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C
很多国家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比如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只有一条路:就是要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被全世界市场都接受的,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实体产品,也可以是虚拟的产品。
1、
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中等收入陷阱。
这个世界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实寥寥无几。
全球人口超过5000万的,一共有28个国家,可以分成几类:
         1. 老牌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6个)
         2. 曾经达到过人均GDP1万美元,但没有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4个)
         3. 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目前达到3万美元的国家:韩国(唯一一个)
         4. 从未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的国家: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埃及、越南、民主刚果、伊朗、泰国、南非、坦桑尼亚、缅甸、哥伦比亚(一共16个)
         5. 中国:2019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2021年预计可以达到12000美元以上。
这四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在2012年的人均GDP分别是:俄罗斯,1.5万美元,巴西,1.2万美元,土耳其1.2万美元,墨西哥1.0万美元。那时的中国人均GDP只有0.6万美元。
到了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1.04万美元。这四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1.01万,土耳其0.85万,墨西哥,0.83万,巴西,0.68万。四个国家的人均GDP在过去几年全部是负增长。
2、
国家为什么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四个国家,墨西哥、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各自都有自己的复杂的原因。
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完全靠外商投资不行。人均GDP上升后,低劳动成本优势不可持续,外资会走掉,墨西哥就是典型。
墨西哥的经济增长,得益于1992年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的人均GDP,从1992年的4000美元量级,增长到2014年的1.1万美元。然而,从2014-2020年,墨西哥经济不进反退,2020年,人均GDP反而下降到了0.83万美元。
亚洲的马来西亚,也是类似的情况。人均GDP从1992年的3000多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1万美元,然后就原地踏步。
这些国家的成功,源于低劳动力成本而引发的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停滞不前,也是因为这种产业转移。当你的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你的劳动力成本就没这么便宜了,如果国家没能在其他领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只靠劳动力便宜,估计人均GDP发展的上限就是1万美元出头了。
对于一家美国公司而言,工厂开在吉隆坡和开在河内,没太大区别。世界上永远存在剩余劳动力丰富的穷国。工资高了,工厂就转移走了。外资企业来你的国家,是因为成本优势,你的成本优势没有了,自然就会离开。
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不行。这方面的例子是巴西俄罗斯。这两个国家都是资源非常丰富,发展依靠资源相关行业。然而,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产量也是有限的。资源的产出无法无限扩张。而以石油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的价格,也并不稳定。
当资源的价格上去时,这些国家就爽得很,一旦资源产出过剩,当资源的价格掉下来,就惨不忍睹了。所以,这些资源类国家的经济,比第一类更不稳定。
单纯依靠城市化和基建,也不行。基建总有饱和的一天。另外,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内债可以借新还旧搞搞庞氏,外债可还是得要还的。
土耳其是一个例子。土耳其的经济爆发是从上个世纪末到2013年,人均GDP从4000美元,涨到了1.26万美元,然后调头向下。2020年只有8500美元了。2003年埃尔多安出任总理后,发展经济两条路,一个是加快城市化,另一个就是大搞基建。2010/11年,土耳其政府发布了雄心勃勃的2023远景规划,计划在2023年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大力推进城市化和超级基建工程,是土耳其拉高GDP的主要手段。
土耳其的基建很有名,美国ENR评选的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中,土耳其有40家,排名第二。第一自然是中国。土耳其的外汇储备不多,货物贸易也基本上是逆差,基建的投入大多靠债务,特别是外债。在过去10年,土耳其建设了一系列大型基建项目。然而,靠基建拉动经济,也无法持久,基建总有建完的一天,外债也总是需要还的。土耳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也没什么竞争力,国际贸易始终无法平衡。
从2013年开始,土耳其经济就调头向下,一蹶不振了。
3、
上面三个问题其实中国也都存在。
中国的低技术劳动力成本在过去几年迅速上升。制造业工厂越来越难以低成本招到员工。之前提到过的制鞋巨头华利集团,生产的鞋厂基本都转移到了越南。
资源方面,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方面,从石油到铁矿,是绝对的净进口国。虽然资源是进口国,我国同样存在大量产能过剩问题。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原因就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
然而,今天发达国家已经把大部分产能转移到了中国。一旦出现需求不足,受害最大的,不是这些发达国家,而变成了中国。
对基建投资和房地产的依赖,我们也有。基建和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很大。
经济增长,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GDP增长不是天上掉馅饼,不是每年天生就应该涨6%。把墨西哥、俄罗斯、巴西、土耳其这几个国家拖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我们也存在。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
4、
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从人均GDP1万美元走到2万美元?
韩国就是一个范例。
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只有一条路。就是要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被全世界市场都接受的,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实体产品,也可以是虚拟的产品。
汽车是产品,手机是产品,软件是产品,移动互联网APP也是产品,游戏、电影、电视剧也都是产品。
这些产品,还得是本国公司生产的。本国公司的定义,是总部和核心部门在中国。
工厂可以移走,什么移不走?总部,营销,核心研发设计,这些很难移走。苹果可以把生产基地从中国移到印度,很难想象苹果能把总部从美国移到任何一个其他国家。
同样,大家都知道,腾讯和阿里的股权中,外资的比例非常大。但我们也无法想象,腾讯阿里这样的公司可以把总部从中国迁移到美国。总部在中国,高管很大比例是中国人,核心部门很大比例在中国,这样的公司就是中国公司。
为什么强调总部的概念,因为总部代表了大量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工作岗位。而这些岗位是很难随意迁移去其他国家的。同样,企业整体层面的积累也会更多的沉淀在总部这个层面,而不是各个国家的分公司。
5、
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与正在开始挑战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和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四个国家,以及同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阿根廷、智利、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区别是什么?
就是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的竞争力。韩国的化工、造船、半导体、消费电子,都具有全球竞争力。这些企业虽然同样股份大比例被外资持有,但总部都还在韩国,是韩国企业。
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对国内市场并没有太多保护。很多领域都曾经被外资企业所完全占领。但同样,这种与外资顶尖企业面对面的竞争,也锻炼出来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仅在国内市场上逐步取得优势,甚至开始了全球扩张。
中国已经出现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很多核心的工业品类,中国的产量都遥遥领先,位居全球第一。而新兴服务业领域,中国也开始出现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靠的是产品竞争力。竞争力靠的是积累。国家层面的积累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基建。更多的积累是企业层面的,是技术的积累,是管理能力的积累,是品牌和用户的积累。
举个例子类比吧,中国引进桑塔纳上市大概是1985年。到今天将近40年了。比亚迪第一款汽车上市是2005年,比桑塔纳晚了20年。但今天在汽车领域的积累,我相信比亚迪不会比上汽集团差多少。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更是明显胜出。
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这些国家,他们快速发展了很多年,但他们这些国家,或者依靠资源,或者依靠外资都没有留下什么积累沉淀,也没有出现能做出有全球竞争力产品的企业。
对中国未来的经济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双位数的经济增长应该一去不复返了。但同样,每年4-5%的增长,甚至3-4%的增长,也足够在2035年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判断中国经济的潜力,要看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中国企业,他们的产品是不是越做越好了?他们的产品是不是越来越高端了?他们的竞争力是不是越来越强了?如果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经济短期的起起伏伏,股价的涨涨落落,就不必太在意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