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美国人教育孩子的严苛,不惜花费。
作者孙凝心理学博士,中国出生成长,做过记者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现在美从事教育工作。她在美加22年,对教育、社会、各色人等,有独到的观察记录和中美比较视角。#凝视美国

1
“虎妈”(Tiger Mom),来自于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Amy Choi),她是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
蔡美儿从小在父母的严格教养下长大, 毕业于哈佛大学。她在2010年出版了《虎妈战歌》这本书, 描述了她来自于中国父母的教育理念, 与在美国长大的两个混血女儿发生激烈对抗,最后怎样不断妥协,相互理解,将两个女儿也成功送入哈佛的故事。
该书一经出版, 即受到了广泛关注, 华尔街日报还刊发了“为什么中国妈妈更强大”的评论文章,引发了全美对“虎妈”这种教育模式的关注和讨论。她对孩子的教育故事还上了《时代》封面。
一说到“虎妈”,人们总觉得是中国家庭的产物, 因为我们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 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难免严苛。而且,由于蔡美儿自身的中国元素,让人以为在美国,这种现象,这种父母,只会发生在中国家庭里。
其实,在美国的精英阶层中,虎妈比比皆是。
爱丽莎凯伊就是这样一个“美国虎妈”。
2
爱丽莎出生于富裕的白人医生家庭, 父母送她去费城西郊的一所著名的私立女校,从幼儿园读到高中毕业,然后进入波士顿学院,毕业后又回到费城工作。
爱丽莎原是一名地产开发商, 有了两个女儿后, 辞职在家,专心照顾女儿。
两个女儿相差两岁, 都是从五岁开始打壁球。
壁球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英国传入美国, 迅速在东北部地区发展起来。 
但是一百年过去了,却仍然只限于收入较高的社区。成为学校的体育运动之后,也只局限于私立学校,包括高中至大学,譬如著名的常春藤联合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等。
这当然是因为壁球需要昂贵的场地。不像篮球、足球、棒球, 以及橄榄球,只要学校有操场,甚至街头巷尾有块空地,孩子们就可以操练起来。

壁球场对尺寸、高度、墙壁、玻璃,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由于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运动,通常要由专业教练来启蒙、指导。所以, 壁球是一项只能在中产阶级上层等收入较高的群体中才能普及的运动。
爱丽莎花费不菲培养女儿们打壁球, 可不是为了让她们当上职业运动员、教练员,而是为了女儿“爬藤” – 进入常春藤名校。
常春藤 – Ivy League – 美国最著名的八所私立大学–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 布朗、达特茅斯、康奈尔, 加上后来兴起的“非藤”却备受瞩目的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学,其实他们联盟的初衷就是校际之间的体育竞赛。
美国人极其重视体育, 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贯穿于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甚至从美国总统竞选也可见一斑。
美国人在选总统时不看重学历,因为在美国的文化里,学历太高、成绩太好容易给人留下象牙塔书呆子的印象。大多数总统,学习好的并不多。他们谈起大学有哪些自豪的经历,往往都是与学校球队比赛相关。
所以, 在美国申请大学时, 体育的权重甚至要高于包括学习成绩等等一切指标。如果一个高中生是校队的明星球员,成绩就算一般,那么他上大学也基本不用愁了;如果同时成绩还不错,那么就是各大常春藤名校竞相争抢的对象了。
爱丽莎选择了小众、却是所有私立高中及名校都有的一项运动 – 壁球,为女儿们“爬藤”铺路。
3
几年前第一次见到爱丽莎陪同两个女儿训练, 我着实吓了一跳。
当时两个女孩一个九岁, 一个十一岁。她们在场内对打,爱丽莎在场外的吆喝声,简直不亚于马家军的魔鬼教练马俊仁,而且言语极为苛刻,严厉。
因为埃及是当今的壁球强国,  爱丽莎每年夏天都带两个女儿去埃及训练, 甚至2013年埃及发生政变,时局动荡都没有间断。
“你不知道有多可怕”, 爱丽莎对我说, “水电都被切断了,手机也没有信号。外面或远或近地传来一阵阵枪声。走廊里也时不时有人跑过。我和两个女儿把窗帘拉得严严的,一点声都不敢出。”
可是, 骚乱刚刚平息一点, 戒严令刚刚被解除, 爱丽莎立刻带着女儿们奔赴训练场。连出租车司机看到街上出现了几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佬,而且是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都惊讶得下巴几乎掉下来。
“我希望让她们学会坚持, 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 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情况多么糟糕!”爱丽莎说这话时的一刹那,让我想起了女排精神。
爱丽莎的“虎妈”行为得到了她的丈夫 – 凯伊先生在财力物力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凯伊先生自己毕业于藤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 是一位金融投资家和电影制片人。
为了让妻女不再经历可怕的遭遇, 凯伊先生决定将世界排名第一的埃及教练默罕默德请到家里来教授女儿。现在,凯伊一家不仅付给默罕默德高昂的学费,还负担他在美国的一切费用,并且帮助他办理绿卡。
某一年的全美青少年壁球锦标赛, 在半决赛阶段, 爱丽莎的大女儿特蕾萨在先得一局的情况下连丢两局。  关键的第四局比赛前,爱丽莎撂下狠话:
“你要是输了, 就别回家了!”

我有些愕然,这样的画风似乎只该出现在中国。
我们想象中的美国家长, 都是动辄就要拥抱亲吻着孩子, 嘴里说的都是“宝贝儿,甜心,你最棒!无论输赢,我都为你骄傲”。
特蕾萨有如神助, 连赢两局。拿下比赛之后,爱丽莎对我说,其实每个孩子不一样,我多年来陪孩子们训练比赛,了解了她们的个性和特点。小女儿是需要鼓励,加油的那种孩子;而特蕾萨,抗压能力极强,越是跌到谷底,越能反弹。
我非常感慨, 孩子们的每一分成绩,都 饱含着这个聪明而严厉的虎妈多少的智慧和心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 爱丽莎的两个女儿分别是全美十七岁,十五岁年龄组的前三名。她们不仅球打得好,学业也非常优秀,都是班里的全A学生。 哈佛、耶鲁等名校已经向她们伸出了橄榄枝。 
4
如同蔡美儿一样, 爱丽莎有着严格的家规, 譬如:
不许在外过夜(美国孩子常有借宿sleep over, 是朋友们社交的一个重要手段); 
晚上九点必须上交一切电子设备, 包括电脑、手机;
周一至周五不许玩游戏;
母亲可以随时登录孩子的社交网站,以便对孩子们在与谁交往,在做些什么了如指掌;
上大学之前不许谈恋爱;等等。

并不是要态度“虎”、举止“凶”才能称之为虎妈。其实“虎妈”更多意味着“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是学业,还是文艺,体育,孩子只要做一件事情,家长就应该明确告诉他/她自己的期望,希望他/她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然后帮助他/她为了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美国文化中虽然没有“虎妈”的称谓, 但是精英阶层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绝不亚于中国的“虎妈”。在美国,这样的妈妈被称为“直升机妈妈”(Helicopter Mom), 即像直升机一样迅速出击、高效运转、随叫随到。
其实, 与我们对美国的想象不同, 爱丽莎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绝不是一个“孤证”。无论是“直升机妈妈”,还是“虎妈”,在美国,这样的母亲太多了;而且,阶层越高,人数越多。
所以, 常春藤名校有一条录取原则叫Legacy,传承/遗产之意,即同等条件下,校友的子女优先考虑入学。
名校毕业的父母倾向于将他们的孩子从小送入私立学校, 而这些孩子从小就接受一个观念:他们未来要跟父母一样,进入名校。在这样的灌输下,父母怎么可能会是放任的父母,孩子又怎么可能会是放养的孩子?
一代又一代, 爱丽莎这样的“虎妈”造就了美国精英阶层的延续性。
相比之下, 中国的高考还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 让“寒门学子”有机会冲破固有的阶层, 赤手空拳打下一片天地;而在美国的制度下,只有爱丽莎这样家庭的孩子才更有可能进入名校, 获得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从而拥有更好的未来。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马太效应” – 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所以, 真正可怕的不是智商固化, 即读了什么学校;真正可怕的,是“虎妈”这种现象带来的阶级固化。
也不要相信有什么美式的“快乐教育”,那只是没条件家庭的穷乐、傻乐,低收入学区学校的放羊教育。
没有人随随便便就成功,快乐的是成功后的结果,不是学习和培养的过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