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为瑞丽人民发声的在风
  1  
今天这个新闻,让我瞬间就心酸了。
云南瑞丽一名男子半夜跳楼自杀,当时网上纷纷传言他被隔离,遭受了很多磨难,所以想不开自杀的。
虽然官方随后澄清,男子并非隔离人员,自杀酒店也非隔离酒店,并且自杀男子最后被救回来了,但这个新闻依旧让我久久难以平静。
为什么?因为男子的自杀或许确实是因为内向和工作不顺利,可是导致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的那根稻草,究竟是什么呢?

要知道,现在的瑞丽,确实因为疫情,过得很艰难啊。
我说这话,并非危言耸听。
因为我从网上各个渠道,搜寻有关瑞丽的信息,无论是知乎、微博、微信,甚至是问了在瑞丽生活的朋友,当地人的反应真的都不太乐观。
我特地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瑞丽人的发声:

有言辞比较激烈的表示,“我是被困在瑞丽的一个小市民,现在瑞丽人民真的太难了……半年多没收入,物价还蹭蹭往上涨,有苦说不出。”
有深感无奈的表示,“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了,真的好多人已经没有办法了。”
有比较理性的叙述,“作为一个疫情以来一直都在瑞丽生活的人,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的确是离瑞比较难,都是各种居家隔离……留下的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是在走不了的……”
也有比较乐观积极的认为,“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虽然我也没有领到任何物资,其实大家都只是希望瑞丽早日恢复,希望祖国加油。”
而据经济观察报表示,从今年7月以来,就不断有瑞丽市民在网上发声求助了。

“生活难,离开瑞丽更难。”
“填了很多表,只领到一斤米。”
“生活无着落。”
“群众拨打热线被爆粗。”
如果以上是真的,我想我们其他省份的人,真的要重视这次瑞丽人民的发声了!
  2  
今天下午的时候,同样有一则关于瑞丽的新闻。
不过这则新闻,则令我颇为心寒。
因为它除了否认瑞丽长期封城之余,还表示,瑞丽人民的生活其实没有问题。
称瑞丽人民的发声,主要是疫情持续时间太久了,导致的情绪不稳定。

这般轻描淡写,看了总让人心里不太舒服。
而打脸的是,随后瑞丽市委书记毛晓站出来表示:
“疫情确实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此次舆情充分暴露出民生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各级各部门要引起警醒、深刻反思,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把民生保障工作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来抓,高度重视群众合理诉求,全力以赴帮助解决民生困难。”
其实,这才是敢于直面问题的本质!
正如云南瑞丽市原副市长,今天一大早发文呼吁大家帮助瑞丽一样:
“这座城市,它曾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记忆了中缅友谊的开端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细节;
但因为疫情,无情地劫掠着这个城市,一遍又一遍,榨干了城市的最后一丝生机,吞噬着无数人刚刚燃起的希望。
尽管政府部门做了千方百计的努力,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极度的折磨,即使是内陆城市也勉为其难。
铁丝网挡不住求生的欲望,到位的防护才是救济之本。”
  3  
而我写这篇文章,其实除了感叹瑞丽疫情下的艰难之外,更多的是对这座城市的心疼和敬佩。
为什么这么说?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疫情导致的长期隔离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瑞丽的地理位置很“敏感”。它在缅甸边境,经常有小批感染新冠的境外人员偷渡过来,所以疫情不断。封城是为了祖国门户安全,让国内人民不受疫情影响,所以瑞丽人民其实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还有一个方面会被我们所忽略的,就是瑞丽紧挨着的缅甸是一个内战持续了几十年的国家,我们不关心他们经常打仗这事,但我们关心的是瑞丽挨着缅甸太近了,缅甸枪声炮声不断,而瑞丽作为一个边境城市,其实我们国内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们正在经历着什么……
说白了,一边是封锁隔离抗疫,一边是防止偷渡入境,还有一边是防缅甸打仗的炮火……而这就是来自和平年代下的中国边境。
最后,这篇文章能存活多久我不知道,但我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
瑞丽城市虽小,却也是在为了我们国内大多数人的安稳所付出,所挺住的。
尤其是生活在瑞丽的普通人们,他们此刻来自祖国边境的真实诉求,我们应该听到,应该让更多人也听到。

公号主笔:在风,一个95后大叔,写文时有三个偏好:偏好写快稿,偏好写民生时事,偏好为普通人发声。很累的时候,关注我,你会得到一些释放!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商务合作联系后台。
关注我的公众号,看看最近我们身边都发生了什么
这是我的备用号,防止走丢
这是我的个人微信
依旧是为了防止走丢
上篇原创推荐:
最近微信改了规则,可能以后你看不到我的文章啦
希望你把我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的最新推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