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发现,在自己的微博首页上,大家对《雄狮少年》这部片子的看法真是差异不小。
见此情景,倒是让我好奇地找时间去看了这部影片。我只是想实际去体验一下,作为普通的观众,到底会是什么真实感受。
看完之后,坦白说,如果单说角色的形象设计这一点,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倒没有感到明显不适或者被冒犯(当然,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几个主角的长相是挺普通甚至不好看,但感觉也算是符合影片一开始对他们“废柴”的人物设定,从开始的萎靡到后面的飒爽这才有了对照。
但你要说这影片是刻意“辱华”,我是觉得现在扣这顶帽子也实在有点太大。
西方某些品牌或是人可能是会把过分的“眯眯眼”作为一种羞辱我们的标签,但是不是在这部影片里的动漫形象它也有这个意思呢?
我觉得还是需要慎重判断。
毕竟,作为一部国漫作品,它好像也没什么必要去做这样一件蠢事。
而从影片主创团队的采访直播视频来看,导演和监制在对主角形象这一点上的观点,就是说他们想脱离日漫美漫的审美,做一些多元的审美风格来,听上去,倒也是正常的创作创新的思路。
况且,全片的风格是非常燃的,角色们到最后都闪闪发光,非常能激励人。真要有“辱”的意思,应该也不会这么拍。
当然,如果以后真有证据证明他们有这个意图,那随便锤都不过分;可要只是因为宣发或公关危机处理失策,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国漫稍多些宽容。
不过,其实有争议也是好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对影片表达我们的喜欢或者不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看法。有人觉得这样的动漫形象挺特别的有些新奇,也有人觉得形象太丑主创团队审美有问题,这都很正常,就看片方会选择如何对待市场的声音了。
抛开这点争议,要论影片的整体情况,缺点和瑕疵当然不是没有,甚至可以说是跟优点一样的突出。
论故事架构,电影的确有一些突兀的、没有必要的、没什么新意的搞笑情节。
比如舞狮决赛时,咸鱼强试图用脚气功取胜显然既不好笑又荒谬;还有一些对现实缺乏更深入考量的地方,比如被网友们指出的吃馒头不符合广东人的饮食习惯、顺德陈村与广州的距离不至于让阿娟爸妈两年回不了家、咸鱼铺并不是穷人开得了的、舞狮人在广东的生活现状并不像片中所述等等细节。
但对一部没有过往IP的新国漫,我是觉得咱们也无需过于苛刻,好的地方积极鼓励,不好的地方理性批判,期待他们改进,这样或许更好。
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展开讨论这些,而是更想站在我自己看完影片后的总体感受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动画能带给孩子、带给我们自己,以及更多身份角色不同的观众以哪些触动和收获。
当然,为避免争议,开篇再强调一下:
这篇文仅是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的个人视角而已,没有任何利益相关,如果大家观点不同,还请求同存异。
收获一:片中美丽的岭南城村风光,帮助娃思考怎样塑造“真实感”
一直喜欢带着娃去看看绘本、电影里所描绘的那些带有中国地域特色的风光美景。
像绘本《荷花镇的早市》里的江南水乡、《跟着姥姥去遛弯》里的老北京、《盘中餐》里的云南梯田……
每看一次就会让潼潼对那个地方种草一次,对这片土地生出更多的热爱。
《雄狮少年》也如此。片中的广东,特别美。
特有的岭南风光让人着迷,每一帧都好像相机镜头下一般真实,充满质感。
尤其是火红灿烂的木棉花,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满树红艳艳的木棉花,掉在地上,热烈而浪漫。
杨万里诗里写:“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看到电影中的木棉花凋落的场景,再想到男女阿娟站在树下的情景,像是突然懂了这意境。 
除了木棉花,影片中那些回南天里下不完的雨,落叶不停的大榕树,随风起舞的木棉絮,比人还高的水芋,悄悄在墙角灿烂的三角梅……
哪一幕看了,都美得让人屏住呼吸。
还有,森林中狂奔后惊起的萤火虫,骑着自行车穿行的桑基鱼塘,大街上成片的骑楼,小巷里随处可见的水产摊咸鱼铺,以及粤西古村祠堂上的陶塑屋脊……
到处可见的细节,还原了活生生的岭南风土。
让我最最难忘的一幕,就是阿娟到广州打工之后,在天台舞狮那一段。
那就像一场梦,被生活所累的阿娟拿起早已落灰的狮头,从深夜舞到天明。在大城市的霓虹灯下,象征着梦想的狮头模糊了面孔。
在黑暗中的阿娟,带着狮头横冲直撞。
阿娟舞得很忘情,很有力。
天空逐渐明朗。乡村山坡上的远山森林,被换成了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森林。
在高楼林立的夹缝里,一道橙色的阳光破茧而出,照得狮头熠熠生辉。
天空之下,是城市里的芸芸众生。
提着皮包在广州地铁摩肩接踵的打工人,早点摊长长的队伍和热气腾腾的食物,建筑工地模糊了面孔的打工人……
眼前的这一切,是营生,是现实,更是和乡村风光不一样的光景。
这些无比接近真实生活的画面,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一直在内心默默赞叹。
在《雄狮少年》对制作团队的采访中,导演特别提到团队是如何在场景真实感上下功夫的。团队先后在顺德两个村庄持续采风一年,很多动画片呈现的细节都是通过多次反复调研而得来的。
比如导演说,通过反复观察,他们“发现草地并不只是泥地上长了一丛草。村子里的草,是一年年生长起来的,旧的烂在底下,新的再长起来,那些枯萎的草底下,还会一层层夹着落叶。”
为了模拟南方的阳光感,团队“用算法改变了颜色空间,通过新的渲染方式,让光的亮度能呈现真正的渐变。”
等放假后要带娃去二刷时,我就打算先给她看看顺德的图片,让她去体会一下“真实感”其实是来源于许多“细节”的叠加。
这种注重细节的手法,在画画和写文中其实都可以用到。
当然,场景的真实感也的确没法掩盖电影里仍然存在一些风土人情上的瑕疵,但作为观众,我觉得还算是瑕不掩瑜的。
收获二:对非物质遗产“舞狮”的一次深入了解
看完《雄狮少年》,我倒是对舞狮有了特别的兴趣。之前看微博评论,许多去看电影的孩子也都有类似的感受。
在为传统民俗和非遗宣传这一点来说,《雄狮少年》的确功不可没。
岭南舞狮,也就是南狮,被称为“醒狮”。
比起“舞狮”,我更喜欢“醒狮”这个名字,总觉得它带着一点点从无到有的侠气和胆识。
特别喜欢电影开场那段水墨动画。
水墨片头创作工作室FLIIIP Deisign官方微博
水墨的飞白、笔触,和醒狮的力量感简直绝配,用中国传统美术去表现中华民俗,再合适不过。
狮子舞动得灵动流畅,充满神韵,节奏行云流水,真可以称为教科书级别的“醒狮普及动画”。
就像电影开头所介绍的那样,南狮杂糅了南拳,而且“醒狮”相比“北狮”更加注重写意,通过表演者的姿态动作,去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这也和水墨的大写意相得益彰。
如果能带着孩子去大银幕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如此精彩的碰撞,我想也是孩子进行中华文化浸染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除了令人惊艳的片头,动画中还有许多“醒狮”的场景展现。
对南狮那艳丽又带着不可一世傲气的狮头,片中进行了精准的还原和呈现,甚至细致到了狮头的制作工艺,以及狮头毛茸茸的触感,活灵活现的大眼睛,都有生动展现。
其实对于舞狮,潼潼并不陌生。
她特别喜欢的乐高书里,就有一册名叫《舞狮》。里面还包含了一些乐高零件,她当时是和小伙伴们一起亲手搭建的,特别兴奋。乐高小狮头的嘴巴还能活动,活灵活现。
如果这次再带她去看《雄狮少年》,我猜她会彻底成为“狮粉”。
《雄狮少年》里,舞狮的场景都特别帅气。
狮头在梅花桩上闪转腾挪,飞扑采青,再配上有感染力的鼓点,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看得人热血沸腾。
看完电影之后,我还特意去网上搜了关于醒狮的视频,发现在广东“醒狮”其实非常有市场,发展得非常红火。
逢年过节酒席,开业庆典,都会舞狮,也会有人带着全家老小去观看。很多广东的网友回忆,自己的童年都是伴着看舞狮表演长大的,连学校都会开设醒狮兴趣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雄狮少年》里,有一个人物很有趣,那就是和男主角阿娟有着同样名字的女孩,她是上一届舞狮大赛的冠军。
是她,用精彩的舞狮表演,为被欺负的阿娟争回了一口气;也是她,把用过的狮头交给了男孩阿娟,并用“你是被英雄花砸中的男人”来鼓励男孩阿娟把舞狮传承下去。
遗憾的是,除了开篇那场舞狮对抗,片中并未对女孩阿娟在舞狮上有更多的展现。
她曾经是如何艰苦训练的,又是如何在比赛中力压群雄,最后又为何放弃了舞狮,如果能让这条线再丰富饱满一些,可能会更有看点。
我在搜索广东醒狮视频的时候,发现其实在岭南地区女孩子舞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稀奇。在北师港浸大(UIC)学生拍摄的一个则醒狮社团的短纪录片中,他们的社团里有很多女孩子都在舞狮。
因为醒狮表演需要两人执一狮头,一前一后配合表演。在展现狮子的各种体态时,可能后面的人会需要有一些把前面的人举起来的动作,如果女生站在前面反而会因为体重更轻盈一些而获得一定的优势。
当然,狮头本身是很重的,要想举起狮头也需要很大的力气和功力,所以女生舞狮一定会需要更加辛苦的训练才能完成。
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希望能在《雄狮少年》中看到女阿娟更多故事的原因。
其实,舞狮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是一场让人喝彩的表演那么简单了,它更像我们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
这也是《雄狮少年》拍摄的意义所在,更是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去了解它的目的。
我有朋友因为老公被调到海外工作,所以这几年全家都在国外生活。因为疫情,这两年的新年春节都没能回国。
她说,每次最想念家的时候,就是新年在华人区听到舞狮的鼓点声和看到狮头舞动的那一刻。
作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它承载了一份浓浓的乡愁,是游子与故土联结的纽带。
也正因此,它应该被好好地传承下去。
而拍摄像《雄狮少年》这样一部动画片,让小孩子和成年人都能对舞狮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本身就是对舞狮文化的一种守护。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片中还存在的一些不够严谨和深入的地方,似乎也更容易被观众原谅一些。
网上有一段特别感人的视频,记录了某一场《雄狮少年》放映结束后的现场版“彩蛋”。当时看电影的只有四个人,其中两个人在影片结束后,从袋子里掏出一枚狮头,到台上现场舞了一段狮子。
这样一段现场舞狮,仿佛是在像电影致敬,是一次艺术照见现实感人时刻。
从这点来看,让孩子去影院看一看动画片,还是很值得的。
收获三:“我不认”的倔强和信念
《雄狮少年》最燃的部分,除了舞狮比赛之外,还有它的精神内核。
电影中的三个主角阿娟、阿猫、阿狗,他们的名字仿佛早已参透了他们作为“无名人”的命运,一直被人霸凌,欺负,瞧不起。
他们本可以就像被命运安排好的那样,一直对生活低眉顺眼,但他们没有。
他们要参加舞狮比赛。
也许在片中,舞狮并没有改变三个人的生活质量,但却为他们的精神注入了不服输的霸气。
而他们的师傅“咸鱼强”,为了生计,被迫放弃了自己舞狮的爱好。
现在老了,体力不行了,早已不再合适舞狮的舞台,但他也没有向现实低头。
那句“别认,老了怎么样?我不认;体力不够用怎么样?我不认!”宛若中年人对抗现实的嘶吼。
看完电影,在睡前夜聊时我问潼潼,如果是你,因为必须要挣钱忙生活,而不能做自己最爱做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她说,我可能会想办法找时间来做吧,就比如画画,总找得出时间的吧!
对于她这个年龄的小孩来说,也许还不太懂得“我不认”的倔强。但她可能也能模糊地明白,如果是自己喜爱的东西,想办法也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这样的道理。
就像阿娟在准备去外省打工之前的那晚,在天台前给自己的那场舞狮表演一样,没有观众又如何,以后也许难有时间再舞狮又如何,在那一刻我要为自己表演,为自己舞狮。
尤其看到最后大赛那一幕,哪怕自己落水,也要把狮头高高挂上那曾一度被认为不可能的顶峰。
那一刻,有多少人,跟着一起湿了眼眶。
前几天看新华社与微博、新世相联合举办的“年终提问”活动中,张桂梅老师写给年轻人的那封信:
她说,在她收到的很多提问里,有许多人都在问:“我觉得我的人生可能就是这样了,我很辛苦,我是不是应该认命了。”
而张老师认为,“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
她给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的黑暗时光:
“那时的我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在挫折面前也没那么坚强。我只是努力地让自己再多挣扎了一下,心里还是抱着一线希望。”
“放弃和认命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下坡路’”。
读完张老师的信,这句话一直在我心里回想。那些张老师带出来的女孩子们,如果早早认命,又怎么会有未来广阔的生活和更多的可能性?
张老师希望年轻人能找到上山的“路”,和动画电影《雄狮少年》里“上山下山”的比喻不谋而合。
“人这辈子,就像舞狮,上山下山”,每个人有自己的路要走。
上山,要拿得起;下山,要放得下。
也许醒狮表演的鼓点所沸腾的热血并不会贯穿一生,“但只要有过信念,就足以照亮灰暗的时刻”,那个信念,就是“不认”的信念。
电影结尾,毛不易的《无名之人》晌起:
“致所有,顶天立地却平凡普通的。
无名的人啊,我敬你一杯酒;敬你的沉默,和每一声怒吼;敬你弯着腰,上山往高处走;头顶苍穹,努力生活。”
这首歌,在影院里让我听得出了神。
其实,这部《雄狮少年》从开始上映就争议不断,它有缺陷的地方肯定不少,但也有一些闪光点是大家有目共睹,且能达成共识的。
我是觉得,一部作品争议越大,就越应该亲自去看一看,再来做判断。
虽然,一部影片再励志、再热血可能也无法给孩子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但只要能在黑暗的影院中有被点燃的那一刻,就一定是值得的。
到岁末了,若我们都能带着被鼓舞的信念进入新一年,那有多好。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