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信你会杀人。”

“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
近期上映的电影《误杀2》里,奋不顾身的父亲林日朗,和冷静理性的达马医生之间,有过一场暗潮汹涌的对话。
林日朗(肖央 饰演)与达马医生(宋洋 饰演)/《误杀2》
绝望和希望,怀疑和笃定,洞察和躲藏……在简短的你来我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饰演达马医生的宋洋说,这场有关“相信”的对峙,是他最喜欢的一场戏:
混乱不堪的犯罪现场中,达马医生始终相信林日朗的人性,也相信自己的判断。
宋洋饰演的达马医生/《误杀2》
剧本之外,为了塑造一个真实的形象,宋洋也相信着自己的角色,相信他的经历、过往和性格。
相信和真实,是宋洋反复提及的两个词。
相信,让自己相信,让搭档相信,让观众相信。
真实,则是这一切的基础。
从《箭士柳白猿》中,“武林秩序的化身”柳白猿,到《暴裂无声》里,脾气火爆的哑巴矿工张保民。
从《误杀2》中,严谨克制的达马医生,再到话剧《倾城之恋》里,纸醉金迷的花花公子范柳原。
话剧《倾城之恋》里,宋洋饰演张爱玲笔下的花花公子范柳原/图源微博@话剧倾城之恋
宋洋似乎从没有、也不愿意在某个类型的角色里停留太久。
崇尚真实的他,迫切地想要自我撕扯,去触碰、去驾驭更多“安全区以外的东西”。
他自嘲,这是一种“自虐式”的创作,却让人上瘾。因为一次次撕扯之后的成长,会让人更自信、更坚定、更加义无反顾。
他将自己打磨成了一个多面体,在努力呈现多种可能性的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棱角:
“竭力演绎角色故事,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以下为宋洋自述:
“电影,必须呈现真实的东西”
2021年下半年,我原本想一心一意,去打磨话剧《倾城之恋》,不接其他工作。
但当我第一次看《误杀2》剧本的时候,就落泪了。
它想要表达的东西、强烈的情感、复杂的社会性,一下子就打动了我。
我想,这个项目我应该参加,义不容辞。
达马医生,是林日朗儿子的主刀大夫
其实在原本的设定中,我的角色达马医生,从一出场就对片中的父亲林日朗(肖央饰)充满了同情。
后来我们觉得,这个角色从头到尾过于“顺”,就平面化了。
平时去医院看病时我们看到的医生,他们的热心和关切,一定要被一层看似冷漠、其实是专业理性的东西所包裹着。
医生不会让人看出自己内心太多的真实情感和情绪起伏,才能维持好医护秩序。
所以我们得让前期的达马医生变得更加“冷漠”,更加复杂,有更多可能性,让人浮想联翩。
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更真实。
达马医生和林日朗(肖央饰演)的冲突,同样也绕不开“真”。
“大家完全都是来真的”/《误杀2》预告片
当时尝试了很多种表演方向,但最后都放弃掉了,只剩下我们两人的真实情感。

拍完后,我在房间里面哭,肖央老师在外面哭,我们回到监视器那里时,发现导演的眼圈也红红的,这场戏就过了:
因为大家完全都是来真的。
我始终认为,最能打动人的,一定是真实的东西。
尤其是电影表演中,大家已经开始摒弃技巧,用最真诚的东西打动观众。
包括《误杀2》里,达马医生用身体挡住掉下来的通风管道那场戏。
原本定的不是真砸,但尝试了几次,还是觉得不行。
“你大胆地试一个”/《误杀2》拍摄花絮
如果,通风管道明明是慢悠悠下来、不那么疼地砸在身上,我却要表现出“啊,很痛”的感觉,这样演出来的东西是很“愚蠢”的。
如果我是观众,会觉得你们在骗人。
所以我当时就说,不行,必须得往我身上砸。
危急时刻下医生的使命感,真正面对重物时无法脱身的感觉,是绝不能靠凭空演出来的。
电影必须要呈现真实的东西,否则就是对不起观众。
“只管走下去,最终一定会成的”
我很享受拍摄时,彻底沉浸在角色情绪和片场氛围里,不愿意、不舍得走出来的状态。
角色的情绪会撕扯着创作者,你会成为另一个人。
《箭士柳白猿》杀青那天,当导演说杀青了,大家在欢呼的时候,我瞬间泪奔。
我没想到自己会哭,那是0到100瞬间启动的:
我不再是柳白猿了,不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多待一阵了。
宋洋饰演的柳白猿,是逝去的武林秩序的化身/《箭士柳白猿》
从《箭士柳白猿》到《暴裂无声》,再到《误杀2》和《倾城之恋》……
每当我在角色里、生活中,去感受一个职业、一个新环境,去学会一个新技能,体验一件不好的遭遇或是很好的事情,都会让本我产生一定的改变。
这些丰富的经历,都是我在因为演员这个职业而获利,是特别幸运、特别幸福的事情。
拍摄《箭士柳白猿》,宋洋专门学习了射箭/《箭士柳白猿》
去感知、去积累平时的点滴,久而久之,在理解角色的时候,自然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真实。
尤其是扮演和自己过往经历反差很大的角色,更是一种难得的成长和撕扯。
以前拍《暴裂无声》,我有百般顾虑,没有真实生活的积累,要怎么跳脱成一个足够真实的矿工?
哑巴矿工张保民(宋洋饰演),绝望又急迫地寻找丢失的孩子/《暴裂无声》
但拍摄完成之后的成就感,让我开始对自我撕扯、自虐式的创作形态上瘾。
今年上半年我在西藏工作,最初也有焦虑,因为要创作的角色离我的生活太远了。
但很快,我心里出现另外一个声音,比那个焦虑的声音大过百倍地告诉我:
“什么都不要去想,走下去,最终会成的”。
“只要成了以后,你会把自己的路线,撕扯得更加宽广,也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更加自信。”
话剧《倾城之恋》,也是一样。
你好,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我第一次做话剧。
一下跳跃到表现力非常大、技巧性更强的舞台创作上,又是瞬间的撕扯。
范柳原是一个沉醉于灯红酒绿、扎根在欢场里的角色。
外表很体面,但内核很不健康,同时又极度放纵、自私,对情感不负责任……
在我的理解中,这个人是被好几层厚厚的“皮”包裹着的,他游刃有余地用放荡不羁,藏住了自己所有的悲伤和脆弱。
所以他很拧巴、很难演,他不是一个简单的花花公子,所有复杂的情绪,都被他包裹在心里。
白流苏(万茜饰演)与范柳原(宋洋饰演)/图源微博@话剧倾城之恋
与我而言,从表演来说,如果单纯用台词、动作上的技巧去呈现范柳原,那仍然是空的。
我希望把这个人物吃透,尽量不使用技巧,而是从真实出发,展示这个人物“藏起来”的那一面:
我试着让自己的内心“变”坏一点,幽暗一点,不那么友好,不那么阳光。
所以沉浸在“范柳原”里的时候,我是有一点阴郁的,让自己心里保持“拧巴”的状态,甚至有段时间,排练时大家都不怎么敢过来和我说话。
但无论内核多么幽暗,范柳原展现出的那一面,是很有魅力的。
因为时代的变化,范柳原很多优越、吸引人的东西,放到现在可能会被解读成“油腻”。
“我得了一种病,这种病叫相思病”“你是我的药”——他的许多台词,也会被嘲为“土味情话”。
但放在当年,这是极其有魅力、情商极高的甜话。
所以,从表演到台词,我会努力展现范柳原可爱的一面:不是普通的可爱,是放在如今的审美下,也能讨异性喜欢的那种可爱。
他知道有时候该装傻一下,示弱一下,更加讨喜,更有魅力,让大家更加感受到范柳原“迷人”的部分。

可能因为我这个人比较真诚,嗓音也比较厚实,听起来会让人觉得值得信任、有安全感、比较可靠,《倾城之恋》话剧的导演叶锦添老师跟我说:
“你放心,你这个人就算腻,也不会太腻的”。
在舞台上,当范柳原说出一些“油腻”台词时,我会去努力传达它们甜的部分,让它不会感觉过于不真诚。
“你以前说过你爱我的”“那不算”/图源微博@话剧倾城之恋
在表演上,也尽力做到更加立体,加一些细节,去丰富范柳原的魅力、润一润他的“话中有话”。
不止范柳原,整部《倾城之恋》,在舞台上呈现的难度,其实非常大。
张爱玲老师的原作,静水深流,描述的几乎都是风平浪静之下的暗潮汹涌。
如果采用传统舞台艺术的节奏,有爆发、有技巧、有剧情高潮、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那文本的味道就失去了。
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和创新,去呈现人物小心思、小心机的碰撞:纵然心中有万般撕扯,也要归于平静、体面的表象之下。
打破第四面墙,一般指突破“角色和观众无法交流”的界限/微博@话剧倾城之恋
所以,《倾城之恋》真的是一部特别的话剧。
我们非常认真、真诚地做了一个东西,我们大家彼此认可。
观众——尤其是张爱玲老师的“张迷”们——看完之后,会给出什么样的反馈,我十分期待。
顺其自然,并且义无反顾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运气比较好的演员。
作品总会给我空间,给我完全不同的角色,没有把我局限成固定的样子。
至于演员这条路,应该怎么走,我想到之前看过的,观众们讨论《暴裂无声》的一个帖子。
发帖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张保民不是宋洋演的,换个人来,会怎么样?”
我点进去看,大家列举了很多演员,都是德高望重的实力派,我喜欢的前辈演员。
但其中,有一个人的发言让我特别印象深刻:
他说:“换了别人,一定是另外一种感觉的张保民,他们很优秀,他们也会演得很好,但是我会更相信宋洋版的张保民。
因为我很熟悉某某某,会先入为主知道他是大明星,不是张保民。
但我不太知道宋洋是谁,所以我更相信,他就是张保民。”
“他就是张保民”/图源《暴裂无声》
这位观众的发言,肯定了我心中所想:
演员,尤其是电影演员,需要“自我保护”,跟观众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下一个角色塑造的时候,才能让观众更相信“他就是这个人”。
因为你不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可以是这个人,也可以是那个人。
与矿工反差极大的医生造型/《误杀2》
我觉得我很幸运,能够遇到柳白猿、张保民、达马、范柳原……等等多样的角色。

但人要面对现实,很多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
遇上了,就要珍惜。如果没有遇上,就顺其自然,做好准备,去迎接未来的角色。
所谓的准备,就是内在和外在。
向内,要坚守本心。
自己永远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永远和别人不一样,是无法复制的。
向外,要更加丰富自己。
多学习,多掌握一些技能,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这样,在遇到不同的角色时,能有更加宽广的理解。如果更进一步,能做出更独特一些的表演,我就特别满足了。
2021年的春节,我曾想过,西藏的工作、《倾城之恋》的话剧,这两个项目,都是我完全没尝试过的,会不会把自己“虐死”?
于是我就选择了它们,对自己说:
如果这两项“自虐”都完成了,明年大年初一,我一定要跟自己喝一杯,说声“你是好样的”。
因为做完之后,你会驾驭的东西更多样了,你就把自己撕扯开了。
你会更相信自己,觉得自己似乎又强大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而这种自我突破、不断成长的经历,会让我更加坚定地去做自己:

我还是我,会坚持创作下去,继续真诚,继续顺其自然,并且义无反顾。
出品 | 酷读电影,编辑 | 思含、春丽,撰文 | 佳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