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这个时候,都扎堆的写总结、写展望。但今年我不打算卷了,只想看看书,毕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写东西其实最难的是开头。既然头已经开了,我就聊聊NFT这个技术,契机是陈老师在2022期待技术的视频中提到:NFT是最值得期待的技术之一。
NFT小科普

NFT是Non-Fungible Token的缩写,中文翻译“非同质化代币”,通常是指开发者在区块链的平台上、根据一些标准,例如ERC721标准/协议所发行的代币,每一个 NFT 拥有独特且唯一的标识,两两不可互换。这个定义是对比的比特币,每两个比特币之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这个标识本质是一种所有权的确认,也就是这个作品在数字世界是唯一的,你是所有者,证明你是所有者很简单,不需要去银行拉证明,只需要一个密码学的签名。
记得去年NFT刚刚兴起的时候,我就和一个做投资的朋友交流过,NFT的意义是什么?当时的背景,我在一个硬件产品——用户自主掌控数据的盒子。所以屁股决定了脑袋,想法略显单薄。
经过2021年一年的发展,NFT可以说彻底出圈了。但这一年出圈的原因是一些卖出了高价的JPEG,绝大的财富的效应自然吸引了更多的目光。但可惜的是,我上图提到的核心理念,却没有破圈的产品,一些平台还在早期,行业内部流行。主要的模式是 do something to earn。重点在earn。
earn好么,好!也不好,具有两面性。本身这是这个新兴行业的特点,生产和消费统一——消费者即是资本家——流通效率高。另一面,一定程度会牺牲产品本身的创新迭代速度,在杂乱中真正的价值得不到彰显。
聊回NFT。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当下,在NFT元年收官之后,我顺着陈老师的视频展开,聊聊为什么NFT值得期待。
数据确权的大趋势

这是我年初和朋友聊天内容的核心思想。从开始的被质疑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条路不好走,会很漫长。毕竟现在的巨头根深蒂固,而且巨头本身也在进步。
这一年有很多产品,音乐类的、摄影类、写作类的等都在做着确权的事情,如Mirror——一个以协作为主的平台。这些产品做得相对彻底,除了网站本身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上,数据都在链上——Mirror在ARweave上。
这样做,是为了真正可以确权、可以掌控。即使Mirror的网站不在了,我们让可以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将自己的文章保存在Arweave上,然后任何人想阅读,就采用开源的工具依据标准的数据格式解析,就可以阅读。这个过程,并不依赖那些中心化的服务商。
越来越多这样的产品,会逼着巨头们变革。迟早有一天,即使网易云音乐倒下了,你的网易歌单导出,再导入QQ音乐可以直接播放,不会有灰色的条目。
我上面的阐述,总结下来有两个重点:
  1. 不同平台之间通用的确权。在网易云音乐认的听歌权,不能在QQ音乐不认。
  2. 网易云音乐的歌单可以导出,并且可以导入QQ音乐。这个数据格式是兼容的。
数据要在更大的范畴内确权,可以通过标准的数据格式进行交换。越是这样,所有权才更加有意义,用户才有选择。
什么是不同平台的数据交换?类似于2021年很火的区块链之间的桥(Bridge),桥的作用是把一个链的资产,转移到另外一个链,达到跨链的目的。那么数据也是一样的,不同的互联网巨头,提供相似的产品,也应该有类似桥的工具出现,可以实现数据交换。这是一条对互联网巨头很友好、很可行的路径。
其实在Web2.0的早期,RSS和Email就是这样的数据交换协议,那时候大家认为开放理所应当,大家都开放自己的内容,希望成就一个更丰富、更开放的互联网。但没想到巨头诞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封闭的过程。
但,拉长时间看,这也只是大趋势下的一个回旋,历史的潮流,方向不改。
艺术收藏品的由实转虚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数字的艺术收藏品和实物的瓶瓶罐罐在我看来,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就是以一定的效率承载一定的价值,背后是一定的共识。BTC的数字黄金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争论这一点的声音越来越少了,这就是时代的变化。
也许有的人会说,实物有拥有的“感觉”,包括一些做硬件产品的思路,都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但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有任何一种方式,比你钱包里的币更加属于你么?有比NFT更能够代表拥有么?
数字货币为什么没有死,元宇宙为什么大火。这背后最大的逻辑就是整个经济的由实转虚。我看到一种说法,全球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进而造成贸易战、价格战等摩擦。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印钱。
印出来的钱进入实业生产,一圈走下来需要几年时间,整体的效率低下。而对于数字艺术品,或者更广泛的数字资产,这个效率就高得多,钱流通的速率大大提升。
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印钱的边际效应递减,带来的通货膨胀却来越大。现在大家一致预期美联储要紧缩,多余的钱没有地方去,抬高了物价,带来不安定。那只能紧缩,减少市场上的钱。
但还有一种方式,发展虚拟经济——元宇宙。把多余的钱,多余的产能转到虚拟经济,分担一部分通胀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数字资产总值不断在增长的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会一直涨下去。我们前面提到钱发行得太多,需要有地方吃掉钱。所以,欧美并不希望数字资产的再大量换成美元,这会加剧通胀。所以,监管管的其实都是出金的方向。收税啊,或者紧缩预期下跌啊,balabala。
我不是经济的专家,上面一段的分析也是“偷”来的,不过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列位看官轻喷。
总之,数字艺术品的空间远远大于目前的实物艺术品。所以,去年我们看到的天价的JPEG还只是个开始。随着元宇宙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到这种艺术的创作中,这也和NFT、Web3的本质相契合。
未来的艺术家工作室,不仅仅包括艺术家、还包括程序员,这种艺术品是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程序的结合。所以啊,写程序的我们又多了一个出路。
在未来,我们可能看到的艺术品,都是现在数字世界诞生的,再实体化摆在家里。
NFT的可组合性潜力巨大

去年有一个项目,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世界的一角——loot。每个loot包括八个探险装备,游戏构建可以基于这个展开。
很好的思路,但可惜的是后续发展不给力。这也是预料之中,因为loot的不可替代性太低了,或者说loot太简单了。但loot显示了NFT的巨大潜力——可组合性。
如何来理解,举一个工程师的例子,工程师在写代码的时候,基本不会每一行代码都从头开始写。都会依赖一些开源的库,这些开源的库就是可组合的。有一些基础的库,几乎每一个项目中都会用到。
对设计师也一样,在设计的过程中,会找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图片,这些都是可组合性的基础组件,这些基础的组件根据设计师的创意组合在一起,完成创造。
再例如之前陈老师视频中提到的芯片设计,也需要底层的IP库的积累。这些例子有什么特点,大概都不是loot这种八个属性随机一下,毫秒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使用了这些基础的库,大大的节省了时间,不需要重新构建,一定程度就是时间的价值。
这就是关键,随着NFT艺术品越来越复杂,所在代表的应用越来越复杂,一定会有公共的组件抽象出来。是类似开源代码的免费、还是芯片的巨额费用呢?
可组合性的本质是经济学中的生产关系确定,重新定义了利益分配的关系,仍然是BTC经济模型的精髓。所以对于前面问题的回答,就显而易见了。
总结

最近国内的厂商、媒体都在关注NFT,并且推出NFT,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NFT不仅仅是炒作。当一个新生事物我们不理解的时候,不必急于用旧的观念否定,后者为了心安急于对到某一个结论上,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化,也许现在是一个骗局,但未来可能就在灰烬中诞生。可以开放的理解、观察,保持声音的多样性,也许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侧面。
人生很长,修行的道路艰难险阻。远远不只有NFT,在数字化的大趋势之下,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数字世界,我们已经置身其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