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双语网2021年12月28日讯,陆熙雯撰稿】新英格兰地区中文教师协会(NECLTA2021系列工作坊第3期于1219日晚在Zoom上举行,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75名老师参会。
此次工作坊由塔夫茨大学中文部的李文焘博士(上图)主讲。
讲座开始前新英格兰教师协会会长吴瑜博士对协会近期的工作做了介绍,协会执行长王命全博士对李文焘博士做了正式介绍,并与参会老师一同热烈欢迎李文焘博士的到来。李文焘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汉字教学研究,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全球广播《汉字故事》栏目学术顾问,曾于中国清华大学、美国明德大学,美国麻州州立大学波士顿分校、匈牙利塞格德大学等学府任教。2017年创建美国汉字与中国文化研究所,目前担任中国广西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
汉字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针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析形释义等问题,业内许多学者都有涉及,主要集中在非常小的汉字范围。就较大范围的教学用字而言,目前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李文焘博士对《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 3000常用汉字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以教学为目的,对3000汉字及其所对应的繁体和所涉及的208个部首都进行了剖析,以便为汉字教学提供相对全面的参照。李博士的研究秉持“教学应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在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性和易学性。在本次工作坊中,李文焘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介绍汉字产生的过程;第二,讨论汉语教学中解析汉字的重要性;第三,讨论汉字教学涉及的析形几个问题,并结合实例解答教学中的应对策略;第四,介绍其编撰的《汉字教学常用字字典》的进展与展望。
李文焘博士首先简要介绍了汉字产生的主要过程,一是由图画到画图文字,二是由原始文字体系到古文字体系,并强调了古文字体系形成的两个主要标志。在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解析汉字的重要性时,他指出:从汉字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汉字并不是没有规律的大量复杂符号的堆砌。如果学习者对汉字的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会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相反地,学习者通过解析汉字的字形、字义,更容易理清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学习的时候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李文焘博士详细讲解了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到的五个方面:注音、析形、释义、构字、辨析。他近年来一直在编撰的《汉语教学常用字字典》就是根据这一思路撰写的。在注音方面,他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读音的选取应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基本标准,排除方言、古音等读音;当为叙述本义而出现了较为生僻的读音时,也只需将其放在叙述中稍作解释,在开头的注音中不予注出。在析形方面,他认为应将广义上的六书列为识字理论,倡导以字形为主体,字义为基础,字音为纽带,充分探求汉字结构,交错互求、相得益彰地综合解析现代汉字。在释义方面,李文焘博士认为字义的解析应先叙述本义,再叙述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叙述引申义、比喻义时应尽量说明引申、比喻的理由。在构字方面,可以让学习者在比较中发散思维,将同一偏旁构成的汉字集中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规律,把分析比较作为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的一个途径。在辨析方面,李文焘博士认为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如果遇到混淆不清的问题,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辨析汉字的音形义,特别是对形近字组合后的比较和鉴别,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
李文焘博士对他正在编撰的《汉语教学常用字字典》的进展与展望做了阐述。他会进一步对字典草案内的文字错误、格式规范、引文考证等作进一步校对和修订,并会在行文上做进一步提升和凝练;结合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逐渐补充内容,特别是在辨析部分会增补老师们的实际需求。李文焘博士正在寻找志同道合、热衷于汉字文化的支持者,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会尽最大努力把《字典》做成一个全公益项目,使各个地区的汉语学习者和教学者都能从中受益。最后,李文焘博士再次强调:汉语教学应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在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性和易学性,这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归宿。
报告后协会理事汪洋老师主持了问答环节。参会老师对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提问,例如:在教学中,分析字音/字形/字义需要做到多细、多深?教学时间有限时,如何系统地教授汉字知识?等等。李文焘博士对这些问题都一一做了耐心解答。李文焘博士在讲座后会将约两百本《汉语教学常用字词典》赠送给美国一线汉语教师,并收集该书的使用意见。
(请扫码关注波士顿双语网,投稿/广告请电邮 [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