,“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难道你要坏了大事吗。”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甘延寿一看这架势,也只有大刀向匈奴人身上砍去,和陈汤一起采取了闪电行动。
事情也正如陈汤所料,汉军兵锋所指,西域诸国莫有不从。陈汤一战打败了嚣张气焰的匈奴,砍下了郅支单于的头颅。
从此,汉军之威名再一次扬于西域。
▲汉元帝  【剧照】
呼韩邪单于在听说郅支已死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长安,向大汉皇帝表忠心:我们愿世世代代团结在大汉的旗帜之下,天地合,江水竭,乃敢与汉绝。
名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是甘延寿和陈汤在给皇帝上书中的言语,这句话让我汉民族热血沸腾了两千年之久,至今犹在耳畔。
战后,汉元帝赐陈汤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领射声校尉之职。
自汉武帝之后,大汉朝廷又一次在西域这万里之外树立起了权威。
看完记得点个“在看”。谢谢!
/

往期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