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2021年,只用了10分钟,编辑部就决定把“Hard”作为这一年的年度关键词。
我们发现,“Hard”这个英文单词的不同中文含义,可以对应几个重要的趋势或现象,而它们恰好反映出2021年中国(乃至全球)商业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面貌。
△打开声音看此视频,效果更佳。
首先是监管之强硬。2021年,互联网、房地产、教育、娱乐、游戏等行业都因为监管措施而发生巨变。此处,“Hard(硬) ”是一个中性描述,用它来形容2021年政府机构对公司的监管,指代的是监管措施的力度和执行速度。
Hard的第二个指向是日常生活之不易。不必讳言,2021年,许多人的日常生活遭遇了比过去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一年的疫情、极端自然灾害、限电政策等,强烈且持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Hard的第三层含义,指向商业社会的投资热点和发展方向。2021年,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技术上更硬核(hardcore)的行业成为今年的投资热点。五六年前,互联网创业火热的时候,这些行业相对冷清,这种热点的转变在宏观层面被称为“脱虚向实”。面对部分市场对中国的技术限制,核心技术本土化的速度正在加快。
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制作了这本2021年终特辑。
△点击上图,或点击文章顶部图片,购买本期杂志。
在这本年终特辑中,我们回顾了这一年在城市、能源、科技、消费、教育、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发生的重要事件。如果你在事件发生的当下还没来得及关注,现在,你还可以花个半天时间,梳理一下这些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商业事件。
另外,本期杂志也会带你跟进一些重要变化的后续,比如7月郑州的暴雨,以及9月的大范围限电,前者让不少人开始重新思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居民的公共意识,后者持续影响了制造业和很多普通人的生活,也和电价市场化改革息息相关。这也是我们回顾过去的意义之一,不仅关注一个热点事件的当下,也持续观察它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最后,这本杂志的视觉设计本身就很精美。除了颇有视觉冲击力的红黑色封面,我们也在内页中插入了多个精美的图表,帮助你梳理这充满变化的一年的脉络。
我们把这本2021年终特辑分享给你,它一定值得你阅读和收藏。
对谈
——公众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了
现实中的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影响直接且深入。它绝非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置身事外”的自由市场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其中,以经济主体之一的身份参与做大蛋糕。
想要理解政府、政策、经济、企业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新闻很多,话题很多,有价值的想法往往却很少。这可能是《置身事内》这本“通俗读物”能在出版两个月后就成为畅销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本书介绍了近30年来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但比起公众所熟知的 “宏观调控”“两只手”等概念,作者更重视用清晰易懂的解释,以及大量实际案例,把抽象的政府和经济变成“让人看得进去” 的东西。
《置身事内》的作者是兰小欢,他在复旦大学教经济学,也做过产业咨询。在悲观气氛尚未完全消退的2021年年末,我们采访了兰小欢,听听他对与这一年,以及中国经济的想法。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科技
——迎接“硬科技”
2021年,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在线教育、娱乐和房地产等行业的监管范围之大,行动速度之快,显示出政府校正市场发展方向的决心和急迫性。
“脱虚向实”这个口号其实已在市场上出现良久,它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打压虚拟经济、推崇实体经济,而是试图让被流量和资本裹挟的所谓技术产业,将重点转向那些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拥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的“硬科技”。后者的概念当然也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硬件产业,而是相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技术创新。
资本流向立竿见影地反映了政府意志的变化。今年以来,市值涨幅最大的中国公司已不再是互联网企业。在《巴伦周刊》发布的“2021中国公司市值增长50强”中,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企业有8家,与芯片相关的企业有7家,与新能源相关的则有3家。
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技术市场面临的“后发劣势”问题,和这一情况的成因,以及这时政府主动干预的意义所在。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城市
——暴雨过后的郑州: 恢复、失落与成长中的公共意识
——2021年冬,满洲里的街头没有俄罗斯人
两篇聚焦城市的文章。第一篇关于郑州,在“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时,我们迅速做了一组报道,试图还原灾害发生的72小时里,生活在郑州的普通人如何脱困。而这一篇,主要跟踪这场暴雨对这座城市的后续影响,包括对城市硬件设施、市民日常生活状态、保险行业方面的影响等等。
第二篇写满洲里,这个小城市以边境旅游和进出口为经济支柱。我们采访了这里的物流公司、旅行社、旅游管理公司,看看这座城市如何被疫情影响,又如何适应疫情这种变化。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能源
——限电“涟漪”
今年9月,当部分地区的居民楼电梯突然停摆、道路上红绿灯不亮时,限电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焦点。
但限电的波及范围远比人们看到的更广,持续时间也更长。去年12月,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就曾发布通知:湖南省电力、电量供应将可能出现较大缺口。同月,“世界工厂”义乌因为限电一度关闭了城区主干道的路灯。
今年11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相继发布公告称,电力供需矛盾趋于缓和。夏天以来的全国性限电情况基本结束。
但限电的影响不会像“电灯一开一关”那样瞬间终结。我们采访了不同行业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片段展现了限电带来的蝴蝶效应。经过限电,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身处一个多么庞大、复杂、连结紧密的系统之中。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独角兽
——SHEIN为什么这么快?
2008年成立于南京的SHEIN,被公认为今年国内最为耀眼的独角兽。这家跨境电商公司主要销售服饰,从北美起家,如今已进入欧洲、中东、印度、东南亚、南美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SHEIN实现销售额1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50%;2020年完成的最后一轮融资,估值高达30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月均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SHEIN正在快速成长,并成为ZARA在快时尚领域霸主地位的有力挑战者。而这家公司的增长故事,绝非是一个简单的ZARA“翻版”而已。
这篇文章从供应链、数据、产品等角度告诉你,这家公司为何能这么快。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新消费
——“上街”:顶流新消费品牌的新冒险
因为尺度适宜、步行友好,上海市中心部分地区的路网,会被形容成是一种“细腻的城市肌理”。过去一年间,这层肌理中被讨论最多的,可能是武康路-安福路街区。
近两三年里,这片街区接连迎来了包括HARMAY话梅、LOOKNOW、多抓鱼、三顿半、观夏等十多个品牌。要是按成立年份或开出首家实体店的时间来看,这些品牌的平均年龄不超过5岁,有些甚至缺乏做线下店的经验 。但没关系,它们都拿出了最前沿的创意和产品,并争分夺秒地挂出招牌。
因为新消费品牌的“上街” 潮,上海市中心的街头再次热闹起来。网红、流量与钱也像预想中那样,来得很快。如果能够在这里激发消费者大排长龙,那么所引发的话题足以传遍全国。
这片约0.4平方公里的区域,为什么可以在短短几年内积聚如此高的人气,甚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前沿观察窗口?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品牌、入驻街道的办公者们分别做了什么?起家于线上的新消费品牌们,为什么会将登陆一个街区看得如此重要?这篇文章试图为你解决这些问题。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口述
——离开互联网大厂,也许是我这一年最正确的决定
——如果没有“双减”,我或许会在教培业待很长时间
——“腰部演员”要等待机会
——“空中飘满了恒大的简历”
2021年,陈昂主动离开了工作5年的互联网大厂,刚工作一年多的周洁云被迫离开了所在的头部教育培训机构,蒋龙参加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房地产从业者张旭在下半年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这4位公司人都来自2021年变化最剧烈的几个行业。他们的口述,可以帮助我们一窥这些行业顶层的变化给从业者们造成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除了以上封面专题,在本期杂志中你还可以看到:
未来预想图
——开拓者林士平,以及“少年JUMP”的新野心
12月4日,《周刊少年JUMP》官方商店“SHONEN JUMP SHOP”在日本以外的首家店于上海美罗城开业。开业当天到现在,店门口每天都排着长队。
《周刊少年JUMP》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漫画杂志,推出过《龙珠》《海贼王》《幽游白书》等大热漫画IP。杂志的编辑是重要的幕后人物,他们要独具慧眼,挖掘潜力漫画家,然后在日本乃至全球粉丝当中掀起一轮又一轮新的IP浪潮。
我们采访到了少年JUMP+编辑部副主编林士平,正是他挖掘到《炎拳》和《电锯人》的作者藤本树。我们会为你介绍日本漫画杂志挖掘创作人才的制度。
同时,这本漫画杂志也正在经历着变化,它的重要受众的注意力正在往互联网与移动端迁移,“少年JUMP+”就是它于2014年推出的网站。这篇文章中,我们也会为你呈现日本漫画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林士平在少年JUMP的新尝试。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看世界
——《沙丘》背后的香料贸易、沙漠图景和生态联想
看完电影《沙丘》后,我们的专栏作者朱英豪去阿曼驻京大使馆看望老朋友纳赛尔,会客厅氤氲着乳香的气息。
很多人好奇,《沙丘》里的“香料”到底是什么?在朱英豪看来,这种由小说原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凭空臆想出来的物质,原型其实是阿拉伯半岛古代和现代两种特有物产的混合体:乳香+石油。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十问

——转折意义的一年
本期十问栏目的受访者比平时多了些。我们邀请到了3位各有所长的学者:政治学学者、外交学院教授施展,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翟志勇。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新年钟声响起之前,假如有时间,也请再拿起这12本杂志随意翻翻吧。
你会发现,这一年居然还出现过这么多“新鲜事”,有些很有趣,有些可能会影响未来——面对Hard体验,我们唯有还之以Hard态度。
本期《第一财经》杂志更多内容: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达在线阅读页面)
编者的话:
○有故事:
○有意思:
○有态度:
○有腔调:
△扫码直达第一财经杂志App
常点在看,更及时获取资讯  Yi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